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丹尼爾·福特
翻譯:葉蔚然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編者按:飛虎隊(二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去世,享年94歲。我們刊發本組影像,紀念那個逝去的時代。
▲ 臉颳得乾乾淨淨的克萊爾·陳納德上尉。這幅照片大約攝於 1930 年秋天,當時陳納德剛被選送到空軍戰術學院。儘管只有 37 歲,但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 10 歲。(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1935 年的「飛行鞦韆三人組」。他們斜靠著一架波音 P-12 戰鬥機,左起依次為比利·麥克唐納、陳納德和威廉姆森。被美國陸航部隊拒絕聘任後,麥克唐納和威廉姆森兩位中士飛行員選擇退伍並前往中國。(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在崇山峻岭遍布的中國西部邊陲, 徵召來的勞工憑藉手工工具和人力建造了滇緬公路。三年時間裡,在仰光和重慶之間長達 2,000 英裡的生命線上,滇緬公路成為一條舉世聞名的交通線。(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哈維·格林勞和奧爾加·格林勞在昆明城外的巫家壩機場,兩人身穿帶有肩袢和飛虎隊胸針的志願航空隊制服。 這幅照片拍攝於 1942 年 4 月, 哈維· 格林勞時年 44 歲, 奧爾加·格林勞比他年輕 10 歲。
▲ 「你們將受陳納德上校指揮,保衛這條直通雲南昆明的公路。」在深達 1 英裡的湄公河和怒江峽谷中,這條公路猶如聖誕蠟燭一般蜿蜒曲折,迫使運輸卡車來回拐彎前進。(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1942 年 1 月,「地獄天使」 中隊的三名隊員在昆明巫家壩機場上擺出了美國狂野西部的標誌性拔槍動作。 左起依次為肯恩·耶恩斯泰特、 查克·奧爾德和湯姆·海伍德。後面是 R. T. 史密斯的 77 號「戰斧」戰鬥機。(圖片來源:R. T. 史密斯拍攝,布拉德·史密斯授權使用)
▲ 1942 年 4 月,三架飛虎隊戰鬥機在中緬邊界的保山上空執行戰鬥巡邏。這幅標誌性的照片由一架 P-40「戰斧」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攝於其駕駛艙內。(圖 片來源:R. T. 史密斯拍攝,布拉德·史密斯授權使用)
▲ 在同古城外的凱多機場,諾埃爾·培根在首飛前和一架「戰斧」戰鬥機合影留念。他是傑克·紐柯克手下的其中一名「水手」 —紐柯克的第 2 中隊名為「熊貓」,基本上由前海軍飛行員組成。(圖片來源:諾埃爾·培根個人收藏)
▲ 第一個犧牲的飛虎隊隊員是約翰·阿姆斯特朗,他死於 1941 年 9 月 8 日的一場撞機事故。在同古的聖路加教堂墓園中,他的棺木被暫放在木板上, 保羅·弗裡爾曼(棺材前方穿制服者)正在誦讀一份修改過的新教路德宗的葬禮詞。(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1941 年 10 月,英國皇家空軍的康韋·普爾福德(Conway Pulford)少將視察凱多機場。左起依次為哈維·格林勞、普爾福德、陳納德、桑德爾、奧爾森和奧爾加·格林勞。奧爾加一如既往地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在敏加拉洞開箱的第一架「戰斧」戰鬥機是最後一架裝配完成的,因此機身上塗有「99th」的字樣。被運往緬甸同古後,它被志願航空隊編為 P-8101 號。為避免金屬機身太過燙手,飛機上方建有用來遮陽的草蓆頂棚。(圖片來源:沃爾特·彭特科斯特拍攝,藏於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熊貓」中隊的合影。前排左起依次為埃迪·雷克託、「老爹」帕克斯頓、皮特·萊特、傑克·紐柯克、特克斯·希爾、吉爾·布萊特和埃德·科南特。後 排左起依次為巴斯·基頓、「小白」勞勒、弗裡曼·裡基茨、鮑勃·萊赫、漢克·格謝布拉赫、湯姆·瓊斯和弗蘭克·席爾。(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奧爾森中隊長在他的「戰斧」戰鬥機座艙裡。這張照片展現了柯蒂斯公司安裝在機首整流罩上的環形瞄準鏡、擋風窗下面由英國人提供的「防彈玻璃」以及纏上膠帶的機槍口— 這是為了保證槍膛內部的乾淨和乾燥。(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巫家壩機場上的抽菸時光。左起依次為哈維·格林勞、約翰·威廉士和陳納德。他們身穿的制服在樣式上是美國陸軍的,但徽章和陳納德胸袋上方的空軍標誌卻是中國的。(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1943 年 8 月,英國政府向查理·邦德、特克斯·希爾和埃迪·雷克託頒授空軍功勳十字勳章,以表彰他們在保衛緬甸時的傑出表現。而直到 53 年 後,飛虎隊才獲得了美國政府類似的認可。(圖片來源:小查爾斯·R. 邦德個人收藏)
