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人物】賓陽籍明星林黛:辭世半個世紀 老影迷痴情未減

2021-02-13 賓陽融媒體

  這是林黛生前最喜歡的一幅巨型油畫,因為通過作者高超的藝術創作,將她的嬌媚和爭勝的個性描繪了出來。據聞,林黛在生前曾對這副高懸客廳的油畫默思良久,似有無限感慨。

人比花嬌

《不了情》,1961年

1961年,林黛龍繩勳成婚。

50年前的7月17日,影后林黛自殺身亡。

  廣東江門的電影發燒友許丕明老先生的一封信,催生了這個專題。6月,74歲的許老給《南方都市報》來信,身為林黛的忠實影迷的他收藏了千餘份電影舊刊、海報、照片、音像製品。南都記者迅速聯繫了許老,他寄來了自己珍藏的林黛資料——其中既有報導林黛封后的《南國電影》、林黛大婚的《國際電影》、林黛的親筆籤名照、電影海報,也有才女潘柳黛紀念林黛的《銀河畫報》、載有林黛父親程思遠悼文的紀念專冊。1960年,許丕明以印尼華僑身份歸國,對林黛的痴情絲毫未減的他將資料帶回國內。正因許老的執著,這些舊文、舊圖得以保存至今。

  南都記者專訪了許丕明先生,試圖通過這位忠實影迷的眼,還原影后林黛的生前身後事。今日,特別闢出專版,以示對許老以及對他偶像的尊重。這組報導是回顧,是懷念,更是一位影迷對偶像的無私真摯的愛。

  採寫:南都記者麻樂 實習生周俊安 秦珂 自述:南都讀者 許丕明

  專題圖片全部來自許丕明私人珍藏

  許老自述:我給林黛寫過信,收到過她的籤名照!

  林黛(1934-1964)原名程月如,原籍廣西賓陽;

  「林黛」是她英文名字Linda的譯音和藝名;

  林黛出身名門,父親是我國傑出社會活動家程思遠先生;

  林黛一生演了40多部影片,塑造了眾多女性形象,她主演的《紅娃》曾打破港臺國語片票房紀錄,《白蛇傳》打破香港中外影片票房紀錄。

  1934年12月26日林黛在廣西南寧出生。

  1947年在南京中華女中讀書時,林黛在校參演曹禺的話劇《雷雨》,扮演四鳳。

  1950年初林黛在香港一家照相館拍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被放大掛在臨街櫥窗。長城電影公司導演袁仰安看到後,便找到正讀高中的林黛,請她試鏡並與她籤了一年合同。

  1951年17歲的林黛接連主演了《翠翠》、《吃耳光的人》及《春天不是讀書天》,全都叫好又叫座,再趁熱打鐵開拍了《鳳凰》,從此片約不斷。

  1957年23歲的林黛在影片《金蓮花》中飾演雙角,獲第4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成為亞太影展最年輕的影后。其後,她憑藉1958年的《貂蟬》、1961年的《千嬌百媚》以及1962年的《不了情》分別獲封第5、第8及第9屆亞太影展影后。

  1957年12月林黛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深造。

  1958年哥大戲劇系接受林黛為榮譽生,同年邂逅龍繩勳。她拒絕眾多美國片約,於1961年回到香港。

  1961年2月12日林黛與龍繩勳在香港九龍結婚。

  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藥兼吸入煤氣自殺,年僅30歲。

  四十年代

  林黛給我回過一次信

  沒回大陸前,我就深深喜歡上了林黛。

  1940年我出生在印尼。13歲時,永華影業公司出品的影片《翠翠》(改編自沈從文小說《邊城》)上映,正是這部電影讓我初識林黛。印尼的小孩普遍早熟,我那時也算「情竇初開」,收集電影雜誌的癖好就是這個時候養成的,凡是刊載了林黛的雜誌,我都要收集。

  那時的香港人熱衷於看「西片」(外語片),華語片不被待見,排不到期——— 我還記得當時林黛主演的《吃耳光的人》在香港一直排不到期,所以港片就變成了牆內開花牆外香。港產華語片在東南亞反而很受歡迎,不論國語粵語,影片上映的時間比香港還要早,我就經常到印尼華人開的電影院裡去看港片。

  那麼多電影明星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我還給她寫過信表達喜愛之情,還向她索要籤名照,要知道(上世紀)50年代那會兒,給影星寫信是件很時髦的事!我把信寄到林黛的電影公司,之後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她給影迷的回信,照片中清晰可見她的家庭住址……接下來我就試著往她家裡寫信,直到現在我都清楚地記得她當年的住址,甚至精確到門牌號碼:香港九龍金巴利道75號2樓,那是她結婚前的住址,婚後她就搬進了小洋房。不過我只收到過一次文字回信,那封信也只是「通用複印版」,估計她太忙,根本無暇給影迷回信,委託秘書這麼幹。

