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港了,疍家漁民的祭海儀式,傳承疍家文化

2021-01-07 週遊列海的疍家人

疍家永傳承, 8月15日至16 疍家文化節,在陵水新村鎮中心漁港碼頭落幕

經過3個多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接近尾聲,漁民迎來開海捕撈的季節。在疍家漁民代表宣布開海後,現場千艘漁船整齊待發,拔錨啟航。漁船載著漁民的希望即將滿載而歸,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都將有大批海鮮新鮮上市

新村港開海儀式現場

疍家婚俗巡演

疍家人是世代以打魚為生的民族,而這種風俗婚慶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對於婚慶和生活都在海上的民族,他們的相識也是在海上,船與船就是他們的紅線,如果你看上那家姑娘,迎接新娘的方式就是通過紅船去迎親。

疍家人迎親的習俗,迎親的時候還要以鞭炮作為開路,一邊開著船,一邊打鞭炮直至新娘迎接到新郎的船上,作為一個完整的迎親過程。

織網比賽

織網是生活在漁船上的一種基本生存手工技術,基本每個船上的女子都會織網,漁在的姑娘在船頭,織啊織漁網。這首歌更親切的表達,疍家姑娘的織網情景,而開港打撈捕魚,織網是提首要準備的工作,活動通過織網比賽也能更直接的讓其它知道,織網作為一個民族手藝展示。

