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雲思政」系列微課之「四史」小故事④品味真理之道

2020-12-21 內蒙古民族大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欣賞精彩視頻

品味真理之道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許多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故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則莫過於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這些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見證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為我們提供了「從哪裡來」的精神密碼,更為我們立起了「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

五四運動時期,陳望道夜以繼日的翻譯《共產黨宣言》,由於工作太過投入,吃粽子時誤將墨汁當成了紅糖,他還一直說「甜」。是什麼讓陳望道那麼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以至於全然不知墨水的苦味?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與《共產黨宣言》緊密相關,正是馬克思主義散發的真理光芒深深地吸引著這位有志青年。隨著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深入了解,促使他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回望《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年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從這一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有多強大。在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也必將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讓我們認真品味「真理的甜味」,不斷夯實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來源:內蒙古教育發布(nmgjyfb)

相關焦點

  • 石家莊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思政微課丨生命的力量
    為提升特殊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將這場驚心動魄的阻擊戰變成淬鍊心靈的課堂,市教育局組織錄製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思政微課,近期已播出25期。為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的學習熱情,將陸續推出思政微課供廣大師生開展線上學習。2020,疫情襲來,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不易與艱辛,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勇敢與崇高。
  • 【一線】品真理之甘,育紅苗之根
    當真理信仰之「甜」遇上中考作文之「甜」,相隔一百年,「真理之甘·信仰之源」成為浦東新區金楊轄區黨員與青少年共同追求的信仰之光。——題記「四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金楊新村街道始終堅持街校聯動。7月6日下午,暴雨如注,但是絲毫擋不住一群青少年學習「四史」的熱情。
  •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黨委:發揮藝術學科優勢,活學「四史」求實效
    在根據工作提示完成各項規定動作之外,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特色,結合校史工程建設,通過「品電影、講電影、創作品」三種方式探索藝術創作實踐思政,推出1門「紅色傳承」系列課程、2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行走的黨史課堂」、2部舞臺劇、12部「四史精品電影」賞析推介、21個校史劇本故事等一批形式豐富的文藝作品,用專業講活「四史」故事,全體師生在開展藝術創作實踐中知黨史、明初心。
  • 【北疆硅藻泥】電視背景牆之指尖觸碰的時空——肌理系列
    提示:點擊上方"北疆硅藻泥"↑關注一直以來,小北都想做個電視背景牆專題。
  • 來吧同學們,《犯罪心理學》課程思政有趣又有料!
    河南警察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犯罪心理學專業王納新副教授和武義霞教官,創新性地採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出各類新穎視頻作品和「一心三環」、「直播+錄播」、「雲端翻轉課堂」、「B站」系列超話、「動漫」傳播系列,有趣中孕育深刻、吸睛也抓心,課程思政教學潤物細無聲。
  • 課程思政④|思行合一,大道行遠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課程思政...
    ……《交通工程學》「雲」課堂甫一開講,楊曉光教授就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的意義是什麼?楊曉光認為,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不能僅限於梳理知識脈絡,「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學生在學這門課的時候有愛國、報國的意識,未來才能將自己的事業融入國家的發展」。
  • 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武漢大學演出
    當日,「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活動在武漢大學舉行,為該校師生帶來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思政課。  據介紹,該展演活動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等單位聯合舉辦,在此次應邀赴武漢高校展演前,已在重慶大學、重慶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舉行。
  • 黃浦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四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
    品一段歷史,講一則故事,悟一種精神,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於7月28日至8月13日開展了2020年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四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引導市民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活動以「線上+線下」開展為主,以繪畫、小視頻、展覽、口述等形式重點展開,讓初心薪火相傳。
