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猛人海蘭察,殺人如切瓜砍菜,吃蛇如口嚼甘蔗

2021-01-15 騰訊網

海蘭察像

清朝著名將領海蘭察,全名為多拉爾·海蘭察,滿洲鑲黃旗人,祖籍布特哈阿倫河鄂溫克部依拉達屯(今屬黑龍江),出生於呼倫貝爾阿榮旗霍爾奇鎮,生年不詳,「面鐵色,生有神力」。

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蘭察隨軍徵討準噶爾部,因驍勇善戰,一戰成名。

後來在徵伐大小金川、回部叛亂、林爽文起義、洛爾喀叛亂等大小戰鬥中,屢立奇功,受封一等公「超勇公」,號稱紫光閣功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海蘭察病逝,朝廷追諡為「武壯」,原本規定陣亡者才能供奉在昭忠祠,乾隆帝加恩特詔,準許海蘭察入祀昭忠祠。

《郎潛紀聞》記載:海蘭察在乾隆朝堪稱眾將之冠,每次出徵仿佛有天神幫助一樣,他常常不穿戴盔甲,率領數十騎兵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砍殺敵軍如同切瓜砍菜。

海蘭察能巧妙地繞到敵軍的背後,找到敵軍軟肋痛擊,「左右疾射」,致使敵軍陣腳大亂,頃刻間紛紛潰散。海蘭察還具有「望雲氣」的本領,可斷定敵軍的多寡、戰鬥的勝負。

海蘭察還有諸多神奇的本領,通過觀察山川的脈絡,能找到汲水方便的駐地;在地窖中傾聽遠處的聲音,可以知道敵軍的數量;檢驗馬蹄印,可知敵軍逃離多久;倉猝間手彈弓弦,可判斷出箭的利鈍。

海蘭察還有很多怪癖,生吃毒蛇、蜘蛛等,還是個重口味患者。

《清代名人軼事》記載:海蘭察出徵的時候,經常派一位心腹將領某甲打前站,為大軍準備軍需物資,某甲對海蘭察的嗜好了如指掌。

海蘭察影視形象

某甲的安排令海蘭察非常滿意,每到一處驛站,海蘭察下馬之後,就會問某甲軍需各種物資是否籌備好了,某甲會說:「諾!」海蘭察誇讚某甲:「好孩子,很會辦事。」

海蘭察進了門,就會發現某甲早就備好的一個紅色的漆盒,裡面裝著數百個大蜘蛛、「螂蛆、蠑螈、蠆蠍等物」,海蘭察慢條斯理扯下鉗爪之類的東西,而後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如同吃糖豆一般。

