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 他做的工藝品被王一博肖央收藏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夠勵志!

  王一博肖央這樣的大明星都搶購這位安徽小夥的「垃圾藝術品」

  撿垃圾年入百萬、環保藝術家、蒸汽朋克……加在80後小夥吳陽德身上的標籤,讓許多人對他的生活產生了好奇。他一直堅持利用廢品做工藝品創造,曾受邀登上《天天向上》《巧手神探》等綜藝舞臺,他的作品還引發王一博、肖央等爭相收藏。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他位於上海奉賢區的工作室,聽他分享垃圾變創意的逆襲人生。

吳陽德工作時十分投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他

  這樣創作

  撿來的蒸汽朋克世界

  他正在打造老爺車準備參展

  「陽德工作室」看起來是一處普通的修車行,門口堆著好幾輛舊摩託車。但走進店裡,內有乾坤。小小一間房,兩邊的貨架、牆壁、桌子上,幾乎被各種維修工具和廢舊物品佔滿,斜倚的舊滑板、一柜子的老歌舊磁帶,又透露出老闆的愛好。

  最吸睛的當然是店中間空地上,一輛正在改裝中的老爺車。正在吃午飯的吳陽德放下碗筷,向記者介紹,這是他拆了兩輛收藏的報廢摩託車改裝的作品,準備參展15日的淘寶造物節。成本對他來說當然是零,畢竟都來自報廢品,主要還是人工成本。但在他看來,喜歡就好,還計較什麼成本呢?

  「兩輛幸福125,我很喜歡,在國內都是經典車型。」因時間緊張,亟待發貨,他正在緊張完善細節。目前可見,兩道霸氣的車門就是手剎,啟動可用油也可用電,內裡墊著黑色毛墊子,後備箱下面還安裝了藍牙音箱。邊說著吳陽德邊打開音樂,坐上車霸氣地開動起來,似乎下一秒就要飆出店門。他笑說,能開,但上路當然是不行的。

  「15歲時,在上海看自行車,一輛摩託車轟隆經過,我當時覺得好酷啊,就想將來一定要擁有一輛。」後來真的擁有了,但買房買車時又賣掉了。吳陽德平時在店裡忙活,周末會和妻子、兩個兒子在一起。「人生總是要有取捨,現在的生活,我很滿足。」

  日常,吳陽德修理摩託車,會有很多摩託車配件留下來,他覺得活塞上面的劃痕很酷,於是就把它們收藏起來,慢慢架子上就越留越多。吳陽德的廢舊收藏數目龐大,摩託車大件就隨意堆在店門口,還有些放在朋友那裡。他告訴記者,這間店裡的東西,大多是撿來的。工作室裡間是他的工作檯,四周的桌子柜子上依舊堆滿各類收藏和作品。牆壁的架子上甚至有輛電動車,還有他熱愛的各種電動車牌。頭頂的燈是用鏈條做成的燈罩,可以旋轉,名為《悟》;桌上的燈還在最後打磨中,有點像飛船的感覺;還有取名為《核站》的加溼器,仿佛向置身其中的玩家們開啟了一個神秘的蒸汽朋克世界。

  吳陽德還愛撿中式家具,春凳的面板沒了,他就用各類螺絲軸承焊接了一個,冰冷的鋼鐵質感跟有年份的木頭相結合,碰撞出奇怪的審美。

吳陽德用廢舊手機配件製作的「黑色機械手」作品

  他

  這樣思考

  手機裡伸出的手「偷」走了什麼?

  吳陽德做手作最早可追溯到小時候用廢料給妹妹的芭比娃娃做衣服,做了十幾套。「我還給她做了小飾品盒子,背後有暗格,藏了我的私房錢,哈哈。」2004年同事過生日,他去禮品店發現有螺絲做的小人,「這個我也能做呀,就給同事做了一個,他超級喜歡。」

  真正開始是有一年,他用廢舊機車配件做了一盞檯燈去參加車友會年會,結果大受歡迎。後來就經常有朋友拿來一些廢舊物,他自己也會收集一些,沒事就琢磨。「家人一開始覺得我不務正業,並不支持,我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些東西的藝術價值。現在很多都是別人定義的,我自己純粹是因為喜歡,把想表達的東西以這種形式呈現出來。藝術很高大上,我覺得我不敢高攀藝術。」

  吳陽德的作品基本只有一件,這次為了參加造物節,他也開了網店,把作品都掛上去,但有些並不捨得賣掉。打開柜子,一件鐘表作品中,用魚線懸掛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錢幣,打開柔和的燈光,搖動中錢幣觸碰出聲,他說其中包含自己對時間和金錢的思考。朋友偶爾拿過來的廢舊手機配件讓他想了好久要做什麼。某一天,他刷了兩小時的手機,突然意識到,自己缺乏時間管理,同樣覺得手機也「偷」走了大家許多時間。於是,他設計了這件從手機裡伸出一隻黑色機械手的作品,吳陽德說這很「貴」,光這隻「手」就用了20隻手機,全是各種手機配件。

