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為何出現?出現的意義是什麼?以及我對宗教的個人觀點和見解

2020-12-19 普通人PTR丫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

我敢猜可能你身邊的很多人或者說你就信仰宗教,如果你對宗教稍稍有點了解的話,那麼你就會知道世界上目前流行的幾種宗教它們出現的背景都有一個共同點:苦難、階級統治、對未來的無望性。

比如基督教。在公元3年,羅馬人徵服巴勒斯坦,對猶太人進行殘酷鎮壓。為此,猶太人多次起義,起義失敗使一些人寄希望於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現,來拯救受苦的教民。猶太下層民眾中出現一種流傳"救世主"將要來臨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實際上即是由此教派演變而來。最早的該派教徒多為奴隸、被釋放的奴隸和貧苦人民。他們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組進行活動,以十字架為標誌,實行財產共有後續慢慢發展才有了現在的基督教。

又比如佛教。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在尼泊爾境內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持。當時的印 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種姓社會,社會矛盾十分複雜而尖銳,這就給佛教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釋迦牟尼為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神創說,提出"眾生平等"的思想等等,同樣是慢慢發展之後便有了現在佛教。

宗教出現的原因大多數是對未來的生活期望和對現在社會現象的不滿,也正是因為這些宗教出現背景的相同性它們主要的宗旨也差不多,希望人人平等世界和平,都有善惡天堂地獄這類的說法,讓人向善,討厭階級差距。

就拿佛教中的「欲望是萬惡之源」來舉例子吧,其實這句話說得倒是沒有什麼毛病,那些犯罪者的確是為了欲望才犯罪,人們也確實不斷的為了想擺脫各種差距的欲望所煩惱甚至犯罪。

有了欲望才有了競爭力和發展

可是正是因為這些被人厭煩的欲望才有了現在的這個社會,有了差距才有了欲望,有了欲望才有了競爭力,有了競爭力才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嗎?其實仔細一想那種想擺脫欲望,去追求那種清閒自得的生活,何嘗不又是另一種欲望呢?

人是不會幹沒有自己的欲望和沒有回報的事的,這件事不分好壞,比如說你去捐款不是為了那些得到捐款的人的生活變得好點嗎?又比如說那些信仰宗教的人們,他們去來幹一些宗教活動,也會有一些小心思在裡面,比如說佛教中說的增加自己的福報和修行之類的。

這也是宗教為什麼存在的原因了,宗教中的大多數都是讓人做善事來取得去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因為大多數宗教都是讓人向善,而且宗教的存在對人類社會和諧有好的影響,所以它存在。其實以前的時候很納悶為什麼會有邪教這種宗教,之後才明白有些不讓人向善的宗教,就會被叫做邪教。對人類有好的影響就留下,沒有好的影響就去除,這很合理不是嗎?

但是在宗教中有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那就是極端的信。任何事都能扯上宗教色彩,看見了什麼東西就說保佑保佑的,要麼就說什麼敬不敬的,我記得我還看見過一則報導說的是一個大學生上飛機前,往飛機的左發動機裡扔硬幣說是要祈福(你可以去信,但是你不要傳播,真的讓人很反感)。

還有一個極端就是極端的不信。我看見過很多的那種探靈視頻,還有那種直接扔神像之類(你可以不信,但是你發這種東西其實沒多大用,你既然不信,那你為什麼要去試?說白了就是那種半信半疑的狀態)另一種就是為了想火的,利用人們的好奇心來賺取利益。

這兩種極端我都不喜歡,其實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和我一樣的話,你可以從心裡定義一個「神」,用它來抑制自己的衝動,和那些罪惡的欲望,比如你在路邊看見一個乞討者可以這麼想,你給了他錢或者說一些吃的「神」就會讓你走好運;又比如說你從路邊看見了一部手機,你就要想如果你拿走私吞的話「神」就會讓你走黴運並且會被失主抓到,如果你把手機交給警察「神」就會讓你走好運,失主說不定會給你點答謝的東西之類想法等等。

這裡是普通人,我們下次再見!

