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入愛河很容易,誰都可以做到,就像吃最愛的食物,看很棒的電影,充滿樂趣,毫不費力。然而,守住愛情,卻真的是一個挑戰!許多年來我們被灌輸的那些有關愛情的荒謬想法讓這個挑戰變得更加艱巨。從我們看的第一部童話—王子和公主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到許多流行電影、書籍和電視劇中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我們一遍遍地看到、聽到這些由來已久的愛情陷阱。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四個最大的陷阱吧:
你知道嗎?有那麼一個人,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他或她就是屬於你的完美伴侶。毋庸置疑,千真萬確!夢中情人就在那裡,絕望地迷失在那裡,打發著自己的時間,等待著被你發現。他或她就是那個可以實現你的所有幻想,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將與你永遠快樂相伴的人。
然而事實是,「天造地設」一樣的完美伴侶,根本不存在。(有句話這麼說,世界上有兩種伴侶,一種是看上去超級完美的伴侶,另一種是你真正了解的伴侶。)
拋棄這種擁有完美伴侶的想法是不是很難?停止拿伴侶與他人做比較,是不是很難?停止幻想曾經可以得到的、未來能遇到的、應該可以找到的伴侶,或者曾經相戀卻又陰差陽錯分手的伴侶,是不是很難?不再糾結於伴侶的錯誤、瑕疵、缺點,放棄「只有對方改變,生活才會更好」的想法,是不是很難?
答案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改變真的很難,但並不意味著只能維持現狀。
如果你願意,改變是可能的。
讓我們花些工夫看看,陷入這種思維方式正在讓你付出什麼代價,你有多少沮喪、憤怒和失望是由這些想法而起。當然,我不是讓你允許伴侶為所欲為。無論何時,如果你的伴侶絲毫不考慮你的立場,那你們就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充滿活力的親密關係。
我想說的是:你應真誠地審視,你心中關於伴侶該怎樣互動,以及親密關係應該保持什麼狀態的內化信念;留意你對伴侶及親密關係的全部否定評價;留意陷入這些想法中給你帶來了什麼影響。這些想法讓你們的關係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了呢?
在電影《甜心先生》的結尾處,傑瑞對女友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有你,我才完整。」他以此表達對女友的愛。
認同這個想法不會帶來什麼好處。如果你深信它,並且表現得好像「沒有伴侶就不行」,你就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問題中。你會變得需求過多,過於依賴,害怕孤獨,這些都不利於發展健康、有活力的親密關係。其實,你慢慢會發現,無論自己有沒有伴侶,你都是完整的。當然,你不會毫不猶豫地同意這種說法,尤其是在大多數地球人都有著相似的想法時就更不可能了。
我們的頭腦會很自然地進行自我批評,並且樂此不疲地告訴我們,我們是如此的不完整啊!不過,就算頭腦中的反對聲不斷,通過不斷成長,你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其他人就能體驗到內在的完整與圓滿。這讓你在親密關係中能更加忠實於自己:真誠地表達自己,提出需求,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會因為害怕被拒絕、被拋棄而退縮。
相愛相伴是容易的。讓我們再仔細地思考一下這個觀點吧。
如果你和另外一個人親密地相處一段時間,而這個人
①有與你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②有與你不同的興趣
③對家務、性、金錢、教養子女、假期安排、工作生活比重和休閒時光的期待與你不同
④溝通、協商與自我表達的方式與你不同
⑤對你喜歡、恐懼或憎惡的東西的反應與你不同
⑥對食物、性、體育運動、玩樂和工作的追求與你不同
⑦對乾淨整潔的標準與你不同
⑧有和你相處得不太好的朋友與親屬
⑨有些根深蒂固的習慣與怪癖讓你煩惱……
你還覺得相愛相伴容易嗎?
這些能說服你嗎?
