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1941-1942: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

2021-02-07 東方歷史評論

撰文:丹尼爾·福特

翻譯:葉蔚然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編者按:飛虎隊(二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去世,享年94歲。我們刊發本組影像,紀念那個逝去的時代。


▲ 臉颳得乾乾淨淨的克萊爾·陳納德上尉。這幅照片大約攝於 1930 年秋天,當時陳納德剛被選送到空軍戰術學院。儘管只有 37 歲,但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 10 歲。(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1935 年的「飛行鞦韆三人組」。他們斜靠著一架波音 P-12 戰鬥機,左起依次為比利·麥克唐納、陳納德和威廉姆森。被美國陸航部隊拒絕聘任後,麥克唐納和威廉姆森兩位中士飛行員選擇退伍並前往中國。(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在崇山峻岭遍布的中國西部邊陲, 徵召來的勞工憑藉手工工具和人力建造了滇緬公路。三年時間裡,在仰光和重慶之間長達 2,000 英裡的生命線上,滇緬公路成為一條舉世聞名的交通線。(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哈維·格林勞和奧爾加·格林勞在昆明城外的巫家壩機場,兩人身穿帶有肩袢和飛虎隊胸針的志願航空隊制服。 這幅照片拍攝於 1942 年 4 月, 哈維· 格林勞時年 44 歲, 奧爾加·格林勞比他年輕 10 歲。


▲ 「你們將受陳納德上校指揮,保衛這條直通雲南昆明的公路。」在深達 1 英裡的湄公河和怒江峽谷中,這條公路猶如聖誕蠟燭一般蜿蜒曲折,迫使運輸卡車來回拐彎前進。(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1942 年 1 月,「地獄天使」 中隊的三名隊員在昆明巫家壩機場上擺出了美國狂野西部的標誌性拔槍動作。 左起依次為肯恩·耶恩斯泰特、 查克·奧爾德和湯姆·海伍德。後面是 R. T. 史密斯的 77 號「戰斧」戰鬥機。(圖片來源:R. T. 史密斯拍攝,布拉德·史密斯授權使用)


▲ 1942 年 4 月,三架飛虎隊戰鬥機在中緬邊界的保山上空執行戰鬥巡邏。這幅標誌性的照片由一架 P-40「戰斧」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攝於其駕駛艙內。(圖 片來源:R. T. 史密斯拍攝,布拉德·史密斯授權使用)


▲ 在同古城外的凱多機場,諾埃爾·培根在首飛前和一架「戰斧」戰鬥機合影留念。他是傑克·紐柯克手下的其中一名「水手」 —紐柯克的第 2 中隊名為「熊貓」,基本上由前海軍飛行員組成。(圖片來源:諾埃爾·培根個人收藏)


▲ 第一個犧牲的飛虎隊隊員是約翰·阿姆斯特朗,他死於 1941 年 9 月 8 日的一場撞機事故。在同古的聖路加教堂墓園中,他的棺木被暫放在木板上, 保羅·弗裡爾曼(棺材前方穿制服者)正在誦讀一份修改過的新教路德宗的葬禮詞。(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1941 年 10 月,英國皇家空軍的康韋·普爾福德(Conway Pulford)少將視察凱多機場。左起依次為哈維·格林勞、普爾福德、陳納德、桑德爾、奧爾森和奧爾加·格林勞。奧爾加一如既往地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在敏加拉洞開箱的第一架「戰斧」戰鬥機是最後一架裝配完成的,因此機身上塗有「99th」的字樣。被運往緬甸同古後,它被志願航空隊編為 P-8101 號。為避免金屬機身太過燙手,飛機上方建有用來遮陽的草蓆頂棚。(圖片來源:沃爾特·彭特科斯特拍攝,藏於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熊貓」中隊的合影。前排左起依次為埃迪·雷克託、「老爹」帕克斯頓、皮特·萊特、傑克·紐柯克、特克斯·希爾、吉爾·布萊特和埃德·科南特。後 排左起依次為巴斯·基頓、「小白」勞勒、弗裡曼·裡基茨、鮑勃·萊赫、漢克·格謝布拉赫、湯姆·瓊斯和弗蘭克·席爾。(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奧爾森中隊長在他的「戰斧」戰鬥機座艙裡。這張照片展現了柯蒂斯公司安裝在機首整流罩上的環形瞄準鏡、擋風窗下面由英國人提供的「防彈玻璃」以及纏上膠帶的機槍口— 這是為了保證槍膛內部的乾淨和乾燥。(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巫家壩機場上的抽菸時光。左起依次為哈維·格林勞、約翰·威廉士和陳納德。他們身穿的制服在樣式上是美國陸軍的,但徽章和陳納德胸袋上方的空軍標誌卻是中國的。(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1943 年 8 月,英國政府向查理·邦德、特克斯·希爾和埃迪·雷克託頒授空軍功勳十字勳章,以表彰他們在保衛緬甸時的傑出表現。而直到 53 年 後,飛虎隊才獲得了美國政府類似的認可。(圖片來源:小查爾斯·R. 邦德個人收藏)