#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

相關焦點

  •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宗教文化是最什麼呢?宗教本意倡導信徒恪守本分,也就是修身,從此出發而後愛世人,宗教存在意義本質是以有限的人力去揣測未知的神秘。信或不信在信徒自己,人是個體,父母妻兒丈夫朋友都不應當成為入教的原因。
  • 大淫婦巴比倫:將要出現的全球統一宗教
    這段經文使我們明白撒但迷惑列國,並使許多基督徒離棄真道的策略。那些被大淫婦迷惑之人的結局是硫磺火湖,同時也有一些抵擋她的聖徒會殉道(啟17: 6)。這段經文值得我們更仔細的研讀和討論。 B. 啟17章的中心信息是容易明白的,其主題是大淫婦系統的迷惑能力,殘酷的逼迫,以及她不可避免的被毀滅。大淫婦仿冒聖靈正在興起的耶穌新婦。 C.
  • 宗教存在意義是什麼?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宗教存在意義是什麼已輸入0字 提交 有2個回答 宗教的意義在於精神的補償和升華
  • 娛樂 | 解密NERV楓葉標誌的宗教意義!
    大家應該都知道: EVA整部動畫都是建立在複雜的宗教思想之上的。為此,有很多小夥伴像小編一樣,為了看懂EVA而去看了聖經!然鵝,並沒有什麼卵用仍然沒有看懂!但,其實,整部動漫的故事多半都是建立在猶太教的基礎上,而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又有很多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很多內容可能來源於聖經。
  • 西域都護 | 什麼是宗教中國化,有個指標很重要:你的宗教經不經得起玩笑?
    ……此後,法國總統再次強硬表態:馬克龍對法國穆斯林下"最後通牒",15天內接受「共和國價值」,否則……(閱讀連結)以上鮮明的對比,不禁讓我感慨,同為宗教,為何差距這麼大?這在我國學術界可以說是很多人認同的觀點,在我撰寫畢業論文時,看到了許多這樣的文獻,比如丁士仁認為「廣義的『清真』與『伊斯蘭』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蘭教的信仰體系、倫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狹義的『清真』,指符合伊斯蘭教律法的生活資料和飲食文化」。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巴赫時代,現代鋼琴尚未出現,但他為古鋼琴所作的樂曲依然是鋼琴學者不可繞過的基礎。他處於宗教氣息依然濃鬱的18世紀,他的鋼琴作品大多為教學而創作,後人卻從中分析出了更多的世俗性因素,因此,對於巴赫的音樂的風格就有了宗教性還是世俗性的爭論,本文試圖對此提出自己的見解。     J.S.巴赫(1885-1750)一生為我們留下了數量龐大的各類音樂作品。
  • 宗教改革前夕的歐洲長啥樣?為什麼會出現新教?
    但這個「解禁和開啟」的對象,僅限於知識分子階層,也就是那些畫家、劇作家、天文學家等。作為當時歐洲的普通民眾,依然沒能從束縛中解脫出來;有人說是地理大發現,確實它打開了「原本被迷霧籠罩的世界地圖」,將各大洲的每一個角落連接了起來。但大航海的貢獻更傾向於對歐洲經濟大發展的推動,以及對那些相對落後地區接觸歐洲文明成果的推動。
  • 自從歐洲宗教改革後,出現了基督新教的六大教派是哪六派?
    (1)路德宗 (Lutheran Church) 又稱信義宗,是宗教改革後出現的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對以馬丁 ·路德的宗教思想為依據 的各教會的統稱。它強調 「 因信稱義 」 , 《聖經》的權威高於教皇;信徒憑《聖經》直接與上 帝交通, 不必通過教會神職人員作中介; 不服從羅馬教皇管轄; 教會的組織形式可因地制宜。
  • 新「神祗」觀念的出現:兩種宗教信仰競爭下的古以色列
    另外一類是生產作物的土地所屬的神祇,就此意義而言,就是「地方神」。以色列的誓約同盟神耶和華是個人類的民族共同體的神,類似亞述好戰民族的貝爾神(Bel),性格上比較像個軍王。然而,巴勒斯坦某個地方上的巴力神就是那地方和地上一切產物的主人,儼然是個家產制的土地領主,類似巴比倫的貝爾神,肥沃土地之主。
  • 在歐洲的菸斗文化與宗教
    關於宗教,歐洲主要信仰依舊為天主教(南歐)和新教以及東正教(東歐),其實體系一脈相傳,但是細節又極為不同,包括聖誕節的過法問題。  當然聖誕節吃烤鵝的習俗現在比較薄弱,美國以火雞為主,而歐洲其他地區已經快總結不出規律了。比如我朋友家聖誕節選擇吃烤牛肉,還有人也選擇吃火雞甚至烤雞。  對於我來說,聖誕節不變的是幫朋友禱告和抽菸鬥。
  • 妖魔鬼怪與平民之聲:中國宗教文化中的「左道」
    調和政治行為的象徵符號、詞彙與儀式不僅作為隱喻,還作為人界與神界間的真實溝通手段反覆出現。武雅士的模型將中國的宗教文化視為社會關係的反映,它提供了關於宗教觀念和實踐的重要見解,尤其幫助人們了解到,中國宗教不僅是不同信仰與儀式的清單,還是社會和歷史經驗的產物。
  • 馬克思第一次宗教批判的背景、邏輯與意義