  贔屓(bìxì)這件作品是吳陽德的得意之作,參加綜藝《非你莫屬》時,有老闆願花兩萬元買下,他沒答應。他說這件作品創意源自2019年,新聞裡說全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鱉死亡了,這對他衝擊很大,於是他想用一件作品來紀念這個物種。吳陽德說:「身體部位、腿脖子都是用電動車軸承的外圈和內圈焊接起來的。它實際上是一個儲物箱,打開背上的殼,可放零食水果。」他笑稱,設計頭部可移動,是為了方便多角度拍照。

  有點例外的是,今年他批量做了二十多件鼠年的超酷老鼠造型,頭頂髒辮,脖子戴領結,足蹬彩靴。這些老鼠都是用廢舊汽車、摩託車配件做成的,老鼠肉色的腿居然是用紙盒做的。「靴子是按照一雙我喜歡的鞋子做的,塗上油漆,沒想到還有明星問我,是不是限量版的。」

  工作室裡間牆上還掛著之前參加綜藝《巧手神探》的燈牌logo,那是吳陽德用鋼絲和螺絲手作的,也曾掛在節目裡。「我第一次參加《天天向上》緊張死了,這次去錄《巧手神探》,環境熟悉,就比較親切。我帶去的反傳銷主題的燈,肖央軟磨硬泡要買走,我就送給他了。」

吳陽德的得意之作《贔屓》

  他

  這樣逆襲

  13歲跟著哥哥來上海撿垃圾,後來拼到年入百萬

  工作室裡掛著的「阜陽路」燈牌,是住在上海的安徽人吳陽德用來寄託思鄉情緒的。吳陽德來上海,是跟著哥哥來討生活的。「父親做生意失敗,涉及經濟糾紛,家裡三個孩子接連輟學。13歲時,哥哥把我從學校裡接出來,很傷心。」

  「幾個小朋友都在撿垃圾,我就跟他們一起。那時候我們待的地方屬於城鄉接合部,有很多建築垃圾。我哥一個月進帳350塊,夠我們吃飯。」吳陽德還記得,最早住在碼頭上面的倉庫,條件很差,60塊錢一個月。

  後來吳陽德在油漆桶加工廠、衣架廠都幹過,15歲去了電動車廠,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當時電動車行業興起,天天加班,半個月拿到890元,讓他有了一夜暴富的感覺。在廠裡,他學會了電動車裝配的所有工序,幹到售後部經理,成為廠裡骨幹。2008年他辭職去了更大的電動車連鎖企業,對行業整體有了更多了解,這為他2009年自己開店創業打下基礎。

  「當時口袋裡只有兩萬八,在市區連租個店面都不夠,於是來到這裡。」2015年他的生意開始火爆,他擁有了4家線下店銷售電動車,還有網店賣配件,營業額過百萬元,這就是媒體報導裡說的「撿垃圾年入百萬」了。但後來隨著電動車行業發生變化,生意不好,他也面臨轉型。

  吳陽德現在逐漸把自己喜歡的手作變成量產的產品。開始嘗試用卡車輪胎做成輪胎包,比如眼鏡包、鑰匙包等,不僅廢物利用,質感還很高,用久了還能包漿。他說一條卡車輪胎能做幾十個鑰匙包。最近他還在開發手工體驗課程。「吃桃子時,用桃核與雪糕冰棍做成了一架飛機,就把這個做成課包,讓孩子們體驗組裝的樂趣。雪糕棍這些不是撿來的,而是買來的。」吳陽德說,「其實我心底會有一點抗拒,一開始不接訂單,就怕太商業了,會限制自己。擔心自己每天為訂單而煩惱,會厭煩。」