▲ 陳納德正在美國志願航空隊一輛吉普車的引擎蓋上下達作戰指示,這輛車無疑是從仰光碼頭「解放」出來的。飛行員們(包括鮑勃·尼爾和喬治·麥克米蘭,即頭戴皮邊船形帽者)的制服上均有中國空軍的標誌。(圖片來源: Wide World 照片,藏於美國國家檔案館)


▲ 壘允機場的警備室。左起依次為赫布·卡凡納、特克斯·希爾、約翰·佩塔奇(後排面朝右者)、比爾·裡德、阿維德·奧爾森、「麋鹿」莫斯、帕克·迪普伊、鮑勃·普萊斯考特和克裡夫·格羅。格羅在合影后不久失蹤。(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中國工人用竹子和帆布製成假飛機,足以以假亂真。在保山機場被放棄幾天之後,日軍飛行員還在空襲的報告中聲稱摧毀了機場上的若干架「戰斧」飛機。(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對戰爭感到厭倦的特克斯·希爾頭戴飛行帽,身穿皮夾克和連衣褲,還有那對標誌性的招風耳和嘴中叼著的香菸。希爾在中隊長官中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他以美軍少校的身份留在中國,並最終得以在陳納德手下指揮第 23 戰鬥機大隊。(圖片來源:艾麗西亞·施魏策爾個人收藏)


▲ 「隼」式戰鬥機的星型引擎和乾淨利落的線條,使志願航空隊的飛行員們誤以為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零」式戰鬥機。 它比「零」 式戰鬥機稍長, 尾部較為圓滑而不尖利。注意其不可收起的尾輪,這種節省重量的設計是日軍戰鬥機的特色。(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 一架塗有美國志願航空隊全部圖案的「戰斧」戰鬥機,這幅照片應該是在「地獄天使」中隊移駐仰光後拍攝于敏加拉洞機場的,因為圖中人員都戴著英國陸軍的鋼盔。這架飛機的冷卻板被全部打開,以增加通過液體散熱器的空氣流量。(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在桂林空戰中獲勝的「亞當和夏娃」中隊。前排左起依次為「討厭鬼」史密斯、本田圭下士、比爾·巴特林和喬治·布加德。布加德擊落了川崎公司的「屠龍」戰鬥機,本田就在這架飛機上擔任機槍手和無線電操作員。後排是喬·羅斯伯特和迪克·羅西,他們蹲在 P-40E 戰鬥機的機翼上。(圖片來源:飛虎隊協會)


▲ 陳納德在巫家壩機場的辦公室裡處理公務。他似乎同時戴著美國陸軍和中國軍隊的徽章,左肩上(而且僅在左肩上)有吉米·杜立特贈予的一枚將星。(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首日封上有一枚美國郵政署發行的陳納德肖像郵票,還有一枚來自中國臺灣的飛虎隊紀念郵票。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印的陳納德出生年份有三年的差錯。(圖片來源:作者個人收藏)


▲ 本組圖片選自《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出版)











點擊下方 藍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人物|李鴻章|魯迅|胡適|汪精衛|俾斯麥|列寧|胡志明|翁山蘇姬|裕仁天皇|維根斯坦|希拉蕊|川普|性學大師|時間|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點|北京曾是水鄉|滇緬公路|莫高窟|香港|緬甸|蘇聯|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戰|北伐戰爭|南京大屠殺|整風|韓戰|反右|納粹反腐|影像|朝鮮|古巴|蘇聯航天海報|首鋼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認識的漢字|學人|餘英時|高華|秦暉|黃仁宇|王汎森|嚴耕望|羅志田|趙鼎新|高全喜|史景遷|安德森|拉納・米特|福山|哈耶克|尼爾・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單|2015年度歷史圖書|2016年度歷史圖書|2015最受歡迎文章|2016最受歡迎文章|2017最受歡迎文章