某甲侍奉海蘭察進入大堂,發現房梁上懸著兩條一丈多長的巨蛇,海蘭察看到之後,一臉壞笑,抽出金錯刀將巨蛇斬為數段,拾起來像嚼甘蔗一樣大吃特嚼。

吃飽喝足了,某甲就會告退,海蘭察就獨自進入後室。以下內容原文奉上,請讀者閣下自行腦補——「內有蠢胖村婦八人,年皆二十以來……公一一遞接……」

事畢,海蘭察招呼隨從伺候自己洗浴,而後才出門接待來訪的客人,客人走後,海蘭察叫來某甲,誇讚一句:「好孩子,很會辦事。」

海蘭察每次行軍,手下都得這樣安排,否則就會「竟日忽忽不樂」,怒斥鞭打手下的將士。

某一次,大軍行至「戈壁瀚海」,數百裡沒有人煙,找不到村婦,部下就「以肥壯水牛代之,故出徵必多帶水牛聽用……牛輒不能與公敵。公恨其不能勝任,則手刃剮而生饗之。」

這麼一個猛人,難怪敵人見了都被嚇得魂飛魄散。

相關焦點

  • 清朝奇葩猛將——海蘭察
    海蘭察畫像多拉爾·海蘭察,滿洲鑲黃旗鄂溫克人,乾隆年間著名將領,先祖世代居住在黑龍江布特哈(今屬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阿倫河(嫩江支流)流域。海蘭察打起仗來兇悍殘暴,性情驕橫傲慢,時人評價他為「權奇自負」。除了乾隆帝,海蘭察能放在眼裡的人物不多,卻對軍機大臣阿桂唯命是從。當時的權臣和珅極為不滿,算計著要幹倒海蘭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初一,乾隆帝欽命權臣和珅為欽差大臣,前往蘭州平定叛亂。和珅在半路上故意拖延時間,做為先鋒的海蘭察提前好幾天就抵達了蘭州。
  • 延禧攻略:海蘭察最後和明玉一起嗎?歷史上的海蘭察竟那麼荒淫
    小編之前給大家說了傅恆和弘晝,那麼今天就是來說一下「大嘴猴CP」裡的海蘭察,在《延禧攻略》現在的劇情中海蘭察和明玉的感情線也開始逐漸明朗了,在明玉七夕送香囊給傅恆的時候,傅恆不要這個香囊而被海蘭察拿走了,結果被明玉看見了,然後兩人的感情線也開始了,而在後面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明玉身穿紅色嫁衣
  • 清朝名將「妖人」海蘭察:戰場上威脅和珅,野地裡連「御」四牛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 清朝名將「妖人」海蘭察:戰場上威脅和珅,野地裡連「御」四牛。 筆者一向視粉絲如兄弟(親的,嘿嘿), 既然有人提出來,那筆者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乾隆時期最為得寵的武將, 出身鑲黃旗的「妖人」海蘭察。
  • 油酥甘蔗?飯堂這些菜奇葩到只想吃白飯……
    會被做成飯堂裡的菜……先來猜猜下圖這些水果誰才是稱霸飯堂的「水果界之王」?!甜口的水果配上鹹口的菜可能一口就能讓大家懷疑人生了……白菜中還零星點綴著幾顆黑葡萄一時也不知道是不是該誇食堂師傅色彩搭配得不錯~石榴?豆角?
  • 午休丨「吃瓜群眾」說吃瓜
    就買瓜來說,西北人慣於按麻袋論,遇到好瓜當然一般最少一買一麻袋,回去慢慢吃,可以切成牙兒啃,可以切兩半用勺子挖著吃。切成牙兒可以就著饃饃吃;切兩半的,可以瓜拌炒麵,所謂:" 瓜拌炒麵,香死老漢 " 嘛!如景泰十裡沙河人吃西瓜,可以說是高舉著吃瓜界大纛,那叫一個粗獷豪放霸道不羈驚世駭俗:一拳砸開,半個用來洗手,另外半個用手挖著吃。
  • 歷史上的海蘭察,比傅恆經歷傳奇,被民間傳說成妖人
    乾隆二十年,他就是以索倫馬甲(清朝八旗驍騎營的士兵)身份隨軍出徵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傅恆,已經是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了。  不過海蘭察在此戰中表現英勇,當時輝特部臺吉巴雅爾,跟從阿睦爾撒納反叛,清軍到處搜查他,最後被海蘭察發現,將其生擒回去。  之後乾隆論功行賞,賜海蘭察「額爾克巴圖魯」稱號,並擢升為二等侍衛。
  • 越南妹來廣西崇左砍甘蔗,不全是為了賺錢,更想嫁給廣西男人
    再過兩個月,就到我們廣西甘蔗的豐收季節了,按照往年的慣例,在這個時候,所有甘蔗主產區都會大量的需要砍甘蔗的工人。在我們廣西很多地方都種植甘蔗,幾乎甘蔗都是同時砍收進廠製糖的,因為大面積同時敢發甘蔗,就需要有大量的勞務人員幫助。
  • 雲南村民砍甘蔗撿回3隻「小貓」不會喵喵喵只會啊啊啊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一名家住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文井鎮的村民,幾日前在地裡砍甘蔗時發現了三隻「小貓」,當時以為是家貓就拿回家養。但之後發現「小貓」叫聲很奇特,仔細觀察後發現與家貓有異,隨即報警。景東縣森林公安將「小貓」帶走,經鑑定,它們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豹貓。村民撿到的「小貓」。
