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劉淼淼
8月24日,在都江堰光亞學校,記者第一次見到「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外孫女凱樂威,情不自禁發出一聲感嘆:哇,太有氣質了!」
身旁的一位同行也嘖嘖稱讚:「跟希拉蕊一個風格哎!」
眼前的凱樂威,雖已年過六旬(出生於1950年7月),卻精神奕奕,身著白色西裝配黑色西褲,舉手投足間透著女強人的從容幹練。這和她的身份有關——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當然,川觀君更懷疑是因為她繼承了外祖父陳納德的氣質)。
一家博物館的館長,卻在今年被我們的兩位中央領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分別會見(其中,劉延東在今年3月、6月分別會見她兩次。級別好高有木有!嚇死本寶寶了)。她本次訪華,也是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在四川之行結束後就要趕赴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活動。
話說到這份上,凱樂威女士的地位,就不用川觀君贅言了吧
重點是:川觀君一直對陳納德將軍和他領導的飛虎隊崇拜得不要不要的!
第一次有機會與「飛虎將軍」的後代面對面親密接觸,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於是,從聆聽凱樂威女士的演講,再到與她面對面深談一個多小時,川觀君終於如願以償「扒」到了陳納德將軍的不少故事,包括在一些公開的報刊書籍上看不到的故事喔
好吧,大方的川觀君也不介意跟大家分享(請耐心往下拉,彩蛋在後面)
「飛虎將軍」為何要來中國?
路易斯安那的小夥子想「改變歷史走向」
8月24日,凱樂威在都江堰光亞學校發表演講,回顧了外祖父陳納德將軍非凡的一生,特別是他在中國的抗戰經歷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感情。那天,禮堂外面暴雨如注,禮堂內的所有人卻屏氣凝神,跟隨凱樂威的演講穿越到那個戰火紛飛的二戰年代。
那些不了解陳納德將軍的筒子(相信只是極少數),川觀君本來不打算理你們了
但想到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還是先回顧下歷史吧。
1937年,中國正面臨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陳納德應中國有關方面邀請,來華擔任空軍顧問。(注意:彼時美國還沒有參戰。)
到中國後,陳納德發現當時中國空軍不僅技術落後,而且缺乏正規的飛行訓練。而與此同時,日本海軍航空隊正不斷轟炸上海和南京,造成死傷無數。對中國來說,組建一支強大的空軍隊伍迫在眉睫。
「到了1940年,中國連接國際的補給線在日軍的炮火下岌岌可危。我的外祖父與宋子文一道為取得美國的支援而不停奔波。他們在美國說服了羅斯福總統,帶著羅斯福籤署的密令,從美軍基地中招募了100名飛行員和200名支持人員。我的外祖父還設法從美國運送了100架P—40戰機到中國,中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飛虎隊」的正式名稱)偽裝成農民、馬戲團成員於1941年抵達中國。」
以上內容據凱樂威署名文章
《一直和中國人民在一起——憶外祖父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歲月》
原載《人民日報》2014年9月5日
在陳納德的領導指揮下,援華的美國空軍不僅擔負起「駝峰航線」的重要運輸任務,更擔負對日本重要軍事目標的打擊任務。在陳納德指揮下,飛虎隊共擊落敵機逾2600架,擊毀或重創了223萬噸敵軍貨船,45艘日本戰船,殲滅日軍近7萬人。
四川省友協會長羅玉彬告訴川觀君,當時四川是抗日戰爭的戰略後方,美國空軍在成都周邊擴建和新建了十多個機場。六十萬四川民眾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參與修建機場跑道和設施(我大四川人民也是好樣的),與美軍飛行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陳納德將軍多次飛來四川視察空軍基地,部署作戰方案。美軍轟炸機多次從新津機場起飛,轟炸位於日本九州的軍工目標,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囂張氣焰。
這段歷史或許很多人都造,但你們不造的是,這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將軍,最初的的職業竟然是教師!(啊,川觀君的下巴都驚掉了!)
