趙麗穎因筷子引熱議:中國的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2020-08-28 陌和情感樹洞

日前,隨著《中餐廳》的熱播,趙麗穎用筷子「扒拉菜」一幕,引起網友熱議。

有網友認為這種行為不夠禮貌,不符合餐桌禮儀。而同節目的藝人則解釋說「因為食材切太小,容器很深,大家不捨得浪費」,才有此一舉。

作為圍觀觀眾,我想說,趙麗穎此舉也許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大家的討論也盡可友好一些。

但以弘揚中華美食為己任的《中餐廳》,在呈現一道道美味中華菜餚的同時,是否也相應推廣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筷子文化?

藝人「扒拉菜」引熱議,恰恰說明筷子在中國人的餐桌乃至文化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想想看,小小一雙筷子,承載了中國人多少情感與記憶?

它夾起了舌尖上的「中國」,傳遞出濃濃的人情味兒,最終濃縮成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裡。

歷史傳承 | 源遠流長情意濃

「嘿,你吃飯了嗎?」

中國人見面時總喜歡這樣問候對方,一下拉近彼此距離。一句簡單的中國式問候,蘊含著 「民以食為天」的千年傳統。

中國人吃飯需要筷子,於是乎,從古至今,筷子成為中國人飯桌上不可少的元素。

它出現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中,《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為此擔憂)歷史悠久的筷子,與其他文物共同書寫了燦若星辰的商代文化。

它出現在宋代詩人朱淑貞的《詠箸》中:「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筷子輕盈苗條,猶如小娘子一般,可愛極了

它出現在清代文人曹雪芹的《紅樓夢》中,「雪雁將黛玉的碗箸安放在小几兒上,因問黛玉道:『還有咱們南來的五香大頭菜,拌些麻油醋可好麼?』」如天上人般的林妹妹,終究融入了人間煙火裡。

它出現在當代文豪金庸的《鹿鼎記》中,「韋小寶用筷子挾了一片鮮紅噴香的宣威火腿,湊到小郡主口邊,笑道:『張開嘴來。』」情人間的親暱憐愛,藉由筷子傳達,活色生香,恰到好處。

它出現在家喻戶曉的《常回家看看》中,「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筷子成為遊子與家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一雙雙都是團圓最好的樣子

筷子裡的中國味兒,往往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讓人品之嘗之,又思之念之。

味道啟蒙 | 酸甜苦辣它先嘗

關於筷子,有這樣一則燈謎:

「姊妹兩人一般長,廚房進出總成雙;酸鹹苦辣千般味,總是她們先來嘗。」

寥寥數語,生動地道出了筷子的特點:

無論酸甜苦辣、冷暖寒熱,它總會幫我們先「舔一舔」,「嘗一嘗」。

然而,回想過去,學會使用筷子,對年幼的我們並非一件輕鬆事兒。

對此,長輩們總會語重心長地說:「中國人哪有不會用筷子的呀?」

就這樣,在大人們一遍遍手把手的教導下,我們嘗試著拿起筷子,笨拙地在手指與筷子間尋得平衡。

終於有一天,我們也能輕鬆靈活地 「拿捏」 筷子了!

也是從第一次執筷夾菜開始,我們嘗遍了三餐美味,品過了四季人生。

中國味道就這樣通過筷子一絲絲流傳下來

禮儀規範 | 小筷子裡大學問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源遠流長。

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極為講究。如晚輩要等長輩動筷後才能動筷,又如筷子要整齊擺放,還需注意十二種禁忌:

一、不能把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上——三長兩短。

二、不能用食指以外的四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仙人指路。

三、不能把筷子一端含在嘴裡,發出聲響——品箸留聲。

四、不能用筷子敲擊盤碗——擊盞敲盅。

五、不能用筷子在菜盤裡來回找菜——執箸巡城。

六、不能拿筷子在菜盤裡不停扒拉——迷箸刨墳

七、不能將夾著的菜或什麼東西滴落在其他盤裡或桌上——淚箸遺珠。

八、不能將筷子顛倒使用——顛倒乾坤。

九、不能把一隻筷子插在菜裡——定海神針。

十、不能把一雙筷子插在飯中——當眾上香。

十一、不能把筷子交叉放在桌上——交叉十字。

十二、不能將筷子掉落地上——落地驚神。

原來,小小筷子裡有大大的學問。透過一雙筷子,我們知道了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做人要有做人的規矩。

