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中國父親,把女兒送進名校留學,如今他們怎樣

2020-12-27 照見古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似乎是刻在中國父母骨子裡的一句箴言。哪怕如今新時代的小爸媽們,都會在剛會爬的孩子身上貼個"距離高考還有6389天"的紙條,這看似是迷操作,卻代表著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願: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

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

命運就算顛沛流離,他也沒有放棄

今年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2020年太難了。但我在父母長輩臉上卻沒有看到過什麼焦慮,偶爾他們也會感嘆今年特殊,卻從沒流露出"太難了"的喪氣感。是的,比起他們曾經經歷過艱難險阻,這不算難,總能邁過去。

1989年,35歲的丁尚彪正處在人生的關鍵節點:16歲下鄉,從上海到了安徽淮河,努力工作,覓得賢妻,因工作表現良好,夫妻二人被調回上海,不久後生下女兒,此時的他已經30歲出頭,靠著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在上海找份工作安穩下來並不難。

丁尚彪不滿足於此,他是上海人,他見識過什麼才叫好生活。而能徹底改變家庭困境的,只有出去闖。此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來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浙一帶去日本闖的人不在少數,彼時日本是經濟發達,遍地黃金的存在。

丁尚彪起初去日本,是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被黑中介坑了,把他扔在鳥不拉屎的北海道鄉下了,一個新建的,看著就不靠譜的日語學校,哪有條件半工半讀。

丁尚彪留學夢告吹,中介費也被坑了,他也沒有撤退可言,一時陷入兩難。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他也要跨過這一切

中國人,在哪裡都能活,這話真不是吹的。丁尚彪很快想通了,既然來了日本,就去最繁華最繁華的城市闖蕩。歷經艱難險阻,他逃離了這個"番外地"。

在東京,大多數中國人最初幹的就是刷盤子刷馬桶。當年那些關於日本人"極愛乾淨,盤子洗八遍,馬桶水都能喝"的小段子滿網都是。

盤子雖然難洗,但錢很好賺啊~丁尚彪在這段時間內,看著存款的數字蹭蹭往上漲,就充滿了動力,當時在日本打工一天賺的錢,相當於在國內幾個月的收入。因為沒有正式身份,怕被遣返,他每天都生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購物不敢租房不敢多交流,只是在東京各地輾轉打工,什麼髒苦累的活都幹過。

守得雲開見月明,女兒替他圓了留學夢

身在異國他鄉,能不想念在上海的妻子和女兒嗎?他每次攢到100萬日元,就把錢匯回家,一遍一遍地囑託女兒好好學習。

皇天不負有心人,8年後,女兒拿到了紐約大學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多年心願成真,丁尚彪終於有底氣走到陽光下,但他還是沒法回去為女兒慶祝送行,女兒上醫學院、在美國生活,這又是一大筆錢,還需要他繼續打工。

7年後,女兒畢業,並在美國定居,孩子長大了,有能力讓父親結束與家人天各一方的生活,丁尚彪考慮到妻女,辭掉了工作。

在回國之前,他去了東京入境管理局,一五一十地將自己這些年"打黑工"的事情說清楚;他還去了下北海道,15年前初到日本的地方,中國人,講究的就是有始有終,命運在這裡改變,也要回來交代一下。

2004年,丁尚彪來到了成田機場,海關人員檢查後發現:這個黑戶,在日5年,沒有任何犯罪記錄,沒有一次拖欠稅款。

如今,丁尚彪一家生活在美國,女兒是出色的婦產科醫生,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過著富裕又安定的生活。

"把家庭建設好,把小孩培養出來,這是我的責任,必須要這樣,沒有辦法。"——老丁

生一代、養一代、培一代,中國人就是用這麼樸素的思想,將生命和榮耀傳承。

尾聲:

關於丁尚彪一家人的事,日本曾經跟拍多年,拍出了紀錄片《含淚活著》,上映引起轟動。日本是個很"喪"的民族,乾巴爹的背後是居高不下的自殺率。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共通,但這不妨礙我們從自強自立的普通人身上找到感動,找到重拾信心,改變命運的力量。