千真萬確!1911年,陳納德從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師範學院畢業,在學校裡教書,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校長。但飛翔之夢一直召喚著這個熱血青年。1919年,他終於取得了飛行資格。
1937年,陳納德44歲。收到中國有關方面邀請他擔任中國空軍顧問的信件後,他怦然心動。
在給弟弟比爾的信中,陳納德寫道:「這份工作或許意義非凡……我的『綿薄之力』有可能影響歷史。沒有幾個路易斯安那出身的小夥子能得到如此罕有的機會去改變未來的歷史走向,我不能拒絕。」
正是這句「不能拒絕」,讓陳納德來到了中國,儘管他當時一句中文都不會講。他也的確憑著個人的「綿薄之力」,成功影響了歷史走向。
「飛虎將軍」為何願意為中國付出辣麼多?
因為「中國人民是那麼善良友好」
這次是凱樂威第二次來四川。
2002年,她曾經和她的母親,也就是陳納德將軍與前妻尼爾·湯普森(他們一共育有8個子女)的幼女羅絲瑪麗一起訪問過四川,那次也是她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受到的熱情歡迎讓凱樂威至今記憶猶新。
令她感動的是,13年後,她再一次帶著她的兒子、女兒和兩個孫女來四川時,受到了和13年前一樣的熱情接待。
「事實上,在我和我母親第一次來中國之前,我們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我們都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外祖父當年要來中國,而且待那麼久!」凱樂威說,「直到我們看到中國人民是那麼善良友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吸引力,我們才理解他為什麼來中國,為什麼要奉獻那麼多。」
所以,凱樂威這次特地帶了兩個孫女兒一起來,讓她們親身感受她們過去不了解的中國。
不得不說,當年飛虎隊與中國人民結下的情誼的確令人唏噓動容
自1937年抵達中國起,我的外祖父就一直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他建立起一套預警網絡,當敵機來犯時能向地面群眾發出警告,這對取得空中勝利也至關重要。
當地民眾深知空軍的重要性,他們冒著巨大風險,爭分奪秒為「飛虎隊」戰機修建跑道,並在空襲期間做好掩護措施。如果沒有中國百姓施以援手,「飛虎隊」甚至在起飛前就會被日軍消滅掉。與中國人民攜手作戰是擊退日軍、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
當飛機不幸被擊中或發生故障墜毀時,是當地村民挽救「飛虎隊」飛行員的生命,提供庇護並將他們安全帶回機場。「飛虎隊」的飛行衣背後上縫有帶中文信息的「血符」,也被稱為「救命符」,中國百姓看到「血符」就會進行救護。
以上內容據凱樂威署名文章
《一直和中國人民在一起——憶外祖父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歲月》
原載《人民日報》2014年9月5日
在四川的一個星期,凱樂威和家人先後去了新津機場、建川博物館和西嶺雪山美軍飛機遺骸發現地。
8月25日,她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留下了自己的手印。8月27日,她在建川博物館的飛虎奇兵館逗留了兩個多小時。看到飛虎隊老兵們泛黃的老照片和使用過的物品,她感到無比親切。
「樊建川館長通過收藏大量的文物生動地展現歷史,保存記憶,我在美國也從事一樣的事業,但他的博物館規模更大,很了不起。」
川觀君打探到,凱樂威任館長的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現有超過一萬一千件文物。川觀君笑眯眯地問凱樂威女士,有沒有考慮向建川博物館捐贈一些歷史文物?(樊館長請不用謝我,
)
凱樂威說,她們已向美國的博物館捐贈了大量文物,今後她會繼續搜集外祖父的更多遺物,將來或許可以捐贈給四川的博物館。同時她笑著說,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並不是只與建川博物館有聯繫,與中國其他省市的博物館也有聯繫。
聰明的川觀君怎會不懂她的意思?所以立刻深情告白:「但是我們四川人民是特別崇拜陳納德將軍的喔!」(就衝這一點凱樂威女士也應該更重視四川吧!)