相關焦點

  • 陳納德與他的「飛虎隊」| 故事學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本文出自《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1941-1942》,以下選段為第一章《「陳納德上校」》
  • 「飛虎隊」之父陳納德
    但畢竟中日空軍的實力差距太大,長期的戰爭消耗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中國空軍力量損失殆盡,到1940年,中國空軍甚至出現沒有飛機可飛的尷尬局面,日本轟炸機不用戰鬥機護航就可以進行肆無忌憚的轟炸,甚至連陳納德在昆明航校的住所也不能倖免。組建「飛虎隊」,大展宏圖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
  • 抗日戰爭中 陳納德如何指導飛虎隊捍衛中國的藍天
    在之後的日子裡,一直都是陳納德將軍統帥的「飛虎隊」在捍衛著中國的藍天。「飛虎將軍」陳納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陳納德將軍與人交談時愛作比,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使他的話語通透,具有著極強的說服力。 跳蚤變餓狼,太平洋就會成為它的獵場 在日本強大的空中攻勢下,中國空軍不斷受損,幾乎難以為繼。
  • 陳納德的一封信~「他才來一周,就摔了3架飛機!」
    本文譯自1941年11月7日,太平洋戰爭開戰前一個月,在緬甸仰光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少校給在美國紐約市洛克菲勒廣場30號的中央飛機製造公司發送的一封傳統的紙質郵件~名詞1940年~1941年,中央飛機製造公司參與了在美國招募志願飛行員,組成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AVG)的任務。譯文我剛給奧德沃斯(Aldworth)上尉(CAMCO的首席招募官)寫過信,警告現在我們所招募的飛行員中,簡歷上有不少虛假的不實陳述。
  • 老照片中的美國「飛虎隊」,最早的中國基地在雲南昆明
    「血幅」,1941 年10月 美國航空志願隊員在緬甸完成訓練後秘密回到昆明,準備教訓一下日本空軍,轉場中三架飛機由於迷航和事故而迫降,兩名飛行員輾轉8天後才回到基地。
  • 「抗戰時期'飛虎隊'不求回報,中國欠了美國天大的恩情」?真相是……
    這支「飛虎隊」的真正番號,是「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這裡所謂「志願」,就是招募,用錢僱傭。陳納德及其「飛虎隊」與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之間,其實就是純粹的僱傭關係,而且還是高價的、不對等的的僱傭關係。陳納德於1937年從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前,軍銜不過是上尉,軍餉標準為每月110美元。而他受聘為國民政府航空顧問時,中方給他的每月最低工資標準是1000美元。
  •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陳納德和史迪威這兩個外國人,對中國的抗戰歷史影響非常的深遠。史迪威,是美國的高級將領,作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他1942年3月的重慶,同時還擔任中緬印美軍戰區司令官。抗戰時期,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證公路的暢通,指揮的中國軍隊,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提高美國對中國的援助的援助作用,堅持讓戰爭打下去。陳納德,只不過是一個美國退役的空軍軍官,1937年被國民政府聘為顧問,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他向蔣介石請求,願意以任何方式為中國效力。
  • 聽陳納德外孫女講「飛虎將軍」:他其實溫柔又浪漫
    這和她的身份有關——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當然,川觀君更懷疑是因為她繼承了外祖父陳納德的氣質)。 陳納德應中國有關方面邀請,來華擔任空軍顧問。(注意:彼時美國還沒有參戰。) 到中國後,陳納德發現當時中國空軍不僅技術落後,而且缺乏正規的飛行訓練。而與此同時,日本海軍航空隊正不斷轟炸上海和南京,造成死傷無數。對中國來說,組建一支強大的空軍隊伍迫在眉睫。
  • 一組抗日戰爭飛虎隊照片 美國中尉到中國組建空軍,薪水高得可怕
    圖為美國支援的飛虎隊。當抗日戰爭爆發,日軍憑藉先進的海軍和空軍,統治我國海岸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向外國引進飛機的通路基本被阻斷。當時日美並沒有爆發戰場,西方列強為了避免刺激日本,拒絕對華出售飛機。圖為陳納德和美國士兵。1936年6月3日,宋美齡邀請被美國空軍除名陳納德中尉來華,並任命為中國空軍顧問,幫助建立中國空軍。
  • 飛虎將軍陳納德和陳香梅一見鍾情,浪漫婚戀,跨越歲月的驚世傳奇
