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的音樂讓人賞心悅目,激昂的音樂則能讓人心潮澎湃。音樂的魅力從來都是如此令人著迷。縱觀音樂歷史的長河裡,各種樂器音樂作品是多如恆河沙數,而用鋼琴演奏的音樂作品則因其豐富多變的音色而備受鋼琴家們的喜愛。無論篇幅短小精悍還是曲調高深難測的鋼琴作品,都能在演奏的時候體現著作曲家深厚的音樂底蘊與鋼琴演奏家高超的演奏技巧。
今天,「影音新生活」小編就帶大家去領略十首號稱「史上最難演奏」的鋼琴曲的厲害吧!
▌NO.1 《第三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作品簡介: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909年9月,首演於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該作品在鋼琴協奏曲文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該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瑪尼諾夫是用鋼鐵和黃金鑄成的,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這正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最珍貴之處。
作曲家: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他19歲時編寫了著名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成為他於樂壇上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頗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本視頻鋼琴演奏家: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世界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臺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霍洛維茨有一個綽號「雷神」,他一生敲壞斯坦威名琴無數,他的音色變化萬端,節奏收放自如,他將理念、耳、腳、手指完美地融為一體,臻入化境。
難點: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著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第三鋼琴協奏曲》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斑。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採》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而導致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像出這首鋼琴曲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NO.2 《English Country-Tunes》麥可斐尼西
作品簡介: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作出來的《English Country-Tunes》鋼琴曲。
難點:這首號稱是全世界最難演奏的鋼琴曲,琴譜上有時一個小節裡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很大的力氣,俄羅斯女鋼琴家絲羅克蘭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這首曲目。
▌NO.3 《唐璜的回憶》李斯特(Franz Liszt)
作品簡介:《唐璜的回憶》是一部取材於莫扎特歌劇《唐璜》的歌劇幻想曲。李斯特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製造出驚人的氣勢。
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等。
本視頻鋼琴演奏家:約翰·奧格東(John Ogdon),英國著名鋼琴家,除了高超的彈奏技巧,奧格東音樂最大的特色在於單純樸實的自然以及耐力,因此特別適合演出浪漫派與現代樂派中艱難的曲目。
難點: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極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鮮少有人彈奏。
▌NO.4 超技練習曲《鬼火》(Feux follets)李斯特(Franz Liszt)
作品簡介:弗朗茨·李斯特於15歲時完成《12首超級練習曲》的模版,贈予恩師車爾尼。《鬼火》(Feux Follets)是其中的第五首,此曲內容單調,具有諷刺意,需要演奏者級高的演奏技術。
難點:李斯特的《12首超技練習曲》是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從技巧上看,李斯特的這12首作品難度過分艱深,仿佛是鋼琴演奏藝術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紀鋼琴大師如過江之鯽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於挑戰。超技練習曲鬼火擁有高難的雙音技術,12超技當中最難的一首,它被拉赫瑪尼諾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練習曲」這首練習曲的重點在於小臂的靈活度,通常作為音樂會的高級曲目。
▌NO.5 《伊斯拉美》(Islamey)巴拉基耶夫
作品簡介:《伊斯拉美》又名「東方幻想曲」和「回教風幻想曲」,它是巴拉基列夫於1869年前往高加索地區採風後的產物。此曲是巴拉基列夫根據亞美尼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回教民俗歌曲進行創作的,有濃鬱的伊斯蘭風情。
作曲家: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這首《伊斯拉美》 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
難點: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採風的產物,其正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一種舞曲,第二主題(仿佛是一個中段)則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聽一個歌劇演員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這首作品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難度,許多鋼琴 家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NO.6 《鍾》(lacampanella)李斯特(Franz Liszt)
作品簡介:《鍾》是李斯特根據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主題改變的鋼琴獨奏曲。
本視頻鋼琴演奏家:葉普蓋尼·基辛(Yevgeny Kissin),當代著名鋼琴家,十一個月大就會哼唱出大人彈給他聽的巴赫賦格,基辛經常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辦獨奏會並與知名的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包括從海頓與肖斯塔柯維奇等人的作品。他的音樂以高超的技巧及微妙的情感變化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難點:《鍾》用迴旋曲式寫成,主題每次出現都變換一種新的演奏手法,充分發揮鋼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編的《鍾》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鍾》篇幅要短,由於主題多次出現,給人印象很深刻。因為,它可以充分表現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所以,《鍾》這首樂曲是鋼琴家們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曲目。
▌NO.7 《諾瑪的回憶》貝利尼(Bellini)
作品簡介: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文森佐·貝利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一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聽眾可在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中感受其演奏的難度!
