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面上的薩珊之一——瘤牛的擴張

2021-03-01 士人藏世界

牛是薩珊印章上常見的主題,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瘤牛(Zebu),一種被人類長期馴養的牛種,其背脊上有一個明顯的瘤狀的突起,用於儲存脂肪;這種牛分布於印度和伊朗。來看看印章上的Zebu和它的廬山真面目。



(左:瘤牛,右:薩珊印章上的瘤牛)

 

    瘤牛顯然不是波斯人唯一的牛,在薩珊印章上也出現過水牛,大英帝國藏品中就有一顆水牛印章,牛的身軀健壯,沒有瘤,姿態高傲,只可惜筆者沒有圖。薩珊印章上還有一些從正面描繪牛的,雖然沒有背部特徵,但是大耳朵很明顯說明這是一頭瘤牛。

(左、右:薩珊印章上的牛頭 

   

    強壯、可靠、容易馴養、適應乾旱氣候,瘤牛從數萬年前就開始遊弋於印度次大陸,而他們的身影也出現在了上古時代的人類藝術品上。印度河谷文明的方塊皂石印章是最早也是刻畫最細緻的印章品類,比如下面這件,毛髮、背突、大耳朵的刻畫都很細緻。


(印度河谷印章上的瘤牛)

印度次大陸的早期居民們蓄養瘤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生物是本地所產,但是到了薩珊王朝,這種生物的足跡顯然已經遍布西亞了。這一點引起了很多考古學家和動物種群研究者的興趣,已有的考古和DNA證據表明瘤牛的遷徙過程非常複雜並且和人類文明史也有著諸多糾葛。

瘤牛種群進入伊朗高原很可能早在人類文明繁榮之前,因為印度河谷和伊朗之間並沒有地理上的阻隔(看下圖波斯灣的Jiroft出土石刻上的瘤牛形象);但是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有著一道天然屏障——扎格羅斯山脈(Zagros Mountain),此時人為因素就起著決定性作用了。

在尼尼微(Nineveh)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的滾筒印章上已然描繪著瘤牛,但是青銅時代之前關於瘤牛的紀錄還是相對比較少的,也不能排除是來自印度河谷的商人或工匠引入的形象——他們的足跡當時遍布歐亞大陸。青銅時代開始以後——確切地說是所謂「國際化」時代到來以後——敘利亞和小亞藝術品上的瘤牛形象突然開始增多,下面這件米坦尼(Mittani)的「瘤牛」陶件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米坦尼王朝的瘤牛陶像)

實際上西亞考古學界將「國際化」時期之前的一段時期(1700BC前後)稱為第一次「黑暗期」:既主要文明陷入混亂或者毀滅,歷史記錄中斷的時期。這種「黑暗時期」通常是由集中的民族大遷徙造成的:在大帝國形成之前,民族大遷徙對於定居文明往往是致命的,也因此會造成歷史斷層。

現代的考古學研究又提出了這類大遷徙和氣候巨變相關,而整個西亞在青銅時代一直處於氣候不穩定階段,可以想見當乾旱襲擊草原,遊牧民不得不互相排擠來侵佔草場,而最終湧入溼地文明的定居場所,如勒凡(Levant)。

有趣的是,已知歷史上西亞的三次氣候劇變分別發生在公元前4千紀末,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和公元前1200年前後:第一次對應了了兩河石器時代文明(如Uruk)的終結和蘇美爾文明的崛起,後面兩次則對應了西亞文明上的兩次「黑暗時期」。即使我們不考慮第一次,則後兩次也都分別對應了考古學上「瘤牛」證據的大爆發。這個命題的一個有趣的提示是,西亞的畜牧業隨之經歷著巨變。

兩河流域最早蓄養的牛種是水牛,新石器時代晚期蘇美爾、埃蘭(Elam)的印章上都描繪有水牛的形象。這種牛體形龐大,嗜好水棲,雖然脾氣比家牛(Cattle)和瘤牛都要差,但是也是可以馴養的。另外一種分布於伊朗高原和歐亞草原的歐洲野牛則完全無法馴養,甚至對於定居民來說是很危險的生物,筆者認為和蘇美爾人的大英雄吉爾加美什(Gilgamesh)亦敵亦友的野人恩啟度(Engidu)的形象就是從野牛轉化來的。

 



