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微博話題#江歌#閱讀量達1257.8萬,知乎平臺中有關「江歌案」的話題達397個,多篇10萬+文章刷爆朋友圈,多數網友憤慨於劉鑫「不知恩圖報」,譴責其「自私」「不近人情」。
如向來對時政、社會話題鮮有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咪蒙」也發文《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從道德層面上對劉鑫進行譴責。
微信公眾號「HUGO」發文《劉鑫,江歌帶血的餛飩,好不好吃?》稱,「劉鑫在案發後的所作所為,無法讓人有任何藉口替她說話」。
此外,在境外推特平臺,也有人發起了聲援江歌母親、要求判陳世峰死刑的署名活動。
在網民紛紛對劉鑫進行譴責時,也有自媒體呼籲輿論保持理性。如促成江歌母親與劉鑫見面的新京報《局面》主持人王志安在其微博刊文《關於江歌案:多餘的話!》稱,「不應對劉鑫一味地口誅筆伐。一個良善的社會,應該給一個願意承擔的年輕人機會」。
圖:知乎平臺有關「江歌案」的問題
圖:推特平臺「為陳世峰申請死刑的署名活動」
圖:王志安通過微博發表《關於江歌案:多餘的話!》
相比網絡輿論,主流媒體整體更顯克制理性,內部共識度也較高。
一方面,對於網絡輿論因江歌「見義勇為反被罵『命短』」等情節被激起的憤怒,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可以理解。不少媒體認為,在對江母排山倒海的支持聲背後,或是轉型期網際網路輿論對「失德」行為感到焦慮的映射。實現公平正義,需要法律與道德相補充。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認為,道德的審視,不能代替法律的審判;法律是實現正義的基本途徑,但還需要公序良俗、輿論監督和非正式制度形成補充。中國青年網等媒體認為,「江歌案裡的民憤沒那麼低端」。
另一方面,主流媒體也不忘呼籲網絡輿論更加理性。《新京報》認為,要警惕自媒體蹭「人性」流量,呼籲謹防「培養出殺氣」。《南方都市報》稱,關鍵信息到目前為止依然算不上十分充沛,作為旁觀者的第三方,對介入保持儘可能的克制或許才有助於衝突的真正化解。
網絡輿論對江歌案中人性、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探討,究竟是否構成「輿論審判」「網絡暴力」?縱觀以往藥家鑫案、鄧玉嬌案以及林森浩案等國內熱點案件中,媒體、網絡輿論儘管最初在這一問題上的答案不盡相同,但越發能夠在「摒棄網絡暴力」上凝聚共識。但這一次,在江歌案的輿情發酵中,這一共識的匯聚卻看似並沒有那麼容易——
針對有媒體指摘「網絡暴力」行為,有不少知乎、微博網友則認為,「不要用『網絡暴力』來掩映對失德行為的正常批判」。一些自媒體也有相同意見傾向。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庫」表示,不是說正當評判的聲音單薄就是「言說自由」,匯流就是「網絡暴力」,聲音多寡不是「暴力」的評判標準,質地才是。
不過,在「輿論審判」這一爭議問題上,也並非沒有調和媒體、網絡輿論的中立性觀點。微信公眾號「長安劍」認為,江歌案中一些網絡輿論體現出的「對公平正義的更高層次要求,也許就是新時代的正義觀」。文章也呼籲,「公眾有權討論案件的是非曲直,但一切都應該在法治的框架內進行」。
江歌案此輪發酵中,還有一個輿情聚焦點,便是圍繞本案的四大法律問題:
江歌案中日兩國誰來管轄?犯罪嫌疑人陳世鋒可否引渡回國審判?
綜合《檢察日報》、微信公眾號「人民網」,因犯罪嫌疑人現在國外,優先適用屬地原則(即日本對本案嫌犯有權運用本國法律進行刑事審判)。但是,陳世鋒如果在日本受到刑事處罰後,我國司法機關仍可依法對其享有追訴權。前提是他本人回到中國。
圖:微信公眾號「人民網」發文《江歌案,只能在日本審判?你們都錯了!》
《新京報》旗下微信公號「重案37號」採訪江歌母親的代理律師大江洋平表示,陳世鋒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二:
微信公眾號「西洋參考」發文稱,日本以往司法實踐中被判處死刑、執行死刑的人數微乎其微。被害人家屬所提出的嚴懲被告人的要求,對法庭判決影響也甚微。但知乎平臺上也有不少網友稱,2007年日本名古屋一名女孩被三人殺害,女孩母親搜集了33萬人希望判處殺人犯死刑的籤名,最終名古屋法院判處兩名殺人犯死刑,一位無期徒刑。
圖:日本1993年後的全國各拘留所被執行死刑的人數一覽(來源:微信公眾號「西洋參考」)
該案中引爆輿情的一個關鍵情節,便是在江歌被兇手捅刺時,屋內的室友劉鑫究竟是「故意不開門」,還是如劉鑫自己所言「打不開門」。
微信公眾號「每天學點法律知識」發文稱,如果確有證據證明劉鑫的鎖門行為阻擋了江歌的求生之路,那麼劉鑫即便能夠免於刑責,也應負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微信公眾號「重案37號」採訪江歌案代理律師大江洋平觀點稱,劉鑫給警方的供詞與媒體採訪報導中所說一致。至於其在12月庭審中是否出庭對案件判決的影響,律師認為「差別並不是很大,但影響力可能會小一點」。
正義網援引春林律師事務所主任龐九林觀點稱,從法律上來說,江歌母親公布劉鑫一家信息,情節嚴重的,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法制網援引京都律師事務所齊曉伶律師觀點則認為,江歌因幫助劉鑫而死,江歌媽媽的這一要求可以說完全是情理之中。
圖:法制網發文《江歌遇害案,聽聽法律人怎麼說?》
伴隨江歌案的輿情發酵,「留學生安全保護」這一議題再受關注。微信公眾號「正義網」發文統計,2016年以來,經由媒體公開報導的中國留學生海外安全事件已有32起。被搶劫、故意殺害、性侵等惡性事件偏多,佔比超4成。自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紛紛從自身經驗談起,呼籲留學生增強報警意識;提高防範意識,勿盲目信任他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也不乏個別網友散播「防火防盜防同胞」的片面言論。
圖:關於「海外留學生如何自保」的八項建議(來源:微信公眾號「正義網」)
眾雲是業內領先的智能化輿情監測分析平臺,一分鐘註冊,永久免費。一萬家企事業單位的選擇!人民慕課致力於成為黨政幹部新媒體素養、輿情應對的網上課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載體。《網絡輿情》
雜誌發行部
《網絡輿情》幫領導幹部讀網
電話:010-65368404
郵箱:wlyq@peopleyuqing.com
培訓諮詢中心
關注「人民大課堂」
人民網高端輿情培訓長年招生
報名電話:
徐老師 010-65363211
任老師 010-65363952
報名郵箱:
peixun@peopleyun.cn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作者
主編|胡永明 編輯|楊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