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黑工」,拯救了日本的自殺青年?

2021-01-19 蟬創意


↑↑↑

日本人最感動的一部的中國片,是哪一部?你絕對想不到。


一部沒有明星,沒有大製作,只有一個普通家庭生活的紀錄片,曾經打破了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收視紀錄


它還在2009年走進了日本電影院,場場爆滿,上映場次一加再加,熱度超過了同期的《阿凡達》


一部聚焦一個「黑工」家庭紀錄片,感動了幾乎全日本,打破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偏見。還讓深陷高自殺率的日本人,感受到了極大的振奮力量。

 

今天,蟬主不玩幽默不談娛樂,來聊聊這部在豆瓣拿下9.2高分的經典紀錄片《含淚活著》。



 

在日本當15年「黑工」,他瘋了嗎?


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10年,記錄下了上海一家人的聚散離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上海知青丁尚彪,16歲初中畢業後遇到上山下鄉,他被下放到安徽某個貧窮的小山村,認識了妻子陳忻星,也錯過了最好的讀書年紀。



結束知青生活回到上海,他一心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考大學,但因為年齡太大,他被拒收了。


1989年,35歲的時候,他聽說「日本的馬路上可以撿彩電」,用5毛錢買到了一份日本北海道飛鳥學院的留學資料,動了留學的念頭。


42萬日元的留學費用,是丁尚彪和妻子陳忻星15年的工資,但為了圓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他們東拼西湊借債,成功讓老丁出了國。



誰知,他要去的地方,是北海道一個邊陲小鎮——阿寒町,籤證上寫的「番外地」有多偏僻,他根本沒有預料。



落地阿寒町後,丁尚彪才發現那是個落魄的小鎮,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才拼命擴招的留學生。


當地人都沒有辦法找到好工作,更別談留學生了。然而因為低門檻,這些來日的中國留學生基本都身負債務,沒有辦法,他們選擇了出逃。




逃跑一次,兩次,三次,最後,他在一個深夜的夜晚,摸索著異鄉的道路,背上行囊,成功出走,跳上了電車,最終來到了東京。



可是轉學東京的申請沒有通過,他沒有了籤證,也就無法獲得正常的求學和就職機會,不得不成為一名「黑工」。


是背負一身債務回國?還是在當時經濟騰飛的日本打黑工,掙錢謀出路?


他選擇了後者。


在東京,老丁打一天工,相當於在國內一個月的工資,他很拼命,住在一個便宜的簡陋一居室裡,吃著最便宜的飯菜。



房間裡衛衣的裝飾,是臨別時女兒10歲的照片。



每天在飯店工作到晚上12點多才下班,那時候末班電車已停運,他便沿著鐵軌步行回家,到了家後半夜,還要做晚餐和明天的午餐。



為了省錢,他租下的是沒有帶澡堂的房間,每天就在塑料布裡洗。



至此,丁尚彪開啟了15年的黑工生涯,一個人的獨身生活,連年不休,唯一的休息日,是給家裡的「匯款日」。


妻子不解,以為他是在外有了別的女人,他只是淡淡地解釋說,每個月的錢都寄回家裡了。



家族裡沒有人留學過,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出國機會,選擇獨自扛下了隱忍苦澀的獨身生活。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圓了女兒的留學夢,將「知識改變命運」的接力棒交到女兒的身上



身在異國他鄉,他最痛心的則是不能陪在家人的身邊,也不能親自陪伴女兒成長。


不過,他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意。例如說在女兒生日的時候,遠程通過上海的廣播電臺,為女兒寫信並點播歌曲。



‍‍


廣播臺裡傳來他的口信,母女倆哽咽了:


「雖然我不能坐在你身邊給予你直接的指導與關懷,但是,當你坐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時候,當你聽課思想不集中的時候,當你複習功課疲倦的時候,請你聽‍一聽爸爸在遙遠的東京為你點播的歌曲,我相信這首歌會給你溫暖,給你戰勝困難的勇氣。」



