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淚活著》記錄華人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了無數人

2020-11-17 騰訊網

《含淚活著》是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丁尚彪、陳忻星等參與演出的紀錄片。

影片講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歲時告別妻子和女兒,滿懷憧憬,從上海到日本留學後,一家三口的命運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含淚活著》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繼《小留學生》之後再次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

影片記錄了在日中國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淚歷程。

以紀實的手法表現了主人公丁尚彪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和孩子,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歲月。15年的日本歲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悅、誤會、理解,萬般情感,言語難盡。

感動日本

在東京新宿區的一家電影院《含淚活著》的影片海報旁貼滿了日本觀眾的觀後感,有人說這部影片給在經濟低迷的冷風中前行的日本人帶來了溫暖和希望,而更讓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終於在美國和家人團聚,告別了那段含淚的留日生活。

創全日本最高收視記錄

該片2006年曾在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一舉創系當時全日本最高收視記錄。

2009年,當主創者張麗玲都已漸漸淡忘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學生中村俊喜卻意外地"發現"了它。

在他的努力下,一筆三千萬日元的投資幫助電視作品《含淚活著》走進電影院。

從2009年11月底上映起,這部名為《含淚活著》的電影,幾乎場場爆滿,由於觀眾數量大大超過預計人數,該片由原來的中型放映廳,轉到大型放映廳,上映場次和時間更是一加再加。

日本影院貼滿了日本觀眾的觀影留言▲

"含著淚看完《含淚活著》,這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 --51歲男性

"無論是誰,看了這部作品,都無法不為之動容。" --46歲男性

"片中有許多我們日本人已忘卻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31歲男性

"這個紀錄片應該成為小學、中學的德育教材。" --38歲女性

"邊看眼前邊浮現出父母的身影,淚流不止。我父母因戰爭而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他們連節假日都不休息拼命工作掙錢,供我和哥哥上醫科大學。這個紀錄片使我對父母充滿感激並感悟到自己的責任。希望母和哥哥也能看到這部難得的好片。" --38歲男性

"人生就應咬緊牙關,含淚前行,這是為歡笑做出的準備。如此世代相傳。 --27歲女性

"深感擁有目標能夠使人變得堅強。" --53歲女

留在日本,是個黑戶;回國,不知道欠下的外債什麼時候才能還上。

1989年,35歲的知青知青丁尚彪和妻子帶著女兒回到上海,當時整個中國都處於動蕩貧困之中,丁尚彪一家人在上海舉步維艱,生活的非常艱難。

機緣巧合,丁尚彪花了5毛錢買了一份日語學校的留學資料,怎樣給予家人更好的生活,思來想去的他萌發了出國留學的念頭,留學的學費高達42萬日元,這筆費用在當時是他們夫婦15年的工資,即便如此,他還是找遍了親戚朋友,能借的人都借了個遍,湊足了留學的費用。

1989年6月,丁尚彪告別家人,飛往日本,開始自己的留學生涯,在飛機上的他滿懷對未來人生的憧憬,並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殘酷真相。

他來到北海道的邊陲小鎮阿寒町,這裡是一個極為偏僻荒涼的地方,壓根沒有人煙和商業,政府希望開辦學校吸引外國學子來增加本地活力,並且,不允許他們外出代工。

這對於丁尚彪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他不能一邊留學一邊打工的話,他借來的巨額負載怎麼辦?他家人還在等著他寄錢回去呢。

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決定逃離這裡,幾天之後,他步行四個小時,在最後時分趕上了開往札幌的火車,火車開往1000多公裡外的東京.

他的轉校申請沒有得到批准,反而失去了日本的籤證,以及自由回國的機會,滿懷希望的來到國外,卻擺脫不了命運的玩笑

他有兩個選擇,回國,或者留在日本做黑戶打工還債

當時在東京打工一天的收入,相當於丁尚彪在上海7個月的工資,他做了一個改變自己和家庭的決定:留在日本。同時,他決定要努力賺錢,把女兒丁琳送去國外留學,把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夢想寄託給女兒。

35歲的丁尚彪在日本化名野村一夫,他語言不通,舉目無親,又是黑戶,隨時可能會被遣返,但是他依然堅持了下來,白天在工廠打工,晚上做廚師顛勺,閒下來再去做洗碗工,能賺錢的他都幹,早上4、5點出發,下班時已是深夜。住最便宜的房子,洗澡只能用塑料布接點水。每天就是上班,幹活,加班,寄錢。

租鐵路旁最便宜的房子,火車整日轟隆隆響,沒有衛生間

同時打三份工,白天在工廠,晚上在餐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周末還去做清潔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8年,雖然出國前的外債早就還完了,但他堅持不回國,因為自己是黑戶,一旦離開就回不來了。

而這8年來,辛苦的又何止是老丁?

