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建湖縣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湖雜技」保護單位——江蘇省雜技團經過近兩年精心創排的紅色革命題材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菜花黃》成功首演。來自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等領導嘉賓、業內專家、國內大型劇院負責人及縣內幹群近千人「先睹為快」、嘖嘖稱讚。
為迎接2021年建黨100周年、新四軍重建軍部80周年和魯藝華中分院建院80周年,2018年江蘇省雜技團決定用雜技語言,演繹華中魯藝紅色故事,開始謀劃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菜花黃》的創作工作。2019年初,江蘇省雜技團邀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國家一級導演、江蘇省「雙創」人才、北京歌劇舞劇院導演何曉彬,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藝術》雜誌原副主編曹路生,中國雜技團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張速超,中國雜技團一級作曲趙越,東方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服裝設計師張陽等10多位國內知名藝術家組成了主創團隊。
《蘆葦青青菜花黃》主創團隊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以雜技藝術為本體,另一方面融入報告文學性、敘事戲劇性、服裝化妝道具的審美性,賦予單純的雜技技巧以情感、意義以至靈魂,從一個個歷史剖面真實反映了華中魯藝在鹽阜地區的抗戰史,鮮活凸顯了魯藝精神、鐵軍精神,解讀江蘇運河兒女在面臨國難所迸發出來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蘆葦青青菜花黃》用雜技語言重現了那段時期華中魯藝師生活潑、緊張、艱苦而又快樂的學習生活,以及在根據地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難忘經歷,重點講述了華中魯藝師生戰略轉移過程中遭遇日偽掃蕩發生的「九女投河」事件。該劇通過運河船夫的日記,融有報告文學性,用基於雜技本體技藝的新創作語彙講述故事,呈現一臺既傳統又現代、既精彩又深刻、既通俗又紅色、融嚴肅主題於觀眾喜聞樂見形式中的創新劇目。
首演式現場,演員們站在自己和劇中人的角度,講述了對劇目的理解,進行了一次獨特的「真實人設的放大」。觀眾既能深切感受到內心情感的強烈共鳴,又能清晰領悟出民族復興的精神密碼。演出結束後,新四軍老戰士、建湖縣糧食局離休幹部、百歲老人呂斌拉著領銜主演、劇中女主角谷蘭的扮演者王碩的手激動地說:「感謝你們的這臺精彩大戲,讓我好像又回到了戰火紛飛的青春歲月。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祝願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觀看演出後動情地說:「《蘆葦青青菜花黃》與《小橋·流水·人家》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大運河精神的延續和體現。江蘇省雜技團用寫實報告劇的藝術形式,再現華中魯藝當年在鹽城的戰鬥場景,讓人很感動、很親切。明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希望這部劇在江蘇省、在全國開花結果。希望江蘇省雜技團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努力奮鬥,使建湖雜技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據悉,《蘆葦青青菜花黃》是繼大型音樂雜技劇《猴·西遊記》、國內首部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流水·人家》之後,江蘇省雜技團又一創新力作。該劇已被列入江蘇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是江蘇文藝創作題材庫首批重點題材。近年來,該團著力提升優質雜技產品供給能力,創作的節目先後獲國際賽獎項2次,全國賽獎項4次,省級獎項18次;走上中央電視臺表演18次,遠赴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交流演出300餘次,足跡遍及亞歐非美各洲。11月26日,江蘇省雜技團榮獲「全國基層文藝院團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