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電影《八子》,敘事平靜,戰鬥頻繁場面宏大,但故事很悲壯

2021-01-12 驛窗

「她說他只是迷失在遠方,他一定會來,來這片白樺林」——《白樺林》

蘭花站在村頭,望眼欲穿的每天守著,守著那個當初和滿崽分別的路口,每當想起滿崽想要親自己一口,蘭花都會忍不住偷偷臉紅,但每一次也都僅僅只是剎那的甜蜜,因為下一秒就被擔心佔滿了心窩:他還活著嗎?

母親也站在村口的老樹下,痴痴的望著遠方,六個孩子已經犧牲,剩下的老大和滿崽,他們會活著回來嗎?什麼時候回來呀?

電影《八子》看到這裡,都已經不記得自己哭了幾次了。

拋開所有的評判標準,能讓人看哭的電影,都是一種成功,如果還不是怎麼煽情,那種痛,更讓人觸目驚心,看完電影,久久不能忘懷。

客觀的說,雖然劇情簡介很傷感:在上個世紀30年代,贛南地區的一位母親,把自己的8個兒子都送上了戰場,6個兒子已經先後犧牲了,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還剩下老大和滿崽,他們能活著回來嗎?

但《八子》並不煽情,只是平靜的敘事。

電影從滿崽和心上人蘭花的道別開始,離別總是讓人感傷,不管是在何時何地,都會無由的升起一種「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惆悵和蕭索。

但滿崽和蘭花的離別場景是這樣的:滿崽說想親蘭花一口,蘭花嬌羞的婉拒說都留給你等你回來,滿崽無計可施,那就揮揮手道別吧,說走就走。

滿崽轉身離開的同時,蘭花激昂的歌聲響起,整個場景竟完全沒有任何的離愁別緒,只有一種承諾——你去打仗,我會等你。

或者——我要活著回來娶你,等著我。

《八子》這種不「做作」的敘事手法,一直貫穿全片,滿崽在戰場上找到大哥的時候,沒有噓寒問暖,也沒有「分別已久抱頭痛哭」的「感人場面」,大哥直接給了滿崽一腳,咆哮著:「滾回家去」。

這是最樸素的真實,才是最符合當時大哥的「心情」:我應該是回不去了,求求你回家去給媽養老送終吧,我唯一的弟弟。只是,這是戰場,容不得柔情,所有的戰友都是他們母親的孩子,怎能對自己的弟弟偏心呢?所以排長大哥只能給弟弟來良苦用心的一腳,儘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還有最後分別時滿崽像小時候一樣、讓大哥背著走過小河,和那場慘烈的突圍之戰、老趙和狙擊手犧牲的時候等等場景,電影雖然都給了特寫鏡頭,但沒有對畫面加上過多動情的渲染,如悲戚的背景音樂,或戰友的抽泣聲等等。

而是讓畫面就那麼自然而真實的呈現,大哥背弟弟,背了就背了,就像小時候一樣,沒有慢鏡頭,也沒有刻意的表情渲染;戰友犧牲,背景還是槍炮聲,因為活著的人還要戰鬥,沒有時間悲傷。

——就讓電影回歸冰冷鏡頭的介體屬性,「冷漠」的記錄戰爭的殘酷和憂傷吧。

但在「漠然」的情感之外,《八子》的戰鬥場面卻非常的多,這種「連番的轟炸」,不斷的堆砌著觀眾共情的醞釀,待情到深處,電影不必煽情,觀眾也已經意味明了——讓你流下眼淚的,不是濃情的悲戚,而是那無聲的悲壯。

戰鬥雖多,卻也沒有重複感,從第一場滿崽偶遇的戰鬥,到堅守陣地之戰,再到突圍戰鬥、偷襲炮樓、炸橋等等,不同的戰鬥緣由,也有不同的戰鬥場面。

有陣地戰,有狙擊戰,也有近身搏鬥,場面宏大,每一次爆炸的聲浪都能讓人為之一震,戰士的動作也很犀利,畫面觀感非常不錯。

不過,眾多的戰鬥和爆燃的場景,是看爽了觀眾,但多到似乎可以用戰鬥來為電影分幕,《八子》的劇情難免就被削弱了一些,比如「八子參軍」的家庭故事,和當時戰爭的背景等,交代得略顯單薄。

但歸根結底,不管是故事、場面,還是服化道、視聽效果等等,都是統一為電影的主題思想服務,所以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而《八子》的靈魂,就是告訴歲月靜好的人們銘記歷史,緬懷英雄,那些崢嶸歲月的悲壯,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砥礪前行。