    文/唐朝陳納德將軍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在抗日戰爭時期,陳納德將軍以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於1937年4月來到中國,幫助中國軍隊組建空軍,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空中鬥爭。他的飛虎隊家喻戶曉,他和中國姑娘陳香梅的婚戀愛情,傳奇美好。
  • 陳梅香:嫁大32歲陳納德,33歲丈夫去世後,輔佐8位美國總統
    1941年,戰事吃緊,敵軍侵略的腳步逼近香港,最終香港也被敵軍的佔領,戰爭的陰霾籠罩在整個國家的天空上,雪上加霜的是,陳香梅母親的身體也每況日下,最終支撐不住離開人世。母親離世,還有五個姊妹跟隨自己,父親遠在美國,也沒有打算回國處理母親的後事,此時的陳香梅可以說是孤獨無依。
  • 飛虎隊故事連載|抗戰前期陳納德赴華考察,中國空軍首戰大捷
    美國飛虎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前 言 2020年是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79周年,拂去歲月的塵埃,二戰中美國飛虎隊與雲南人民並肩戰鬥的經歷和結下的深厚友誼「飛虎隊」是對特定時期(1941年7月-1945年8月)、特定的對象(美國「志願隊」,以及由「志願隊『演變而來,或密切相關,並由陳納德擔任司令的特遣隊、十四航空隊、駝峰空運隊、中國航空公司、中美空軍混合連隊)的譽稱。由於在上述隊伍中,有中國的司令官、隊長、翻譯、航空站(軍級)人員、預警系統人員、空勤、地勤人員等,因此,既有美國」飛虎「,也有中國」飛虎「。
  • 陳香梅:飛虎將軍陳納德妻子,丈夫死後獨闖美國,為夫守寡60餘年
    陳香梅和陳納德的愛情,告訴了人們,愛情和年齡無關,最重要的是相互喜歡,相互欣賞,但是她和陳納德的結合卻遭到了上至祖父母下至父母的反對。關於陳香梅和陳納德,在此之前,陳納德便一直是陳香梅父親的朋友,自那次採訪之後,二人也並沒有任何交流,戰爭結束後,陳納德回到美國,陳香梅與眾人也舉行歡送會,陳納德對於陳香梅來說也只是一位國際友人,此後也再沒有聯繫過。但是愛情,它總是來的這麼猝不及防。
  • 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婚禮現場:妻子小他32歲,甘願守寡61年無怨無悔
    【陳納德和陳香梅】陳納德,全名克萊爾·李·陳納德,即大家熟悉的「飛虎隊」將軍。「飛虎隊的」正式名稱為「美國志願航空隊」,由於駕駛員駕駛的P-40戰機機頭上塗裝 了大鯊魚嘴標誌,當時昆明老百姓都沒有見過真正的鯊魚,誤以為這是老虎,故取名飛虎隊,英文名為「Flying Tigers」。【親朋送的禮物】1947年12月21日,54歲陳納德和22歲中國女孩陳香梅在上海美華村5號別墅裡結婚。儘管兩人年齡相差32歲,可並沒有妨礙兩人的感情。
  • 美國《LIFE》雜誌記錄的珍貴抗日影像
    《LIFE》攝影師拍攝的中國抗戰的珍貴照片,是中國抗戰期間最重要的影像資料之一。《LIFE》記錄中國軍民艱苦抗日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後,8月28日正午,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炸死了正在車站等車的市民200多人,傷者不計其數。一位渾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轟炸過的鐵軌上嚎陶大哭著。
  • 宋美齡是靠什麼爭取到美國援助的?過程曝光後,其實十分辛酸
    大家都清楚,宋美齡在老蔣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老蔣的外交助手,他多才多藝,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物,並且宋美齡曾留學美國,與美國存在有較深的聯繫。1936年時,擔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為了組建空軍,向外國採購了飛機,又聘請了外國顧問,次年春天,宋美齡將美國的陳納德將軍邀請到了中國當空軍顧問。
  • 美國飛虎隊後代定居北京,孫女成央視主持人,稱:很自豪是中國人
    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也是發動了戰爭,為了不讓侵略中國的日軍主力進入太平洋,美國開始援華,1941年,美國空軍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創立了飛虎隊,這支部隊彌補了中國空戰的弱點。
  • 他是朱老總的老鄉,陳納德的學生,成為開國大典空軍領航人
    當時,邢海帆壓力很大,當飛機開始陸陸續續從東北航校和各軍區調來後,邢海帆開始籌劃訓練,因為各個機型都不同,訓練組織是非常難的,而且,大家沒有在一起真正配合過,時間也僅僅只有一個月,要實現零誤差通過天安門,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邢海帆和戰友們一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勝利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