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演LIVE·豫劇雲劇場首開大幕|西安市豫劇團再現經典《三上轎》

2020-12-19 陝西新觀察

西演LIVE·雲劇場首度唱響豫劇大戲!7月11日至12日晚19:30,西安演藝集團·西安市豫劇團打造的大型豫劇傳統戲、陳派經典劇目《三上轎》,將通過西演LIVE·豫劇雲劇場與廣大戲迷在「雲端」見面。此次付費直播,既是西演LIVE與西安市豫劇團首次深度聯合,亦是西演LIVE·雲劇場在積累了10餘場線上直播經驗後,首次呈現經典的豫劇演出。

《三上轎》是「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的經典劇目之一。上世紀30年代,陳素真大師憑藉在《三上轎》中的優美唱腔、真切表演,加之該劇的曲折劇情,從而形成了豫劇陳派藝術風格。上世紀80年代初,陳派大弟子、獅吼劇團(現西安市豫劇團)第一批學員中的佼佼者關靈鳳先生攜此劇晉京演出,譽滿京華。本次一連兩晚的《三上轎》演出,即由陳派傑出再傳弟子、關靈鳳先生的高徒、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徐俊霞領銜主演。此外,該劇還雲集了王凱、李鵬飛、谷愛民、賈燕妮、劉強、姜召存、王華輝等西安市豫劇團實力派青年演員共同出演。

據悉,本次在西演LIVE·豫劇雲劇場呈現的《三上轎》看點頗多。西安市豫劇團在精心打磨後,使其更契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兼任劇本整理、導演、主演三位一體的徐俊霞表示:「這一版既保留了師祖陳素真大師原版精華,又繼承了師父關靈鳳先生演出版本的大部分唱腔,同時,還融入了自己的演出特點。」該劇劇情緊湊簡潔、高潮迭起、引人入勝。這也是西安市豫劇團近些年來始終致力於傳承發展傳統戲曲藝術,本著「讓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初心使命,深入挖掘極具代表性的戲曲流派風格的傳統經典劇目。

自今年6月以來,在西安演藝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西演LIVE·雲劇場在十餘場線上直播中,已取得了累計超過11萬次、單場平均過萬的有效觀看人次,並始終嘗試以親民的低價、過硬的劇目質量滿足廣大戲迷在疫情期間的觀劇需求。此次西演LIVE·豫劇雲劇場的開啟,是其與西安市豫劇團的又一次高質量線上直播的嘗試。本次直播詳情可關注易俗大劇院丨易俗社劇場與西安市豫劇團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豫劇雲劇場演出等相關信息。此外,西演LIVE·雲劇場還將在7月24日至25日對西安兒童藝術劇院的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進行直播,詳情可關注曲江創意谷展演中心微信公眾號了解後續詳情。