相關焦點

  • 撿過垃圾、收過廢品,如今他變身手工藝大師 將廢品變藝術品
    13歲來到上海,撿過破爛、當過學徒、開過車行、做過「拍客」、上過各大衛視節目,也開著淘寶店,如今吳陽德又要帶著他的「廢舊作品」參加今年的淘寶造物節,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他那些很酷的作品。吳陽德覺得自己只是追尋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廢舊的零件去實現,沒想到就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
  • 撿破爛、修摩託車討生活的小夥,帶著他的「藝術品」驚豔造物節!
    2000年,當時只有13歲的吳陽德隨著哥哥從安徽來到上海「討生活」。哥哥在上海輕紡城給老闆看停車場,吳陽德因為年紀小,就只能在輕紡城邊上撿垃圾。雖然生活艱苦,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對摩託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知道了原來人們日常丟棄的很多廢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開了摩託車、電動車銷售維修店時,吳陽德一度年收入百萬元。
  • 億萬富翁在線教學,從撿垃圾到賺百萬美元,只需要90天
    來到目的地之後,葛倫就開始計算,最便宜的旅館也要51一晚,加上吃飯,這100美元一天就花完了,於是他開始想辦法生存,做體力活,打零工,然後他發現這樣的賺錢速度根本就無法存下錢。這可能也是當代年輕人遇到最大的難題,賺的錢只能滿足現狀,想要存點錢幹點別的事,簡直太難了。
  • 他靠撿垃圾火遍抖音,美女網紅排隊求合影
    於是,他想到了辦法,撿來垃圾賣錢買書,想看書,只能等到父親睡下,才偷偷鑽進被窩裡看。因為撿垃圾,他經常被同學們恥笑。在流浪過程中,他甚至形成了自己規律的生活節奏。因為要躲著城管,他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習慣。每天凌晨兩點鐘,推著三輪車去幾個固定的點撿垃圾,天亮後就去附近的地鐵旁看會書,到八點鐘左右找個地方去睡覺。
  • 從天才歌姬到「垃圾博主」,她撿垃圾10年治癒了自己,歸來還是萬人迷
    關注宇多田光的人都知道,這個女人是非常資深的「垃圾博主」,專注撿垃圾10年之久。別人的社交帳號都是曬美食、曬美照、照作品、和粉絲互動,而她的帳號畫風是這樣的:舊馬桶、輪轂、土豆、別人吃剩的披薩、千紙鶴、橡皮擦、撲克牌、彈簧……去到哪兒都不忘了看看路上有沒垃圾可撿。挺好一女的,撿垃圾幹啥?按她的說法,是因為她和垃圾有共鳴。
  • 放下自己的身價,廢品回收月入五六千,退休也能發揮餘熱
    曾經有個大媽給我講述了她的致富路,因為丈夫走的早就一個人扛起來自己對家裡的重擔,通過聊天知道某個大廈的廢品中硬紙殼無人問津,一個月就天天去大樓的樓層之間,利用下班的時候空閒就去撿硬紙殼,這樣的日子天天如此,一年帶來了,兩萬的收入。通過撿破爛,一對夫妻月可收入將近2.5萬元。
  • 胡歌不去唐嫣婚禮做伴郎,在冰天雪地當志願者撿垃圾
    在這兩天的唐嫣羅晉婚禮熱搜上,又有人喊胡歌來做伴郎了。胡歌並未在微博上回應。原來,久未露面的胡歌去了荒無人煙的冰天雪地當志願者,在那裡為保護環境而撿垃圾!當然很多人留意到胡歌這個不修邊幅的自拍,果然是真性情。
  • 「老男孩」肖央:從《小蘋果》到《誤殺》,如今成直播合伙人,好奇心讓他再出圈
    在賣一款牛肉丸時,為了解釋肉的部位,他特意一踮腳拍了下自己的大腿根部。零食是很缺少表現力的品類,需要依靠主播描述,吸引消費者下單。當播到三隻松鼠的堅果產品時,肖央描述產品外觀「就像同桌的你一樣,乾濕分離,科學配比,又很像在中藥房配藥」,說完,往嘴裡塞進一大口。又如播到一款蜂蜜時,他喝了一口突然閉上眼睛「靜音」了幾秒鐘,再次睜開眼睛後,說喝到肚子裡有種被愛的感覺。
  • 「老男孩」肖央:從《小蘋果》到《誤殺》,如今成直播合伙人,好奇心讓他再出圈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是他的購物準則。直播間裡的肖央也是會砍一刀再砍一刀的砍價小能手。直播釋放出了肖央生活感的一面,金秋十月,我們與他進行了一場對話。肖央第一次做「銷售員」,是今年6月在劉濤的聚划算百億補貼直播間裡。兩人組成「筷刀組合」,一邊比心大跳「水母舞」,一邊合力賣蘇泊爾的產品。
  • 垃圾換文具:撿的是垃圾 拾起來的卻是智慧
    從德國來的新蘇黎世報記者Matthias Muller ,在採訪之餘不忘給孩子們教授幾句常用德語,還用他高大威猛的「老外」形象,引得孩子紛紛找他合影留念。還有來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兩位記者鄧穎和熊珊,她們在得知此次要去牧區學校採訪的行程後,專門從北京帶來了很多小禮物,要現場分發給小朋友們……  」我們看了這次行程,要到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所以在北京買了些鉛筆、文具袋等學習用品,想著送給這裡的孩子。」國際廣播電臺記者鄧穎提著一大袋的禮物,徑直來到學校東南角一頓樓裡的一樓教室。  不,那不是教室,是一個類似超市一樣的文具和食品小商店。
