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個月的韓國筷子文化慶典於2015年11月11日在韓國拉開帷幕,中國作為參展方,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筷子,許多無法親身參與此次慶典活動的筷箸文化愛好者會有些許遺憾,不要擔心,下面我們中國方參展的作品將為大家一一呈現。
仿紅珊瑚鑲銀古筷(25cm)
該物製作精良,外觀華貴,由於天然珊瑚彎曲無度,古人就用象骨或魚牙上色,做出仿紅珊瑚的筷子,再鑲銀筷頭加銀鏈,顯得精緻富貴。
民國時期鏨花銅筷(23.5cm)
刻銅,即直接操刀在非鑄造銅器的平面鐫刻之工藝。以陰文刻、陽文刻及雙鉤淺刻為主要造型手法。在小小的筷子上刻銅對於工匠的手藝要求極高,能達到「雖刻猶寫」的境界實屬不易,該物雕刻工筆精細,具有很高收藏價值。
象牙筷(27.5cm)
質地細膩,樸實無華,乳白光潤,高貴典雅。該物是在禁止象牙交易法公布之前所購,而殺死大象割取象牙做筷子是十分殘忍的,在此提醒大家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民國時期提倡國貨竹筷(26.8cm)
該物雖是一雙廉價的竹筷,可是筷子四周皆燙印「提倡國貨」的字樣。民國抗戰時期,外敵入侵,經濟上也對中國進行封鎖,當時在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傾銷運動,很多商品都標明「提倡國貨」「完全國貨」的字樣,連一雙小小的筷子也不例外。
民國時期銀筷(20cm)
銀筷從唐朝開始流行上千年除經久耐用、色澤秀美外,主要是民間認為它能防毒,其實,以銀試毒並不可靠,只有接觸砒霜、山奈、氰化鉀等硫化物時,銀筷會失去光澤而發黑,以示有毒,如接觸皮蛋、臭豆腐、蛋黃等,銀筷也會變黑。而河豚毒、毒覃毒、發芽的馬鈴薯中的龍葵素、變質青菜中的硝酸鹽等,並不會使銀筷變色。
中國建國初期鋁筷(21.7cm)
是中國解放初期的物件,時代特徵明顯,當時國外勢力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中國人民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這鋁筷就見證了那個艱苦而又幸福的時代。但鋁製品現已淘汰。
清代帶皮殼拼接骨筷(23.2cm)
筷子為象骨做成,為便於攜帶做成二段式,可拆卸裝入皮殼內,現皮殼內缺失匕、扦等食具。
民國時期迷你型道香筷(9.8cm)
該物超短超細,並不是用膳之物。薰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項雅事,並形成有規定禮儀的香道,為適合香料的精細珍貴,香道中備有很多細巧靈便的工具,此香道筷即為揀拾香片所用。
超長燒烤用竹筷(45.4cm)
中國有很豐富的飲食文化,多種烹飪方法中,煮、炸的方法中噴濺的液體容易燙傷手臂,超長筷即為防止損傷而用。
唐代青銅箸勺(箸26cm勺27cm )
這套唐代青銅箸勺,通體黑漆包漿,筷箸上半部呈方形,下半部呈圓柱形,這樣手指握筷能更牢、更方便,放在桌上也不會滾動,這就基本定型了中國筷的造型,直至今日。
刀筷(刀31cm,鞘25cm,筷19.1cm)
我國自古以來吃飯時筷子放在餐桌上,餐後筷子放在灶間,可是有些少數遊牧民族,卻把筷子掛在腰上。這種所說的掛在腰上的筷子,是一種「刀筷」,是蒙族、滿族特有的餐具。為了衝淡佩刀的荒蠻之氣,滿族人即在此「活計」的刀鞘上,加格插上象牙筷、景泰藍筷等,向漢文化學習,以箸為主,以刀為輔助餐具。
雕龍鳳包銀筷子(19.7cm )
中國人當今吃飯已很少用金屬筷,可古代金屬筷在富豪人家的餐桌上非常流行。我國最早使用的金屬筷為銅筷,春秋中晚期我國已形成使用銅筷的習俗。銅筷之所以後來被淘汰,主要是因為其與空氣氧化變成紅色的氧化亞銅,有毒,而生綠色的銅鏽更有毒。取代銅筷上餐桌的為銀筷,該副筷子並非純銀筷子,而為鍍銀所致,為現代工藝。
楠木筷盒(26.5cm)