——「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

古來徵戰幾人回?致敬,英雄。

相關焦點

  • 高希希電影《八子》:面向「新新人類」的「初心」敘事
    編者按數字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觸發媒介之變,在市場機制的主導下,新世紀文化格局發生改變,其中主旋律電影在市場環境裡有獨特的故事張力。《八子》用獨具匠心的敘事方式給「新新人類」講了一個好故事。原文轉載自《文匯》,感謝作者授權本公眾號發布!
  • 電影《八子》在京舉行首映禮
    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史詩催淚巨製《八子》即將於6月21日在全國各地院線上映。6月19日,該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首映禮,導演高希希攜主演劉端端、邵兵、嶽紅等集體亮相,共憶臺前幕後故事。圖為《八子》劇組大團圓談創作歷程。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影片,電影《八子》聚焦於戰爭年代下的戰場與家園,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蘇區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卻有去無回,全部捐軀的悲壯故事。
  • 《八佰》:戰爭場面太悲壯,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一條蘇州河,隔開戰場與租界,這就是《八佰》帶給我們的故事,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影片通過多視角多維度,讓觀眾感受到戰爭場面的慘烈悲壯,無論是河對面的歌舞昇平,還是空中的俯瞰局勢,都加劇了觀眾的臨場感和緊迫感,宛如置身於戰爭之中,仿佛一顆子彈打過來,自己就可能因此犧牲。「八百壯士」一個個都是最為鮮活的生命,只是他們大多都是無名英雄,憑藉滿腔熱血,只希望守護每一寸國土,值得後輩永遠銘記。
  • 寸寸紅土地 殷殷戰士血——電影《八子》觀後
    影片中戰爭場面佔到80%的篇幅,好萊塢級爆破師製造的4500個炸點形成戰爭大片的宏闊場面。以紅軍題材而言,這部電影本算不上是宏大敘事,它是一部小人物的命運史。之所以它能夠成為史詩級大片,離不開將歷史細節放大形成的「戰壕真實」。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奇曼曾說,他「信奉以盎司計算歷史,不相信用一加侖水壺端上的歷史」。第五次反「圍剿」,紅白廝殺的戰場猶如絞肉機。
  • 關於電影《八子》......
    作者:鍾瑞龍將近兩個小時電影《八子》,全程無尿點,全程腎上腺素飆漲,一氣呵成的戰鬥接著戰鬥,衝突接著衝突,讓人目不暇接,不覺其長,但覺其快。有這種感覺,這就說明電影是相當成功的。成功體現在一是編劇。大量的篇幅集中用在細節的展示和表達上。消弭了歷史疏遠和隔離,親近了人心的共性與認知。電影不是講黨課,電影不是講黨史,而是直指人心的,觸動人心和撼動人心的。
  • 看完電影《八子》,他們竟然都說......
    在電影院、曬穀場、校園裡和家裡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裡,筆者每每回憶起蘇保和他的夥伴們在巖洞裡打鬧、在村裡阻擊敵人的場景,內心便久久無法平靜。如今,走進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裡,觀看兼具視覺震撼和動人故事的《八子》,感受戰爭中彰顯的人性光輝,沉浸在楊母盼兒還家的場景中,偷偷抹著眼淚。
  • 看完電影《八子》,收穫的不僅僅是感動……
    觀電影《八子》有感作者:劉士華「母送子上戰場、兒以血肉鑄山河。」觀賞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八子》,滿崽背起重傷的哥哥楊大牛拼命向前奔跑的這一幕場景久久讓人不能忘懷,這正是那段硝煙四起、國破家亡的歲月,10萬贛南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個縮影,正是蘇區人民對革命的信仰和忠誠、奉獻和犧牲的真實寫照。
  • 電影《八子》:感天動地人間情 前赴後繼家國義!
    「八子參軍」的藝術表現,另有一部作品珠玉在前——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2012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作品)。舞臺藝術重心在抒情寫意,一曲《懷胎歌》將母親艱辛的生命孕育,與八子瞬間的生命消亡悲壯相連,令人愴然淚下。然而,電影與現代工業、現代科技聯繫更為緊密,如何吸引在視聽衝擊薰陶下成長的當代電影觀眾,製作符合當代電影創作規律的紅色作品,這是《八子》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
  • 十部值得珍藏的戰爭題材電影,看過之後,內心不再平靜
    電影一開場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某次戰鬥中的城市攻防戰,戰鬥過程激烈,故事節奏緊張,場面雖不宏大,但是特效製作非常到位,在當時的國內市場可謂首屈一指(據說,當時馮導感覺演員們沒有表現出對戰爭的恐懼,還親自向片場扔石頭,製造&34;)。同時,張涵予憨厚淳樸的性格、執著固執尋找集結號真相、勇於自我犧牲個革命情懷,為電影增色不少。《集結號》最終收穫了2.5億票房,相當於現在的至少25億票房。
  • 《八子》:硬核戰爭片,生死兄弟情
