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臨近春節的時候,北京正是寒冬臘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陳賡每天都在院子裡頂著寒風散步,戴著帽子,蒙上口罩。很多人勸他找個暖和點的地方「避寒」,比如廣州。
但他不願意,因為那裡會經常召開會議,而自己身患重病,許多會議不能參加。所以他對身邊人說:「廣州我就不去了,那裡人多,不容易安靜,我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勝利來之不易,這一切都來得太不容易了」
後來,上海的老戰友打來邀請電話,陳賡盛情難卻,便決定前往上海小住。陳賡每次外出,最忌諱的就是「前呼後擁」。每次行動,他都不願帶太多人。尤其是在自己看病的時候,他不願意家人因為他而耽誤工作。這一次到上海散心也一樣,他主動提出,不帶隨員,也不讓家屬同去。他對傅涯說道:「你等我回來,咱們一起到哈爾濱去。」因為他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者與院長,所以他時常惦記著那裡的師生和工作人員。希望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順便去看看教師和學員們。在去上海之前,他就在國防科委機關幹部會上囑咐:「現在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大家要打起精神來,努力工作,聽黨的話,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這次講話竟成為陳賡大將的臨別遺言。
陳賡此次到上海,原本不同意妻子傅涯去,不能耽誤她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的工作。
後來,中共中央給傅涯在上海安排了任務。這下,陳賡才終於點了頭。剛好孩子們也放寒假,就一起跟隨前往上海。
陳賡一行人乘坐公務車前往上海。平時忙於工作,很少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的事情。這次坐在火車上,時間一下子變得那麼多,他打開了話匣子,給孩子們講起了自己過去的經歷。
每講完一個故事,他都會告訴孩子們:「勝利來之不易,這一切都來得太不容易了!無論什麼時候,要善於抓住各種可以利用的條件,才能轉敗為勝,完成任務。」
這麼多年來,這是陳賡第一次提起自己的生日
陳賡一家到達上海後,住在了丁香花園。粟裕就住在他附近的院子裡。剛一到上海,陳賡就拿起電話給市委書記打電話:「傅涯來到這裡是有任務的,你快給她安排工作吧。」於是,傅涯被安排到了徐匯區委工作,每天一大早就出發,晚上9點鐘才能回來。
這天早上,陳賡催傅涯去上班。看了一眼餐桌說道:「晚上能早回來一會兒嗎?快到我生日了,你給擀點面吃吧。」
一句話說的讓傅涯心裡有些難過。這麼多年來,這是陳賡第一次提起自己的生日,她轉頭看了一眼陳賡,這些年確實明顯的衰老了,臉也不像之前那樣圓鼓鼓的,變的虛虛松松。
傅涯說:「我早點回來,給你做你最愛吃的麵條」。陳賡開心的露出了笑容,說:『好的,快去吧。』目送著傅涯舉著雨傘,漸漸遠去的背影。
「你的更年期也不會好過」
此時的傅涯還沒有意識到陳賡其實已經危在旦夕,她只知道陳賡病的很重。因為病痛,陳賡常常會感到煩躁不安,一些行為舉動甚至會讓人感到有些古怪。
身邊人勸他安心休養,他就會說:「過去打那麼多仗都沒有死,現在好好的就死啦?」因為心臟病,醫生囑咐不能吃肥肉,他就當著眾人的面,衝著妻子大喊:「你最壞了,不讓我吃肥肉!」
到了上海,傅涯做好肥肉給他吃,他卻將肉盤子往旁邊一推:「大家都不吃肉,我怎麼能吃肉?」還對著傅涯嘀咕:「為什麼我到了上海,連個看我得人也沒有?」
傅涯解釋道:「很多人都來過,但怕影響你休息,所以都被醫生擋住了」陳賡一聽就急了,說道:「那他們一定會罵我,說我官大了,擺架子,明天你趕快去登門道歉去。」
傅涯總是按陳賡的意見去辦,讓他高興,安慰他安心養病。陳賡心裡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情況,他半開玩笑的對傅涯說:「我現在就擔心,我死了以後你怎麼辦?你的白頭髮刷的一下就全白了。」
說完陳賡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繼續說道:「家庭重擔全部落在你的肩上,你的更年期也不會好過。要是哪天我走了,你記得多給孩子講講我的故事。」
傅涯眼含淚水,但又怕陳賡看到,朝另一個方向轉頭說道:「別說這些了。」陳賡看傅涯不願提起這些,便閉上了嘴巴,再沒有說話,一直望著遠處,一會兒笑一會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