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將「妖人」海蘭察:戰場上威脅和珅,野地裡連「御」四牛

2020-12-27 騰訊網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

清朝名將「妖人」海蘭察:戰場上威脅和珅,野地裡連「御」四牛。

以往筆者在為大家

介紹乾隆朝時都會說一些文臣

,比如和珅、紀曉嵐和劉墉(劉羅鍋)等,因此最近有朋友問筆者,乾隆不是幹了很多大事兒嗎?這其中肯定有比較出名的武將,能不能列舉幾個?

筆者一向視粉絲如兄弟(親的,嘿嘿),

既然有人提出來,那筆者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乾隆時期最為得寵的武將,

出身鑲黃旗的「妖人」海蘭察。

至於為什麼說他是「

妖人

」,就先賣個關子在後面揭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

位諡號為「武壯」且擔任乾隆首席侍衛,以活人身份進入昭忠祠的世襲王爺

(說了這麼一大堆,就是為了說他很牛逼,至於為什麼這麼牛逼,還請往下看)。

海蘭察首次出現在史料上是在乾隆二十年(

1755年

),他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隨大軍徵討叛亂的蒙古準噶爾部,

在這次戰鬥中,他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連跳八級直接升為御前一等侍衛,並被賜予騎都尉及雲騎尉,

這在整個遠徵軍中都是獨一份。

而海蘭察在這次行動中唯一稱得上收穫的就是抓獲了一名準噶爾部的小首領,甚至都稱不上首領,

至於其他戰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也是海蘭察第一次被稱為「

妖人

」的來由,因為當時朝野內部都很不解,都不知道為什麼這點戰功也能被封為如此大的官(一等侍衛按品級來算,屬於正三品,而且海蘭察還被授予額爾克巴圖魯,筆者上次聽到這個稱號還是在康熙時期,

那個人就是鰲拜鰲少保)。

說到這裡,筆者不由得想起之前的熱播清宮劇

《延禧攻略》

中也有海蘭察這個人,但從形象上來看,二者是天差地別,畢竟正史當中的海蘭察是這樣的:

「每經戰陣,以勇力顯;耐苦習勞,難攖其銳;奮勇爭先,一戰破敵;臣中如海蘭察,功業昭然,頗蒙帝眷者;勇往絕倫以功名終者,唯海超勇公為巨擘。」

而電視上的海蘭察一副細皮嫩肉的樣子,怎麼看也不像一個將軍啊,尤其是有過一件特別值得吹噓的往事的將軍(

請看後面

)。

在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海蘭察的官運並沒有停止,因為乾隆時期確實是叛亂比較多,接下來是筆者為大家整理出的關於海蘭察的一些事跡,

先說正經的正史,再說不正經的正史。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海蘭察帶兵前往緬甸平定叛亂,大軍剛到緬軍就望風而逃,但隨後就被追上消滅。

乾隆三十三年,

海蘭察剛準備帶兵返回,緬軍又一次來襲,這次海蘭察在當地大開殺戒,

用嚴刑峻法重新樹立了清政府的威嚴。

但他隨後被乾隆留在當地整頓邊防。

乾隆三十八年,

海蘭察帶兵前往四川平定金川叛亂,經過兩年的血戰,

他與福康安、普爾普等人

一起攻克了大小金川所有的叛軍(

四川人是真的猛

),並因公被封為一等超勇候,賜雙眼花翎。

乾隆四十六年

,甘肅地區的回族發生叛亂,

海蘭察與和珅

被乾隆派去平定叛亂,

但因為二人平日裡一直不和,

所以上任伊始和珅就和海蘭察各幹各的。但和珅因為沒有軍事經驗,在平亂過程中分為五路,可只有他親自指揮的那一路失敗,而且海蘭察為了救他還被打傷。

但和珅並沒有因此對他放下成見,反而在給乾隆的奏疏中大肆抹黑海蘭察,好在乾隆知道二人不和,

就將和珅叫回,派阿桂前去幫助海蘭察,

二人齊心,終於平定了叛亂。值得一提的是,在兩軍陣前,阿桂選擇和海蘭察一起,

並在商討軍事時亮出乾隆御賜的尚方寶劍來威脅和珅

,因此返回京城後和珅一直和阿桂及海蘭察明爭暗鬥。

乾隆五十二年,

海蘭察與福康安帶兵前往臺灣平定叛亂,經過激戰,二人成功打敗叛軍,

海蘭察圖像被高高地掛在紫光閣

(大概可以理解為清朝武舉殿試的地方)。

乾隆五十六年

,尼泊爾的一支叛軍入侵西藏,海蘭察再次奉命前往平亂,因為這是與外敵戰鬥,所以初期遭遇了不少挫折,好在最終還是成功地打敗了叛軍,

此戰過後海蘭察被封為一等公

,武將應有的榮譽幾乎都被他一一拿下。

說完了正經的正史,終於到了不正經的正史,大家應該期待了很久吧?

一般來說,古代的將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常人所沒有的特殊嗜好,

而海蘭察也不例外,他的特殊嗜好就是

性癮!