當然,你肯定會說,如果伴侶和我們更加合拍,也沒有那麼多不同之處,相愛相伴會變得容易很多。有道理,但是讓我們再看看陷阱之一「完美伴侶」。事實是,在上面列舉的部分或全部方面,以及可能的其他方面上,你和伴侶總會有些顯著的差異。
這就是為什麼經營親密關係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溝通、協商、妥協,以及對彼此差異的接納;它也需要你堅持自己的立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渴望和感受,並且在一些情況下,在對健康和幸福感至關重要的問題上絕不妥協。這真是一個挑戰!但是,只要你期待著伴侶的思考、感受、行動與你一模一樣,那你就是在給自己設置失望與沮喪的陷阱。
不可否認,一些伴侶可能有更多的相似之處,一些伴侶天性樂觀、冷靜、好相處,一些伴侶溝通技巧很好,一些伴侶興趣愛好相似。
但是不管你們有多少相似之處,總會有些差異挑戰你們。當你學會真誠接納伴侶的差異,你將發現那些沮喪、怨恨或憤怒開始消融,你會享受到健康親密關係帶來的許多歡樂。
永恆的愛真的存在嗎?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通常人們在談論愛情時,談論的是一種情緒狀態:「愛情」是一種想法、感受與感覺的完美混合。
如此定義愛情有一個問題:我們的感受不能持續很久,就像不斷變化的雲,會變小、變大、消散、再現,我們的情緒也是如此。因此,只要我們把愛情定義為一種感受,愛情就不可能永恆。
當然,在親密關係早期,愛的感受更強烈,持續時間更久,也會更快重現。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蜜月期」,這時我們會徹底沉迷在羅密歐和朱麗葉般的如痴如醉的感受中。
這種感受不會持續很久,對大多數的關係來說平均只有6~18個月,很少超過3年。感受不再時,人們通常會產生失落感。畢竟,「蜜月期」太美好了,結果許多人在「蜜月期」結束時選擇了分手。他們的理由就是:「該結束了,我不再愛他(她)了,顯然他(她)不是對的人,我要離開他(她)。」
這太遺憾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一個真實、有愛、有意義的親密關係通常發展於「蜜月期」結束之後。「蜜月期」中的人如同沉迷於毒品般被麻醉著,無法自控。當處於這種極度興奮的狀態時,他們會覺得伴侶很棒。他們看到的不是現實,而是「毒品」產生的幻覺。
當藥性退去時,他們才能看到伴侶真實的樣子。這時,他們突然意識到騎士閃光的盔甲上落滿了斑斑鏽跡,他騎的也不是白馬,而是一頭灰驢;姑娘的真絲裙子只是廉價尼龍,金色長髮原來是假髮。這些情況自然會讓你有些震驚,但這也帶來了一個讓彼此看到真實的對方、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機會。隨著這樣的關係的發展,你會產生對於愛的新感受。這種感受也許沒那麼強烈或使人沉醉,卻極其豐富,也更加充實。
考慮到以上的情況,我想提出一個更有益的方式來看待愛。我們可以把愛看作行動,而不是感受。愛的感受來來去去,讓人無法控制,但愛的行動是無論你感受如何都能做到的。
舉個例子,有時我們和伴侶爭吵,我們對彼此說狠話,大喊大叫,調門越來越高,最後雙方以憤然離開,衝進不同房間來結束爭吵。這是沒有助益的解決方式,沒有使我們更加親密,也沒有解決問題,只是浪費了時間,消耗著我們關係中的生命力。我們也逐漸明白,這些矛盾修復得越快對我們越好。有時是另一半先向我敞開心扉解決問題,有時是我。總之我倆總有一個人會很快行動起來。
然而這並不容易。要做到這些,你需要以開放的心態容納你的怒氣,而不是被它消耗;你需要放下那些讓你覺得自己正確、對方錯誤的想法;你需要與自己的價值重新建立聯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伴侶,想要建立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最後你需要採取行動。
當我們感受不到愛時,仍然可以採取愛的行動,這很有力量。為什麼呢?因為在愛的感受消失並失去控制時,我們仍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採取愛的行動,這個真理確實適用於所有人類的感受。例如,你可以氣憤但鎮定地行動,你可以焦慮但表現得自信。這種能力向我們揭示了:不要去試圖控制感受,我們要控制的是自己的行為。
生活中還存在很多其他的陷阱,最常見的是以上這四個。你可以把它們整合成一個彌天大謊:找到對的人,我們就達到了完整與圓滿,就可以在未來的人生裡永浴愛河,一切毫不費力。簡言之,我把這個故事叫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你相信這些說法,你就是在把自己投入與現實抗爭的陷阱。
那麼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難道我們在一段痛苦的親密關係裡就算感受不到愛,也要裝作很恩愛?好吧,這是個選擇,但我並不推薦。
我的建議是:你需要基於現實的局限性,盡己所能地創造良好的親密關係。這意味著,你要有愛的行動,欣賞伴侶的付出,學會接納差異,更有效地控制情緒,不斷成長直到生命終止。有點難以置信是嗎?如果是,那最好。我始終都會鼓勵你不要對我說的偏聽偏信,而是要在實踐中檢驗這些方法,看看會發生什麼。
接下來,我希望你做一件事:請你寫下你認為你的伴侶或親密關係中存在的問題,看看其中有沒有符合上述四大陷阱的想法。每天花幾分鐘在筆記本上記下這些想法,在幾天以後,寫出下面問題的答案:
○當陷入有關伴侶或親密關係存在問題的想法時,你的心情如何?
○如果認同或沉湎於這些想法,你的親密關係會受到什麼影響?
可以在公眾號私信留言,也可以在本條文章下方寫下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