(上:阿卡德時期滾筒印章上的水牛,下:Jemdet Nasr時期滾筒印章上的水牛)

 

由此可見無論是馴養難度還是環境適應能力,水牛和野牛都比不上瘤牛。在氣候嚴重乾旱的情況下,引種瘤牛也是勢在必行;甚或是由於高原地區放牧瘤牛的遊牧民和定居民的衝撞、融合將瘤牛帶入了兩河住民的生活。

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包括缺乏生物骨骼方面的證據。但是另一方面,雖然瘤牛的種群逐漸繁盛,但是外來生物和本地居民的關係以及地位卻並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伊朗人很早就知道瘤牛,但即使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瘤牛也並非印章上的主角。下面這件阿契美尼德時代印章出現了瘤牛的形象,但大部分時間波斯人還是沿襲了巴比倫印章上的水牛形象。


(阿契美尼德波斯滾筒印章上的瘤牛)

最有說服力的無疑是這件「神牛」雕像。有翼牛是亞述文明的傳統主題,中亞述時代就出現在印章上了,其主角一直使用的是水牛的形象,直到阿契美尼德王朝依然如此。宗教形象上的潛移默化往往是當地居民對某個物種認同程度的最好反映,比較一下薩珊的一件有翼瘤牛印章——一切盡在不言中。


(左:阿契美尼德波斯印章上的「神牛」,右:薩珊波斯印章上的「神牛」)

 

瘤牛,一種不起眼的生物,人類的食物,在幾千年裡從印度次大陸擴張到了整個西亞。如果這是一部史詩,它記錄的不僅僅是一個物種的興亡,也記錄了人類文明崛起和毀滅,以及人類和大自然的不懈抗爭。

 

註:關於兩次黑暗時期,篇幅關係不能很詳細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關於米諾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滅亡、拉美西斯三世等。

