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同時兒女也永遠是父母的「小baby」。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歲月中,父親一直是那個為了兒女默默付出的人,雖然父親的愛不像母親那樣溫柔,但他那份深沉的愛會讓我們心領神會。不知道大家對前些年電視中所播放的一個名叫《含淚活著》的紀錄片有沒有印象,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為了女兒能去美國留學,自己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最後被日本方面終身禁止入境的故事。據說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進行了十幾年之久。

紀錄片的主人公名叫丁尚彪,生活在80年代的他,跟老婆一直在鄉下插隊生活。隨著時代慢慢的發展他們夫妻二人也緊跟時代潮流來到了上海工作。剛到上海的夫妻二人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只能打一些零工來維持生計。本以為就這樣平淡一生的他,在看到地攤上有一本日語教學書時,讓他萌生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想法。那就是去日本上大學,之後他便開始諮詢一些關於日本留學的信息,在知道去日本留學需要花費42萬日元的時候,已經捉襟見肘的他並沒有退縮。要知道丁尚彪和她老婆以當時的收入計算,低頭幹15年都未必能夠湊齊。

最終一心求學的他還是向生活低了頭, 向親戚朋友們借完錢之後,丁尚彪便獨自一人拿著借來的學費和護照還到了日本。可到了日本丁尚彪才知道原來他所報的日語學校在阿含町地區,本以為學校在繁華都市的他,還想著能夠一邊學習日語一邊打工還錢。可在到了學校之後他才發現,原來日語學校建在了鄉下的一處荒涼之地上,更別說四處有什麼可以打工的地方了。於是在1989年丁尚彪便放棄了學業準備前往大都市東京打工,以償還他之前為湊學費所欠下的巨額債務。

由於他是從學校逃出去的,所以這也意味著他失去了留學生的身份,更不能享受留學生所擁有的的權利,這讓他徹徹底底地變成了一個「黑戶」。沒有身份的丁尚彪只能尋求當地華人的幫助,最終他在一家中餐過落了腳並在這裡幹起了兼職,他還有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那就是在工廠上班。被工作佔據所有時間的他便放棄了自己繼續求學的夢想,打他並沒有馬上回國,而是將出國留學的夢想「傳」給了自己的女兒。為了女兒能夠學有所成去美國留學,他又開啟了瘋狂工作模式。

由於丁尚彪到日本之後就沒有回國過,所以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他的身影,唯一跟他有關聯的就是每年他給家裡匯來的錢。一個人孤身在外長期見不到家人,這對丁尚彪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煎熬呢?在女兒丁啉滿十八歲的那一天,為了給女兒一個驚喜,在日本丁尚彪還專門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給上海廣播臺打了個電話,給女兒點了一首歌。聽到歌聲的母女二人瞬間淚奔了。

知道父親在外受苦的女兒,一直沒有在學習上松過氣,高中念的都是上海著名的復旦大學附屬高中。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在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下,女兒獲得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聽到消息後的丁尚彪開心到無以言表。懂事的女兒將日本設為自己去美國念書的中轉站,因為父親是黑戶,所以他們一家三口在機場外的一個小地方見的面。在經過一天的敘舊之後,懷揣著父親血汗錢和留學夢的丁啉開啟了自己的留學之路。直到2004年女兒大學畢業之後,對日本沒有任何留戀的丁尚彪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日本方面在得知丁尚彪在日本打了15年「黑工」之後,便下了終生禁止丁尚彪進入日本的決定。回國後的丁尚彪實際上也沒在中國呆很長時間,而是在女兒畢業嫁到美國之後被女兒接到了美國。如今的他依舊在一家餐廳工作,只是少了些當初的辛酸多了些輕鬆。你對丁尚彪的做法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