  索要照片時,我通常還會連帶幫朋友多要幾張,一封信裡寫上六七個人的名字。很多小明星因負擔不起照片的費用,勸影迷不要再寫信索取照片,但林黛人很好,每次回信她都贈我兩張照片,還專門把我們的名字寫在照片上。

  五六十年代

  她去世一年後,我才知道這個消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尼排華風潮甚囂塵上。1960年4月,父母攜全家回到祖國懷抱。迫於當時的環境,我不得不和心愛的電影雜誌還有海報告別,只帶了一小部分有關林黛的電影畫報、海報和相片回國,當然,林黛的親筆籤名照絕對不能漏,它是重中之重。我把大部分雜誌和海報存放在了印尼的親戚朋友家,不知何時才能跟它們重逢。

  回到大陸,我失去了林黛的消息,也沒法再看到她的影片。1964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江門七中教英語。正是在那一年,林黛因家庭緣故自殺身亡,但差不多過了一年,我才知道她離世的消息,那時,我一個同學申請去香港,回來後告訴我林黛的死訊,我聽了之後非常傷心,但不敢公開懷念。

  雖然我離開印尼之後就跟香港娛樂圈斷了聯繫,但身處珠三角,毗鄰香港,晴朗的日子裡,我打開收音機就能清楚地聽到香港的廣播節目,雖然偶有幹擾,但我也能時不時獲知娛樂圈的信息。

  後來,到了非常時期,我把收藏的電影雜誌和海報再做篩選,那些尺寸太大、不便於保存的海報,我都狠心燒掉,只留下了林黛的相片和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雜誌,我把這些寶貝鎖在皮箱裡,從不敢拿給別人看。

  八十年代

  看到了香港電視,又見林黛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開始風行,我們通過天線收看到了香港電視臺的節目,晚上可以一連看幾部老港片。借著電視,我又看到了林黛的作品,1960年後的作品是頭一次見。弟弟和母親申請赴港,定居在了那裡,而我依然留在江門,我教書一直教到了1994年,之後又去專科學校發揮餘熱教英語,但年輕人流行的東西我越來越跟不上了,最後徹底退出了教師行業,專心收集我的老雜誌、看我的老電影。

  九十年代

  重返印尼,集齊當年林黛資料

  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重返印尼,把收藏在親友家的舊電影雜誌、舊海報運回國內。如今,我江門的家中收藏著700多本(上世紀)60年代以前的電影雜誌,70年代以後的雜誌、海報、音像製品就更多,超過了3000份,其中,有關林黛的雜誌,市面上有和沒有的,我基本都收集全了。

  我的客廳儘是舊電影海報、電影畫報封面,周璇、林黛、夏夢等影星的面孔隨處可見,這些雜誌都是我在香港、澳門和廣州的舊貨市場裡淘到的,比較珍貴的雜誌可以賣到單本幾十元甚至上百元,我為了買《一代影后林黛紀念專輯》,花了400多元,它的原始定價只有幾塊錢。

  如今

  每年多次赴港,會老影迷,看老電影

  這些年,我每年都多次赴港,和一幫熱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發燒友們碰碰面,交流交流。這些發燒友是我在香港舊書店淘雜誌時認識的。他們很厲害,帶我去香港電影資料館,看老片子、翻老雜誌,資料館還會把多出來的雜誌寄給我作收藏。

  愛女林黛的一生

  程思遠(林黛之父)

  「有一天,我帶林黛到一家餐室裡吃飯,適巧我們的同鄉甘先生來到那裡,於是坐在一起。甘先生十分欣賞林黛那對大而明亮的眼睛,他說:「你的女孩生有這樣一對眼睛,將是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但她生得太細小了,應該配點鈣劑給她服用來幫助她的發育。」我後來買了一瓶鈣片給她,她連動都沒有動過。林黛一上餐廳就點全餐,事實上她每菜稍嘗輒止,留下胃口去大嚼後面那味甜食。

  ……

  「林黛死矣。她的死是社會的悲劇,是這個時代最不幸的事件,同時給海外帶來了最後一次轟動。中外仕女聞其死也,悲唁之情,盈溢閭巷,騰播報章,現在她的墳前,仍有弔客常臨,鮮花常滿的跡象,這表明在千千萬萬的觀眾中,她的精神是不死的,她的聲音笑貌永遠刻繪在人們的心坎裡。餘書至此,除哀痛外,亦感與有榮焉。」

  ———摘自《一代影后林黛紀念專輯》,有刪節

  惜黛詞

  陳蝶衣

  雙瞳如水溼蛾眉,想見當窗染黛時。

  色彩依然人已杳,不堪重讀八叉時。

  家室簪纓位不卑,累從賭選見陰儀。

  如何萬眾心頭活,仍未全消弱草悲。

  只將遊戲視輕生,剔盡銀燈夢未成。

  太息閉門拼一訣,擘箋猶自怨多情。

  才見玄纁解臂纏,無端仰藥亦長眠。

  靈前弔影輕存問:何事匆匆棄盛年?