    「八子參軍」的英雄故事在贛南中央蘇區流傳甚廣,感人至深,電影《八子》便以該故事為原型而展開。這部由導演高希希執導,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於濱、高強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出人意料地並沒有依託「八子參軍」的故事展開濃烈的情感攻勢,而是通過接連不斷真實殘酷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將影片定位為戰爭大片。
  • 《八子》聚焦「八子參軍」熱血史詩
    日前,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史詩大片《八子》在江西贛州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高希希、主演劉端端、邵兵溫情重聚,共憶拍攝點滴。電影《八子》以1934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時期為背景,講述了排長楊大牛(邵兵 飾)在六個弟弟全部壯烈犧牲後,帶領全排戰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滿崽(劉端端 飾)歷經數次以寡敵眾的激烈戰鬥,與敵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後一刻、最後一人的悲壯故事。
  • 電影專家談《八子》:這是一部中國式的硬核戰爭片
    導讀: 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的戰爭電影《八子》於6月21日正式在全國上映。該影片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紅軍反圍剿時期,一位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了戰場,這一去竟是天人永別,八個兒子全部壯烈捐軀。
  • 《八子》首映 嶽紅劉端端「母子生死對話」催淚
    《八子》首映 嶽紅劉端端「母子生死對話」催淚 時間:2019.06.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米亞 分享到:
  • 被《八子》的年輕粉絲感動,在同期國產電影中排名第一
    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主演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主演的催淚戰爭大片《八子》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在「撞檔」的情況下電影中,《八子》上映後的口碑持續上升,貓眼、淘淘票票等專業票務平臺綜合得分超過8.5分,在同檔國產電影中排名第一,逆襲比例穩定。
  • 劉端端說拍《八子》是痛並快樂著,郭曉冬看完電影卻說羨慕他
    而這次《八子》重慶路演,郭曉冬和霍青也來到現場。看電影的時候,郭曉冬就幾度落淚。之後上臺郭曉冬也表示拍場面這樣宏大的戰爭戲,太不容易了。他既感慨於影片中情比金堅的兄弟情義,更羨慕片中的演員們可以親身體驗那個熱血激揚的年代。高希希導演拍出了戰爭片的一種信念感,不管什麼時候那種信念是不會倒的。
  • 《八佰》:個體生命匯聚而成的宏大敘事 | 名家
    在這種宏大敘事中,領導層既是戰爭的指揮者,也是影片的敘述者,敘述跟著領導層的指揮鋪敘,跟著被指揮的戰爭進程展開,片中也有個體,但個體整齊劃一,因為他們是堅決服從命令的下級,是宏大敘事的堅實註腳。《八佰》作為戰爭片,也是宏大敘事,但它的出發點並不始於領導層,而是從個體生命出發,從千差萬別,色彩各異的草根士兵的出發:山東話、河南話、四川話、江西話、山西話、陝西話、湖北話、安徽話、廣東話……沒有一部華語片使用了如此眾多的方言!
  • 《八佰》:個體生命匯聚而成的宏大敘事|名家
    在這種宏大敘事中,領導層既是戰爭的指揮者,也是影片的敘述者,敘述跟著領導層的指揮鋪敘,跟著被指揮的戰爭進程展開,片中也有個體,但個體整齊劃一,因為他們是堅決服從命令的下級,是宏大敘事的堅實註腳。《八佰》作為戰爭片,也是宏大敘事,但它的出發點並不始於領導層,而是從個體生命出發,從千差萬別,色彩各異的草根士兵的出發:山東話、河南話、四川話、江西話、山西話、陝西話、湖北話、安徽話、廣東話……沒有一部華語片使用了如此眾多的方言!
  • 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上映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瀛)董哲編劇、高希希導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將於21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贛南中央蘇區「八子參軍」的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一位蘇區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卻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 這幾部2019上映的宏大場面戰爭電影,看完你們還敢天天喊戰爭嗎?
    有些小夥伴們說我推薦電影偏科了,那小編這次就換換口味,推薦一波戰爭電影!戰爭是殘酷的,也是正義和邪惡的,作為平常百姓的我們,永遠都不希望戰爭。戰爭死的人太多太多了,戰爭起,那大地是一片生靈塗炭,生命哀嚎遍野。如中東世界,烏克蘭國家,太多不幸了。
  • 電影《八子》觀後感
    電影《八子》是筆者今年在影院觀看的第一部紅色題材戰爭片。這部根據贛南蘇區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電影,整體看下來沒有辜負筆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