「是的,是的,這點也是讓我最欣賞和感激的。」凱樂威說,飛虎隊這段歷史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四川人民乃至中國人民依然記得很清楚,並且讓這段歷史得到保存。
「我常說一句話,忘記歷史的人沒有未來,尊重歷史非常重要。過去中美像兄弟一樣並肩作戰,戰勝了可怕的敵人,現在我們應該繼續攜手合作,為下一代創造美好的未來。」
但是,說到尊重歷史,並是每個人都辣麼自覺
川觀君和凱樂威女士聊到了日前發生的一件事,也就是8月12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韓國的烈士墓碑前下跪,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犯下的罪行謝罪,而與之相比,日本當局對待歷史還缺乏應有的態度。
對此,凱樂威的態度很鮮明:「日本在二戰中犯下了可怕的罪行,雖然那些當事人已經不在了,日本也試圖否認他們的罪行,但他們無從抵賴,因為我們有證據——無論是建川博物館,還是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我們有實實在在的照片和歷史文件證明那段歷史,他們不能否認那些證據。我覺得日本人民還需要一點時間去正確認識歷史,從歷史中學習。」
說了這麼多,川觀君差點忘了開頭說好的彩蛋!
聽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親口講述外祖父,不要太爽。這裡直接上專訪好了。
記者:您外祖父身上最讓您欽佩和感動的是什麼?
凱樂威:他從來不會對自己說「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告知,他沒有能力開飛機,先後被當局拒絕了三次。但他從來都認為自己的航空夢會實現。我想這很重要,要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被拒絕的時候,如果你的心告訴你可以做到,那你就應該堅持。
記者:為什麼他會被拒絕?
凱樂威:他們只告訴他沒有資格。他當時只有教師資格證,1917(一戰期間),他第一次申請去開飛機,當時距離飛機被發明(1903年)只有14年,飛機還是新鮮事物,大家也不知道開飛機要什麼資格。到1919年,他終於取得了飛行資格。
記者:您是怎麼一步步了解您的外祖父的?
凱樂威:我外祖父去世時我才8歲,他給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一個慈愛的外祖父。他會讓我坐在他的膝蓋上,聽我講故事,帶我到花園裡玩耍。等我長大了,了解到他取得的成就,就開始認真研究他,越來越欣賞他。
記者:您覺得哪些因素幫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
凱樂威:他最早是個教師,知道怎麼教育他人。他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這是天賦的。我想他在農場長大的經歷也有幫助,教會了他獨立,他不需要依賴別人。
記者: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他?
凱樂威:堅持不懈,聰明,有遠見。他寫下的一些東西,有的對現在也適用。他有能力預見未來發展的走向。如果你去翻閱他寫的東西,會發現他預見了中美兩國的一些情況。此外,他對家人非常有愛,非常溫柔體貼,感情豐富,這讓他和他的同事、下屬保持了親密關係,這些都是好的品質,如果說到不好的品質,有人說他有點頑固。
記者:頑固?能不能舉個例子?
凱樂威:比如,他寫了一本空軍戰鬥技巧的書,他的上級覺得不實用,告訴他下一場戰爭會主要使用轟炸機作戰,而不是用戰鬥機,但他相信下一場戰爭會同時用轟炸機和戰鬥機作戰。因為戰鬥機速度更快,還可以打掉轟炸機,更具優勢。他到中國後,進一步證明戰鬥機多麼有價值。後來美國被捲入二戰,向歐洲戰場派出大量轟炸機,許多都被擊落了。事實證明我外祖父是對的。
記者:我想陳納德將軍一定是一個不怕死的人?
凱樂威:他確實不怕死!日軍飛機來轟炸的時候,他會儘可能地接近那些轟炸機,以便觀察到他們是怎麼過來的,怎麼轟炸的,然後指導美軍的戰鬥機來反擊和防禦。他是個喜歡冒險的人,冒了很多次險。
記者:陳納德將軍是一個浪漫的人嗎?
凱樂威:當然是啦!他非常的浪漫,哈哈。他一共有十個孩子。
陳納德將軍因罹患肺癌病逝於1958年7月27日。但他和飛虎隊的名字,永遠刻在中美兩國人民心中。
1949年,他在他的回憶錄《戰士之路》結尾寫道「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飛虎隊的標誌在人們需要的時候一直在天空飛翔,能永遠留存在太平洋兩岸人民的心中,作為人們在戰爭和和平年代共同追求的標誌。」
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如果你也跟川觀君一樣喜歡陳納德將軍,歡迎動動你的小手指分享這篇帖子,讓更多人了解並記住這位了不起的「飛虎將軍」
編輯:邱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