通過一種小線,織成一張大網,在這工業發展的時代,這種手工藝是多麼的珍貴的。

舞龍舞獅

疍族人的傳統,每次出海之前都要祭拜祖先的。由於其疍家族起源在地區,這種祭拜祖先的方式都是以貢品的祭拜和舞獅助興的。

舞獅祭拜,是對祖上的述求,也是求在海上的親人和自己能豐漁而歸,平安回來。

而疍字的含義,也在告訴疍家人,在大海上生存,就要有像雞蛋一樣的小心冀冀的安全警惕性。

祭海儀式

新的捕魚季正式開啟,為了祈求疍家人在新的捕魚季平安、豐收在漁船出海前,舉辦了祭海儀式

隨著活動的進行,漁船的千航出發,開海儀式正式進行。而南海也正式開港打撈。

相關焦點

  • 楊威勝:我拍疍家人 我觀疍家景
    他們和先輩們在遠古的南海上開劈了「絲綢之路」,宣示維護了我國南海的領土領海主權,在當代,他們對三亞市乃至海南省的改革開放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積極貢獻!面對這群既熟悉又陌生的「疍家人」,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南寧水上婚禮嘆歌隊傳承疍家文化 嫁娶要唱3天3夜
    自從2013年南寧市江南路東社區成為水上嘆歌婚禮傳承基地、梁碧雲被評為水上嘆歌婚禮傳承人後,60多歲的她就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計劃,要把這種優秀的傳統民俗傳承下去。據悉,居住在南寧邕江一帶的疍家人,不管是嫁女還是娶妻,都要舉辦隆重的水上嘆歌婚禮,每場婚禮都是疍家人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場視聽盛宴。
  • 瓊崖風丨千年遺韻秘境疍家,海上浮城疍家船
    源自於海上生活形成的疍家生活民俗,是三亞這個由漁村發展而成的濱海城市的特色文化之一。
  • 疍家文化+潮汕鄉村=?
    近年來,旦家園用潮汕特色文化來包裝美化村落,同時將疍家文化融入其中,致力打造一個具有田園氣息的美麗水鄉。 「旦家園」這個特殊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因為村落初期常有「疍家夷」船停泊而取名「疍家園」,後來筆畫簡化,「疍」字簡化為「蛋」字,後又被寫成「旦」字。 據了解,疍家人常年以船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殼漂泊於海面,所以稱為疍家。
  • 開車二十分鐘,在百年水鄉裡解鎖記憶中的疍家味道
    而芹菜的清新浸透了整塊疍家糕,讓人一口氣吃完還想吃下一塊!懂的人,一聽到禾蟲,首先會說一聲「正啊!」禾蟲蒸蛋也是名副其實的廣東名菜。禾蟲鮮食是每年廣東老饕的極致體驗,而醃曬禾蟲幹,則體現了漁民保存美味的智慧,禾蟲還可用作中藥,有消腫益氣的功效。
  • 海南的三月,疍家漁排在南灣的猴島,吉普賽人漂浮在海上
    疍家是生活在海上的人的總稱,據說存在於沿海地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住在海上的人越來越少了。過去,他們在海上生活了許多年,陸地上沒有房子。家是船,船就是家。每一年,每一個月,都不曾改變。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才流傳至今!
  • 昔日疍家打魚女 今日商海弄潮兒
    電視劇《灣區兒女》通過講述澳門疍家打魚姑娘麥斯鈺,在澳門回歸她知道,別人都瞧不起疍家女人,說她們是腳上沒鞋,是無根的,這輩子就只能在海上飄著,永遠上不了岸,就算是上了岸,也走不好路,做不好事。疍家的女人,就只能這輩子,都在船上待著,相夫教子,做男人的附屬品。麥斯鈺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她認為,疍家的女人,不是只有這一種人生的,她們是能上岸的,她們是能做出一番事業的。
  • 三亞疍歌上榜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悠悠鹹水歌傳唱疍家情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三亞疍歌作為傳統音樂項目之一上榜。三亞疍歌分4種曲調唱生活百味也能教勸三亞疍歌是疍家人所唱的歌,一般稱作疍家漁歌或鹹水歌,是疍家人的「流行歌曲」,也被譽為疍家人的《詩經》。「可以說,有海的地方,就有疍歌。」
  • 疍家漁排、海景民宿、休閒海釣……解鎖海南休閒漁業的不同「玩法」
    ↓↓↓據了解,休閒漁業是利用各種形式的漁業資源,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將休閒娛樂、觀賞旅遊、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科學普及以及餐飲美食等與漁業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一種新型漁業產業形態,主要包括休閒垂釣、漁事體驗觀光、休閒海洋牧場、魚鮮美食、漁家民宿、水族器材、水產購物、賽事節慶、觀賞魚、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多種類型。
  • 黃龍莊祭海節昨日開幕:表達敬畏,也需要一種儀式
    表達敬畏,也需要一種儀式徐彩娥/文總以為大海深處是真的住著龍王的。潮起潮湧,是他亙古的呼吸;浩浩煙波、萬裡玉浪是他慈愛的笑容;魚蝦蟹貝、漁家富足的日子,是他慷慨的饋贈、熱誠的護佑;危浪滔天,摧舟折楫,是他惱怒的吶喊,神威的展現。
  • 載妓花艇上的悲慘疍家女如何一步步成為呼風喚雨的女海盜
    疍家女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背景呢?秦漢以來,中國江浙、兩廣、福建、海南一帶的沿海和內河支流,生活著一群以捕撈水運為生的人,他們生生世世生活在船上,被稱為疍家、疍人、疍民等。這些人還保留著斷髮文身、蛇神崇拜等古老的習俗,這在外人看來是很原始的。明清時期,這些有著古越人風俗的疍人與娼妓、優伶、佃戶、樂工等一起被當作賤民。
  • 深圳7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由深圳廣電集團報送的廣播劇《疍家小漁村》 電視劇《有你才幸福》榜上有名
    其中,深圳報送的廣播劇《疍家小漁村》、電視劇《有你才幸福》、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全民目擊》、歌曲《放飛夢想》等5部作品獲獎;另外,由深圳人創作、通過其他單位報送的廣播劇《我有一片陽光》、歌曲《天耀中華》等兩部作品也喜獲五個一工程獎的殊榮。這些獲獎作品中,廣播劇《疍家小漁村》、電視劇《有你才幸福》均由深圳廣電集團創作報送,下面請看先鋒898記者葉貞的報導。
  • 田橫祭海儀式明天在黃龍莊上演 附具體日程安排表
    殺肥豬、做壽桃、選供品、祭龍王……明天開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即墨田橫祭海節將再次拉開序幕。明天上午,首場祭海儀式將在黃龍莊上演,老漁民將現場進行漁家號子表演。3月18日,我國北方最大規模的漁家祭海文化慶典,將在周戈莊廣場舉行盛大儀式。到時,市民不僅可以觀看到古老的祭海過程,還能通過圖片展和文藝演出了解漁家文化的魅力。
  • 2019中國·田橫祭海節祭海儀式隆重上演
    3月17日,「大義田橫故裡 祭海祈福聖地」2019中國田橫祭海節在周戈莊村會場舉行隆重的祭海儀式。吉時一到,當地漁民在千掛鞭炮齊鳴聲中集中出海,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感念。
  • 深圳市鹽港小學「鹽港」文化:以詩經韻律擊鼓而歌
    近年來學校充分挖掘「鹽港」校名二字的歷史淵源並結合鹽田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曲折的辦學歷程後,提出了「鹽·港」課程體系,賦予了「鹽」「港」新的內涵,「意義」是生命之鹽,「幸福」如心靈之港。確定「生命之鹽,心靈之港」辦學願景,並以「煉生命之鹽,築心靈之港」課程理念為指導,為實現「培養創造美好生活的現代少年」的育人目標保駕護航。
  • 霞浦縣三沙漁業協會:三沙鎮千年漁耕文化的傳承綻放初華
    2020年三沙鎮開漁儀式此次三沙鎮漁業協會主辦開漁儀式,不僅是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大豐收,更是為了宣揚只有愛護海洋生態才能實現和持續發展的理念。伏季休漁三月,開漁的到來,是三沙鎮漁民最為期待的一天,每到開漁的這天,三沙鎮的漁民們都會挑選吉時,祭拜海洋,燃放煙花,表示慶賀。
  • 山東一座城市:坐擁我國第一大漁村,每年舉行祭海的傳統
    榮城市漁民自古有祭海的傳統,每年農曆穀雨日舉行,祭海儀式莊重而肅穆。當地漁民認為:穀雨日是百魚靠岸之日,因而為了捕漁平安無事,滿載而歸,必以全豬面向大海而祭,並焚香燃燭,行祭祀之禮,以祈求海龍王保佑漁民,祭海時張燈結彩,鑼鼓齊鳴,鞭炮響徹雲宵,彩車遊行,眾人聚餐會飲,盡興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