老丁在日本打黑工8年後,女兒成功考上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但他並沒有回國的計劃,他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留在日本繼續打工賺錢,供女兒讀博士。

15年間,他只見過女兒一次,是女兒赴美留學在東京轉機的時候。當年的小丫頭,已經長成大姑娘了;而老丁也有白頭髮了。

因為是黑戶,老丁不能送女兒去機場,只能提前一站下車。

隔著車窗,父女倆都繃不住了,各自抹著眼淚。

他們不知道,這一別,下次見面又會是幾年以後。

15年間,老丁跟妻子,也只見了一面。

妻子陳忻星申請去美國看女兒,被拒籤了11次,終於在5年之後,成功拿到籤證,去美國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

跟當年女兒一樣,她選擇在東京轉機,跟離別13年的丈夫見上一面。

分別時,哪成想過,這一別,要整整13年才能再相見,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

回到老丁租住的房子裡,陳忻星還是沒忍住,紅了眼眶。

好在,妻子在日本有3天的時間,老丁老早做好了攻略,帶妻子吃美食,逛景點,好好享受了一番。在東京十幾年了,這些是他一直都捨不得做的事。

分別的時候,老丁又是不能送到機場,又是提前一站下車,又是一場心酸的離別。

2年後,女兒博士畢業,老丁終於結束了15年的黑戶打工生活,跟妻子團聚了。

女兒在美國成為了一名醫生,結婚後,把老丁和妻子接到了美國。

在美國,老丁也沒閒著,繼續在餐館打工,學英語,前不久他通過了美國公民考試,成為了美國公民。

他說,他的人生計劃是退休之後,用自己賺到的錢和家人週遊世界。

一代人的付出,兩輩人的努力,終於可以讓下一代成為中產階級的孩子。

很多父母都明白,讓孩子出人頭地,但是很難去跨越階層,有個評論說:誰不想成為富二代的父母,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機會。

可是為什麼有的父母能讓孩子成功,有的父母卻在焦慮中將孩子培養的越來越叛逆,甚至產生心理問題了呢?

1、父母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

大多數的父母,並沒有給孩子樹立拼搏的榜樣,而是把所有「往上走」的壓力壓在了孩子身上,用逼迫孩子的方式,讓家庭往上走」。

上面說的那個笑話:父母辭職在家,日復一日的去監督孩子努力,這樣的行為是「本末倒置」了。

很多父母都「雙標」,對自己是一套規則:可以懶散、不努力、不優秀、玩手機上癮;對孩子又是另一套規則:努力、勤奮、優秀、不玩手機……

但是我們也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如果父母行為一套標準,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又是另一套標準,那麼孩子在父母「言行不一」的狀態下,產生反抗和牴觸心理:憑什麼父母可以,我不可以?

在紀錄片中,丁尚彪不斷的努力,在日本兼職三份工作的時候,仍舊考了5個職業證書

在定居美國後,從頭開始學習英語,2012年,獲得了「紐約賓館業協會」頒發的「大蘋果獎」,之後出了自傳。

這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是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即使父親不在身邊,也是孩子的精神榜樣。

父母努力認真的活著,才能讓孩子努力認真的對待生活!