一個華人家庭,拯救了日本的自殺青年們


丁尚彪的小小方寸陋室,卻承載了一家人改變命運的寄託。


對日語一無所知來到日本,老丁已經能說一口流利日語,還考下了五個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有了證書以後,工作再也不用愁了。



而另一邊,原本出生在高幹家庭的妻子,一個人扛下了沒有丈夫的家庭,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修燈泡、通廁所,統統自己來。


平日她在紡織廠裡上班,每天省吃儉用,自己連衣服也不願意買,一家人分工合作,沒有誰掉鏈子。



而女兒丁晽,也爭了一口氣,18歲那年,考上紐約州立大學,如願通向了自己的醫生理想。



在丁尚彪與家人分離8年後,考上大學的女兒飛往美國紐約,母親在機場送別,泣不成聲。


從此,一家三口,天各一方。



可喜的是,丁晽的飛機中途在東京轉機,她和爸爸有24小時的見面時間。


對女兒印象還停留在小學的丁尚彪,終於有機會再次見到女兒。兩個人見面,他盯著女兒丁晽看。


「頭髮白了」「變成雙眼皮了」「你該好好減肥了」



他帶女兒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參觀,向同事們興奮地介紹:「這是我的女兒,要去美國留學了。」



他帶女兒到自己住處落腳,看到爸爸的生活工作環境,丁晽心裡也很是苦澀,爸爸為了支持自己的夢想,實在付出了太多。


一天的相處過去,兩個人又到了離別的時候,車還沒到站,丁尚彪就先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臨別的時候,由於機場要查身份證,老丁只能將女兒送到前一站,父女倆,一個在車廂外安靜地落淚,一個在車廂裡泣不成聲。



為了實現女兒成為醫生的夢想,他更加努力了,一天打三份工,洗碗工、建築工、清潔工,什麼都幹,他想要靠自己的一雙手,把家庭的命運改寫。



這樣天各一方的生活又過了5年,妻子陳忻星成功申請了去美國的籤證看望女兒,這一次,她同樣要到東京轉機,和老丁的見面時間,有72小時。


夫妻倆時隔13年的見面,老丁已經消瘦了不少,牙齒也掉了,坐在車廂裡,老丁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妻子,默默傻笑。



女兒和丁尚彪8年後的第一次見面,24小時,深情無言;妻子和丈夫時隔13年後見面,老丁已經白頭消瘦,牙齒也沒剩幾顆,見面卻只有默默傻笑。


這一次,他帶妻子去了淺草寺,逛公園,在他鄉來了一次久別重逢的約會。




又到了第三天離別的時刻,夫妻倆坐在電車上,默默無言。



老丁到站下了車,兩個人沒有道別,沒有擁抱,妻子陳忻星只淡淡的一揮手,頭也不敢回。



等車走遠,夫妻倆的淚水才終於決了堤。



紀錄片最後,求學7年的丁晽,25歲博士畢業,成為了一名婦產科實習醫生。她接過了父母沉甸甸的接力棒,懷著感恩的心去幫助和迎接更多的小生命。


 

2004年,丁尚彪眼含熱淚坐飛機回到了上海,臨別前,他特意前往阿寒町鞠躬告別,之後回到了上海和妻子團聚。


據了解,片子裡刪減掉了一個片段。


在機場辦理出境手續時,日本海關人員看到他的護照,先是大驚失色,然後很快平靜下來,之後迅速作出決定,蓋章放行,還以舉手禮向他表示敬意


丁尚彪雖然是黑戶,但他15年來按時交稅,身上帶著15年來的繳稅單,並且沒有任何犯罪記錄。



2006年,日本主流頻道富士電視臺破天荒地在黃金檔播出了這部紀錄片,由於涉及黑戶問題,攝製組和電視臺當時非常擔憂,但沒想到的時候,片子播出後創下了收視紀錄,也沒有一個人打電話追究這個事情。