責任編輯:劉書海

—END—

相關焦點

  • 豫劇祥符調大電影《三上轎》浙江橫店正式開機!
    11月9日上午九點半,豫劇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在浙江橫店上陳塘影視基地正式開機。△開機儀式花絮即將被搬上銀幕的大型豫劇傳統戲《三上轎》是豫劇皇后陳素真的代表劇目之一,同時,也是豫劇經典劇目。該劇借古喻今,弘揚中國女子傳統優良品質,歌頌女主人公溫良如玉、不畏強惡、節烈不屈的精神。上世紀三十年代,《三上轎》由陳素真唱響中原大地。
  • ...生涯79周年專場晚會啟動儀式暨祥符調豫劇電影《三上轎》劇本...
    河南省文聯原巡視員、著名戲劇評論家 王洪應說,古老的戲曲是角兒的藝術,電影則是現代科技的形式,兩者結合在一起是藝術的加法,戲曲電影《三上轎》的劇本注重和電影高質量結合,既敬畏經典,尊重原來的劇本,又更適合電影語言。
  • 【陳素真與武漢市豫劇團】
    豫劇陳派藝術創始人、豫劇教育家、豫劇皇后陳素真先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從藝66年,積一身絕技,生旦文武不擋,唱念做打俱佳,開創了豫劇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陳派藝術。代表作有《宇宙鋒》、《梵王宮》、《春秋配》、《三上轎》、《拾玉鐲》等百餘出劇目。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丨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舉行
    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由豫劇陳派經典劇目《三上轎》今年11月9日,電影版《三上轎》在浙江橫店上陳塘影視基地正式開機,經過主創團隊15天的晝夜鏖戰,順利完成錄製。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都可以用豪華來形容,主創團隊匯集了電影界、戲劇屆的精英力量。
  • 不老的豫劇
    十萬大軍,2000多個院團  全國範圍內,豫劇有200多個專業院團,2000多個民營院團。如此龐大的隊伍,是中國戲曲界的一大奇觀。  折子戲與整本戲,彩扮與清唱,專業院團與民營院團,地頭與劇場,在除了麥忙和秋忙的河南大地上,豫劇演出隨處可見。
  • 豫劇「六大名旦」及珍貴視頻賞析
    代表劇目:古裝戲《宇宙鋒》、《梵王宮》、《春秋配》、《女貞花》、《三上轎》、《黃金蟬》、《三拂袖》、《拾玉鐲》等。藝術風格:唱腔俏麗精巧,表演細緻秀美、剛柔相濟,臺步行走如飄,辮子功美妙絕倫,開創了豫劇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人物介紹:原名王若瑜。
  • 新鄉市豫劇團#程素榮 豫劇《五世請纓》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 選段
    ,《五世請纓》飾演佘太君,《三關明月》飾演佘太君。 天波楊府張燈結彩五世同堂共祝佘太君107歲生日,其樂融融;邊將孟強傳來緊急軍報楊文廣元帥徵討西羌受傷被困,佘太君上殿面君商議對策;楊府五世孫楊滿堂私盜令箭,穆桂英召集眾女將披掛整齊聚集校場接受檢閱;佘太君看楊門女將軍威嚴整,便寬恕盜令之過,再次面君請纓,最終獲得皇帝批准,百歲老人率領五世十二女將外加小將楊滿堂老僕楊洪誓師出徵,討伐西羌。
  • 一月一劇豫劇《三娘教子》即將在大劇院開幕!
    由清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清河縣光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主辦,河南省安陽市豫劇團演出的經典豫劇《三娘教子》將於7月27日(農曆六月二十五)亮相清河大劇院。《三娘教子》經典豫劇劇情介紹:明代晉商薛廣因家庭不和,在愛子過完周歲生日之後,遠赴江南鎮江販米。適逢倭寇入侵,派薛義返鄉送銀後,便棄商從戎。不想薛義侵吞財物,逃往太原,納妻生子,並編造出薛廣軍中遇難的謊言。薛家聞訊,長妻張氏、妾劉氏丟棄其不滿5歲的孩子依哥,席捲家財,另嫁了富貴人家。三房夫人王春娥與義僕薛保擔起撫養和教育依哥的重任。
  • 淡淡的雲‖漫憶隨筆之三:一臺特別的晚會
    一臺特別的晚會 作者:淡淡的雲 朗誦:貝西17:36來自神農文藝漫憶隨筆之三:一臺特別的晚會淡淡的雲因長年觀看河南衛視《梨園春》戲曲欄目的節目,我喜歡上了豫劇。特別是河南省豫劇三團多年來堅持演現代戲使人耳目一新,《朝陽溝》劇組在中南海演岀後受到毛主席、周總理親切接見的畫面令人感到親切。擂臺賽使眾多民間戲曲愛好者有了充分展示才藝的機會,產生了大批草根名星擂主,這種現象不僅再次激發了廣大民眾對戲曲的熱情,也不同程度的緩解了參賽者的生存壓力。當然,更希望以此能引起社會的反思,對現行戲曲模式進行改革,使珍貴的傳統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
  • 【名家名段】豫劇《打金枝》經典唱段(附伴奏)
    1988年,黃愛菊從商丘市豫劇團退休。  1938年出生於山東省單縣黃崗集。6歲時跟著父母逃荒到商丘,13歲考入商丘市紅星劇校學戲,16歲進入商丘市豫劇團。1954年、1955年,在戲劇《白蓮花》、《白蛇傳》、《陳妙常》、《張羽煮海》等戲中飾演主角開始在豫劇界嶄露頭角。1959年代表商丘參加河南省戲劇匯演,並榮獲三等獎。