楠木為中國和南亞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楠木的木質堅硬,經久耐用,耐腐性能極好,帶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蟲蛀。金絲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只要顯現金絲明顯的均可確定為金絲楠木,在光照下可看到金絲閃爍,光亮璀璨,精美異常,以前是皇家專用木材,由此可見其尊貴。金絲楠大多出於川蜀之地的深山中,且數量稀少,價格堪比黃金。該款金絲楠木筷子盒做工精細,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2010年上海世博會紀念筷(18cm)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已有12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此次博覽會吉祥物為海寶,該副筷子以海寶為圖,見證了這次盛事博覽會。
鈦合金筷(24.4cm)
鈦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結構金屬,鈦合金因具有強度高、耐蝕性好、耐熱性高等特點而被廣泛用於各個領域。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認識到鈦合金材料的重要性,相繼對其進行研究開發,並得到了實際應用。而這副鈦合金筷子以全手工打磨而成,通體光亮整潔,對於民間小手工製作者有著一定的代表性。
陶瓷筷(24.2cm)
陶瓷筷子: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而陶瓷製作的筷子光潔、色澤鮮亮、衛生為其特點,但是,因為其易碎的性質,很難普及開來。
清朝末期寶相花青花纏枝蓮筷桶
陶瓷製作的筷子籠,因其平面大,可製作性強,很多工匠會在筷子籠上展示出不同的文化色彩,比如下面一系列的筷子籠,不同的畫面內容,展現了不同的文化信息。纏枝蓮紋飾是纏枝紋的一種,漢族傳統吉祥紋樣。作為瓷器裝飾的紋樣形式之一,因其圖案花枝纏轉不斷,故稱纏枝紋,明代稱為「轉枝」。其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在切圓空間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或纏枝花果紋。該筷子籠在嘉慶道光年間製作,展現了漢族傳統吉祥紋樣.
青釉福祿筷子籠
「福」字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常用字,用來表示「幸福」、「福氣」等義。《說文解字》裡說它是從「示」、「畐」聲的形聲字,福字從示,是與祈禱有關。把福字製作於筷子筒上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的祈願!
清朝末期添丁進葉筷子籠
添丁進葉筷籠,寓意早生貴子,產業興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以上筷子籠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製作的,有的展現了對開國領導人毛澤東的敬重,有的展現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社會生產力的變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龍鳳呈祥對筷(黑檀)
黑檀,實屬植物,俗稱風車木。主要產於亞洲熱帶,是世上名貴稀有的木材之一,生長期非常緩慢,木料極其珍貴,材質細膩,密度大,棕眼小而稀少,硬度最大。堅硬、滑潤,其切面打磨後形成的包漿亮麗非常,似銅鏡可鑑;又恰似緞子的表面,令人聯想起美玉。使用黑檀木製作筷子顯得貴重典雅,是如今筷子製作廠家的常用材質之一,現展現的多款黑檀筷子表達了不同的中國文化,龍鳳是中國人的圖騰,寓意吉祥之意,描繪在筷子上送人寓意美好。
熊貓套筷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曾肩負著寓意團圓之意被贈與臺灣,而印有大熊貓圖案的筷子同樣寓意團圓、幸福!
彩繪臉譜中接款套筷
「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裡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部化妝主要用於淨(花臉)和醜(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中國戲劇無數臉部化妝中佔有特殊的地位。筷子上繪製臉譜是中國都有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