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闕」字註解

2021-02-12 萬獻初

【原文】劍jiàn 號hào巨jù闕què    珠zhū稱chēng夜yè光guāng      

【譯文】最著名的寶劍名叫「巨闕」,最寶貴的明珠號為「夜光」。

【釋義】

這兩句話講古代的兩件奇珍 「巨闕劍」與「夜光珠」。巨闕劍是古代名劍之一,相傳為春秋戰國之交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勾踐的父親越王允常之命所鑄。「闕」通「缺」,意為殘缺。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此劍堅硬無比,號稱「天下至尊」,其它寶劍不敢與之爭鋒。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外傳》:「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亦稱純鉤),三曰勝邪(又名盤郢和毫曹),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或謂「三長兩短」的成語出於此,後世用作意外災禍之稱。五劍各有特色:湛盧毫無殺氣,劍身無鋒,卻有其浩然劍氣,稱為鈍劍。純鈞則是最好的佩劍。巨闕的特點是巨劍。勝邪每鑄一寸,邪長三分,故只鑄半截,就已邪氣凜然,成為殘劍。魚腸劍是一柄短劍,刺客專諸用來刺殺吳王僚,因吳王僚愛吃魚,專諸就假扮廚師,把短劍藏於魚肚子裡,在獻魚之時趁機刺殺了僚王,因為短劍藏於魚肚,故名「魚腸劍」。此外,承影劍、純鈞劍、魚腸劍、泰阿劍、湛盧劍、龍淵劍、工布劍,與巨闕劍合稱「八荒名劍」。

珍珠光潤皎潔,古人認為珠能抵禦火災,《國語·楚語》:「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珠。」韋昭註:「珠,水精,故以御火災。」所以珍珠自古受人們珍愛。「金銀珠寶」合稱,就說明珍珠跟金銀、玉石一樣,都是古代的珍寶。古代最著名的珍珠是「夜光珠」,但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記載詳細的是「隨侯珠」。《搜神記》載,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覺得此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就立即爬行了。因此就命此處為「斷蛇丘」。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淮南子》載有「蛤蟹含珠,與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月圓之夜,皓月高懸,海面風平浪靜。這時,蛤蚌的殼就會打開,對著月亮,開合收放,以吸收月華之光,久而久之,貝殼裡面的珠就會慢慢地被養大,成為珍貴的月光寶珠。

      說文小篆 曹全碑 懷素草書 褚遂良

「闕」字繁體作「闕」,是形聲字。《說文》:「闕,門觀也。從門欮聲。」本義為宮門外兩邊的樓臺,中間有路。徐鍇《系傳》:「蓋為二臺於門外,人君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闕然為道謂之闕,以其上可遠觀謂之觀,以其懸法謂之象魏,象懸書名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凡平地四方而高者為臺;不必方而高者為觀;其在門左右者,中央空隙為路則謂之闕,亦曰兩觀,即《周禮》之象魏也。」《釋名》:「闕,缺也。在門兩旁,中央缺然為道也。」《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享王於闕西闢,樂備。」「欮」為「瘚」之或體,《說文》:「瘚,屰氣也。從疒從屰從欠。欮,瘚或省疒。」本義為氣逆,俗稱岔氣。也作「厥」。《釋名·釋疾病》:「瘚,逆氣從下蹷起,上行入心脅也。」屰nì,《說文》:「屰,不順也。從幹下屮。屰之也。」本義指不順,同「逆」。段註:「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甲骨文「屰」作乙三九三九,為頭朝下的倒人形,以倒人表示違逆、不順之義,為「逆」的本字。「瘚」為氣逆,氣逆為疾病之一,徐鍇《系傳》:「屰,逆也。」甲骨文「欠」作明一八八0,人張口出氣打哈欠。岔氣為氣逆行,故「瘚」從疒從屰從欠,「欮」從屰從欠。闕為宮門外兩邊樓臺,中間空缺,留道路而通大門,故「闕」從門欮聲。

「闕」也指石闕,神廟、墳墓之前砌立的石雕,如太室闕,漢佚名《祀三公山碑文》:「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闕」也指宮殿,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升降承明之闕,出入金華之殿。」又為帝王居地的統稱,《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也指兩山如雙闕對峙,《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司馬貞索隱:「兩山俱起,象雙闕。」兩座門觀中間是空的,故又引申為空缺、豁口,《論語·衛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也指欠,應給而不給,《左傳·襄公四年》:「敝邑褊小,闕而為罪。」杜預註:「闕,不供也。」又由空缺引申為過失、弊病,《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鄭玄箋:「善補過也。」「闕」又為劍名,《荀子·性惡》:「桓公之蔥,太公之闕……此皆古之良劍也。」

「闕」又音quē,指損害,《左傳·僖公三十年》:「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轉指虧缺、殘破,也作「缺」,《禮記·禮運》:「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孔穎達疏:「謂月光虧損。」