  當年眾口說乘龍,花底迴旋春正濃。

  倉卒勝留珠一顆,豈能無憾睡惺忪。

  待人一向寸心丹,花性憑誰報未闌?

  剪得玫瑰香馝馞,可憐只是伴銅棺。

  欲將此去問何之,心唈無如觀眾痴。

  揮盡旁人千點淚,窮邊也有瘞花碑。

  眉心閒簇數分愁,容易中宵玉箸流。

  唱罷蓮花聲不斷,人間從此重珠喉。

  ——— 摘自《一代影后林黛紀念專輯》

相關焦點

  • 賓陽故事:一代美女林黛 當年為何自殺?
    (直播擁有真實58萬粉絲),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相傳,林黛雖然與成長電影公司籤約了,但卻遲遲未給她機會,一等就是兩年。林黛逝世後,龍繩勳在其墓碑上寫道:「家庭細故,戲走極端,弄假成真」。龍繩勳也為此後悔不已,於是履行一生只愛她一個的誓言,終身再未娶妻,更是把林黛的房間維持原樣至今。此後,林黛的遺作《藍與黑》拿到了亞洲影展的特別獎,1995年,香港政府還發行了紀念她的郵票。她短暫的一生,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她具有的天賦,是一代又一代藝人嚮往的境界。
  • 賓陽人的家庭相冊:50年代賓陽珍貴的老相片 講述崢嶸歲月的故事
    呂繼池剛參加不久工作時(左1)的相片  在呂老家,賓陽印象小編看到了呂老珍藏多年合影的老相片,不光記載了呂老工作經歷,也從中反映了賓陽歷史變化發展,從解放初期的百業待興,到現在發展成為民營經濟強縣,一步一個腳印
  • 賓陽Q仔藏身中緬邊境,僱當地人武裝把守詐騙窩點!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是賓陽縣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一代「芳華」:林黛
    一個讓無數影迷神魂顛倒的巨星,芳齡30。她為何突然會走上抑鬱自殺的絕路呢?上個世紀50年代的香江,流行兩款美人。一種是夏夢、樂蒂一樣的甜美人,五官清秀,氣質典雅。還有一種,就是林黛這樣,濃眉大眼、神採飛揚。帶著一股西洋奔放的味道。林黛,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只相差了一個字的女子,卻有著和林妹妹截然不同的大氣之美。
  • 賓陽武陵:一天抓獲8名吸毒人員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是賓陽縣影響力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賓陽文學】村夫:小時抓田角魚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年收完早稻,失去遮蔭蔽日的稻杆遮蓋,光禿禿的稻田那寸把深的水面,被太陽曬得水溫四十度以上。往日自由愜意的小魚小蝦,為了自己不被溫水湯熟,拼命往田基(埂)、田角裡鑽。以躲過被「天煮」的命運。
  • 賓陽大橋一男子偷得40000元及手機一部 向妻子請功說是賭贏的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賓陽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賓陽城南派出所美女警花:林秋萍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是賓陽縣影響力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賓陽新橋沃柑滯銷 果農傷心! 誰來幫幫他們!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是賓陽縣影響力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舌尖上的賓陽:大橋烤老鼠 你吃過嗎?(附視頻)
    萬粉絲),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視頻《舌尖上的賓陽:大橋烤老鼠》  賓陽在野外生長的田鼠,通常以穀物、植物根莖、瓜果、甘庶為生,特別是賓陽兩季水稻收割後,田鼠已經肥美。記得小時候,農閒裡,賓陽農村裡面的年輕人就喜歡到田裡去挖田鼠回來當下酒菜。其實賓陽16個鄉鎮都有挖田鼠的習慣,其中以大橋鎮的烤田鼠最為有名。
