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宗教文化是最什麼呢?宗教本意倡導信徒恪守本分,也就是修身,從此出發而後愛世人,宗教存在意義本質是以有限的人力去揣測未知的神秘。信或不信在信徒自己,人是個體,父母妻兒丈夫朋友都不應當成為入教的原因。人生活在現在,既不知道過去,也不知道未來。宗教的意義就在於告訴你過去和未來。比如,基督教告訴我們宇宙萬物和人類是怎麼來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類的未來又怎樣。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就可以對未來有所準備,為自己選擇要走的路,由於過去和未來都是未知的,所以這些未知區域也是騙子們的樂園,騙子們會挖空心思誘騙無知的人,所以我們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宗教的存在意義在於填補了人類對浩瀚世界"認知上的空白",給予了人類足夠的安全感去面對人類所無法掌控的一切事物,但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人類"存在"的理由。在整個過程中,各個部落的人類極致地發揮了其豐富的想像力,而各種想像力通過各種流血及不流血的方式形成了今日的全球宗教格局。
而宗教所附加的儀式,加上各個地域思維上的差異,影響了各個地域人類的作風及社會次序,形成了各個地域的特殊人文情況,我們將其稱之為"地域文化"。換言之,文化帶來安全感,而這安全感源於共同的認知及熟悉的環境。一切源於安全感。宗教存在的意義不僅僅來自於教義,還源於其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佛教來源於禪修,婆羅門教來源於瑜伽,道教來源於「養生」(以長壽為目的),中醫來源於祝由術。如今,不僅佛教禪修、印度瑜伽風靡全球,大受歡迎,道教的「養生」也很普遍,祝由術也受到了認可。很多宗教都有可以實踐的修行方法,不是只有教義理論。
有很多人習慣性的會認為宗教只不過是統治思想的一種工具,但宗教還有一種能力就是傳承思想,儒釋道在中國傳承的思想需要我們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宗教提供了人們一套行為準則,讓你好好地生存下去。人們沒有堅定的行為準則,就像一個沒有約束的孩子,自己作死不算,還可能連帶讓其他人陪葬。有沒有堅定的行為準則,不一定非得宗教,孔孟之道、佛學、甚至你自己踐行的行為準則,只要堅定執行,你就是有信仰。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很多角色,比如說人類文明的產生需要它的助力,簡單來講原始社會宗教匯集一批人類提出一個構想,讓他們朝著一個虛假的目標前進。這期間誕生了建築 人文 藝術甚至是早期醫學。你說人類社會和動物社會結構的區別在哪裡?人類獨特的創造宗教這一概念,比單純的動物社會結構更加富有創造力。
宗教存在的重要意義在告訴人們,世界不只有感官所及、科技手段所及的範圍。世界為人所知的只是一小部分。宗教,特別是佛教告訴我們,人類世界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我認為宗教最初與政府的緊密和是有原因的,它們用一種對普通民眾而言更易懂,更柔和的方式來宣傳一種價值觀念(雖然大多數時候更利於有權者),從而減少犯罪,暴動等降低社會效率的事件,減少內耗。 在某種程度上宗教的確有幫助了統治階級「愚民」,因為它在思想上的作用就如輸入習慣對輸入法的影響,很自然地引導人們的選擇。
狂熱的宗教信徒其實是躲在神靈背後的不負責任者,說到底現在宗教的作用依舊和古時差不多。它幫助構成人類歷史並在之後解釋歷史,也在自己的立場上記錄歷史。宗教是一種契約,信同教著就是自己人,否則就是外人。人類生存需要資源,資源總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無限的,抱團競爭資源更有優勢,那麼區分自己人和他人就很重要,早期通過血緣關係區分,但勢力發展壯大後,不同血緣的人被納入到一個勢力內,怎麼團結這些人呢,宗教就是這麼的一個工具。所以異教徒必須死,它破壞了一個勢力存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