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會#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出土於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凸釘玻璃碗。「濟流沙之絕險,越蔥嶺之俊威。」「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晉人潘尼的《玻璃碗賦》,對玻璃碗做了完美詮釋。
這件凸釘玻璃碗,高8釐米,口徑9.5釐米,腹徑6.8釐米,直口,矮圈足。腹部上下,錯位排列著兩周凸起的圓形裝飾,內部含有小氣泡,總重245.6克。通體泛綠,通透度很高,內壁光潔,外壁有薄層的金黃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經科學檢測,其材質為鈉鈣玻璃,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製品。
鈉鈣玻璃成分十分複雜,通常含有較多的雜質成分,如鐵雜質,故玻璃常常帶有淺綠色。除此之外,它還有比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
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而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玻璃碗,整體呈碧綠色,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保存完整,堪稱完美。
玻璃碗身上凸起的圓形裝飾,是採用獨特的燒吹技術製成。然後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這種技術,在當時的薩珊王朝出現,一直延續至今。用此方法製作出的玻璃器皿,形態更多樣、更精巧。而在當時,製作如此精緻的凸釘玻璃碗,對於工匠的要求極高。工匠在吹制時,氣息要非常均勻,手速要很快,才能確保氣泡,大小一致。
加之在當時,古埃及、羅馬高級玻璃器皿,價值高於黃金。由於珍貴難得,凸釘玻璃碗,便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
凸釘玻璃碗紀年明確,對確定此類玻璃製品的年代,具有標尺作用。是考察當時東西方貿易,極為重要的資料。它的出土,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以及精湛的魔者工藝。是我國出土薩珊玻璃器皿的代表。從而也反映出固原,曾經作為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佔據著重要的國際商業貿易地位。
這樣難得的珍品,從遙遠的薩珊王朝,途經絲綢之路,到達固原。穿越歷史的塵埃,用他獨特的魅力,像我們訴說著絲路重鎮固原的繁華與精彩。
凸釘玻璃碗的出土,與固原的歷史人物李賢有著直接的關係。李賢(502—569),北周時人,祖籍隴西成紀。因其祖父鎮兵鎮守高平(今固原原州區),故遷居高平。北魏孝莊帝時,李賢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曾被授予都督之職、原州刺史。任原州期間,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因而被加授驃騎大將軍。此後,宇文泰封他河西郡公,職高位尊,顯赫一時。後因侄兒李植謀殺宇文獲而受株連,被免職。不久又恢復了爵位,並升河州總管。
李賢任職期間,與波斯商人互有來往,凸釘玻璃碗有可能是商人贈與的,也有可能是拿黃金換的,還有一個可能是,李賢是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屢立戰功,和北周皇室的關係極為密切,卒後皇上封贈他柱國大將軍,凸釘玻璃碗也有可能是皇上贈與的陪葬品。李賢去世後,歸葬原州,與妻吳輝合葬於「隴山足下」。李賢夫婦合葬墓位於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北。1983年裡羨慕被發掘,凸釘玻璃碗和他的墓誌隨之出土,而且還有其它珍貴文物,為當今重大考古發現。
新華社一組航拍圖片 再次爆出彭陽廬山真面目
來寧夏彭陽縣,過一個有意義的山花節,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
春日心願旅行地 國內生態遊好去處 彭陽山花節迎來首批遊客
一首歌謠唱出了百姓的心聲 一本書記錄了南北天門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