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會 凸釘玻璃碗是如何從薩珊王朝到絲路重鎮固原的

2020-12-23 文化歷史大綜合

#文物故事會#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出土於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凸釘玻璃碗。「濟流沙之絕險,越蔥嶺之俊威。」「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晉人潘尼的《玻璃碗賦》,對玻璃碗做了完美詮釋。

這件凸釘玻璃碗,高8釐米,口徑9.5釐米,腹徑6.8釐米,直口,矮圈足。腹部上下,錯位排列著兩周凸起的圓形裝飾,內部含有小氣泡,總重245.6克。通體泛綠,通透度很高,內壁光潔,外壁有薄層的金黃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經科學檢測,其材質為鈉鈣玻璃,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製品。

鈉鈣玻璃成分十分複雜,通常含有較多的雜質成分,如鐵雜質,故玻璃常常帶有淺綠色。除此之外,它還有比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而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玻璃碗,整體呈碧綠色,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保存完整,堪稱完美。

玻璃碗身上凸起的圓形裝飾,是採用獨特的燒吹技術製成。然後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這種技術,在當時的薩珊王朝出現,一直延續至今。用此方法製作出的玻璃器皿,形態更多樣、更精巧。而在當時,製作如此精緻的凸釘玻璃碗,對於工匠的要求極高。工匠在吹制時,氣息要非常均勻,手速要很快,才能確保氣泡,大小一致。

加之在當時,古埃及、羅馬高級玻璃器皿,價值高於黃金。由於珍貴難得,凸釘玻璃碗,便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

凸釘玻璃碗紀年明確,對確定此類玻璃製品的年代,具有標尺作用。是考察當時東西方貿易,極為重要的資料。它的出土,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以及精湛的魔者工藝。是我國出土薩珊玻璃器皿的代表。從而也反映出固原,曾經作為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佔據著重要的國際商業貿易地位。

這樣難得的珍品,從遙遠的薩珊王朝,途經絲綢之路,到達固原。穿越歷史的塵埃,用他獨特的魅力,像我們訴說著絲路重鎮固原的繁華與精彩。

凸釘玻璃碗的出土,與固原的歷史人物李賢有著直接的關係。李賢(502—569),北周時人,祖籍隴西成紀。因其祖父鎮兵鎮守高平(今固原原州區),故遷居高平。北魏孝莊帝時,李賢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曾被授予都督之職、原州刺史。任原州期間,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因而被加授驃騎大將軍。此後,宇文泰封他河西郡公,職高位尊,顯赫一時。後因侄兒李植謀殺宇文獲而受株連,被免職。不久又恢復了爵位,並升河州總管。

李賢任職期間,與波斯商人互有來往,凸釘玻璃碗有可能是商人贈與的,也有可能是拿黃金換的,還有一個可能是,李賢是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屢立戰功,和北周皇室的關係極為密切,卒後皇上封贈他柱國大將軍,凸釘玻璃碗也有可能是皇上贈與的陪葬品。李賢去世後,歸葬原州,與妻吳輝合葬於「隴山足下」。李賢夫婦合葬墓位於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北。1983年裡羨慕被發掘,凸釘玻璃碗和他的墓誌隨之出土,而且還有其它珍貴文物,為當今重大考古發現。

