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翻譯成中文;現在,他正在讀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農業相關書籍...

2020-12-23 中國新聞出版網

周德順從書中學到改變祖輩傳統養魚法的知識,高產技術在全國推廣;他從日本背回一批紅薯種植、加工的原版書,自費翻譯成中文;現在,他正在讀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農業相關書籍,探索紅薯數位化種植之路——

  □本報記者 湯廣花

  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成長為遠近聞名的「鮮魚大王」「紅薯大王」,湖北根聚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德順說,是書改變了他的人生。

  「書是前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近日,周德順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分享道,一方面要讀正能量的書,讓生活充滿陽光;另一方面,要多讀與工作相關的書,活學活用,大膽創新實踐。

  撈3個月魚 攢錢買一套書

  「我喜歡讀書,但小時候因為家庭原因,只讀了5年半的書。」1962年,周德順出生於湖北梁子湖畔一個普通的農家。為了照顧3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子的他很早就輟學,幫助父母在湖邊打工。

  「進入社會後,我仍然對書本有強烈的渴望,但是沒有錢買。」周德順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武昌縣新華書店(現武漢市江夏區新華書店)看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套要26.8元。為了攢錢買書,他白天工作,晚上利用空餘時間,提著煤油燈去湖中捕魚。「當時賣魚要去十幾裡外的小鎮上,最好的魚才8分錢一斤,我記得撈了3個多月的魚才攢夠錢。」周德順說,3本書買回來後,他沒日沒夜地讀,一連看了好多遍。

  還有一次,為了「談朋友」,父親給了110元錢讓他買塊手錶。「我用來買了一臺錄音機,還有4盤『工商管理』的磁帶。」周德順笑著說,雖然回家後被父親揍了一頓,但他並不後悔,「手錶只是用來裝飾而已,學到的工商管理知識卻讓我一輩子受用。」

  採訪中,周德順不時向記者提起上世紀80年代初公園裡的英語角、詩歌角,以及夜校、函大等。「改革開放初期,是個人們對知識極度渴望的年代。」周德順感慨,那幾年他讀了許多書,儘管很多書的內容已不記得了,但書中的知識對他人生觀的形成,對生活的熱愛、追求,以及對待問題和困難的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

  讀專業書 翻轉自己的人生

  「工作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養雞。以前在家看過父母養,但開辦養雞場和家養不同,需要大規模科學飼養知識。」周德順告訴記者,當時武勝路新華書店是武漢最大的書店,有一些養雞的專業書,都是比較薄,他買了十幾本。「我學了煤油燈孵雞法,一次可以孵出600個蛋,而母雞最多只能孵20個雞娃,這就解決了雞苗的問題。」

  當時發生了一件大事,令周德順至今印象深刻。養雞場精心培育的種雞死了許多,卻怎麼也找不出病因。「雞越死越多,我完全絕望了。書翻了一遍又一遍,當看到一本書上有『食鹽中毒』四個字時,我立即被擊中了。」在沒有檢測設備的情況下,周德順用舌頭去嘗死雞流出的口水,真的有鹹味!大家連忙撤飼料,加水槽,雞活過來了。後來,才發現問題出在給雞吃的魚粉上,於是調整配方,挽救了養雞場。

  後來,周德順又從事養魚。「商超找我,要天天給他們提供鮮魚。但我們祖輩傳統養魚是春天投苗,冬天撈魚,一年只有三四個月有魚供應。」周德順說,他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和專家的建議,在梁子湖基地建魚池,挖水井,井水冬暖夏涼;又建了流水槽,現在除了冬天,其他季節都能繁殖。

  2006年,《湖北日報》將周德順發明的「分期投苗,分期捕撈」技術傳播出去,一時吸引幾千人前來參觀學習,他也因此被評為「鮮魚大王」。「用這個方法,一年可捕撈四五次。漁民增收了,消費者也天天有魚吃。」周德順高興地說。

  知行相長 助力脫貧致富

  除了「鮮魚大王」,周德順還是名副其實的「紅薯大王」。

  「靠書本,請專家,靠知識。」周德順告訴記者,湖北省紅安縣是革命老區,當地的紅薯是「一縣一品」特色農產品。他走訪了國內紅薯主產區以及30多個國家,並於2013年成立湖北根聚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他發現日本人將紅薯的營養價值研究得很透徹,於是從當地背回來一批種植紅薯、加工紅薯的日文原版書,後來又花費2萬多元把這些書翻譯成中文。

  「了解紅薯全產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周德順舉例說,2016年,他學習到種紅薯要剪苗插,而當時紅安的傳統種法是插薯藤。「有一次,村裡的阮大爺看到我們在剪苗,罵我們不會種,敗家,說這種苗活不了。」周德順向他解釋這是新方法。豐收時,阮大爺看到滿地都是大小均勻的「紅安苕」,稱讚道,「你們一幫城裡人懂種苕」。

  湖北根聚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創了國內紅薯生全粉生產線,研發了紅薯智能化儲藏庫。周德順介紹,公司正在紅安推廣這些新知識、新技術,2020年計劃種植紅薯8萬畝,產量16萬噸,產值2億多元,助力紅安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現在正在讀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農業相關的書籍。公司已建立採集多光譜來給紅薯體檢,用無人植保機給紅薯治病,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紅薯數位化種植企業。」在周德順看來,書拓展了他的視野,讓他在自身受益的同時,也服務他人、造福社會。