相關焦點

  • 《千字文》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稱」字註解
    【原文】劍jiàn 號hào巨jù闕què    珠zhū稱chēng夜yè光guāng      【譯文】最著名的寶劍名叫「巨闕」,最寶貴的明珠號為「夜光」。【釋義】這兩句話講古代的兩件奇珍 「巨闕劍」與「夜光珠」。巨闕劍是古代名劍之一,相傳為春秋戰國之交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勾踐的父親越王允常之命所鑄。「闕」通「缺」,意為殘缺。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此劍堅硬無比,號稱「天下至尊」,其它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 《千字文》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夜」字註解
    【原文】劍jiàn 號hào巨jù闕què    珠zhū稱chēng夜yè光guāng      【譯文】最著名的寶劍名叫「巨闕」,最寶貴的明珠號為「夜光」。【釋義】這兩句話講古代的兩件奇珍 「巨闕劍」與「夜光珠」。巨闕劍是古代名劍之一,相傳為春秋戰國之交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勾踐的父親越王允常之命所鑄。「闕」通「缺」,意為殘缺。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此劍堅硬無比,號稱「天下至尊」,其它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 直播回看289《千字文故事》第4則:巨闕的故事(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值得看!
    🔥 20210205直播回看289《千字文故事》🔥第4則:巨闕的故事(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值得看! 聽看直播289-4《巨闕的故事》(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家人的心得感受分享:敬愛的知心姐姐用最質樸的語言講述的卻是這世間最妙的真理。
  •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鎖稱魚樣、紙叫玉板、美女的代稱是什麼
    對於代稱,一般採用的都是「代指」,許多都是出自一些典故和詞語,以及古代文人的雅稱和民間的俗稱,如子時稱「夜半」、70歲稱「古稀」、牡丹稱「貴客」等等,皆是這一類。在《千字文》裡有一句叫「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最有名的劍叫巨闕,貴重的明珠稱夜光」。其實這是關於「代稱」的另一種命名方法,那就是「以這類事物中出類拔萃的名稱,代稱所有這一類事物」。
  • 南懷瑾老師講千字文「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五種,這以後再說啊,下次《千字文》還有的。金銀,第一種是金,第二種是銀,第三種是銅,第四種是鐵,第五種是錫,「金銀銅鐵錫」,就是這五種。黃金有些生在哪裡啊?有水的地方有黃金的,那個黃金啊,水裡頭,你們沒有看到過啊!
  • 楊文彪小楷 《千字文》
    知道書畫|楊文彪小楷 《千字文》 豎圖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 蒙學讀物:《千字文》全文拼音及註解
    《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將1000個不重複漢字編纂成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個字。
  • 《千字文》憑什麼成為天下第一字帖?
    有一天,梁武帝突發奇想,他令一個文學侍從殷鐵石,把王羲之書信上的字分別拓下來,然後分門別類,相同的字只取一個,然後一字一字拿來教學。這個方法雖然字不會重複了,可是雜亂難記,梁武帝為此苦思不已,他想如果把這些不相同的字編成一篇文章,這不是很好嗎,也更容易記起來。
  • 字帖 |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附註釋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絹本,縱26.5cm*橫373.4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完整版高清大圖及翻譯
    1932年于右任發起組織「標準草書社」,致力整理,並以古代童蒙識字用的《千字文》內容為研究對象,由此誕生了《標準草書》。於右仁標準草書的特色是,寓巧麗於簡約質樸之中,猶如茅臺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則醇厚芳香,餘味無窮。
  • 巨闕傳:巨闕歐巴的前世今生
    本期《凌霄之上》大魚崽費勁千辛萬苦,邀請來了我們最近表現亮眼,吃出風格,吃出修為的巨闕老師!為大家講解《凌霄之上》近期劇情!巨闕是古代名劍,相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名師歐冶子所鑄,巨闕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但其堅硬無比,故號「天下至尊」,其他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 【千字文全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191農資人網」關注。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時期(502 —549 年),梁武帝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
  • 《千字文》原文(注音版)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
  • 《太吾繪卷》巨闕千鈞劍如何煉成?官方曝光設計過程
    《太吾繪卷》巨闕千鈞劍如何煉成?官方曝光設計過程
  • 《千字文》- 第1集
    在三國時代,有一位書法家就叫做鍾繇,鍾繇,這個字念ㄧㄡˊ,他也有自己編的一部《千字文》,內容跟這個不一樣,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千字文》不一樣。到了晉朝王羲之,他是一位書法家,他也有他自己編的《千字文》,他是書法家,所以他是自己寫的。到了宋齊梁陳,南北朝那個宋齊,南齊有一位叫蕭子範,他也編了一部《千字文》。這三部的《千字文》目前都看不到了,都已經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