新華社一組航拍圖片 再次爆出彭陽廬山真面目

來寧夏彭陽縣,過一個有意義的山花節,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

春日心願旅行地 國內生態遊好去處 彭陽山花節迎來首批遊客

一首歌謠唱出了百姓的心聲 一本書記錄了南北天門的變遷

相關焦點

  • 寧夏固原北周墓出土玻璃碗,專家說:它是來自波斯的「神」貨
    1983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考古人員在挖掘一座北周時期的李賢墓時,出土了一隻樣式奇怪碗的玻璃碗。經過專家的考證,這隻怪碗竟然不是國產的,是個純正的進口貨,它來自當時伊朗的薩珊王國。這隻怪碗到底怪在哪裡呢?它又為何會出現在國內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絲路錢幣見證歐亞王朝更迭
    薩珊王朝崛起時,瓦解了當時已趨末路的貴霜帝國,後又長期與嚈噠及拜佔廷爭霸。  波斯薩珊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與中國交往最為頻繁的「絲路古國」。薩珊王朝曾十多次派遣使者前來長安,長期留居在中國內地的波斯人多達數千人。在許多史籍中,波斯人往往被描繪成帶有傳奇色彩的異域人物,波斯商人以能識別珠寶出名,常致巨富。
  • 伊朗薩珊王朝遺址薩姆南商隊客棧
    伊朗Ahavan薩珊商隊客棧(波斯語:کاروانسرای ساسانی آهوان)位於薩姆南通往馬什哈德公路的50公裡處,古代絲綢之路著名歷史建築,屬於伊斯蘭之前的歷史建築,建於薩珊王朝王朝(波斯語: دوره انوشیروان ساسانی)。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在公元三世紀到七世紀這段時間,位於中亞地區曾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的一個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薩珊王朝盤踞亞歐貿易的要道上,因此十分富裕。
  • 西方藝術史:波斯古代薩珊王朝的建築雕塑工藝品美術
    亞洲美術 波斯美術 帕奇亞人於公元前250年建立了帕奇亞王朝(ParthianDy-nasty)。此後經歷了綿長的歷史時期,留下遺品不少。
  • 為「黑石號」沉船中「江心鏡」創作傳奇故事 這本書再現海上絲路...
    今年9月「黑石號」文物來上海博物館巡展,時隔4個月,一本與「黑石號」頗有淵源的文學作品《絲路江心鏡》也在上海首發。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便以江心鏡為題材創作了一部傳奇歷史故事。    文學和展覽,了解亞洲文明的角度    「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在分享創作初衷時,張露談到最喜歡詩人艾青的一句詩,就像她第一次與江心鏡在新加坡邂逅,未曾想到「黑石號」會在2020年駛進上海博物館。
  • 【文物中的歷史】來自絲綢之路的胡瓶
    【文物中的歷史】來自絲綢之路的胡瓶  王仁湘  古代文化東西交流,飲食是首選項,遙遠的距離之間,有物種、器具交流,也有飲食方式上的交流。若與外域產生交流,偶爾也會青睞舶來品。例如酒具中的酒壺,由先秦經漢晉,我們有一二種比較固定的器形,也有固定的飲酒方式,因為由域外傳進的一種「胡瓶」,這個傳統就被打破了,盛酒器具改變之時,也是飲酒姿勢改變之時,隨之又改變了傳統的飲茶方式。  漢唐時期統稱西域人為「胡人」,商人曰「胡商」,所用之物常冠以「胡」字。
  • 「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考察康定及周邊地區絲綢等南絲路...
    科考團考察發現,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仍流傳在康定塔公草原上,附近的農牧民均對公主橋的故事十分了解。鎮館之寶虎皮帳篷 供圖 甘孜州文旅局  曾被稱為「打折多」「打箭爐」的康定市,不僅是茶馬古道重鎮,還是「南絲路」上貿易、文化、經濟等信息交匯、融合、碰撞之地與川藏要道。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新加坡華文作家張露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唐朝著名畫師及長沙窯主江天白、海盜女首領莫蒂娜、坦尼沙王國悉達、吉赫魯王子與唐代皇帝之十八女紫蝶公主......《絲路江心鏡》以玄幻虛構寫作為切入口,展開多姿多彩的一系列故事。
  • 杜維善是古幣收藏家,他將珍貴的薩珊王朝金幣,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杜月笙的七兒子到了成婚的年齡,他親自挑的一個兒媳婦,最終為杜家帶來了極大的榮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杜月笙挑的兒媳婦又會是誰?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一帶一路」主題文藝作品《絲路江心鏡》上海首發,再現海上絲路輝煌