中國禮儀就這樣通過筷子一輩輩延續下來。

文化內蘊 | 陰陽相濟和為貴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恰與 「天圓地方」 巧妙對應。

我們手持筷子時,往往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恰恰對應天、地、人三才之象。

而天、地、人唯有和諧共處、互幫互助,方能合而為一、功德圓滿,彰顯了「以和為貴,團結有愛」的中國精神。

中國人每每稱筷子為「一雙」,而非「兩根」,這其實蘊含著精深的東方哲學。

太極為一,陰陽為二;靜者為陰,動者為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千變萬化由此生。筷子不用時合二為一,使用時一分為二,且需一靜一動、陰陽相濟,方能有所收穫。

中國文化推崇「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之道,主張人是自然的一員而非萬物的主宰,應時時對自然保有崇敬之心,並與之和諧相處。

因而人們所用筷子,皆取材自然,寓意「天人合一」、萬物和諧。

原來,我們天天用筷子,舉手之間皆是信仰,揮動之際盡顯智慧。

中國文化就這樣通過筷子一代代傳承下來。

龍鳳呈祥 | 成雙成對寓美好

在中國文化裡,筷子不僅是餐具,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一雙筷子寓意一團和氣;

兩雙筷子寓意成雙成對;

三雙筷子寓意三陽開泰;

四雙筷子寓意四季平安;

五雙筷子寓意五福臨門;

六雙筷子寓意六六大順;

八雙筷子寓意大吉大發;

十雙筷子寓意十全十美。」、

因其美好寓意,筷子不僅作為婚嫁用品標配,也常常作為送禮佳品:

送戀人,祝福成雙成對;

送新人,慶賀珠聯璧合;

送愛人,寓意同甘共苦;

送老人,祈願快樂永久;

送孩子,期盼快高長大;

送朋友,希望和睦相處……

中國吉祥就這樣通過筷子一點點綿延下來

人情味兒 | 獨家記憶暖人心

中國人內斂,那些難以啟齒的愛與思念,都寄托在「吃」這件事兒上,並藉由筷子溫暖傳遞

就這樣,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了關於筷子的獨家記憶

這份記憶,是父母對兒女的味道啟迪,「來,寶貝,嘗嘗這個」;是長輩對晚輩的悉心教導,「乖,讓爺爺奶奶先吃」;

是丈夫對妻子的用心呵護,「親愛的,你要多吃點啊」;是家人對遊子的牽腸掛肚,「嗨,就知道你愛吃這個」;

是一家人圍坐餐桌時的那一聲「起筷啦」;是親朋好友吃火鍋時的那一嗓子「快吃,快吃」;是邀請鄰居街坊時的那一句「多個人多雙筷子嘛」……

關於筷子的獨家記憶,既含蓄又濃烈,既鮮活又熱鬧,既承載著最初的感動與溫暖,又抒發著最真摯的體貼與關懷。

任時間流逝,四季更迭,這份記憶始終深藏心底,溫暖你我。

中國人情就這樣通過筷子一縷縷承繼下來

結語

一雙筷子,七寸六分,卻能讓我們讀歷史、知味道、明禮儀、品文化、盼吉祥、懂人情……怎不讓人樂而用之又肅然起敬?

一雙筷子,彼此彼此,整整齊齊,代表著同舟共濟,代表著友好和睦,代表著團圓如意……

一雙筷子,作為中國文化的特殊符號,已陪伴古人走過了千年煙雲,又陪伴今人走過了春夏秋冬,還將陪伴來人走過年年歲歲……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

