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讀史明智,知古鑑今。閒暇時讀讀史書,讀到動情處不妨幻想一下若書中的主人公是我們自己,他所面對的那些情境我們換種方式處理,結局是否會有不同。琢磨之餘,必有所得。
縱觀中國歷史,各大朝代裡第二任沒出點事的還真沒幾個。
比如漢朝,漢惠帝因為性格不討喜,還沒當上皇帝就差點被劉邦廢掉。好不容易當上皇帝,結果只當了七年,年紀輕輕二十三歲就病逝了。人走的時候太年輕,孩子當然也沒多大,於是呂后就以孩子小為藉口「垂簾聽政」,差點就讓劉家的江山姓了呂。
再說唐朝,唐高祖李淵都還活著,他幾個兒子就幹起來了,最終李世民成功將他哥哥和弟弟幹趴下,李淵也順利地當上了太上皇。
宋朝更玄乎,至今宋太祖趙匡胤怎麼死的都還是個迷,只知他與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大半晚上喝酒扯家常,第二天就被發現人已經去世了。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叔叔把侄子的皇帝寶座搶了。清朝更是奇葩,第二世順治皇帝沒幹幾年出家當和尚去了。
以上這些大朝代,雖然出亂子,但最終都還是安安穩穩坐江山幾百年。有且僅有秦隋兩個大朝,二世就出亂子直接把江山整沒了,槓精可能會說秦朝二世之後不還有個子嬰嘛,筆者只能呵呵一笑。秦隋雖然都是二世而亡,但他們卻有本質的區別,秦是亡於二世胡亥啥都不管,隋是亡於二世隋煬帝楊廣管得太多。
今天我們獨來說說,假如你能穿越回秦朝,成為秦朝勢力中的一員,你是否能避免秦朝滅亡。至於為何說假如而不是用今人的眼光分析一下秦朝為何而亡,秦以後兩千多年裡已經有太多的大神對秦亡作了有理有據的分析,筆者這點水平就不要瞎參合了。
好了,言歸正傳,假如開始。
假如你是秦始皇,改天下為郡縣制這個事兒是否緩一緩,給各諸侯家族留個城池留塊地兒,徐徐圖之?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傳宗接代可是大事兒,而要保持宗族不滅你至少得有塊屬於你家族的土地,秦始皇一滅六國就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改封建為郡縣,把那些個諸侯家族男的抓壯丁,女的拉回阿房宮,這是土地和人皆不留,要讓人家斷子絕孫的節奏,那些諸侯王后代提前逃跑躲起來的能答應?於是我們看到秦始皇一死,有人帶頭造反,躲起來的諸侯後代們就紛紛跳出來各地稱王,本來只是一群勞工糾紛的事兒搞得一夜之間整個天下群雄響應。
假如你是秦始皇,在不付薪酬壓迫一群人白幹苦力時,可不可以整點兒對抗性強的活動給工人們玩玩?比如弄點足球之類的競技運動,讓這群人能在工作之餘以家鄉為單位相互比試,讓這群人成為若干個對抗團體,而不是唱著「我們都是勞苦大眾」抱團取暖,結果一造反就一呼百應全反了。
如果你是李斯,能不能稍微辛苦點兒,不要覺得天下大定設計一套制度就安然養老啥事兒都不管?作為亡國之臣,李斯被後世各種嘲笑,但如果仔細研究李斯發家史,我們不得不承認李斯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才,一個從其它諸侯國投靠秦國的小吏幹到秦國二把手,腦袋裡沒點東西怎麼可能。但是李斯後期幹了啥?總結起來就兩大敗筆,一是發現胡亥與自個兒關係一般,怕自己死後家族被胡亥清掃,各種讓權給趙高,最終把自個兒弄死。二是為了偷閒就給國家制定了個刑法,各郡縣鄉若有造反或不按國家規定服役的,當官的跟著一起吃牢飯,李斯認為這種法律之下當官的為了自保就會認認真真為秦國幹事,自己就不用勞心勞力了,殊不知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押送勞力修長城和阿房宮,那些押送勞力的隊伍但凡有人偷跑,當官的覺得橫豎都是死不如也逃了,有名的漢高祖劉邦就是這其中之一,同時天下一反,各地郡縣官員發現自個兒地盤上也有那麼幾個當了「反賊」的人,這些當官的同樣覺得橫豎都是死,不如也反了。總結起來就是說,在當時各地抓苦力的情況下,李斯這套制度,造就了大批逃亡的「流民」,而這些流民聽到別人造反了,為了博一搏活下去的機會也就跟著反了,這些流民一反,他家鄉的官員為了自保也跟著反了,於是那邊陳勝吳廣將杆子舉起來造反的事兒一傳出,整個被大秦佔領的六國廣闊土地上,百姓們如同趕潮流一般,基本上都反了。所以,如果你能穿越回秦朝成為李斯,請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幹好一個二把手該幹的事兒。
如果你是章邯,可不可以在帶兵打仗的同時,多那麼一點點大局觀。要知道,楚懷王是項家推上來當的領導,從項籍一死他就奪項家兵權可看出這支實力最強大的「造反」隊伍內部不和,而項羽前線殺領導宋義奪兵權,章邯你居然同樣不聞不問視而不見,如果這時身為前線領兵的你可以稍微做點拉攏打擊給利益分化等動作,何至於讓項羽上演背水一戰!
如果你是趙高,額,好吧,估計沒人願意當太監。
哈哈,可惜沒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