USA華人資訊

第2756737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含淚活著》:上海丁尚彪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島國一億人
    在千萬的上海男人中,有一位上海漢子用自己的十幾年一日的忍耐和努力感動了無數日本人,成為無數人學習的榜樣。青年時期多受磨礪丁尚彪,一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在青少年時期,丁尚彪被安排來到淮北農村,成為了知青。
  • 欠巨債打黑工15年,送女兒進世界名校: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女兒10歲那年,丁尚彪遠去日本,與妻女整整分離了15年,靠著打黑工賺的錢,將女兒送到美國名校,並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這不是虛構的電影情節,而是真人真事。1996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費10年,將丁尚彪一家人的聚散分離拍成了紀錄片。
  • 上海夫妻為供女兒留學,在日本打「黑工」15年,被拍成紀錄片
    旅日華人導演張麗玲,用10年時間跟蹤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含淚活著》。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頃刻間引起觀眾的熱烈回應、好評如潮。紀錄片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丁尚彪,為了給女兒掙出國的學費而在日本艱辛打拼15年的感人故事。15年間,因為打「黑工」的身份,丁尚彪與妻子、女兒分別只見過一面,自己則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泊,忍受著孤獨。
  • 在日打黑工15年,日用品全靠撿,他憑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
    丁尚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日本打黑工15年,平時的日用品全都靠撿,最後他更是他憑藉著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這其中的點點滴滴又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丁尚彪是上海人,出生於1952年。在1989年的時候他發現日本的招生單,為了改變家庭貧窮的現狀,他決定借一筆錢,從中國到日本讀書打拼希望能夠出人頭地,這一年的他35歲。
  • 含淚活著:上海男子黑在日本二十年的苦情奮鬥史,感動了整個日本
    這是上海的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
  • 打工人丁尚彪:為家庭日本打黑工15年,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
    曾經因《含淚活著》這部紀錄片而感動中日兩國人民的「打工人」丁尚彪,因一篇在紐約疫情下寫的遺囑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今年,顛簸半生,已經是美國公民的老丁已經65歲,在美國繼續打工十年後剛剛退休。直到他得知社區裡的一位上海阿姨姨感染去世,幾天後才被發現之後,他如同當年在日本一樣,給女兒留下遺囑。字裡行間看似冷酷無情,卻都是為了給子女減少麻煩,寄寓著濃濃深情父愛。要理解他所做的這一切,又不得不提起當年他在日本「打黑工」的那十五年的歲月。
  • 從月薪100到全家移民美國:一個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的15年
    這是一部耗時10年之久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影片講述了一個底層的中國父親,從上海漂洋過海到日本「留學」,卻被迫打黑工的15年。這是一部由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的紀錄版,名叫《含淚活著》,影片曾經創下了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播放紀錄。
  • 含淚活著,上海一家三口人的驚人奮鬥史,感動了整個日本
    下文中的父親,用15年的堅持改變了家族命運。 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 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 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 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 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
  • 含淚活著,上海一家三口人的驚人奮鬥史,感動了全世界
    轉載自酷玩實驗室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作品作者:蛋蛋姐這是上海的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
  • 耗時十年記錄上海一家三口奮鬥史,這部電影感動無數人 薦讀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感動了無數人的影片叫做《含淚活著》,這個故事沒有美國大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小人物的中國式奮鬥,謹以此片致敬還在黑暗中奮鬥的你
  • 含淚活著!上海一家三口人的驚人奮鬥史,感動了整個世界!
    下文中的父親,用15年的堅持改變了家族命運。連朱鎔基也曾給出評價:「深受感動」。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記錄下這一家三口的聚散離合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前中國國務院朱總理在訪問日本時曾給與了這樣的評價「我看了這部紀錄片後,深受感動
  • 這個中國「黑工」,拯救了日本的自殺青年?
    一部聚焦一個「黑工」家庭紀錄片,感動了幾乎全日本,打破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偏見。還讓深陷高自殺率的日本人,感受到了極大的振奮力量。 今天,蟬主不玩幽默不談娛樂,來聊聊這部在豆瓣拿下9.2高分的經典紀錄片《含淚活著》。
  • 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只為女兒能去美國,終被日本「拉黑」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歲月中,父親一直是那個為了兒女默默付出的人,雖然父親的愛不像母親那樣溫柔,但他那份深沉的愛會讓我們心領神會。不知道大家對前些年電視中所播放的一個名叫《含淚活著》的紀錄片有沒有印象,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為了女兒能去美國留學,自己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最後被日本方面終身禁止入境的故事。據說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進行了十幾年之久。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中國父親,把女兒送進名校留學,如今他們怎樣
    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此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來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浙一帶去日本闖的人不在少數,彼時日本是經濟發達,遍地黃金的存在。丁尚彪起初去日本,是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被黑中介坑了,把他扔在鳥不拉屎的北海道鄉下了,一個新建的,看著就不靠譜的日語學校,哪有條件半工半讀。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終於把女兒送入世界名校
    偶然的機會朋友推薦了這部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2009年在日本上映的時候,同期的電影阿凡達在日本上映時,觀影人數卻寥寥無幾,日本觀眾根本就來不及看好萊塢大片,而是爭相去看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一個普通的中國底層的男人30年苦澀與傳奇的故事。
  • 日本電影《含淚活著》,生命的意義
    春節期間,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日本紀錄片:《含淚活著》。       片首有這麼一句話:「在連續三年每年都有三萬人自殺的日本,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含淚活著。」         從1996到2005年一名叫張麗玲的中國導演,花費十年時間,輾轉美國、日本、中國三地,用攝影機記錄下這家人的點點滴滴,完成了《含淚活著》的紀錄片。
  • 離家15年,在日本打黑工供女兒留學,這位中國男人用雙手改變命運
    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
  • 含淚活著
    「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顧城「在連續3年每年有3萬人自殺的日本,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含淚活著。」這是11月3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紀錄片《含淚活著》片首的一句話。於是,他會「黑戶」15年,不忘納稅,沒有任何不良記錄,而且還不斷被評為優秀員工,都感動了日本邊防戰士。後來跟隨定居美國的女兒到了大洋彼岸,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他說:「阿拉年齡最大,言語一句不懂,也能做到最好!」中國普通人可以打動日本人和美國人,更能夠打動中國人。至人若鏡。
  • 父親自費42萬留學被坑,滯留日本打黑工15年,終助女兒圓博士夢
    其中有一位來自上海的老丁,以留學的名義出國被「坑」,孤身一人在日本打著三份黑工,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15年裡,只和女兒、和妻子僅有兩次團聚。紀錄片《含淚活著》跟拍十年,記錄下了他們一家人的故事。
  • 從月薪100元到上海買房,他打黑工15年只為了兩個女人……
    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十年之久,記錄下了上海一個家庭的聚散離合,並製作成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並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