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滅亡和神仙沒有絲毫關係,反倒是周人使壞?

2021-02-07 憶閱文書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商朝和周朝的歷史記載卻少之又少,一般來說,前朝的歷史多為繼承大統的朝代所繼承,但是不僅僅是商朝,周朝自己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後來人們懷疑,當年周幽王不理朝政昏庸無能,一天天地帶著褒姒小姐姐玩耍,被後來的狄戎攻破都城殺死之後,很多的文獻為狄戎一把火給燒了,留下來的也不過是諸如《周禮》之類的殘存記載。

那麼商朝末的時候,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情況?到底和傳說當中的那些神仙有何關係?

帝制的改革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談一個人,那就是微子,此人是帝乙的大兒子,但是有意思的是,她的母親並非嫡系,充其量就是個庶出,而帝辛,也就是我們的紂王,她的母親就不一樣了,算是皇后正室,所以帝辛為嫡出,但是那時候的商朝的帝制非常有意思,不一定是兒子繼承皇位,兄弟叔伯也是一樣,所以在那個時候,庶子也是有繼承的權力的,嫡庶雖有區別,但是那時候還沒有後世注重,所以微子也打算搶位置,贊同他接任帝位的,有王族的人,諸如箕子、還有比幹,這裡比幹大家估計記憶最深吧,其實比幹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們都是圍繞祖甲禮制改革而發生對峙的,紂王帝辛是擁護者,因為改革之後,自己可以順利當上帝位,以微子為首,諸如箕子、還有比乾等等是極力反對,甚至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說白了就是權力鬥爭。

正如大家所想,這場鬥爭紂王贏了,比幹被紂王殺了,但是商朝500多年的分封制雛形及部落聯盟,已經讓商朝破碎不堪,可以這麼說,此時的商朝強敵環繞,曾經的屬國及聯盟早已成為虎視眈眈的敵人,而帝辛則是面對的一個早期分封制及聯盟下的爛攤子,周邊部落和諸侯大有與其抗衡的能力,

諸如當年帝辛的父親及帝辛的前期,一直對東夷用兵,一直都沒有停過,包括從戰國墓當中出土的《竹書紀年》當中也記載,紂王的父親帝乙,很可能是死在周人之手,而且種種跡象表明其實在紂王的爺爺輩或者更早的時候,商朝已經和周人發生了多次戰爭,這些戰爭當中,也多為周人引起,也就是說,在商末商軍徵討東夷的時候,周人是商朝的最大威脅,但是周人最終還是被鎮壓。

不僅僅如此,紂王實則受國內的諸侯王支持的很少,紂王不僅僅面對的是內憂外患,還有國內的一些自然災害,不過說實話,當時帝辛對國內的治理還井井有條,沒有《封神演義》當中將的怨聲載道的。

