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罵人的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什麼樣的字眼都有,罵人的時候很爽快,過後就覺得粗俗無比,有的人還暗自後悔,自己怎麼會說出這樣的字眼。但有時候遇到一些蠻不講理,又讓人覺得很生氣的,不懟兩句,自己心裡也憋屈,可自己也沒辦法將那些粗鄙的話語說出口,絞盡腦汁,想要說出一些不帶髒字的「狠話」,可怎麼想都想不出來。這時候不禁感嘆,「要是有點文化就好了」。在一般人眼中,古人都是文雅的,說話文縐縐,也沒見過說「狠話」的,最多就是諷刺兩句。
這諷刺也是一種藝術,古人不是不罵人,也不是不說「狠話」,而是他們罵人從不帶髒字。說是「指桑罵槐」,還有些直白,真正的「狠話」,沒有點文化,罵起來的時候還以為是在誇讚。說起諷刺,腦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尤其是在諷刺S小姐時,說她是「局部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而S小姐只是局部赤裸。若是不細細思考,還真不知道其中是什麼意思,而要說起古人的諷刺,還有更厲害的,今天要說的就是史上4句罵人的「狠話」,沒有一個髒字,看起來還有些文雅,細細思考才知道,這罵的是真的「狠」。
第一句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全文是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對梁惠王說,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但根據後世的考證,孔子沒有說過這句話,那這句便是孟子編出來,借孔子之名勸說梁惠王,這句話的意思是:誰用活人殉葬,他就會斷子絕孫。把這一句放在第一,是因為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自古以來,沒有後代對於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國家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一個聖人能夠以一種鄙視的口吻,對一個人說你敢這樣做,你就會沒有後代,這不是「狠」又是什麼?
第二句是花蕊夫人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十四萬戰士毫不猶豫丟盔棄甲,沒有一個人像個真正的男兒一樣,為了國家的興衰奮戰到最後。最諷刺的是,這句話出自一個深宮女子之口,古人常常將亡國的責任歸咎於女子身上,可女子自己也很無辜,處在深宮之中,又能做什麼呢?反倒是那聲稱保家衛國的戰士,一看見敵人,毫不猶豫就脫下了自己的盔甲,將城池拱手讓人。又怨又恨,諷刺了那些沒有氣節,為了活命出賣原則的人;而那些將士如此作為之後,還將責任推脫到一介女流身上,所以說,這諷刺也是「狠」。
第三句相比前兩句,更為人熟悉,也更文雅,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這一句是最迷惑人的一句,因為它又有「海」,又有「冰」,沒有文化的人甚至會以為這句話是在稱讚自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能與井底之蛙談論關於海的事情,因為它的眼界太小了;對生死於夏天的蟲子,不能談論冰雪,因為它受時令的制約。簡單而直白地說,這句話就是罵人囿於所見所聞,知識和目光都很短淺。
最後一句出自《詩經·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高雅而委婉的,這首詩卻相當的辛辣:老鼠尚且有張皮囊,有的人連臉皮都沒有;連臉皮都不要了,還活著幹啥呢?鼠是令人厭惡的,醜陋的,大多數帶有鼠的典故,或是成語,都帶有貶義,但鼠輩有時候就如同一面鏡子,比如在這首詩中。連老鼠都有模有樣的,身為人,卻連一隻老鼠都不如,偏偏它還不直截了當地罵你,而是拐彎抹角的罵,又「狠」,又暢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