  • 【賓陽民聲】賓州鎮某村飲用水發黃 村民家淨水器一星期就得換濾芯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賓陽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專業從事宣傳、策劃、拍攝、舞美等。關注我們妥妥沒錯!賓州鎮新程村程大哥家的水根據村民反映的情況,賓陽印象來到了賓州鎮新程村程大哥家。程大哥打開自家的水龍頭,只見流出的是發黃的水質,程大哥告訴賓陽印象,這些水經過一整天沉澱也喝不了,所以家家戶戶都得買淨水器進行過濾後水才能用。
  • 藏在賓陽新橋菜市裡的美食,開了30多年,便宜又地道!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new.ibytv.cn)是賓陽最具影響力的直播媒體互動平臺(直播擁有真實59
  • 賓陽美女:感覺自己的時尚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航拍賓陽第三季古辣稔竹》
  • 賓陽小學生宅家「抗疫」變身小廚神!小編感嘆:蜀黍真的做不到阿...
    點擊上面賓陽印象關注我賓陽印象賓陽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
  • 林黛:出身名門,紅遍亞洲,卻在30歲時自殺
    是在廣西,去大龍湖的時候,回程在賓陽晚飯,同行的人聊起當年的桂系,說賓陽也出了不少人物,例如程思遠。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程思遠是誰?」對方回答:「他女兒你肯定知道,林黛。」我嗯了一聲,她可是上世紀50年代非常有名的香港影星,曾經四度封亞洲影后,至今無人能比,後來年輕輕卻自殺離世。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她是廣西人。
  • 盤點風靡賓陽街頭的各種小吃 最低只要5毛錢
    以前5毛錢一片的炸紅薯,現在漲到了5塊,一口咬下去金黃色的外衣在嘴裡發出脆響,紅薯暴露在口中中,香甜軟糯~老闆兩夫妻擺攤已經第20個年頭了,老闆說以前經常光顧的小朋友,比如,飽脹吃的第一口珍珠奶茶,老電影院門口的快八秒,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雖然它肯定比不上喜茶、奈雪、茶顏悅色,但是它是屬於童年的味道.
  • 年俗文化推介:賓陽師公戲 廣西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航拍賓陽 黎塘|南山寺|甘棠|貴隆高速通車|北馬水庫|龍德村|賓陽中學|新橋中學|古辣|六隨村|露圩圩逢節|王靈 |賓陽溼地公園|賓陽服務站|鄒圩夏天|和賓彰泰小學|賓州鎮|思隴鳳凰灘 |賓陽城東新區|大橋秀峰塔|六蒙村|重返校園|領方古城|迴風塔|賓陽水鄉|黎塘梁村|吳門農氏婆|大橋石壁|新橋白巖|賓陽西|賓州電子信息產業園|古辣稔竹|
  • 紀錄片《灰與白》 揭開南寧警方派200餘名民警長期駐紮賓陽幕後……
    《灰與白》以三個年齡層次不同,身份、性格迥異的民警作為主線,反映了一線民警在電詐案件高發的大背景下面對的壓力與困境。航拍賓陽 黎塘|南山寺|甘棠|貴隆高速通車|北馬水庫|龍德村|賓陽中學|新橋中學|古辣|六隨村|露圩圩逢節|王靈 |賓陽溼地公園|賓陽服務站|鄒圩夏天|和賓彰泰小學|賓州鎮|思隴鳳凰灘 |賓陽城東新區|大橋秀峰塔|六蒙村|重返校園|領方古城|迴風塔|賓陽水鄉|黎塘梁村|吳門農氏婆|大橋石壁|新橋白巖|賓陽西|賓州電子信息產業園|古辣稔竹|
  • 【賓陽文學】蔡呈書:賓陽人為什麼把吃喝叫「篩「
    賓陽印象賓陽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直播擁有粉絲60萬),賓陽人的選擇,更具影響力!把「釃」(篩)賦予「吃喝」的新義,我想這應該是賓陽人的創造。這個創造,推動了語義的發展,其間極需要豐富的想像力,這充分體現了賓陽人的聰明才智。賓陽人鬼聰明。——這個「鬼」,也是賓陽人發展的語義,藉此又創造出「鬼頭」(聰明、狡猾)這個方言詞。現在賓陽人說「篩」,便有大吃大喝之嫌,這個詞聽來就有點「俗」了,並且越來越俗不可耐。
  • 鄭佩佩眼中的林黛:「她給我上了入行的第一課」
    敏感的林黛馬上就意識到,別人說她老了,還有什麼比「老了」這個詞語對那些努力維持少女感的女明星更殘忍的?世界把她逼到一個角落,她覺得大家都在等著看她的笑話。假若家裡真的如別人眼中那麼溫馨,丈夫全力支持她,或許她也不會如此疲倦,事實上,她漸漸地滑落到因焦慮而抑鬱的病症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