平凡的中國男人,平凡的父親,偉大的15年,丁尚彪的傳奇故事,正是你我身邊每一個與困境作鬥爭的普通人縮影。

乘風破浪會有時,陽光總在風雨後,中國人不論在什麼時代,碰到什麼困難,只要有雙手,就能改變命運。

相關焦點

  • 他為送女兒到美國上學,在日本打15年黑工,後禁入日本
    他為送女兒到美國上學,在日本打15年黑工,後禁入日本2021 01/31 10:20 弋說歷史《詩經》中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在世界上,最偉大的人莫過於父母,他們將自己最無私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了自己的孩子。
  • 上海夫妻為供女兒留學,在日本打「黑工」15年,被拍成紀錄片
    紀錄片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丁尚彪,為了給女兒掙出國的學費而在日本艱辛打拼15年的感人故事。15年間,因為打「黑工」的身份,丁尚彪與妻子、女兒分別只見過一面,自己則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泊,忍受著孤獨。正如紀錄片的開頭語:日本,已經連續3年,每年都有將近3萬人自殺,然而卻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在這裡、含淚地活著。一份招生簡章改變了一個中國父親15年的命運丁尚彪,1954年出生於上海,初中畢業時,正趕上城市青年上山下鄉。
  • 從月薪100到全家移民美國:一個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的15年
    這是一部耗時10年之久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影片講述了一個底層的中國父親,從上海漂洋過海到日本「留學」,卻被迫打黑工的15年。這是一部由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的紀錄版,名叫《含淚活著》,影片曾經創下了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播放紀錄。
  • 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只為女兒能去美國,終被日本「拉黑」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歲月中,父親一直是那個為了兒女默默付出的人,雖然父親的愛不像母親那樣溫柔,但他那份深沉的愛會讓我們心領神會。不知道大家對前些年電視中所播放的一個名叫《含淚活著》的紀錄片有沒有印象,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為了女兒能去美國留學,自己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最後被日本方面終身禁止入境的故事。據說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進行了十幾年之久。
  • 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中國父親赴日打黑工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在現代,也有許多父母為了孩子漂泊異國他鄉,就比如說這個中國父親,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竟赴日打黑工15年,後來被終生禁入日本。當時國內的工資水平較低,在深思熟慮以後,丁尚彪選擇了離中國最近的發達國家日本。之所以選擇日本,除了距離最近之外,也是因為日本的文化和我國最為相近,他過去適應起來也更快。打定主意以後,他便踏上了去日本的旅程。
  • 中國父親為送女兒留學,在日本打15年「黑工」,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就像丁尚彪一樣,他為了給自己的女兒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跑去日本當了15年的黑戶,之後卻被終身禁入日本。那麼他們後來怎麼樣了呢?他的女兒也很是爭氣,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一所醫科大學,一開始丁尚彪很高興,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的勞累,留學的費用高得離譜,所以丁尚彪每天需要打四份工才能夠賺得供女兒留學的費用,夜以繼日,使得他剛剛40幾歲的年齡就滄桑的像60歲的老頭子。
  • 父親自費42萬留學被坑,滯留日本打黑工15年,終助女兒圓博士夢
    其中有一位來自上海的老丁,以留學的名義出國被「坑」,孤身一人在日本打著三份黑工,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15年裡,只和女兒、和妻子僅有兩次團聚。紀錄片《含淚活著》跟拍十年,記錄下了他們一家人的故事。
  • 離家15年,在日本打黑工供女兒留學,這位中國男人用雙手改變命運
    這似乎是刻在中國父母骨子裡的一句箴言。哪怕如今新時代的小爸媽們,都會在剛會爬的孩子身上貼個"距離高考還有6389天"的紙條,這看似是迷操作,卻代表著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願: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 偉大的事不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沒有漏交一次稅款的中國男子漢,他用他的自立自強,為女兒打出一片天,也為自己打出了"偉大"的事業。
  • 上海留學生日本打黑工15年,改變家庭命運換女兒一紙博士畢業證書
    父親丁尚彪15年來,只有初中文憑的他,硬是靠著獨自在日本打黑工15年,以繁重的體力勞動湊足了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整整15年,他只見過妻女一次。1989年6月12日,丁尚彪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坐上了飛往東京的班機。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終於把女兒送入世界名校