相關焦點

  • 卡奧斯:加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引領優勢
    迅速集聚資源釋放賦能效力,目前,卡奧斯平臺上共聚集了百萬級生態資源,已構建了農業、建材、模具等15個垂直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全部開放給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讓企業成本平均下降了20%,利潤平均提升了20%。在工信部日前遴選出的全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公示名單中,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依然排在首位。
  • 數字農業讓鄉村振興「興」起來
    而隨著數位技術的創新發展,數字農業的興起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同時一批致力於鄉村振興的科技企業也紛紛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大陣營中,用數位技術賦能,用科技力量興農。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 3.78萬億元,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蛋糕又大了!
    隨著工業網際網路與製造、能源、交通、建築、農業等實體經濟各個領域融合,滲透產業正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長的內生動力。據測算,去年工業網際網路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為2.49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23.01%,增速同比增長2.57個百分點。預計今年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佔總增加值規模的比例將達到74.34%。
  • 美劇「生肉」實時翻譯成中文字幕,這個平板厲害了!
    首先是全新的「系統級翻譯」功能,包括選詞翻譯與圖片翻譯,只需要在應用中單指長按要翻譯的單詞或句段(瀏覽圖片採用雙指按壓),拖動光標選擇識別範圍,就可以將外文翻譯成指定的目標語言,如果翻譯文本為單詞時,還可以上滑翻譯窗口,查看更多單詞釋義和例句。
  • 2020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開幕,京東智聯雲打造數字經濟發展「佛山樣本」
    ,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創新能力。京東集團副總裁高禮強在致辭中表示,自落地以來,京東智聯雲以佛山數字經濟產業園為源點,圍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產業、工業網際網路等產業發展需求,搭建智能供應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大灣區子平臺,推動傳統工業產業智能化升級,助力實施數字經濟「騰雲計劃」,率先形成數字經濟產業聚集效應,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 中國寶武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中證網訊(記者 李嵐君) 12月22日,在以「智領航,創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寶武/寶信軟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布會上,由寶信軟體自主研發的中國寶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xIn3Plat重磅發布。
  •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以數字基建為契機,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大...
    為響應中央決策部署,推進我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電子報特推出「推進數字基建·釋放經濟新動能」專欄,圍繞5G、數據中心、軟體定義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邀請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撰寫文章,從不同視角認識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和意義,準確把握我國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現狀、建設重點和推進路徑,並提出相關舉措建議。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野蠻生長,誰將成扛把子?
    「工業網際網路」至今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最早是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並得到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製造名企的支持;自引入後,我國先後落實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評價方法》、《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等政策以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舉行 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
    作為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其「農地雲拼」技術榮獲「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依託「農地雲拼」等技術創新體系,拼多多已經直連中國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2019年農(副)產品交易額達到1364億元,持續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端的數位化變革。
  • 2021中國農業競爭新模式:數字農業!
    1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眾多網際網路企業上山下鄉。騰訊打造「智慧農業平臺」、阿里人工智慧養豬並開團「網際網路農場」、京東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百度實施「AI+農業」計劃、華為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位化轉型……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舉行,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組委會經過多輪評選和角逐,當天發布「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評選出一批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先鋒人物」,希望以此擴大先鋒榜樣的影響力,為中國以及全世界農業數位化、現代化發展貢獻新的力量。作為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其「農地雲拼」技術榮獲「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
  • 在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已經不需要外國師傅了
    2/ 萬紫千紅的精彩 把工業網際網路放在前面當作萬花筒的透鏡,然後把工業要素都擺在鏡筒之中,轉動起來,就會觀察到數位化的製造世界,正在發生著全新的變化。許多有趣的現象,正在發生。
  • 亞信科技朱軍:基於工業網際網路標識構建數字孿生生態
    ,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指導,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黑龍江)上線儀式」在哈爾濱召開,論壇以「賦能高質量發展 構建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標識應用場景及產業未來發展,匯聚產業各方共謀龍江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發展。
  • 佛山市召開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轉型發展大會
    南方網訊 7月8日,佛山舉行2020年佛山市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轉型發展大會。會上,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佛山市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若干政策措施》進行深度解讀。美的、萬家樂等企業分享企業成功經驗,展示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成果。
  •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20問
    建立涵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絡安全、平臺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工業網際網路多層次安全保障體系,重點突破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核心技術,推動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發現、態勢感知、安全審計、可信晶片等關鍵安全產品研發。 Q9: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近期概況與特徵如何?
  • 「網際網路+機器翻譯」時代,繼續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網際網路+機器翻譯」時代,我們繼續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從小學「學」英語的第一天開始,就在「使用」中文學英語,或者說,「學」英語無非就是為了「懂得」英語「中文什麼意思」。換句話說,沒有中文,我們就根本「不懂」那句英語「什麼意思」。可是,我們別忘了,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時代,有著強大的英譯漢翻譯機器,如「百度翻譯」,如果你僅僅是「想知道」那句英語的「中文是什麼?」,你根本不需要「懂」英語,直接複製粘貼,一切「不懂」的英語通通搞掂。因此,我們還需要用中文學英語嗎?
  •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蛋糕」又大了
    8月19日,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現狀、工業網際網路帶動各行業的發展情況、工業網際網路促進區域發展情況、工業網際網路的機遇和挑戰等四大方面的內容全景式展現了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總體發展現狀,並預測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
  • 張格:工業網際網路相關企業安全痛點及對策建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更是發布了《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更是體現了國家要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需求。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近年來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迅速發展,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產業生態環境逐步完善,國內傳統工業企業更是孵化出了一批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為我國經濟穩定高效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 將《千字文》翻譯成德文?這個瑞士學者做到了
    她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千字文》原來已出過兩種德文譯本,1840年和1925年各有一篇德文譯文。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  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 第二屆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 航天雲網湯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工業新...
    來源:時刻頭條9月18日,2020第二屆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博覽會正式開幕。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湯滔,發布主題演講《賦能 融通 創新,工業網際網路助力國家新基建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