▲ 陳納德正在美國志願航空隊一輛吉普車的引擎蓋上下達作戰指示,這輛車無疑是從仰光碼頭「解放」出來的。飛行員們(包括鮑勃·尼爾和喬治·麥克米蘭,即頭戴皮邊船形帽者)的制服上均有中國空軍的標誌。(圖片來源: Wide World 照片,藏於美國國家檔案館)
▲ 壘允機場的警備室。左起依次為赫布·卡凡納、特克斯·希爾、約翰·佩塔奇(後排面朝右者)、比爾·裡德、阿維德·奧爾森、「麋鹿」莫斯、帕克·迪普伊、鮑勃·普萊斯考特和克裡夫·格羅。格羅在合影后不久失蹤。(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中國工人用竹子和帆布製成假飛機,足以以假亂真。在保山機場被放棄幾天之後,日軍飛行員還在空襲的報告中聲稱摧毀了機場上的若干架「戰斧」飛機。(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對戰爭感到厭倦的特克斯·希爾頭戴飛行帽,身穿皮夾克和連衣褲,還有那對標誌性的招風耳和嘴中叼著的香菸。希爾在中隊長官中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他以美軍少校的身份留在中國,並最終得以在陳納德手下指揮第 23 戰鬥機大隊。(圖片來源:艾麗西亞·施魏策爾個人收藏)
▲ 「隼」式戰鬥機的星型引擎和乾淨利落的線條,使志願航空隊的飛行員們誤以為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零」式戰鬥機。 它比「零」 式戰鬥機稍長, 尾部較為圓滑而不尖利。注意其不可收起的尾輪,這種節省重量的設計是日軍戰鬥機的特色。(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一架塗有美國志願航空隊全部圖案的「戰斧」戰鬥機,這幅照片應該是在「地獄天使」中隊移駐仰光後拍攝于敏加拉洞機場的,因為圖中人員都戴著英國陸軍的鋼盔。這架飛機的冷卻板被全部打開,以增加通過液體散熱器的空氣流量。(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在桂林空戰中獲勝的「亞當和夏娃」中隊。前排左起依次為「討厭鬼」史密斯、本田圭下士、比爾·巴特林和喬治·布加德。布加德擊落了川崎公司的「屠龍」戰鬥機,本田就在這架飛機上擔任機槍手和無線電操作員。後排是喬·羅斯伯特和迪克·羅西,他們蹲在 P-40E 戰鬥機的機翼上。(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陳納德在巫家壩機場的辦公室裡處理公務。他似乎同時戴著美國陸軍和中國軍隊的徽章,左肩上(而且僅在左肩上)有吉米·杜立特贈予的一枚將星。(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首日封上有一枚美國郵政署發行的陳納德肖像郵票,還有一枚來自中國臺灣的飛虎隊紀念郵票。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印的陳納德出生年份有三年的差錯。(圖片來源:作者個人收藏)
▲ 本組圖片選自《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出版)
點擊下方 藍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人物|李鴻章|魯迅|胡適|汪精衛|俾斯麥|列寧|胡志明|翁山蘇姬|裕仁天皇|維根斯坦|希拉蕊|川普|性學大師|時間|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點|北京曾是水鄉|滇緬公路|莫高窟|香港|緬甸|蘇聯|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戰|北伐戰爭|南京大屠殺|整風|韓戰|反右|納粹反腐|影像|朝鮮|古巴|蘇聯航天海報|首鋼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認識的漢字|學人|餘英時|高華|秦暉|黃仁宇|王汎森|嚴耕望|羅志田|趙鼎新|高全喜|史景遷|安德森|拉納・米特|福山|哈耶克|尼爾・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單|2015年度歷史圖書|2016年度歷史圖書|2015最受歡迎文章|2016最受歡迎文章|2017最受歡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