海蘭察是一個不壓抑自己本性的人,所以異常好色,每次出戰打贏之後

都會在當地挑選女子,且不論相貌,不論出處。

最為厲害的在於,他非常喜歡

「強壯」

的女性,史料記載:

「將軍最喜肥婦,嘗八肥婦同侍,帳內人影綽約。」

但出徵打仗肯定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女子,比如那次,海蘭察在西藏地區徵戰時,因為周圍荒無人煙,而他又覺得有些寂寞,於是他的親兵就

在當地只找來4頭母犛牛(本來是開玩笑),而海蘭察竟然來者不拒,當著無數官兵的面夜御4頭犛牛

,事後還覺得不過癮,於是斬殺犛牛與士兵共食。

這就是乾隆年間僅次於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的猛將,「

妖人

」海蘭察,一個讓後世史官無從下筆,只能記為「

妖人

」的強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海蘭察,比傅恆經歷傳奇,被民間傳說成妖人
    不過,還有一部分觀眾的眼光,落在了傅恆身邊另一侍衛身上,那就是在劇中性格開朗的海蘭察。  劇中海蘭察這個角色十分討喜,他雖然平時愛開玩笑,卻心懷大志,夢想著將來能夠隨軍出徵,為國效力。  那麼很多人就在想,歷史上是否真有海蘭察這個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歷史上的海蘭察,比傅恆的經歷還要傳奇,甚至被民間傳說成妖人。
  • 清朝名將海蘭察能徵善戰,為何後人卻用一種有趣的動物比喻他
    在清宮劇《延禧攻略》中,海蘭察是傅恆身邊的侍衛。儘管他只是個配角,但他溫文爾雅的氣質,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歷史中,海蘭察的形象並非如此,他能徵善戰。被後人稱為「妖人」。不過又用一種有趣的動物來比喻他。那麼,後人把他比喻成什麼動物呢?
  • 清朝奇葩猛將——海蘭察
    海蘭察打起仗來兇悍殘暴,性情驕橫傲慢,時人評價他為「權奇自負」。除了乾隆帝,海蘭察能放在眼裡的人物不多,卻對軍機大臣阿桂唯命是從。當時的權臣和珅極為不滿,算計著要幹倒海蘭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初一,乾隆帝欽命權臣和珅為欽差大臣,前往蘭州平定叛亂。和珅在半路上故意拖延時間,做為先鋒的海蘭察提前好幾天就抵達了蘭州。
  • 這三個清朝人物,被清宮劇加了濾鏡,使得世人對他們有極大誤解
    儘管成片內會在醒目的位置上書寫「本劇純屬虛構。」這類的話警醒觀眾,不要入戲太深。但還是有很多觀眾因為電視連續劇,對真實歷史人物產生了極大誤解。今天便列舉出三個清朝知名人物以及他們的社交關係線,為大家展現清朝濾鏡之強大,以及後世之人對他們產生的誤解究竟有多深。
  • 除了傅恆之外,乾隆擁有的這3個名將,讓他的江山更加穩固!
    說到乾隆時期,我們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和珅,一個貪汙受賄的權臣,在乾隆一朝可謂是佔盡優勢,享盡富貴榮華,活得比那些親王都要威風。可是,乾隆一朝,並不僅僅是封建王朝一個沒落盛世,它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也曾為清政府徵戰四方。
  • 因為電視劇,讓你誤會最深的5個清朝人物:多爾袞只能排在第3位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取材自清朝的清宮戲一直是影視界的寵兒。可在這些清宮戲的演繹中,諸多清朝人物完全脫離了真實形象。乾隆帝南巡圖第四名:海蘭察在影視作品尤其是《延禧攻略》的演繹中,乾隆朝名將——海蘭察乃係一位溫文爾雅、重情重義的暖男形象
  • 珍貴的乾隆朝大臣畫像,張張十分罕見,富察傅恆 海蘭察長相意外
    富察·傅恆(約1720年—1770年),字春和,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外戚、名將,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海蘭察(?—1793年),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清朝乾隆時期著名的將領。
  • 乾隆朝重臣,一代名將阿桂究竟有多牛?有他在,和珅永遠不能稱霸
    蕭一山先生口中的「阿桂」,就是被《清史稿》評價為「可謂大將、可領樞密,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的一代名將、乾隆朝重臣——章佳·阿桂。  在電視劇《夢斷紫禁城》中,有一位從未將權臣和珅放在眼裡的大學士——鄂桂,就是取材自清朝歷史上的章佳·阿桂。
  • 延禧攻略:海蘭察最後和明玉一起嗎?歷史上的海蘭察竟那麼荒淫
    小編之前給大家說了傅恆和弘晝,那麼今天就是來說一下「大嘴猴CP」裡的海蘭察,在《延禧攻略》現在的劇情中海蘭察和明玉的感情線也開始逐漸明朗了,在明玉七夕送香囊給傅恆的時候,傅恆不要這個香囊而被海蘭察拿走了,結果被明玉看見了,然後兩人的感情線也開始了,而在後面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明玉身穿紅色嫁衣
