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芒種」與「夏至」兩節氣之間,便是我們喜愛的端午節。此時天氣溫熱、溼度增高,自然界各種有毒之物開始活躍起來。我們可以藉助古人一些避毒祛邪的方法,有效地保護自己與家人。小時候每逢端午有吃艾糕,包粽子,佩香囊,掛菖蒲,大蒜水洗澡的習俗。
兒時的端午,是個香氣四溢的節日。不僅僅是奶奶包的手工粽子,還有奶奶曬艾草,做香包的氣息。氣味,是帶著回憶的鑰匙。
我國古俗佩戴香囊荷包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這裡所說的「衿纓」指的是編結的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在這裡分享一個做香囊的小教程~
①尋找一些挺括有型的面料
②配置好古方藥草
③一枚陳舊的打藥粉銀桶
在香囊上繡上名字,說這樣蚊蟲看見會互相轉告不敢靠近。雖然是一種美好願望,但也不失樂趣。
④稿子列印
⑤繡字測試
⑥棉線選擇
⑦燙金測試
·⑧抓藥打粉
⑨做絨裝袋
⑩初見成效
美美的香囊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