人生無大事,唯一日一食,一飯一蔬。

捧起一碗,執起一筷,嘗一嘗,是人間至清歡;品一品,是濃濃中華情


,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態度的生活。關注我,一起聊情感,說成長。

相關焦點

  • 趙麗穎吃飯用筷子扒拉菜引熱議,用筷子還有這9條規矩,你錯了嗎
    在最近播出的《中餐廳》中,大家一起吃飯時,趙麗穎用筷子在盤裡不停的扒拉菜,這一幕引來很多人的熱議,認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但也有很多網友質疑,這可能是惡意剪輯的結果。有了更適用的筷子,刀叉在中國飲食歷史上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用刀叉進食並不代表有多先進。關於筷子的發明,有多個版本,其中之一,是說大禹發明了筷子。
  • 「趙麗穎」被質疑在《中餐廳》裡用筷子扒拉菜,張亮回應!
    前幾天張萌調侃「林有有」事件火熱,今日趙麗穎又陷入扒拉菜事件。娛樂圈真是風波不斷。今日在綜藝《中餐廳》節目中,趙麗穎吃飯一小段片段引人爭議,在節目中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挑」菜,並在菜盆中攪來攪去,引起網友反感。並留言吐槽趙麗穎沒有家教。
  • 趙麗穎筷子反覆扒拉飯菜引熱議!重慶網友:辣子雞不挑只有吃辣椒
    都市熱報微信公眾號消息, 近日,綜藝節目《中餐廳4》裡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反覆扒拉的片段在網上瘋傳,隨後張亮、黃曉明先後發文為其澄清,稱裝菜容器很深,菜切得小還少,而肉更少,不捨得浪費,還稱女士比他們壯漢優雅多了。而「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也成了網友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認為這既不符合餐桌禮儀、也不衛生。
  • 韓國筷子文化慶典之中國參展品
    為期一個月的韓國筷子文化慶典於2015年11月11日在韓國拉開帷幕,中國作為參展方,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筷子,許多無法親身參與此次慶典活動的筷箸文化愛好者會有些許遺憾
  • 中國筷子長而粗,日本筷子短而細
    筷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筷子的身影。 日本奈良時代崇尚唐風,日本天皇派使者出使唐朝,意在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與此同時,筷子也被傳入日本,並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和日本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於中國的筷子的文化。
  • 為什麼韓國的筷子又扁又沉?揭秘中韓筷子背後的文化內涵
    在韓國餐廳吃飯的時候,我覺得沒什麼,但朋友卻一直在嚷嚷韓國的筷子為什麼那麼難用?從那兒開始,我開始好奇:韓國的筷子為什麼做成那個樣子呢?중국인과 한국인이 식사할 때 모두 젓가락을 사용한다는 공통점이 있다. 하지만 중국의 젓가락은 둥근 데다가 나무로 만드는 반면 한국의 젓가락은 납작한 데다가 금속으로 만든다는 차이점이 있다.
  • 趙麗穎《中餐廳》扒拉菜有反轉:後期剪輯,筷子穿幫了
    趙麗穎《中餐廳》扒拉菜有反轉:後期剪輯,筷子穿模?在《中餐廳》的節目中,不少人都認為趙麗穎吃飯的時候扒拉菜這個片段,太不禮貌了,於是引發了熱議,在中餐的餐桌上,大家一起吃各種各樣的菜,在禮儀上來說,在菜盤子裡面來回扒拉,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也正是因此,趙麗穎成為了熱議的主角。
  • 新書推薦 | 《筷子:飲食與文化》
    在我寫作、出版此書的前後十年中,我就本書中筷子的緣起、演變和現狀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宗教含義等主題,在美國和中國的高校、博物館以及文化機構,做過許多次演講。聽眾最常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會從事這項研究?許多中國聽眾對我就筷子的歷史和文化寫出了一本專著,也略感詫異。我猜想他們提問背後的意思可能是,筷子司空見慣、極其普通,有什麼特殊的研究意義?我想借寫作這一序言的機會,稍作說明。
  • 海底撈筷子檢出大腸菌群引熱議 問題來了!開水燙、溼紙巾擦碗筷真...
    海底撈筷子檢出大腸菌群引熱議 問題來了!開水燙、溼紙巾擦碗筷真的能消毒嗎?時間:2020-07-30 16: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撈筷子檢出大腸菌群引熱議 問題來了!開水燙、溼紙巾擦碗筷真的能消毒嗎?
  • D&G,你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
    這其中,有些是對中國文化缺少了解,有些是對中國國情一知半解,還有些則是缺乏認識與了解的興趣、缺少尊重與包容的態度,由此拼湊嫁接事實,甚至歪曲了價值判斷。 辱華,起始於對中國的偏見,但歸根結底在於封閉心態。
