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成立後,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更換代替。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有自己的圖案和特色,當時期銅幣種類繁多,主要由於晚清時期銅元和民國早期銅幣的混合使用,加上各地鑄幣廠鑄造銅幣數量非常多,種類比較雜,據統計數據可謂震驚國人,最開始本以銀幣為主幣、銅幣為輔幣,後來銀幣鑄造漸少、銅幣激增且面值變大,民國十二年以後尤甚,同時質量也下降很多,國民政府後期開始整理金融秩序,推行法幣,加上晚清時期的銅元回收重鑄,逐漸銅元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藏 品 名 稱】四川銅幣100文/湖南雙旗幣二十文
【藏 品 類 型】錢 幣
【藏 品 年 代】民 國
【藏 品 尺 寸】直徑:39mm,/直徑:32.5mm 重:10.4g
【藏 品 來 源】個人珍藏
收藏指數★★★☆ 投資指數★★★☆
【藏 品 簡 介】此組錢幣由四川軍政府造銅幣一百文和湖南省雙旗幣二十文組成,整體保存完整,包漿自然,字體端莊工整,幣身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磨損,自然流通痕跡明顯。四川銅幣,正面中書「四川銅幣」四字,中心作芙蓉花一小朵,上邊加軍政府造四字,下邊加當制錢壹佰文六字;背面用十八小圈繞一大圈,圈內為篆文「漢」字,代表新政府「大漢」,以直線紋為底,上鑄「中華民國二年」字樣。雙旗幣,正面珠圈內鐫交叉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珠圈外上環書楷體「湖南省造」四字、下環書「當制錢二十文」六字,左右分列花枝,兩面國旗上繫結帶為垂纓版相互交叉狀,上端為八瓣花紋,錢幣背面鑄有環圈,環圈內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周邊並有英文標註幣值「TWENTY CASH」。此組錢幣最具民國時期銅幣特色,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值得收藏。
民國時期銅幣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變更,加上抗戰歷史時期的特殊含義,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