  • 杏林早報|甘蔗,吃對是「天然復脈湯」,吃錯就是「毒藥」
    杏林早報|甘蔗,吃對是「天然復脈湯」,吃錯就是「毒藥」 打開音樂,開啟早報嘮嗑的一天~ 說到冬天必吃的一個水果, 那必定有甘蔗。
  • 吃蛇的鳥——蛇雕
    ,可以說是「冷面殺手」,是一種勇猛、神秘,捕蛇為生的猛禽,是蛇的剋星。發現地面上遊動的蛇,蛇雕悄悄落下,雙爪迅速控制住蛇的7寸處,粗而短的腳趾有力地按住了滑溜的蛇身。利喙鉗住蛇頭,雙翅張開支撐住地面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蛇拼命地翻滾扭動,如鞭的長尾支稜著去纏繞蛇雕的身體。
  • 來,吃瓜 | 王瑢
    冬瓜軟軟糯糯,樂口消融中隱隱一絲回甜,跟番紅花簡直是絕配。番紅花即藏紅花。金澄澄的冬瓜頭頂上一抹亮麗嫣紅,耀目且爽口。守在灶臺邊感受那冬瓜的瓜肉由肥白漸漸發青,再變為半透明啤酒色的過程,奇妙升華不可名狀。一縷橙香摻雜淡淡的酸甜,這是番紅花特有的味道。一人一箸,大快朵頤,在眾多的特色推薦菜中,絕對算一股清流。即使躋身於一堆鮑參燕翅之中亦毫不遜色,無論顏值,無論味道,都令人耳目一新。
  • 李子柒家地址要被「人肉」了,這麼多的「野生」甘蔗,沒人要
    李子柒家地址要被「人肉」了,這麼多的「野生」甘蔗,沒人要!
  • 好紅糖需當天砍甘蔗、好工藝加好手工熬製
    真正的好紅糖,講究當天砍的好甘蔗、當天進行熬製、好的工藝、手工熬巧家小碗金糖。 天還沒亮時熬糖坊裡的師傅們就帶著工具去江邊砍甘蔗。他們會在千畝甘蔗地裡,仔細的挑選每一根甘蔗。
  • 《延禧攻略》海蘭察最終結局,生有一子,孩子不是明玉的!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海蘭察是一個怎樣的人?海蘭察的妻子又是否是明玉呢?清朝乾隆年間,的確有一位功勳卓著的武將叫海蘭察。但是真正的海蘭察,和電視劇卻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歷史上的海蘭察是一位草根英雄似的人物,他原本是海拉爾河畔的一名獵人。乾隆二十年清廷徵討準噶爾,海蘭察應徵入伍,此後建立功勳,步步高升。
  • 金瀚賈乃亮在商量怎麼砍甘蔗,有誰注意到一旁楊超越?是個女漢子
    大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金瀚賈乃亮在商量怎麼砍甘蔗,有誰注意到一旁楊超越?是個女漢子。一次楊超越和金瀚、賈乃亮、王源等人錄製一檔真人秀,在收割院子裡種植的甘蔗時,金瀚和賈乃亮兩位哥哥還在商量怎麼砍比較好,有誰注意到一旁的楊超越在幹什麼,這個妹妹已經單手上去掰起來了,而且還直接掰斷了,真不愧是女漢子呀,可見她是做過農活的,大家喜歡吃甘蔗嗎?
  • 甘蔗被老外評為最難吃的水果之一,中國網友回懟:誰讓你這麼吃了
    甘蔗,是一種甘甜可口的水果,但由於外形呈現一節一節的,因此老外有時候會分不清竹子和甘蔗的區別。甚至有些老外看到中國人吃甘蔗,覺得十分震驚,嘲笑中國人像熊貓一樣,喜歡吃竹子。很多外國朋友在啃甘蔗的時候都覺得特別費勁,怎麼嚼也嚼不碎,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驚嘆於甘蔗的甜味,但在最後卻發現這甘蔗難以下咽。甚至有些外國友人很搞笑地強忍著不適感,將甘蔗渣給吞了下去,這也難怪他們會覺得甘蔗非常的難吃了。
  • 舌尖上的如懿傳大結局:吃進去的卡路裡,全成了虐戀的底氣
    用白魚、青魚活者破半,釘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刺在板上;將肉斬化,用豆粉、豬油拌,將手攪之;放微微鹽水,不用清醬,加蔥、薑汁作團,成後放滾水中煮熟撩起,冷水養之,臨吃入雞湯、紫菜滾。——《隨園食單》在劇中,乾隆剛登大寶,工作繁忙,過度操勞時,如·小棉襖·懿貼心地送上一碗杏仁露。
  • 廣州人為何對吃蛇情有獨鍾?
    信息時報訊 廣州人吃蛇的歷史悠遠至極,《山海經》和《淮南子》裡面都有提及:「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中國得之無用。」廣州人嗜蛇,尤其對「三蛇」「五蛇」情有獨鍾。香港著名食評人陳夢因先生在《食經》中曾寫道:所謂「三蛇」是指飯剷頭(又名眼鏡蛇)、金腳帶(又名金環蛇)、過樹榕(又名榕蛇);而五蛇指的是在三蛇之上,再加上水律蛇以及三索錦蛇。
  • 長壽路這家蛇料理專門店,一條蛇竟能吃出23味!
    ▲紀錄片《老廣的味道》說起吃蛇,廣東人估計是最有發言權的!畢竟「南吃蝦,北吃蟹,兩廣吃遍自然界」,蛇自然是廣東人餐桌上的常客。夏天是吃蛇的好季節,因為蛇性涼,吃蛇可以清熱去火,深諳此道的廣東人,一個夏天就要夯掉6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