    摘    要:馬克思在其《關於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就普魯塔克對伊壁鳩魯神學問題論戰的評述是馬克思對宗教問題的首次系統論述。馬克思的第一次宗教批判正面反擊了位格主義、實證哲學這樣的德國復闢時代的政治神學, 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和政治關切。但隨著對德國政治現實本身研究的深入, 馬克思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第一次宗教批判。
  • 康德「道德的宗教」之實踐功能
    康德認為, 由於道德就是由普遍的道德法則作為直接規定意志的根據, 所以是完全取決於出自自由意志的個人行為, 而不取決於外在權威。從這個意義上說, 道德是自足的, 不需要宗教。在這個問題上, 如果認為不能以義人的自信與自覺來與上帝對質, 不能在道德的基礎上以自己的見解來推測上帝的意旨, 認為上帝的行事是我們所不能追究的, 更不能與上帝強詞爭辯, 這種做派在康德看來, 就只是死守教義, 而沒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立場。  康德對《聖經·約伯紀》中約伯的故事特別重視, 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詮釋了他對道德與宗教的關係的看法。這個故事我相信是《聖經》的作者精心設計的。
  • 宗教之理想
    高尚的宗教,大都以自由,平等,福樂等為理想目標,要實現這些理想,首先是「生」的實現。離開了生存,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不復存在。所以一切宗教的根本論題也集結在這。道教說長生,耶教強調永生,以此類推其他高尚宗教大都以「永恆的生存」為基本理想。
  • 《犧牲》,亞歷山大自我獻祭式的「犧牲」詮釋生命意義和宗教信仰
    《犧牲》是塔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部作品,每當想起他重病纏身,仍然奔走在拍攝一線,這種執著的精神總會讓我無限感慨。塔可夫斯基的前六部作品風格、主題各不相同,儘管從《潛行者》開始,《鄉愁》和《犧牲》延續了一定的寓言性,但在我看來,這部影片仍然在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宗教的信仰,即使在最後時刻,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精神,並將其充分體現在影片之中。
  • 邪教不是宗教 ——天主教人士專訪
    這是任何宗教教義都不取的。  五、宗教堅持扶危濟困。"法輪功"則利用各種辦法聚斂錢財,供李洪志個人揮霍。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宗教與邪教"法輪功"有著本質區別。  記者:主教透徹地分析了"法輪功"的邪教本質,代表了老一輩宗教神職人員的嚴肅的觀點。那麼,年輕的神職人員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劉哲神父:大主教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也是很有名望的。
  • 當政治與宗教撞在了一起:是什麼剿滅了慈濟?
    媒體人王尚智撰文「那些以慈善之名的無盡掠奪」,引起廣大迴響,但我無法認同這將慈濟全面打入魔道,那「向大眾蛇蠍吐信」的觀點,面對各宗教,冷眼旁觀會更清晰,這一切不過卡在一個「執」字。佛度有緣人,本想渡化眾生,手法卻箝制了眾生,這是佛教的盲點,卻也幾乎是每個宗教打不開的矛盾結。
  • 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一時間,攻擊無神論的輿論聲浪突然高漲,不是去研究怎樣完成中央的任務,而是想方設法在體制內外設置消解中央部署的思想輿論障礙,成為與學習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相伴隨的一個特殊的社會動向。聯繫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講話一年來理論界和輿論場上出現的怪現象,「極端無神論」提法的炮製和出籠,不能不被視為一起披著學術外衣、明目張胆公然挑戰中央領導核心政治權威的嚴重事件。
  • 論俄羅斯宗教的哲學思考
    盧布廖夫並沒有作為主角出現在整個過程中,塔可費斯基稱為「即使他沒有出現,劇中仍然散發著他的精神,我們依然可以嗅到他與周遭的世界互動的氛圍」。可見盧布廖夫只是俄羅斯宗教精神的一種體現,他的故事具有很強的啟發性,特別是引發了對宗教信仰的討論。可以說他只是一個楔子,塔可費斯基想通過信仰來表達關於背後的討論。
  • 周少青:「反宗教褻瀆法」究竟在保護什麼?
    時年2月,弗雷接受了愛爾蘭廣播電視臺「生命的意義」欄目組採訪。當被問及到天堂的門口會對上帝說些什麼時,弗雷回答說,「我會說,你怎麼敢創造出一個如此苦難的世界?這不是我們的錯,這全然不對,這完全是邪惡的。我為什麼要尊重一個反覆無常的、卑劣的、愚蠢的神靈?它創造了一個如此充滿不公正和痛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