  • 聽臺灣豫劇人講述寶島臺灣的豫劇故事
    在即將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豫劇節上,他們將演出團史上規模最大的豫莎劇《天問》。什麼是「豫莎劇」?《天問》究竟是怎樣一部戲?臺灣豫劇團的現狀如何?7月13日,臺灣豫劇團演出規劃科科長鄭曜昌先生在鄭州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專訪。演出規劃科是負責劇團整年演出推廣與規劃的部門,進入臺灣豫劇團18年的鄭先生也是目前最了解臺灣豫劇現狀的人之一。
  • 第四屆中國豫劇節八月盛大啟幕,30場劇目亮豫劇「壓箱底」絕活!(附完整演出時間表)
    演出安排上,本屆豫劇節嘗試兼顧省內與省外、演出與研討的融合。李樹建、汪荃珍、賈文龍、王惠、李金枝、王紅麗、楊紅霞、金不換、徐俊霞、張豔萍等國家「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白玉蘭」得主爭奇鬥豔,王海玲、孟祥禮、徐愛華、柏青、盛紅林、魏俊英、陳大華、耿海堂、任三印、李予廣、楊文麗、張迪、黃力楊、尹曉華、孫倩倩等豫劇名家星光璀璨,將傾力為首都觀眾帶來一場豐富多彩的豫劇饕餮盛宴。第四、劇目經典,水準拔尖。
  • 豫劇《包青天》漯河市豫劇團 李建中 李金慧 楊文麗主演
    那部電影是這部戲的一個高峰,可畫質實在是沒辦法修復了(雖然模糊不清也看了好多遍),漯河市豫劇團竟然把這部戲的舞臺版恢復得這樣好,這是給豫劇戲迷們一個大大的福利。全劇所有角色沒有一個不出彩。戲曲卻不一樣,特別是一些經典劇目,不用說劇情了,哪一句唱腔哪一個動作不是觀眾熟稔於心的?可你什麼時候演都有觀眾。可見看戲不是看的劇情,而是看的表演。這部戲絕對能滿足戲迷們「看表演」的癮。不說了,發完這篇頭條再去看一遍。
  • 河南省豫劇戲曲老藝人,閻立品、沈寶愛、湯玉英、田敏生平簡介
    1950年入銅川豫劇團、1953年到安陽市人民豫劇團。1956年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在《秦香蓮》中飾國太,並榮獲演員三等獎。她還在《紅樓夢》、《王熙鳳與尤二姐》中飾賈母、《三哭殿》飾長孫後、《花打朝》飾秦夫人、《桃花庵》飾王桑氏、《洪湖赤衛隊》飾韓母、《沙家浜》飾沙奶奶、《李雙雙》飾孫有妻。四十年如一日靜心鑽研老旦一行。湯玉英 1947年出生、襄城縣山頭店鄉上黃村人。
  • 最好看的豫劇全本《宇宙鋒》即將再現古城!
    西安演藝集團·豫劇團2017年推出的新古典主義豫劇《宇宙鋒》特邀陳派藝術研究專家、戲劇理論家石磊先生現場執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深入研究陳派藝術精髓,廣泛參閱傳統劇本,以繼承陳素真版《宇宙鋒》修本裝瘋和金殿裝瘋兩折經典為基礎
  • 豫劇小皇后王紅麗在1997年率河南小皇后豫劇團臺灣寶島的輝煌之行!優秀劇目"五鳳嶺"的誕生.
    王豫生是個頗有名望的作曲家,又在以演傳統戲為主的省豫劇二團工作多年,因而對許多傳統劇目都十分熟悉。《五鳳嶺》他同樣知道,因為這齣戲中的一些內容比較落後,與當代人們的思想和認知很不合拍,精華與糟粕並存,因而幾十年來在戲曲舞臺上幾乎銷聲匿跡,別說年輕人了,就是有一定年歲的人也不一定看過。父親的話讓王紅麗更加猶豫,她又打電話和張天佑先生協商,希望能帶上能代表自己特色和一定影響的劇目。
  • 韋有義 || 洛寧豫劇團的鐵三角
    豫劇活化石蘇蘭芳先生,她是豫劇大師常香玉和崔蘭田的師姐蘇蘭芳是豫劇名家周海水所收的第一批女弟子。1935年11月,周海水就是帶著蘇蘭芳、蘇蘭芬、湯蘭香和跟班的常香玉,第一次將腿短的豫西調帶到了開封,與省府的祥符調同臺演出,爭芳鬥豔。蘇蘭芳生於1923年,如今年近百歲的她,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被稱為是豫劇的活化石。她1954年來到洛寧豫劇團以後,是當紅的主演。
  • 豫劇《七品芝麻官》 鑼鼓喧天
    這時,林秀英也趕來告狀,呈上杜士卿的柬帖。按院的官員們見雙方各有後臺,不敢審問,順手把案子推給了唐成。 唐成決心為民作主,他在縣衙內升堂審問,以確鑿的人證物證,駁得誥命夫人理屈詞窮。蠻橫不可一世的誥命夫人終被唐成扣押,解赴京城復命。
  • 梨園人物│豫劇名家高佩菊老師專訪
    十八年驚鴻一瞥,彼時在舞臺上瀟灑的薛丁山,如今已然成了古稀老人……退休後的高老師仍然眷戀著舞臺,眷戀著豫劇。她不顧年高,不知疲倦地為豫劇奔走,經常活躍在戲迷隊伍當中,為戲迷義務排戲、講戲,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時至今日,驀然回首高佩菊老師的從藝經歷,不得不提及影響高老師一生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再難,也要把豫劇在臺灣傳下去
    豫莎劇《天問》中王海玲(右二)飾演女版李爾王邠赫拉 摯友 攝三個關鍵詞:莎士比亞、臺灣、王海玲8歲進入豫劇團,師從豫劇大師張岫雲,因聰慧過人,學戲迅速,獲得「八齡神童」美譽。14歲首挑大梁演出《花木蘭》,至今已主演150多部戲。文武不擋,生旦皆能,師徒兩代,在寶島傳承豫劇,王海玲書寫了戲曲舞臺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