  • 新時代的「隱秘而偉大」,夫妻在長江撿垃圾14年
    在長江上打撈垃圾,14年裡風雨無阻。1這幾天,湖北荊州的孫紅豔陳景旭夫婦上微博熱搜了,他們清理長江垃圾的事跡,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小益很難想像,有人居然能在船上生活數十年,靠撿垃圾為生,所以當看到孫紅豔陳景旭的故事時,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 都是撿垃圾,日本球迷撿出了素質和讚譽,杏子則是要撿出生活費
    前幾天日本球迷可是火了一把,日本球迷在世界盃比賽結束後撿垃圾的行為被大肆報導。日本隊開場發起的閃電戰意外地起到了斬首行動的效果,多一人場面佔優。球場上他們贏了比賽,贏得了尊重。觀眾席上日本球迷也很爭光,他們也贏得了關注。日本球迷撿垃圾,撿出了高水平,撿出了讚譽。很多人對此表示不服,說日本球迷「裝」。
  • 大媽撿垃圾月入6000?拾荒者也有行業規則,他們把撿破爛做到最好
    文 | 李俊釗 審 | 易桉導讀:平時在我們的印象裡,小區或者大街上的拾荒老人很可能是那種窮困潦倒的人,是我們想像中的可憐之人,但是其實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他們中的部分人可能收入很高,他們做這個也並不是有什麼特殊癖好而是因為他們嘗到了這個行業的甜頭,不起眼的垃圾背後是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 阿雲嘎:一邊海灘撿垃圾做公益,一邊當紅娘力促年輕男子求婚成功
    ——————————————————【曉今娛特供「今日頭條」獨家原創,嚴禁任何形式轉載】——————————————————阿雲嘎做公益到海邊撿垃圾啦!據了解,2020年10月10號東方衛視播出的明星親海探索綜藝《完美的夏天》中,阿雲嘎和金子涵、克雷格一起前往海灘,卻沒想到原本美麗的海岸線充滿了各種塑料和玻璃垃圾,大家也迅速動起手來,一起清理海灘。此次阿雲嘎清理海邊垃圾的志願服務活動真的是滿滿正能量!
  • 日本人,你怎麼這麼愛撿垃圾?
    14年世界盃期間,日本隊和象牙海岸比賽,一球惜敗。可是在比賽結束後,日本球迷們還是冒著雨在球場裡拎著垃圾袋收集垃圾。之前的亞冠聯賽和J聯賽中,很多日本球迷也都會在比賽結束後自發撿垃圾,收拾場地。2014年巴西世界盃小組賽C組,日本Vs希臘,日本球迷退場是也帶走了垃圾。
  • 垃圾扎袋放門口,次日早晨開門傻眼:撿垃圾也體現人的素質
    但是,撿垃圾其實也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那些撿了垃圾就堆放在樓道裡,搞得臭氣燻天的,你作為鄰居能不厭煩?那些退休四五千的,和小區清潔工搶著撿垃圾的,你覺得他們善良嗎?還有的把垃圾箱翻得亂七八糟,影響了小區清潔的,作為小區業主,你能忍受嗎?
  • 胡歌消失180天後,原來他去撿垃圾了
    直到近照曝光,大家才知道他去了青海,沿著青藏線,一路撿拾垃圾。2017年6月,英國《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地球海洋中有90%的塑料垃圾是通過10條河流進入的,其中就包括長江。每年,長江的塑料垃圾輸送量高達33萬噸。長江的「痛」,珠峰和茶卡鹽湖同樣感同身受。曾經的珠峰,是最聖潔的雪域淨土。
  • 胡歌今年又消失了3個月,很多人都好奇他去了哪?青海撿垃圾
    其實他去了青海撿垃圾!因為胡歌跑去青海撿垃圾了!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很多人表示不信,胡歌早已成名,肯定也不會缺錢,他為啥要去撿垃圾,而且還要千裡迢迢跑到青海,這聽起來很奇怪吧!胡歌去青海撿垃圾,並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去做公益!大概在今年的5月份,胡歌發了一條視頻,記錄了他之前消失的3個月行蹤!在這段時間裡,胡歌去了堪稱「中國最美高速公路」的G7公路,也是全世界穿越沙漠最長的一條公路!
  • 他天生金鼻子,做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
    近日,「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引發熱議。大家都特別重視這個高薪職業,那麼對螺螄粉臭味師的資格要求是什麼呢?這位螺螄粉臭味師是做什麼的?今日小編整理出有螺螄粉氣味相關信息,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從「老男孩」到「演員肖央」,他經歷了什麼?
    提起肖央,你的第一反應也許就是「小蘋果」「老男孩」筷子兄弟。今天向你介紹的卻是「演技派演員」肖央。最近有一部黑馬電影廣受好評,由肖央、譚卓、陳衝主演的《誤殺》。該片上映至今,口碑和票房雙爆。截至目前,豆瓣將近27萬人評價,評分依然高達7.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