2009年,一個深受片子鼓舞的大學生,東奔西走拉投資,幫助片子走進了電影院,上映場次一加再加,常常爆滿,熱度甚至超過了同期的《阿凡達》。


在電影院外,觀眾寫滿了留言牆,感謝這部紀錄片帶給他們的鼓舞和力量,拯救了不少有自殺傾向的日本人。


「是阿寒町辜負了這個偉大的中國父親,祝福他們一家」

「他對人生和家庭的熱愛,勤勞堅韌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我再次感悟到中國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學習。」

我非常慚愧,不久前剛被公司辭退,並曾產生自殺念頭。看到丁尚彪能為家庭和女兒作出如此偉大奉獻,相比之下,我無地自容,真是太膽怯、太不負責任了。」




中國人拼起來,到底有多可怕?


2009年,丁尚彪夫妻跟隨女兒定居了美國,女兒跟一名中國臺灣人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老丁已經確確實實地成了一個老頭,可他還是閒不住,靠谷歌翻譯寫簡歷成為了五星級賓館的廚師。他打算繼續攢錢,然後環遊世界。



他還打算業餘時間把自己的一生寫下來,就算不出書,也可以鼓勵後代。



看老丁這一家,很容易就能聯想到自己的上一代。中國家庭的隱忍,中國人的踏實堅毅,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就連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也給予評價:「我深受感動」。


但與此同時,中國網友也有不少的爭議:


「改革開放發展這麼快,為什麼不留在中國做生意?」

「為什麼不打兩年工就回上海買房投資?現在早就是億萬富翁了」

「在日本打工,去美國定居,他們一家崇洋媚外?」

「為了供女兒,自己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是不是太笨了?」

 

對此蟬主想說,誰也沒有天眼,無法預知時代局勢的變化,對於一個生在上一輩的底層家庭,他們唯一能想到的出路,就是全家舉力培養一個可以出國留學的大學生。


為此,可以臥薪嘗膽15年,將所有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延遲15年。


雖然現在的社會更加崇尚及時行樂,但延遲滿足,也是一種崇高的選擇,我們無權對他人的決定指手畫腳。




曾經有人說「華人不管去哪,都不可能餓」,多少在外的華人,靠自己的一雙手,依然掙得了生存的資本。他們的努力和體面,為中國人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你可以說他們不夠格局,不夠聰明,但他們身上的勤奮、敬業、堅韌的品質,的確是所有中國人和華人的立足之本。


《歲月神偷》裡說:「難一步,佳一步。做人呢,難完就佳了。」

 

為什麼質疑他們為何臥薪嘗膽,其實只是自己何不食肉糜罷了。

 


