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倫
今年十一國慶檔上映了不少優秀電影,而姜子牙正是十一國慶檔電影中討論熱度最高的電影。最高的票房卻拿了一個僅僅及格的分數,這個成績似乎並沒有他的票房那樣耀眼。
不少朋友在看了《姜子牙》後都表達了自己的憤怒,覺得這是一部立意不明確的無聊電影。全程沒有吸氣、沒有感嘆、更沒有歡聲笑語,那麼姜子牙真的就像大部分人所給出的評分那樣不堪麼?
01成也哪吒,敗也哪吒
《姜子牙》和去年大火的《哪吒魔童降世》都是彩條工作室旗下的動畫,因此在《哪吒魔童降世》播出之時就對《姜子牙》進行了一波宣傳,後期《姜子牙》的宣傳片中更是和哪吒直接開啟了聯動,因此很多人覺得《姜子牙》的票房大火有看著哪吒面子的因素。
喜歡姜子牙這部電影的朋友對於這個問題是嗤之以鼻的,然而事實的真相是無論姜子牙最終的成績怎樣,他確確實實是吃了哪吒的紅利,非常明顯的聯動宣傳騙不了人。但是如果有人覺得沒有哪吒,姜子牙不會第一天有這麼高的票房可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彩條屋既然能捧火哪吒,以他們的宣傳能力捧火姜子牙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更何況在我看來,姜子牙這波吃哪吒紅利的操作雖然在初期獲得了一個極佳的票房,但也實實在在的被這波紅利坑了一把騎虎難下。
高度聯動後不少觀眾下意識地就將姜子牙對標哪吒,可是這兩部動畫雖然是同一公司出品卻風格迥異,以哪吒的標準去評價姜子牙未免有些有失公允。
02從作品效果來說,姜子牙確實失敗了
以我個人的觀影體驗來說,姜子牙其實是一部細節滿滿的優秀作品,很多初期就出現的伏筆為後期劇情打下了不少鋪墊。
比如蘇妲己忽視卻被姜子牙撿起的布娃娃其實是她一直尋找的父親為他做的,因為小時候的經歷視若珍寶不捨得讓四不像吃的餅,最後在四不像死的時候主動送給四不像等劇情都有著對劇情極為重要的隱喻。
作品本身其實是極為優秀的,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他的風評並不是很好,從這點來說姜子牙確實失敗了。因為電影存在的價值就是面向普羅大眾,沒有讓觀眾覺得好的作品或許未必不是好作品,但就作品本身價值來說確實是失敗了。
03姜子牙的故事被日益浮躁的人性過分解讀了
姜子牙的故事講了什麼?對抗天道?拯救蒼生?這些都不是作品本身想要告訴我們的,他真正想表達的其實就是普通人也能尋找自我,並且貫徹自己信念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整部電影的世界觀看起來很大,其實只講了一件事探尋當初的真相。姜子牙相信自己最真實的感覺,但是他又不敢懷疑師傅騙自己,因為那樣他的信仰就會崩塌,所以才有了北海蹉跎的十年。
直到有一天他確確實實看到了當年的小九,他終於知道自己當年是對的,隨即他選擇離開北海尋找事情真實的答案。通篇最核心的思想其實就是打破固有思想的束縛,追逐內心的答案。
至於後期毀掉天梯、對抗師傅等等只不過是他發現答案後,明白了自己要去做什麼後的產物。劇情本身的立意其實是非常好的,只是如今的影迷喜歡過分去解讀一些劇情,才會覺得姜子牙的劇情很大、很空。
失去神位的姜子牙只是在尋找他內心的答案,後來發生的一切也只是他覺得自己應該做的,宏大的世界觀背後只是一個小人物對於信念的追求。這樣一部作品卻被過分解讀,這背後究竟是人心的浮躁還是不懂裝懂的故作深沉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作品確實不適應如今的國內市場。
明明揣著一顆肥皂劇的心,卻要故作賣弄的去過分解讀作品,人云亦云的浪潮下《姜子牙》的這個風評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姜子牙最終的評分對得起作品效果,只不過爛的不是作品,而是如今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