作曲家:文森佐·貝利尼(Bellini),義大利作曲家,重要作品有《凱普萊特與蒙太古》、《夢遊女》、《諾爾瑪》和《滕達的貝亞特裡切》等。
本視頻演奏家:佐爾坦·科奇什,匈牙利鋼琴家,科奇什對節奏有極強的把握能力,其演奏有一種清新的感覺,其中音粒的效果和節奏跳躍的效果尤為迷人。他演奏的巴託克的鋼琴小品和李斯特的鋼琴小品最具特色。
▌NO.8 《野蜂飛舞》裡姆斯基·柯薩科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作品簡介:《野蜂飛舞》是一首世界名曲,生動地表達出大黃蜂振翅疾飛的情景。這是尼古拉於1899年到1900年間基於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的詩作改編為同名歌劇《撒旦王的故事》。其中第3幕第1場為描述王子變化為大黃蜂攻擊2個反派角色的情形,此時的配樂即為此曲。
作曲家: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裡姆斯基·柯薩科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俄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在他一生中最後的二十年間,他幾乎沒有採用過純粹的交響音樂的形式來寫作。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交響音樂創作都有標題性、敘事體和音畫式的傾向,他的交響音樂作品的情節,同俄羅斯的壯士歌和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場面有著很密切的聯繫。他的交響音樂作品,一般說來都有強烈的民族特點,有時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他的這方面的傑作,一直是世界交響音樂舞臺常演曲目的一部分。
本視頻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姆爾維察(Maksim Mrvica),克羅埃西亞流行鋼琴演奏家。他的作品多將古典鋼琴作品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結合,並受到廣泛好評。代表作有《克羅埃西亞狂想曲》《Still Waters》《出埃及記》《蜂鳥》《野蜂飛舞》等。
難點:由於此曲的旋律極快,後人常選用此曲作為展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技巧。
▌NO.9 《水妖》拉威爾(Maurice Ravel)
作品簡介:《夜之幽靈(水妖)》作於1908年,它是拉威爾根據貝朗特的詩歌而寫的三首鋼琴音詩:《水妖》、《絞刑架》、《幻影》,全曲結構像奏鳴曲的三個樂章,每首樂曲具有不同的音樂特色,《水妖》以旋律見長,《絞刑架》以和聲取勝,《幻影》有極其複雜的節奏。它們構成一個整體,帶有浪漫主義的神秘色彩。《水妖》這首作品的靈感來自布裡諾(Ch. Brugnot)之詩,內容描述一愛上凡人的水妖精,如泣如訴的悲戀故事。
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有細緻精巧的風格。拉威爾對作曲十分熱心,最早寫達的兩首鋼琴曲《古風小步舞曲》、《百聞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1895),已經顯示出他的個性。他一生都在追求技術的盡善盡美,對每一部作品都反覆推敲、精心雕琢,不到極端完美決不罷休。他曾對其傳記作者馬紐埃爾說:「我的目標是技術完美,因為我確知這一目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向它靠近。」
難點:《水妖》體現了拉威爾精湛靈活的作曲技巧,整首曲子極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複的音樂來詮釋水精靈哀怨的愛情,相當傳神深刻。
▌NO.10 《冬風》 蕭邦(F.F.Chopin)
作品簡介:儘管蕭邦成年以後大部分時間客居法國巴黎,但他從沒有停止過對祖國波蘭的思念。而波蘭人民在19世紀30年代的兩次起義失敗沉重地打擊了蕭邦的愛國熱誠,使得悲劇性色彩在蕭邦的音樂創作中難以抹去,如c小調革命練習曲(作品10-11),升f小調波蘭舞曲(作品44)升a小調前奏曲(作品28-15)和c小調夜曲(作品48-1)等都充滿悲傷,憤慨,有的甚至不乏絕望的情緒。該曲也不例外。在電影好萊塢上個世紀30年代拍攝的蕭邦傳記影片《一曲難忘》中有一幕,波蘭起義失敗,蕭邦在極度悲憤和抗爭的情緒下,選擇演奏這首練習曲來宣洩和爆發,可見蕭邦在這首練習曲中傾注感情之深。這首練習曲是蕭邦所有表現悲憤,抗爭情緒的作品中,傾注感情最深的一首,其表現出的難以描述的震撼力和c小調革命練習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曲家: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本視頻鋼琴演奏家:斯維亞託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裡赫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烏克蘭鋼琴家,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他以極廣的演奏範圍,舉重若輕的技術以及富有詩意的分句聞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書一樣廣,不管是視譜或背譜演出,都能彈出傑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讚賞的演奏技巧,與對各個作品深邃且獨特的了解,使得他在錄音或是現場音樂會上的每次演出都稱得上是傳奇。
難點:冬風練習曲,作品25-11是蕭邦練習曲中是技巧最艱深篇幅最大的音樂會練習曲之一。它的訓練課題是手指觸鍵的靈敏,快速和準確,與此同時,由於篇幅大,因此對手指快速跑動中的耐力也是一大考驗。在演奏中右手持續彈奏快速的高難度音群,彪羅對此曲評介:「在你能想像的範圍內展現著最豐富的音。」有人覺得這些快速的音群像是冬天的狂風將枯葉捲起,而枯葉在空中舞動的景象,故命名為《冬風》,又名《枯葉》。
結語:精彩的音符在耳邊以難以估算的速度呼嘯而過,給人一種感覺緊張而酣暢淋漓的快感。當飛快的樂曲忽然終止時,所有的語言都無法形容,只能由衷地以熱烈地掌聲像這些偉大的鋼琴音樂家致敬!
「影音新生活」還將繼續為大家推薦更多關於音樂的文章,敬請期待。
「影音新生活」全媒體平臺是雲九(Cloud9)旗下的綜合性影音文化傳播平臺,以前瞻的眼光、專業的視角、新穎的風格、先進的傳播方式,充分展現影音世界的精彩,讓影音娛樂與現代生活更加緊密的結合。
查看之前發布的內容可在主頁點擊「查看歷史消息」,也可以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我們:
微信號:Cloud9AV
也可以保存以下二維碼圖片到手機,微信掃一掃,相冊選擇即可
新浪微博:@影音新生活
也可以保存以下二維碼圖片到手機,微博掃一掃,相冊選擇即可
超級QQ群:257910988,歡迎更多影音、家庭影院、智能家居行業的朋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