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結婚、生孩子、出殯、祭祖都要放炮,引起人的關注。人們根據鞭炮的聲音來源,也能大致判斷是哪家人出了什麼事。過年時的鞭炮放得尤其猛烈。
傳說年三十這一晚,怪獸--夕到人間禍害百姓,為了嚇走夕,家家戶戶放鞭炮除「夕」。
對於小孩子,放鞭炮更是一個驚喜,是過年期間的樂事之一。
正月裡,取上一盒火柴,把一小掛鞭炮拆散,每隻小炮有小拇指長短,抓一把放到口袋裡面,幾個小夥伴邊走邊放炮。
點著炮芯,等上幾秒鐘,「啪」一聲脆響,激起很強的興奮感。
有把雪炸飛、把土塊炸開、在塑膠袋子裡面放炮等等很多玩法。
路上有人經過,故意扔到他腳邊,嚇一大跳,招來一句「這群王八羔子」,引起小夥伴兒們的哄堂大笑,村裡人也都互相熟識,不會真的生氣。
看到網上視頻,熊孩子往井蓋裡扔鞭炮被炸飛,心有餘悸。還好,村子裡面沒有地下管井,這種事,我們也許能幹得出來。
然後互相攀比誰的膽子大,小周手裡拿著炮點燃炮芯,將燃盡時,眼疾手快,馬上扔出去,小炮在空中「啪」的一聲響;小軍把炮芯夾在拇指和食指上,炮芯從手指中間著過後,小炮掉落到空中,沒到地面就響了。
我過問小軍:"這樣不疼嗎?「
」不疼「。
我有一次試了小周的玩法,炮芯燒得極快,沒扔出去就爆炸了,馬上麻爪了,所幸藥粉不多,並無大礙。後來,小軍告訴我說」不用捏著炮身,只捏炮尾巴就可以了,即使在手上爆炸,也不會很疼。「怎麼不早說呢?
過年的鞭炮對於成年人又有不同的意義。附近幾個村子的富戶在年前預備很多鞭炮,比試鞭炮持續的時間長、燃放的花樣多,人們大致也可以判斷出誰家的財力更雄厚。 上了高校後,感覺到的年味越來越淡,對鞭炮不再感興趣,象徵性買上幾掛鞭炮,年三十、初一、十五各放上一掛。 現在開始討厭起鞭炮來,平常的裡子裡,有時睡得正香,突然被小區裡的鞭炮聲吵醒,即使是喜炮也會招人煩。 而過年時,那種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難以忍受。那些抱怨空氣不好的人和喜歡放炮的應該不是同一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