    偶然的機會朋友推薦了這部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2009年在日本上映的時候,同期的電影阿凡達在日本上映時,觀影人數卻寥寥無幾,日本觀眾根本就來不及看好萊塢大片,而是爭相去看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一個普通的中國底層的男人30年苦澀與傳奇的故事。
  • 欠巨債打黑工15年,送女兒進世界名校: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這像螞蟻一樣沒有感情忙碌討生活的日子,他一過就是15年。他就是丁尚彪。中國向來注重團圓,但在這個家庭中,分離卻成為常態。女兒10歲那年,丁尚彪遠去日本,與妻女整整分離了15年,靠著打黑工賺的錢,將女兒送到美國名校,並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這不是虛構的電影情節,而是真人真事。1996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費10年,將丁尚彪一家人的聚散分離拍成了紀錄片。
  • 為送女兒赴美讀醫,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可父愛則不同,父親在我們生活中往往是那種悶不吭聲的角色,沉默寡言的角色,嚴厲的角色,他不會像母親一樣對我們噓寒問暖,也不會過於關注我們的衣食住行,可只要你需要他,一扭頭便能看到他,他們只會默默的付出。就像丁尚彪一樣,他為了給自己的女兒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跑去日本當了15年的黑戶,之後卻被終身禁入日本。那麼他們後來怎麼樣了呢?
  • 《含淚活著》:上海丁尚彪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島國一億人
    留學之路崎嶇坎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留學的旋風颳遍了整個中國。上海作為大城市,丁尚彪自然能接觸到更多從日本歸來的朋友,看著這些朋友拿著大把鈔票,丁尚彪頗為心動。在人均工資平均才幾十元的年代,丁尚彪要不吃不喝的工作15年才能存到這筆錢。要籌款,只能借。丁尚彪騎著自行車,把親戚朋友鄰裡街坊都走了一遍,才借到了這筆錢。初到日本 發現被騙在1989年6月,抱著滿腔的期待和對妻女不舍,丁尚彪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飛機。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日用品靠撿,他憑一堆納稅單,獲日本民眾尊敬
    好在妻子與女兒也都支持他的決定。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上海,隨著中美、中日建交,赴美赴日留學的熱潮吹遍了中國大地。丁尚彪也一樣想去外國留學賺錢,但是他當時的經濟能力無法支持他赴美留學,所以他選擇了去日本打工留學。而且他的朋友也有在日本賺了不少錢而回國的。所以他就更加堅定了去日本留學的步伐。
  • 《含淚活著》記錄華人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了無數人
    以紀實的手法表現了主人公丁尚彪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和孩子,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歲月。15年的日本歲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悅、誤會、理解,萬般情感,言語難盡。
  • 這個中國「黑工」,拯救了日本的自殺青年?
    在日本當15年「黑工」,他瘋了嗎?1996-2005年,華人導演張麗玲耗時10年,記錄下了上海一家人的聚散離合。1989年,35歲的時候,他聽說「日本的馬路上可以撿彩電」,用5毛錢買到了一份日本北海道飛鳥學院的留學資料,動了留學的念頭。可42萬日元的留學費用,是丁尚彪和妻子陳忻星15年的工資,但為了圓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他們東拼西湊借債,成功讓老丁出了國。
  • 在日打黑工15年,日用品全靠撿,他憑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
    憑藉自己的努力扭轉乾坤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他們身上都有著一個共性,那就是不怕困難渾身散發著韌性,無論外界環境是何等的複雜他們總是能化險為夷走向成功。丁尚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日本打黑工15年,平時的日用品全都靠撿,最後他更是他憑藉著一堆納稅單得到日本人的尊敬,這其中的點點滴滴又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丁尚彪是上海人,出生於1952年。
  • 為送女兒留學,中國父親在日本辛苦打拼15年,最後被日本終身禁入
    父親永遠都會支持你的選擇,並為了你的未來而拼命奮鬥,但是你卻不會聽到他的抱怨聲。在我國就有著這麼一位偉大的父親,他為了送女兒去紐約留學,前往日本辛苦打拼15年,最後終身被禁入日本,父愛濃厚,深沉如斯。1954年,丁尚彪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貧困讓他只能完成初中的學業,在此之後就不得不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了。
  • 從月薪100元到上海買房,他打黑工15年只為了兩個女人……
    咬緊牙關的堅強父親,是真正男人。 片中有許多我們日本人已忘卻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 這究竟是怎樣的三口之家?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這麼多日本人為之感動?
  • 打工人丁尚彪:為家庭日本打黑工15年,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
    直到他得知社區裡的一位上海阿姨姨感染去世,幾天後才被發現之後,他如同當年在日本一樣,給女兒留下遺囑。字裡行間看似冷酷無情,卻都是為了給子女減少麻煩,寄寓著濃濃深情父愛。要理解他所做的這一切,又不得不提起當年他在日本「打黑工」的那十五年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