點亮「在看」,為堅毅的中國人鼓掌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組織,後臺回復「招人」


/ 推 薦 文 章 /


相關焦點

  • 上海夫妻為供女兒留學,在日本打「黑工」15年,被拍成紀錄片
    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頃刻間引起觀眾的熱烈回應、好評如潮。紀錄片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丁尚彪,為了給女兒掙出國的學費而在日本艱辛打拼15年的感人故事。15年間,因為打「黑工」的身份,丁尚彪與妻子、女兒分別只見過一面,自己則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泊,忍受著孤獨。正如紀錄片的開頭語:日本,已經連續3年,每年都有將近3萬人自殺,然而卻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在這裡、含淚地活著。
  • 我在日本打黑工:有的研修生工資的一半被扣去
    受訪者供圖  文|新京報記者李興麗 實習生張世超 王雙興 羅仙仙編輯|蘇曉明 校對|郭利琴  「中國研修生低薪、高壓、受虐待、被性騷擾」,「失蹤研修生達萬人」……不少人分不清「研究生」和「研修生」的時候,在近期日本的新聞報導裡,中國研修生以悲慘的境遇,刺痛了國人的心。
  • 從月薪100到全家移民美國:一個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的15年
    影片講述了一個底層的中國父親,從上海漂洋過海到日本「留學」,卻被迫打黑工的15年。這是一部由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的紀錄版,名叫《含淚活著》,影片曾經創下了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播放紀錄。由於過於火爆,硬是在09年進入了日本影院,上映後場場爆滿,竟然打敗了同期上映阿凡達,穩居當年日本電影票房的榜首。
  • 《含淚活著》:上海丁尚彪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島國一億人
    在這個遠離大城市的地方,學生除了學習,根本沒有地方能讓他們打工賺錢。在開學典禮上,日本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悉數到場,大批的記者也來到了阿寒校,阿寒校的開學成了日本當時的熱點新聞。阿寒校熱鬧的背後,包含著日本政府不為人知的用心。
  • 中國駐日使館:「打黑工」違法 或面臨牢獄之災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8日向記者介紹近年我使領館領事保護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呼籲中國公民在國外應遵守所在國法律,中國駐外使領館領保工作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但不袒護個別人的違法行為。非法滯留「打黑工」可能面臨牢獄之災長崎縣近年成為中國郵輪遊客熱門目的地。2017年,共有299艘來自中國的郵輪停靠長崎縣內長崎港及佐世保港,郵輪遊客達82萬人次。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中國父親,把女兒送進名校留學,如今他們怎樣
    這似乎是刻在中國父母骨子裡的一句箴言。哪怕如今新時代的小爸媽們,都會在剛會爬的孩子身上貼個"距離高考還有6389天"的紙條,這看似是迷操作,卻代表著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願: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
  • 離家15年,在日本打黑工供女兒留學,這位中國男人用雙手改變命運
    這似乎是刻在中國父母骨子裡的一句箴言。哪怕如今新時代的小爸媽們,都會在剛會爬的孩子身上貼個"距離高考還有6389天"的紙條,這看似是迷操作,卻代表著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願: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 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
  • 他為送女兒到美國上學,在日本打15年黑工,後禁入日本
    二、在日本打15年「黑工」只為供女兒讀書起初,當丁尚彪抵達日本東京後,在朋友介紹下他先是在一家餐廳兼職,嘗到日本高額工資甜頭的他更期待著到學校後的生活。接著,丁尚彪來到了日本北海道的「番外地」學校,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學校並非他所設想的那般。到了學校之後,丁尚彪才發現這只是日本政府為了吸引留學生的一個障眼法,而番外地在日語中就是偏僻地的意思。
  • 說說我認識的歐洲黑工
    ,還要去國外打黑工幹嘛呢?許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黃仁宇先生的這個觀點,頗感震驚,因為它和之前接受的教育(「歷史規律」)完全不同。這麼多年過去,才深刻體會到,黃仁宇先生的告誡,不只是對歷史的深刻洞見,更是對世界的深刻洞見。此次的悲劇尚未有確切結論,據最新消息死者可能是越南人。但無論如何,我來了歐洲之後才發現,確實有不少國人在歐洲打黑工,而且已經成了完整的「一條龍」服務。
  • 中國男子赴韓打黑工入境遭拒 被關「小黑屋」(圖)
    10月10日,回到成都的肖先生打算到旅行社討說法。  關入黑屋  被扣200多遊客多來自中國 房間沒床只能打地鋪  肖德兵被送進「小黑屋」後,發現裡面有很多人。後來大致數了一下,足足有200多人,其中大多數是中國遊客,也有的來自越南、蒙古和尼泊爾等國家。  「小黑屋」面積寬敞,男的一個大間,女的一個大間。
  • 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只為女兒能去美國,終被日本「拉黑」
