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開始,臺軍將密集進行「無限高」飛彈射擊測試,本月總共6天。射擊通報劃定的海空危險區域,北端在宜蘭蘇澳外海,南端在屏東九鵬基地外海。島內軍事專家據此猜測,本次測試的是「增程天弓三2型」飛彈,即臺軍眼中的「臺灣版薩德」。
綠媒引用「消息人士」的話說,此次飛彈測試,將從北部向南發射靶彈,再從九鵬基地發射「增程天弓三2型」飛彈實施攔截。這一期「臺軍揭秘系列」,我們就來聚焦九鵬基地。
臺灣最引以為豪的軍事基地
臺灣有兩個飛彈與火箭研製發射基地,一個為屏東九鵬基地,另一個為臺東南田村基地。前者為臺軍專屬基地,後者為民間公司商用火箭發射基地。
九鵬基地是臺灣最引以為豪的一座軍事基地,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和「核能研究所」並稱為臺灣「三大神秘機構」。也有人稱九鵬基地為「臺灣的51區」。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滿州鄉靠東海岸交界處的九鵬基地,三面背山,一面朝海。該基地1973年開始籌建,1975年初步完成,1990年代後經多次擴建,目前佔地超4000公頃。基地還在綠島、蘭嶼、臺東太麻裡設有分駐基地,協助獲取相關測試的三角定位數值。
作為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下屬第二所,九鵬基地實際上是臺軍各式飛彈和火箭武器系統的綜合性試驗、組裝及研製基地,被臺軍吹噓為「亞洲最大的飛彈基地」和「臺灣的休斯敦航天中心」、「臺灣火箭和飛彈研製搖籃」。基地設有飛彈發射坪、發射架、靶機組裝廠、控制指揮中心、雷達系統、遙測接收系統以及彈頭威力試驗場等設施。基地自啟用至今,相繼完成了「工蜂六型」火箭和雄風、天劍、天弓等系列飛彈試驗和發射任務。
至於九鵬基地火箭發射,臺灣當局從1972年就開始進行探空火箭試驗,1980年代初還啟動過「天馬計劃」,曾研製出初級的探空火箭。1988年,臺當局「原能會」研究人員張憲義逃離臺灣,將諸多臺灣核武研發機密資料轉交美國,並指證臺灣核武已接近完成階段。臺灣的運載火箭、彈道飛彈研發因此被國際組織和美國強行終止。資料顯示,1997年臺當局又開啟探空火箭計劃(HTTP系列火箭),至今共發射10枚探空火箭,其中9次成功,1次失敗。
基地選址有多重講究
關於九鵬基地的選址問題,臺灣軍事專家接受臺媒訪問時指出,臺東海空域範圍廣大,飛彈或火炮一射擊出去,東邊就是太平洋。大陸要搜集各項演訓參數,必須從東海或南海繞過一大圈到東部公海上等待,加上有中央山脈阻隔,也能躲過雷達及衛星的情搜。
這位專家表示,相較下,臺灣西部海空域因臺灣海峽縱深不足,易被大陸收集演訓參數外,往來商貨船、客輪也多,若發生意外,恐衍生糾紛,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西部海域不適合飛彈試射。
此外,臺媒引用一位臺灣在職飛彈部隊軍官表示,九鵬基地的挑選,除臺灣海峽縱深短,為了避免挑起大陸敏感神經外,另一個原因跟臺灣西部空中航班密集,每天穿梭臺灣海峽的貨輪商船成千上萬有關;雖然每次軍方實施火炮射擊前,都會公告射擊區的海域及空域,但能避免還是要避免。
而在基地建設上,傳言臺軍受風水先生「指點」,務求避免破壞「山神龍脈」,最後不得不開列專門資金進行圍海造地,以拓展九鵬基地的實彈打靶空間。
由於佔地寬廣,建築少,再加上軍事禁地特有的嚴密警戒,九鵬基地平時極為安靜,基地範圍內不時可以看到動物,就像「公園」一樣。據稱,蔣經國、李登輝等臺當局領導人一度將九鵬基地作為度假地點之一。之後,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歷任臺灣地區領導,都曾視察過九鵬基地。
駐員手機植入「致殘軟體」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用途,九鵬基地高度保密、警戒森嚴,對外交通僅有牡丹鄉的縣道199線和滿州鄉的縣道200線,無其他路可通。
2017年,臺灣一家綠營媒體受邀入內採訪。基地人員介紹,目前九鵬基地內有300多人在,而軍職人員縮減剩不到20人。為了保密,基地目前都只維持每周2次上山,2次下山的專車接駁,人員大多整周待在基地內。
當然,這並不是說九鵬基地只有300多人,臺軍飛彈研製人才主要集中在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臺灣「中科院」)。臺灣「中科院」是島內最高軍事科研機構,於1969年7月成立,總部位於桃園市龍潭鄉,包括6大研究所和4個中心,即航空研究所、飛彈火箭研究所、資訊通信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材料光電研究所和電子系統研究所以及系統發展中心、系統維護中心、系統製造中心和資訊管理中心。媒體曾披露,臺灣「中科院」聚集了島內大量科技精英,科研人員6300多人,技術人員8500多人,其中軍事研究人員佔三分之一,博士超500人。
九鵬基地內的建物高度,除了控制中心為地上三層地下二層之外,其他建物都不超過二層樓高。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從空中俯瞰,九鵬基地就像一塊大草坪,所有地上建築都塗有特殊迷彩,這種特殊塗料具有抗主、被動紅外線的功能,可降低紅外線飛彈命中的機率。另外,所有研究用工作室及生產、裝配線均地下化,地面很難看到有人走動。
為了保密,即便是美法等國的科學與情報單位,也不能隨便對基地實施衛星偵照。據基地指揮官透露,每天上午10點12分到11點前後,不少先進國家的間諜衛星都會光臨這個基地上空。基地指揮中心的監控熒幕會顯示太空中間諜衛星臨空的時段,然後指令測試單位「關機」。
此外,基地內部員工手機都需強制植入軟體,只要進入基地內,智慧型手機瞬間變成「半殘」,除了失去打卡定位功能,照相機功能也無法使用。
來源: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實習生 侯曉辰 文/網絡圖編輯:黃榮亮
第一時間給你最全臺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