  • 清朝猛人海蘭察,殺人如切瓜砍菜,吃蛇如口嚼甘蔗
    海蘭察像 清朝著名將領海蘭察,全名為多拉爾·海蘭察,滿洲鑲黃旗人,祖籍布特哈阿倫河鄂溫克部依拉達屯(今屬黑龍江),出生於呼倫貝爾阿榮旗霍爾奇鎮
  • 和珅之死:感受著乾隆的寵愛和白綾的冰冷,看著清朝國勢的衰敗
    他既無作戰經驗,又不肯虛心向多謀善戰的海蘭察、阿桂等戰將求教,處處顯擺欽差大臣的譜,甚至不懂裝懂,違反作戰常規和原則瞎指揮,導致清軍損兵折將,進剿遭受嚴重挫折,弄得一塌糊塗。結果,他還在奏摺中推諉過失,為自己洗刷辯白。乾隆帝雖已不像統治早期那樣開明,但也未像後期那麼昏聵,他寵信和珅還沒到神志不清、顛倒是非的地步。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貴重?整個清朝僅七人榮獲,連和珅都沒有!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不同的人的階級地位有著非常高的差別,尤其是在清朝,滿人居於統治地位,漢人的地位更低。並且不同階級的人在外表打扮上都會有很明顯的差異。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知道的官員的朝服。
  • 野地裡的椰菜花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作者:鄭雲翔隨手傳福音讀者原創作者照片初夏午後,幾絲雨隨風來隨風去。阿山騎在牛背緩著步轉悠間,他看到野地裡長出幾棵椰菜花,便稀奇地下去看。嫩嫩的葉、嫩嫩的枝幹,託著一個個肉質的花,稚嫩得可愛。野地裡的椰菜花卻一點不嬌氣,這地看來不肥沃,椰菜花卻長得壯實,風口中它們的根在地裡抓得牢實。看來,它們正頑強地把根扎得深一點、廣一點,好吸收多一點地下的水份和養份;它們的嫩葉也展開著,迎著危險的風,去吸收陽光的養份。
  • 被賜予三眼花翎七個人,和珅沒姓名,清朝官員頂戴花翎有什麼講究
    清朝的花翎制度,是皇帝賞賜大臣的一種方式大臣頭頂上的花翎,代表著大臣官位的等級地位。花翎中的領羽,有三種,分別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以及三眼花翎。翎羽上的眼越多,大臣的地位就越高。那顯然,三眼花翎就是最高階的「飾品」了。
  • 和珅的財產堪比清朝15年的總收入,為什麼嘉慶只用一年就敗光了?
    圖片:抄和珅的家劇照在電影版的《鹿鼎記》中 ,韋小寶在抄鰲拜的家時,看到從屋子裡抬出來的銀子,口裡面的哈喇子就沒有停止過。觀眾們看到這副場景的時候都快笑炸肚子了,事實上,真正讓清朝官員流口水的,並不是抄鰲拜的家,而是抄和珅的家。鰲拜那點財產與和珅的財產相比,簡直是小兒科。
  • 和珅貪汙受賄,乾隆卻對他寵愛有加,原因是和珅長得像年貴妃?
    小編自知不才,墨水不夠,文章欠妥之處,望小主多多海涵和珅貪汙受賄,乾隆卻對他寵愛有加,原因是和珅長得像年貴妃?您好,感謝您點進來閱讀這篇文章,您給我時間我還您一個故事。今天小編要給您講的是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和乾隆的故事。
  • 乾隆剛死,嘉慶就急於處死和珅,難道就不怕「和黨」作亂嗎?
    第六:嘉慶在登基以後,被乾隆與和珅壓著一頭三年,有氣不?他有沒有明裡暗裡地培植自己的勢力,並欲待乾隆死後馬上出一口氣?一:能對皇帝寶座構成威脅的,基本上就是皇帝的那些子弟;而能犯上作亂的則必定要手握兵權;哪怕是想給朝廷捅婁子,也起碼得是個封疆大吏吧。而和珅上述三條哪樣也不佔!
  • 中國歷史上四大貪官排名,一個比一個貪,和珅只排到了第二
    歷朝歷代都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有著不一樣的君主性格,但千百年來變的是皇帝,不變的是貪官,沒有哪個朝代說絕對的清廉,就連眼裡揉不進半粒沙子的朱元璋洪武年間,也出現了像楊憲這樣的貪官。貪官也分大小,小者貪一縣,大者吞一國,貪官中也有出類拔萃者,今天,歷史君就和大家聊聊中國歷史上四大出名的貪官。
  • 清朝乾隆年間,紀曉嵐、和珅一年的俸祿折算成現代人民幣是多少?
    紀曉嵐、和珅之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作為清朝乾隆年間最得勢的兩個人,一文一武,一紅一白,成為了乾隆爺最為倚靠的對象。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由此可見,在清朝做官,那是很掙錢的一件事情。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威風?和珅見了他也得跪下磕頭
    古裝歷史喜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有這樣一個饒有意思的情節:權臣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一天,和珅在蘭州遇到正紅旗旗主金大菸袋。金大菸袋對和珅說:「我就是有一天在街上討飯,和珅看到我也要跪下磕頭。」和珅聽了,表情很是尷尬,但也只能磕頭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