  • 你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
    D&G品牌在宣傳視頻中對中國筷子是
  • 趙麗穎素質引爭議!吃飯時用筷子亂翻菜,張亮為她抱不平
    這一季的《中餐廳》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味道,最讓觀眾驚喜的應該是張亮和林述巍的加入,趙麗穎也加盟了《中餐廳》,嘉賓陣容讓觀眾對後續的節目更加期待。從前兩期節目來看,節目組顯然是這樣計劃的,把好脾氣的趙麗穎作為爭議焦點,故伎重施,重演上一季的「盛況」,然而趙麗穎的粉絲卻「圍攻」了節目官方社交平臺。
  • 《中餐廳》:趙麗穎用筷子扒拉菜惹爭議,這些就餐禮儀孩子要了解
    最新一期的《中餐廳4》開播後,新駐嘉賓趙麗穎的一個動作,被一些網友痛批不禮貌,引發激烈討論。從放出的視頻來看,趙麗穎的筷子似乎長在了碗裡,一直在來回扒拉,疑似在找自己喜歡吃的菜。一會油燜大蝦入席,大家正準備動筷子,小孫子卻端著盤子全部倒進自己碗裡,其他人只能望蝦興嘆。有人站出來說,「小傢伙,你都吃了別人吃什麼呀?你這樣可不禮貌啊!」
  • 趙麗穎素質引爭議!吃飯時用筷子亂翻菜,大家怎麼看?
    ,但在廚房卻看不到趙麗穎的身影,當黃曉明李浩菲洗碗洗到腰酸背疼的時候,依然不見趙麗穎前來幫忙。節目播出第二期後,趙麗穎又因為用自己的一雙筷子亂翻面前的飯菜上了熱搜,真的是人紅是非多呀!趙麗穎的動作立刻引起了網友熱議,大家紛紛批評趙麗穎不懂禮貌,沒素質,不講衛生。
  • 拜託了冰箱:菜做好沒端上桌,歐陽娜娜筷子夾起就吃,吃相引熱議
    拜託了冰箱:菜做好沒端上桌,歐陽娜娜筷子夾起就吃,吃相引熱議。 看過這檔節目的都知道,這是一檔美食類的節目,節目中可以吃到各種美味的食物,而且還都是非常有創意的料理,和平常吃的美食有很大不同,所以在面對那麼多的美食,作為吃貨的歐陽娜娜真的是非常開心了,在菜做好了之後,還沒端上桌的時候,她直接就拿起了筷子夾起就吃
  • 中國筷子:每一雙筷子裡都有祝福的意味在迴蕩,你真的懂麼
    筷子可以說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是筷子讓我們開始了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一雙筷子,更是一個傳承,連接了我們的文化,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民族的情感和魅力。一:被外國人玩壞的中國筷子在前兩年的時候,一個著名的時尚品牌杜嘉班納曾經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一位亞裔模特拿著筷子嘗試吃義大利食物,最關鍵的是,她拿著中國的筷子將其插入其中。
  • 專訪|王晴佳:筷子的起源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
    中國歷史上,筷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被大規模地作為進食工具被使用的,在筷子使用之前古人以什麼工具進餐?筷子與飲食史是如何交互錯雜在一起,二者又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推及到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韓國,它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受中國影響使用筷子的,而筷子之後在這些國家中又如何衍生出新的樣態?
  • 《中餐廳》趙麗穎被吐槽「吃飯沒禮貌」網友熱議餐桌禮儀
    近日,處在話題中心的趙麗穎又一次上了熱搜,原因是在8月7日播出的《中餐廳4》最新一期中,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反覆挑揀的片段引發了網友熱議。那麼你知道,中國人對於使用筷子都有哪些講究嗎?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
  • 飲食文化:說說中國歷史悠久的「筷子」史
    ——雨果 筷子是我國餐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在數千年時間裡,筷子的長度和形制有了一定的變化,但始終都是我國人民餐桌上最主要的取食用具。筷子最早被稱作「箸」,而「筷子」這個名稱到明朝才有出現,大約是受到了沿海漁民避諱風俗的影響。
  • 還有「筷子節」這種奇葩節日?別小看了你的筷子!
    這年頭,好像什麼東西都要過個節,你聽說過「筷子節」嗎?沒錯,今天(8月4日)就是「筷子節」!不過,這不是本國的節日,而是日本的節日。似乎有點奇葩:平平無奇的兩根棍子,還需要成立一個節日來特意慶祝嗎?其實啊,筷子裡的學問還真不少,你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日本的筷子文化,最早是從中國傳入的。七世紀初,日本使節出訪中國,歸國後效仿中國使用筷子,但初期,使用筷子的還只有皇室貴族,八世紀後,筷子才慢慢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