==========正文分割線==========

感謝您對翰德祥的支持與關注,我們將在今後定期更新資訊。

地址:鄭東新區商務內環與九如路交叉口天下收藏北區,二樓2083號,翰德祥佛珠。

微信公眾號:小川文玩

微信號:xc3272

BOSS電話:18638685675

如果您覺得該內容您的朋友可能會喜歡,請點擊右上角按鍵分享給他們,點擊(查看官方帳號)即可關注此號,也可掃描下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的一個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薩珊王朝盤踞亞歐貿易的要道上,因此十分富裕。而且,它擁有極多元的種族和文化,曾是知識和學術的中心,是當時推動知識傳播的先行者。
  • 伊朗薩珊王朝遺址薩姆南商隊客棧
    伊朗Ahavan薩珊商隊客棧(波斯語:کاروانسرای ساسانی آهوان)位於薩姆南通往馬什哈德公路的50公裡處,古代絲綢之路著名歷史建築,屬於伊斯蘭之前的歷史建築,建於薩珊王朝王朝(波斯語: دوره انوشیروان ساسانی)。
  • 西方藝術史:波斯古代薩珊王朝的建築雕塑工藝品美術
    公元226年,創立了薩珊王朝(Sasanian Dynasty),其勢力與羅馬相峙。在美術方面,融合著羅馬世界及諸北方遊牧民族的要素,形成了一種國際色彩豐富的性格特徵。薩珊王朝在建築方面盛行著被稱為多姆·維爾特構造的獨特的建築樣式。這是因為,在伊朗高原缺乏木材和適當的石材,主要建築材料採用風曬乾燥的磚瓦,其建築技術也是與特殊建築材料諧合一致的。
  • 伊朗筆記②|從詩人哈菲茲抒情詩的故鄉到薩珊城堡
    楔形文字從設拉子市區往西邊波斯灣方向行駛140公裡,便到了薩珊時代的比沙普爾宮殿(Palace of Bishapur),這座城市本由薩珊王朝的第二任國王沙普爾一世(241-272)於公元266年建立,他曾連續三次戰勝羅馬人
  • 優衣庫VS無印良品:一個攢足勁要「擴張」,一個正在走下神壇
    一邊,優衣庫加快中國擴張的步伐,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按中國人口計算,預計可開3000家。在優衣庫高歌猛進的同時,另一邊,經常被拉出來作比較的無印良品卻略顯頹勢,7月美國子公司宣告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10月轉行生鮮去賣菜。 那麼,無印良品近日經歷了什麼?
  • 優衣庫VS無印良品:一個攢足了勁要「擴張」,一個正在走下神壇
    一邊,優衣庫加快中國擴張的步伐,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按中國人口計算,預計可開3000家。在優衣庫高歌猛進的同時,另一邊,經常被拉出來作比較的無印良品卻略顯頹勢,7月美國子公司宣告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10月轉行生鮮去賣菜。
  • 文物故事會 凸釘玻璃碗是如何從薩珊王朝到絲路重鎮固原的
    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而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玻璃碗,整體呈碧綠色,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保存完整,堪稱完美。
  • 杜維善是古幣收藏家,他將珍貴的薩珊王朝金幣,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1991年12月26日,杜維善公開宣布,向上海博物館無償捐贈367枚古幣,其中包括古西域20多個國家的貨幣,包括安息貨幣、薩珊王朝貨幣、印安王朝貨幣等等,其價值之高,簡直難以用金錢來衡量。2004年時,杜維善先生再次將2000多枚絲綢之路貨幣,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 從「徵象」到「疾病」,23張圖搞定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在肺內呈局限性或者彌散性分布的不可逆的氣道擴張,是支氣管對炎症和阻塞的共同反應。在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0年會(CACP2020)暨第十九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上,來自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放射科的朱力教授以「支氣管擴張:以「徵象到疾病」為主題,從支氣管擴張的病因、病理表現到影像學診斷等內容進行分享。
  • 班公湖再次爆發衝突,印軍想要先發制人?
    近期印度危險動作頻頻,在邊境地區不斷挑釁周邊國家,先後與周邊好幾個國家都發生了不小的衝突,而印度蓄意挑起矛盾的原因無非是為了對外擴張,但令它失望的是,在幾場衝突中不但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吃了不少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印度再次搞起了小動作,表面上與周邊國家進行談判,背地裡卻一再違反談判達成的撤軍共識,大肆向前線增兵,不過即便如此印軍也翻不起太大水花,原因就是印度軍隊的整體素質不被看好
  • 定製印字膠帶-這2點還是很重要
    印字膠帶是目前市場上使用比較頻繁的膠帶之一,它可以定製印字膠帶各種各樣的規格與顏色,也可以把企業的廠名與logo印刷在膠帶上面,起到宣傳的作用。市面上有這麼多的定製印字膠帶廠家,網友們應該怎麼選擇呢?其實選擇定製印字膠帶廠家,一般抓住這幾點:顏色、排版收費等。顏色的選擇一般有:做透明底加logo的定製印字膠帶,透明底的成本低,而且黏性相對也會比彩色底的強一點,因為彩色底的需要加色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粘。從成本上比較,透明底的和米黃底的價格最低,然後是白色,其他彩色比如黑色底、紅色底、藍色底價格最高。
  • 支氣管擴張的機制、影像特徵和病因
    支氣管擴張症急性發作患者死亡率增加,1秒用力呼氣量下降及吸菸史與預後差有關;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容易發作延長。支氣管擴張症狀嚴重程度呈雙峰分布,可能是因為相比較於青少年和年輕人群,年幼兒童和較老人群更易罹患免疫缺陷。一些回顧性研究注意到在青少年時期患者症狀改善,而到了中、年後期患者症狀又惡化。此外,支氣管擴張是大咯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如果不緊急識別和處理,可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
  • 無印良品,你終於活成了別人討厭的樣子!
    2005年,第一家無印良品店在上海南京西路開業,三年後,北京西單也開出了第二家中國無印良品店。但四年只在中國開出兩家店顯然滿足不了中國市場對無印良品旺盛的消費需求。鼓勵無印良品有恃無恐瘋狂擴張的,正是中國消費者狂熱的拜物症情結。
  • 「無印神話」的崛起、潰敗與重生
    來源:貓財經作者:書寧來源:深響(ID:deep-echo)核 心 要 點 「無印良品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迅速崛起,但由於擴張戰略不合理,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了嚴重的危機。店鋪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問題也隨之顯現,在客流量較高的地域,大型店鋪的業績還差強人意,但在人流並不密集之處,無印良品的經營便陷入了苦戰。與此同時,無印良品的海外擴張也並未停歇,甚至打出了「2003年,30家店鋪,200億日元」的口號。但海外經營高成本結構的問題尚未解決,無印良品的店鋪實際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第三,公司內部組織僵化,過分強調縱向組織結構導致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