    不知道大家對前些年電視中所播放的一個名叫《含淚活著》的紀錄片有沒有印象,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為了女兒能去美國留學,自己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最後被日本方面終身禁止入境的故事。據說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進行了十幾年之久。
  • 哈警方從磚廠解救15名中國黑工 領館啟動內部機制
    據報導,當時地區內務部打擊有組織犯罪處接到了相關的報案信息,一名中國公民報警稱,他與14名來自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哈薩克族同胞在一家位於卡拉薩伊克區的私人磚廠惡劣的條件下已工作了幾個月。  警方於是迅速採取行動,將15名工人解救出來,在一名工人身上發現「明顯的傷痕」。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日用品靠撿,他憑一堆納稅單,獲日本民眾尊敬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名叫丁尚彪,就是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堅強的男人丁尚彪1945年出生於中國的上海,他的父親是一名國民黨軍人,也因為這個身份給丁尚彪童年帶來了很多的不幸,他因此也遭到了許多不公,但這也同樣培養了丁尚彪堅韌的性格。
  • 在日打黑工15年,日用品全靠撿,他憑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
    丁尚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日本打黑工15年,平時的日用品全都靠撿,最後他更是他憑藉著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這其中的點點滴滴又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丁尚彪是上海人,出生於1952年。在1989年的時候他發現日本的招生單,為了改變家庭貧窮的現狀,他決定借一筆錢,從中國到日本讀書打拼希望能夠出人頭地,這一年的他35歲。
  • 剝削中國勞工,後續來了!華人女老闆露面回應:我沒做錯!打黑工的在編故事!
    記者問:「為什麼舉報者把他們在旅館的打工經歷形容成一場噩夢,更把這個旅館比作監獄,其中一人甚至想過自殺?」Guan回覆說:「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編故事,把自己偽裝成可憐的弱勢群體。但這位單親媽媽表示,她自從抵達這個旅館後,個人自由受限,而且工作至今未休息過一天。」「Guan把我當成賺錢工具,當成免費的勞動力。」「她不僅要求我們打掃房間,還要求清理旅館中一條小河的汙垢,讓我們從淤泥裡清出垃圾。」
  • 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中國父親赴日打黑工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西方國家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放養,所以相比之下,中國父母為孩子們的付出更加沉重,也更難報答。《孟子題詞》所說的「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正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從古至今,父母就在為孩子們的未來想方設法。在現代,也有許多父母為了孩子漂泊異國他鄉,就比如說這個中國父親,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竟赴日打黑工15年,後來被終生禁入日本。
  • 中國版敦刻爾克,一人拯救150萬人,卻被逼自殺,死不瞑目
    1中國版敦刻爾克,一人拯救150萬人-在魯迅先生的追掉會上,好友鬱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卻不知珍惜的民族更可悲。」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人,船王盧作孚。我們的船王盧作孚,也曾經主導過一場「敦刻爾克」式的撤退,那一次,他拯救了150萬人的命運。那是1938年的秋天,猖獗的日軍經過四個半月的狂轟濫炸,奪取了長江重鎮武漢,為避免武漢遭到南京大屠殺的厄運,就在城破的前40天,以蔣介石為最高統帥的國軍做出一項決定——將城中各類人員和13萬噸戰略器材,幾十萬噸物資運送到重慶,搶救抗戰實力。
  • 黑工鍛鍊記(上)
    坐在躺椅上,享受著免費的桑拿,看著微信,想著自己當年幹黑工的真實經歷,渲染以記之。        我自己當年中考後等成績那段時間,幹了大半月黑工的情形:一個字不是苦,倆字是苦不,仨字是苦不苦。我諞諞當年幹黑工的經歷,有此經歷的看看有沒有共鳴,沒經歷的年青娃們看個熱鬧。
  • 大清末代格格與日本平民青年的「殉情」事件
    據稱,被發現時,女青年的頭上有彈孔,左手無名指上戴著婚戒,枕在男青年的左臂上。兩人還有剪下的指甲與頭髮被包在白紙裡,埋在附近。於是判定這是一起殉情事件,兩人以男青年帶來的手槍自殺。新聞被報導出來後,將這件事稱為「在天國結合的戀愛」,史稱「天城山殉情事件」。甚至後來被拍成了愛情電影。
  • 欠巨債打黑工15年,送女兒進世界名校: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中國向來注重團圓,但在這個家庭中,分離卻成為常態。女兒10歲那年,丁尚彪遠去日本,與妻女整整分離了15年,靠著打黑工賺的錢,將女兒送到美國名校,並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這不是虛構的電影情節,而是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