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慶晚會上,來自中國臺灣的歐陽娜娜如期獻唱《我的祖國》,讓臺灣島內著實酸了一把。此前,民進黨當局曾稱此舉是「大陸對臺統戰宣傳」,未料不僅沒有恐嚇成功,還讓臺灣島內颳起了一陣「紅歌」風。有網友表示:我都聽到會唱了。
另據消息稱,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當天,臺軍通報解放軍運8-反潛機飛入「西南防空識別區」,隨後又有消息稱解放軍軍艦出現在臺灣花蓮外海,距離臺灣島東海岸僅30海裡。
國慶前後,頗不平靜的兩岸,背後不乏民進黨當局的挑撥,以及美國明目張胆地介入。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看來,川普團隊的奇怪言行,只是為了取悅一些底層民眾,最終還是會傷到美國自己的利益。大陸近期對臺進行的軍事威懾已經起到了一定作用。不僅臺灣方面對於戰爭的恐懼在增加,一些美國的「反華人士」,比如盧比奧,也意識到了大陸是有底線的。
【採訪/戴蘇越 整理/徐俊、戴蘇越】
觀察者網:近期兩岸關係引起國內輿論很大關注,隨著外部形勢的嚴峻,人們對兩岸和平談判、和平統一越來越持悲觀態度,您對此怎麼看?
金燦榮: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得先講一點背景信息。最近中國的外部形勢確實有一些困難。我將它們歸納成四類,一類就是中美關係惡化。由於美國是世界首強,現在他們政府搞「全政府對華政策」,對中國進行多方面施壓,還是讓我們很難受的。
第二個就是中國的邊境地區出現了一些麻煩。這主要是印度在中國的西部邊境,就是所謂的拉達克地區對我們進行蠶食。
第三個,美國有一些鐵桿的盟友也跟著對中國施加壓力。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新歐洲」做了很多小動作。大家知道,歐洲分「老歐洲」和「新歐洲」。「老歐洲」還有點獨立性,「新歐洲」特別崇美,會受美國的影響挑釁中國,比如說捷克的議長就竄訪過臺灣。
第四類麻煩就是美國到處渲染中國威脅論,導致中國的各種國際行為被歪曲。所以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國家,都有一些受美國影響的精英層對中國有著某種抵制懷疑的態度。
但這些矛盾的關鍵還是中美關係,是美國把中國當對手,然後壓制我們。中美關係應該自2017年就開始往下滑了。2017年12月18日,美國國防部發表了四年一度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個報告是兩黨都參與的,所以它代表了美國精英層的共識。這份報告很糟糕,它把中國定為「修正主義國家」。所謂的「修正主義國家」就是挑戰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的國家。儘管中國多次表態沒有挑戰美國秩序的想法,也不想取代美國,但美國不信,於是對中國的定位就變了。
原來美國把中國視為一個不太滿意的利益攸關方(stake holder),因此,當時中國的定位是「有缺點的夥伴」,但現在變成「挑戰者」了。美國當然有很多挑戰者:俄羅斯、伊朗、朝鮮、委內瑞拉、古巴,但它把中國排第一,這就比較糟糕了。
這一天開始,中美關係的性質就已經變了。原來是既競爭又合作,但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變成競爭為主了。美國不僅在戰略上把中國定為對手,它還真的有行動。僅僅三個月以後,也就是2018年3月22日,川普以總統行政命令的形式發起了對華貿易戰。
而從那時到現在的兩年半中,中美對抗不僅限於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實際上打了一個混合戰,因為它出了好多牌。我梳理了一下,它出了15張牌。有「貿易戰牌」,就是徵稅;有「科技牌」,就是打我們的高科技公司:華為、中興、大疆國際、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現在又打我們的網際網路公司,像是TikTok和微信。而且它威脅接下來還要打阿里巴巴。中美很多科技交流也被中斷了。
當地時間9月10日,川普否認將延長TikTok「最後期限」:要麼關掉,要麼賣掉(觀察者網視頻截圖)
第三是金融戰。美國各個部門在「實體清單」裡大概列舉了300多家中國企業或者大學,然後切斷金融聯繫。
第四是司法戰,就是長臂管轄,抓了孟晚舟以及一些華人學者。除了這些以外,美國還出牌,幹涉中國有主權的臺灣、香港、新疆、西藏、東海、南海;然後是拉印度、給「一帶一路」搗亂、在WTO裡面推美歐日新同盟、強迫中國進入軍工談判等。我算了一下一共15張牌。
今年以來,美國對臺灣牌加大了力度。今年美國在中國周邊軍事行動特別多,還在法理上推進對臺灣的保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特別是最近連續有幾個高官,包括衛生部長阿扎爾、美國國務院的三把手克拉奇都竄訪了臺灣。所以美國對臺灣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關係都在加碼。現在美國還有報導稱,他們還計劃一攬子推出7種武器售臺,因此臺灣問題就變得比較尖銳,臺海局勢可以用「嚴峻」這個詞來形容了。
我多次講過臺灣問題是個「兩國三方」的遊戲: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美國。現在的問題還真不在大陸這邊,大陸這邊應該講還是比較自信的,覺得時間在我們這邊,我們可以等一等,越等越有利。問題在於那兩方不願意等。美國的右翼和臺灣的民進黨當局現在不斷地觸犯我們底線,形勢非常危險。會不會他們某一天切香腸切得突破底線了?這個可能性應該講越來越大了。大陸政府也不是在真空裡面決策,可以無限退讓,大陸也是有底線的。民族大義一定要堅持,而且民眾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另外,我最近這幾年反覆講的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大家要認識到中國大陸已經工業化了,然後在工業化基礎上實現了軍事現代化。工業化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完成了,在這基礎上實現的軍事現代化一定是很紮實的。所以,臺灣問題上的一個基本事實變了。原來大陸在技術上確實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臺灣問題。當然,如果就兩岸來講,大陸始終是有優勢的,但是如果美國因素加入進來,天平就變了。
但現在最新的情況應該是就算美國介入,大陸也能夠贏。就是說臺灣問題原來最關鍵的物理障礙已經解除了。所以這個時候美國右翼和民進黨當局在心理上不斷地突破大陸極限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他們不能懸崖勒馬,非常有可能挑起衝突。
觀察者網:兩岸關係背後是中美關係,臺灣政治人物借著美國興風作浪,加上美國極限施壓的一系列」臺灣牌「,他們各自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金燦榮:我們先談臺灣方面吧。在臺灣,一部分政治人物已經把「臺獨」意識形態化了。一旦一個人把一樣東西意識形態化,他就會想辦法不顧現實地追求目標。他們在有理智的時候會害怕大陸,但是多數時候他們並不理智,於是就不斷衝擊大陸的底線,這就很危險。
另一方面就是臺灣社會在某種意義上也變了。從今年1月11號所謂的「臺灣選舉」可以看得出來,臺灣社會已經泛「綠」化了,國民黨的基本盤已經大大萎縮。民進黨現在地位非常穩固,這就強化了「臺獨」分子的信心。臺灣社會走到今天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獲得的信息是選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