  • 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士諤書院聯合高等理工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導師就如何加強疫情期間的思政教育進行研討,確定了「以愛黨愛國為主題,講好防疫抗疫故事」的「大國戰疫」系列專題思政課程建設目標,旨在弘揚正能量,回答真問題,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使廣大同學特別是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堅定「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並將課程作為疫情防控時期書院學生「學習日
  • 「四史」系列文藝黨課即將推出,並逐步向居民社區配送
    圖說: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網絡圖9月25日,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精心策劃全新「四史」系列文藝黨課活動,將在大寧劇場率先拉開帷幕,分別在靜安、長寧、虹口等區開展,活動將匯聚上海文藝界名家名段,未來這項活動還將推廣到寶山、浦東、徐匯、黃浦等區,並讓優秀節目下基層到社區,演
  • 這一堂思政課有點特別 把紅色故事搬上了舞臺
    11月16日晚,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打造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武漢大學舉行,一改學術講座、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以講、誦、展、演等鮮活的表演形式,生動演繹經典紅巖故事,為師生們上了一堂有情懷、有溫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 聽小康路上的檔案故事,上一堂鮮活的「四史學習教育」課
    我考出了初級家政員,還在雲南省家政服務技能大賽獲優勝獎……」在昨天舉行的「『小康之路 檔案記錄』檔案裡的故事專場」講演活動中,受益於上海市幫扶雲南首批家政扶貧試點項目的一名「雲嫂」來到活動現場,講述了自己來到上海之後的變化,也讓臺下觀眾切身感受到上海在小康路上服務全國的成果。
  • 「四史」系列文藝黨課將在9月25日起推出
    央廣網上海9月22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精心策劃的全新「四史」系列文藝黨課活動,將分別在靜安、長寧、虹口等區開展。活動匯聚上海文藝界名家名段,下基層到社區,演「講」結合,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最多走幾步路,共享文化盛宴。首站將在大寧劇場於9月25日率先拉開帷幕。
  • 江西工程學院組織開展「學習四史、歌頌祖國」活動
    讀史可明鑑、知古可鑑今、資政可育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重要論述,江西工程學院圍繞「明責任、守初心、勇擔當、促發展」的主題,在全校師生中組織開展了「學習四史、歌頌祖國」系列活動。
  • 特別的四史教育,95後學子講述家書故事
    《家書中的「四史」故事第一課:戰火中的革命精神》最近登上了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和B站。這是華東師範大學大夏書院學生「四史」講師團系列微黨課第一講,由大夏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大學生黨員擔任「講師」,聚焦朱德的家書故事。
  • 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啟動2020年青少年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
    傳承紅色基因 推出建黨百年系列微課  「紅色印記」上海市青少年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通過儀式教育與互動展示相結合拉開了今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在儀式上,「紅色印記」系列活動隆重推出了「初心的力量」迎建黨百年系列微課,並打造「紅色印記」思政課堂線上學習平臺,讓青少年能夠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並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而培養青少年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做準備。
  • 音樂也能邂逅「四史」教育!這樣的高校思政課你喜歡嗎
    當音樂遇上「四史」教育,這堂思政課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怎樣的思政課最受學生喜歡?」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法學院師生圍繞這一問題,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教學形式,將思政理念融入課程,著力打造「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思政課,讓「四史」課堂「活」起來,引導學生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
  • 「有風景的思政課」系列報導引發化學反應,視頻、彈幕亮相課堂...
    從走讀「兩山理論」,到尋訪「紅船精神」26堂校園思政課視頻,風景這邊獨好3個月前,在浙江安吉魯家村的小火車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給學生上了一堂「兩山」理論課,還邀請兩位當地村民現場講述村子這幾年的變化。這是「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發布的第一期「有風景的思政課」。隨後,浙江各高校和中小學紛紛加入進來。
  • 真理之門的故事——知識的四重性
    因為無論書裡面是真理還是歪理邪說,知識就是工具而已,不存在道德判斷。而你正著用,或者反著用對自我和他人產生了影響,才會有道德判斷。我想著知識會不會像武俠小說一樣有層次之分,我那是內力不夠強練乾坤大挪移導致走火入魔。然後試著開始對知識分層,想想過去是不是看了過於高深的書產生了一種偏執的想法。不過寫完了以後吧,覺得這事有點離譜,我也就把它定義為意識流故事,大家也就看著樂呵樂呵。
  • 上海徐匯:創新「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徐匯區域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利用濱江這個孩子身邊特有的資源,大、中、小、幼5位教師由低到高、以小見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進行教學,展示了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課堂的思考與實踐經驗。「利用家門口的實踐基地,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在體驗中培育愛國情懷。」徐匯區教育學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秦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