    小說《絲路江心鏡》融合玄幻和冒險元素,以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精選的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江心鏡」為線索,既講述中國唐代的傳奇故事,又將其與中新兩國現代場景巧妙「串珠成線」,謳歌人類歷史上大膽探索陸地海洋的壯舉,同時表達了當下追求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美好願景。
  • 印面上的薩珊之一——瘤牛的擴張
    牛是薩珊印章上常見的主題,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瘤牛(Zebu),一種被人類長期馴養的牛種,其背脊上有一個明顯的瘤狀的突起,用於儲存脂肪;這種牛分布於印度和伊朗。(左:瘤牛,右:薩珊印章上的瘤牛)     瘤牛顯然不是波斯人唯一的牛,在薩珊印章上也出現過水牛,大英帝國藏品中就有一顆水牛印章,牛的身軀健壯,沒有瘤,姿態高傲,只可惜筆者沒有圖。
  • 固原首屆本土音樂會精彩上演!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組海報來回顧那些精彩瞬間本次活動由固原市委宣傳部主辦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策劃承辦金光美文化大劇場固原市音樂家協會寧夏師範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寧夏大原絲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為突出固原特色,彰顯本土創作實力,整場晚會的13個節目全部由本土音樂人完成編排和演繹,旨在用一場音樂的盛宴,歌頌固原成功翻越脫貧路上的六盤山,邁入小康生活新篇章的美好嚮往
  • 第四屆「絲路重鎮•魅力景泰」全國書畫邀請展開展
    9月29日,第四屆「絲路重鎮•魅力景泰」全國書畫邀請展在黃河石林大景區舉辦。本次書畫展兼顧書體特色、觀照人民生活以及守正創新能力,收集的作品內容豐富,高揚主旋律;形式多樣,推陳出新;靜虛淡遠、中正平和的心境意境盡現楮墨之間。體現了文藝人紮根本土、深植時代、取法傳統的深厚功力;又能緊跟時代、不忘初心、勇於擔當,創作出了具有經典氣息和時代精神的書法作品。
  • 伊朗筆記②|從詩人哈菲茲抒情詩的故鄉到薩珊城堡
    伊朗古蹟遍地,從古波斯到伊斯蘭文明,常常按圖索驥進入訪客罕至的小城鄉村,羊腸小道裡一千年前的建築還佇立著。眼前古蹟屏息之美,想到國際政治的動蕩,對中東的誤解和汙名,內心便泛起酸楚。雖然這座城市起建於七世紀,但經歷過幾次地震後,設拉子城內保留下的歷史建築以18世紀的為多,當時的設拉子是短暫的贊德王朝(Zand,A. D. 1751-1794) 的首都。
  • 樓蘭貴族下篇:風半場分享《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之十
    正是通過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的養蠶絲織技藝以及絲綢、茶葉、瓷器等被傳播到世界各國,同時,來自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器、天文學、數學,以及亞洲島嶼、歐洲各國、甚至是非洲大陸的各種物質文化和技術文明等也向中國輸入,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 然而,絲綢之路上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
  • 為何明朝中後期,蒙古要南下固原?這一切要從六盤山的歷史說起
    明代的固原,經歷了由"內地"到"邊疆"的變遷過程。"土木堡之變"前,蒙古尚未進入河套,很少有蒙古騎兵南下固原。 固原 但"土木堡之變"後,蒙古逐漸佔據河套,並越過邊牆南下侵擾固原,固原的軍事防禦地位迅速上升,成為明朝西北的又一重要軍事重鎮。
  • 錢幣上的波斯薩珊與阿拔斯王朝
    薩珊王朝阿爾達希爾一世時期1第納爾金幣2009年發行的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幣就出現了載有阿爾達希爾一世形象的錢幣圖案。直至500年後,薩珊王朝才繼承波斯帝國的衣缽,這雖已是夕陽餘暉,卻仍然來得燦爛和壯烈。224年,薩珊王朝的創始人阿爾達希爾一世(Ardashir I,224年-242年在位)戰勝安息王朝,建立了新的波斯帝國(又稱「波斯第二帝國」),他被波斯人尊稱為「眾王之王」。
  • 《國家寶藏》第三季首發陣容上熱搜,三星堆三件文物值得一看
    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欣賞一號青銅神樹……不用打飛的奔赴全國各地,12月6日即將開播的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攜手包括三星堆在內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帶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更有超強陣容講述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