至於後來為何說周人被鎮壓後,還奪了商朝的正統,那是因為當時商朝耗費了元氣,滅了東夷,軍隊一時沒有及時馳援商都,而商朝因為元氣耗費太多,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那時的飛廉、惡來雖有滅東夷之力,但是最終還是敗在了周人的手中,還有《封神演義》當中所謂的奸臣費仲,反倒在相關記載當中是一代名臣,助紂王將國內治理的井井有條,總之商末其實是一段耀眼的時代,絕然不是《封神演義》當中那樣不堪。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背鍋俠「商紂王」,商朝滅亡,難道真的只是紂王的錯嗎
    關於商紂王,大家的腦海裡是不是都是這麼一個形象:建酒池肉林,與愛妃妲己一起玩樂,昏庸無道,草菅人命。提起好的君主,那就是堯舜禹,提起壞的君主,就少不了夏桀和商紂王,這仿佛已經成了定論。但是商紂王真的是《封神演義》裡的形象嗎?歷史中的商紂王是什麼樣的呢?
  • 商朝的滅亡與他有關嗎
    帝辛在位時,東夷人企圖擴張,威脅著商朝邊境。帝辛對東夷發動反擊,打退了東夷,並將版圖擴展到現今江淮一帶,隨著中原生產力和文化的傳播,勢力更是發展到當今山東、安徽、浙江、福建一帶。帝辛重視農桑、發掘人才、強化王權,發展國力,這樣一個英明的君主卻被當成暴君罵了幾千年。商朝是如何滅亡的?
  •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出現以「商」為名的政權?
    歷史上也常會看到後世王朝沿用前王朝國號,在宋代以前,大一統王朝的國號基本都被後世的割據政權使用過,比如李元昊建立的西夏、郭威的後周、苻堅的前秦、姚萇的後秦、劉知遠的後漢、李存勖的後唐。但問題出現了,沒有一個政權是以「商」為國號的,這是為什麼呢?想弄清楚後世為什麼沒有以「商」為國號,首先要知道「商」是如何成為國號的。這就要從商朝的始祖契說起了。
  • 商朝的滅亡真的是妲己造成的嗎?
    我相信更多人想到的會是妲己吧。在更多人的認為中,妲己已經是商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了。在《封神演義》中更是將妲己妖魔化,認為她是女媧娘娘派來特意迷惑紂王毀滅商朝的。但歷史中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我們去真正的了解歷史,真相可能會讓我們大吃一驚的。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分為西周和東周,以周平王遷都洛邑為分界線。東周又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周朝和商朝的祖先是兄弟,都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一個叫「棄」一個叫「契」。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了古公亶父的時候,更是開始鋪橋搭路、建立房舍,國力越發壯大。遷到周原後,周與商有了聯繫,為了保障部族安全,亶父與天下共主商王武乙建立起穩固的同盟關係,在商的保護下悶聲發展、積蓄力量。
  • 商朝君主世系:奇怪的王位繼承制,王后親自衝鋒陷陣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朝歷五百餘年,傳三十王,商朝人與夏朝信奉祖先不同,他們更信奉上天,認為上天由上帝(不是西方的耶和華)掌管,無論大小事務都會進行佔卜,這也讓他們發展出被周人稱為「大邑」的商。在夏商周三代中,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朝君主稱「天子」。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有一個姓如今僅剩千餘人
    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子牙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邘國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建都豐京,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後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師尚父」,統籌周國的軍事,最終,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武王成功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時至今日,姬姓雖然比較冷門,但尚有54萬。
  • 面對商紂王的詢問,箕子裝醉不答;商朝滅亡後,他建立了箕子朝鮮
    商朝滅亡後,箕子帶著手下人跑到了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這個國家一直延續到漢朝,在西漢初期被燕國人衛滿覆滅。箕子的智慧箕子是有大智慧的人,商朝滅亡後,周武王曾經請教過箕子如何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箕子將夏禹時期流傳下來的《洪範九疇》講述給周武王聽,周武王聽後十分佩服,想要請箕子出山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但箕子拒絕了,他對周武王說:「殷商滅亡了,我不會再做新王朝的大臣。」後來,為了防止周武王再來,箕子便帶著人跑到了朝鮮半島。
  • 美國原住民的祖先是商朝人?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最近幾年時間裡,有一個說法越來越激烈,那就是美國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其實是商朝人遷徙過去的。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瞎說的,有些證據還是能夠說明的。
  • 西周為何滅亡?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三川地震: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鎬京和附近的涇渭洛三條河川都發生震動。大夫伯陽甫(一作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天地間陰陽二氣,不能失掉規律,如果失掉規律,便是人擾亂了它。陽氣伏在地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陽氣不能上升,這樣就會發生地震。現在涇、渭、洛三河一帶都發生地震,是由於陽氣失去應有的位置,而被陰氣鎮壓著。陽氣失序而在陰氣下面,河川的源頭一定阻塞了,源頭阻塞,國家一定要滅亡。
  • 周幽王滅亡東周---狐狸精的前世
    周幽王娶褒姒的時候才16歲,一晃三年,褒姒生了兒子,19歲的周幽王愛屋及烏,就想把褒姒的兒子封為太子,還想把褒姒升為皇后,廢掉原來的皇后--申後,申後是名門之後--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皇子本就應該娶公主,這才是門當戶對。可是周幽王就是喜歡褒姒,愛情這東西和門戶關係不大,婚姻才關乎門當戶對、身份尊卑、臉面大小。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歷史上只要一提到君王失國,一般人都會說他是花天酒地,篡權奪位之類的話。例如秦二世的失國,就認為是因為他貪圖享樂,重用奸臣趙高。也有有名的商紂王失國,也是因為商紂王寵愛妲己,搞「酒池肉林」貪圖享樂。一言以蔽之,失國之責,都歸咎於君王的「貪慾」。但說起來,這些解釋其實都很毛躁,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說法,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商朝|青銅時代的王者怎樣從榮耀走向衰落?
    既然不是帝辛的罪惡導致了商朝的滅亡,那麼商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軍事方面的原因。商朝對東夷的戰爭,消耗了國力,還導致商朝都城兵力空虛,被周族趁虛而入。《史記》記載,牧野之戰兩年前,周武王有過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周軍到達河洛地區後,其他部族不期而至者,有八百多個,但是武王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班師西去。因為商朝的武力依舊強大,如果與商朝常備軍硬碰硬,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 商朝亡於暴政嗎
    當時周人逐漸崛起於商王朝的西方,將不少小國納入版圖,往東進攻到河南沁陽的邢國和山西長治的黎國,已經危及商朝的千裡之邦,嚴重威脅商都朝歌的安全。大有取代商朝之勢。商紂王對此心知肚明,在黎國打了一仗,炫耀武力,想使周人的擴張收斂一下。他還將周文王姬昌囚禁起來,不過後來又把他放了。  商紂王為什麼不抓住時機殺掉周文王呢?
  • 深海的恐懼:如果它們沒有滅亡,人類可能絲毫不敢踏入海洋半步
    文/仗劍走天涯深海的恐懼:如果它們沒有滅亡,人類可能絲毫不敢踏入海洋半步眾所周知,地球是有70%都是海洋和30%的陸地所組成的不少的科學家們都認為曾經海洋之中是存在著很多的霸主的,地球上如今還存在著這些物種的話,人類可能絲毫都不敢踏入海洋半步。科學家們所說的,海洋曾經的霸主,真的有這麼恐怖嗎?如果他們沒有滅亡,人類真的絲毫不敢踏入海洋半步嗎?其實大多數的人對於科學家們所闡述的,海洋曾經的霸主,都可能是不太在意的。畢竟如今人類是非常強大的,就算曾經的海洋霸主真的存在,那又能怎樣?
  • 科學家認為人類和全球變暖沒有絲毫關係,也無法阻止!
    目前,很多人都開始擔心,地球會因為氣候問題而走向滅亡。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地球的溫度正在發生強烈的變化,這種變化和幾十年相比更加急促,全球平均氣溫不斷升高,以至於很多地區的天氣都變得極端起來。比如今年南北兩極的氣溫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打破了紀錄,這是非常不妙的。
  • 蔡國的建立與滅亡
    十兄弟中只有武王發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輔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伯邑考早逝,周文王立次子發為太子。周文王死後,太子發即位,就是周武王。武王戰勝商朝的紂王、平定天下以後,大封功臣和兄弟。於是把管地分封給叔鮮,把蔡地分封給叔度;並讓二人做紂子武庚祿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遺民。把魯地分封給叔旦,同時讓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稱周公。叔振鐸封於曹地,叔武封於成地,叔處封於霍地。
  • 實力強大的周王室,為何把封國封那麼大,卻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
    周王朝在初期是天下諸侯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沒有哪一個諸侯,或者部落能夠撼動周王室。春秋戰國時期的局面也是周武王無法料到的,周武王姬發建立周王朝後,因政治形勢嚴峻,為穩固政權,便進行論功封賞,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開始分封王族、功臣等人到各地做諸侯,建立國家,控制廣闊的地區和拱衛周王朝。
  • 大秦賦「三周並立」,是尊重史實還是史實錯誤?讀懂了解三者關係
    在《呂氏春秋》中記載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不愛笑,周幽王開始了烽火戲諸侯,由於多次點燃烽火臺,以至於最後諸侯都不再相信烽火臺預警,等到公元前771年犬戎之禍,周幽王的烽火併沒有召集來諸侯援助,最終被殺害,西周也因此滅亡。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到今天的河南洛陽,在歷史上被稱為東周,但是這個時候天子是被扶持起來的,其實已經沒有真正的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