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期市變局看點有三:新品擴容、金融衍生品提速、投資者機構化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明年期市變局看點有三

新品擴容、金融衍生品提速、投資者機構化

⊙陳雨康 記者 宋薇萍 ○編輯 林堅

2020年是新中國期貨市場建立30周年。走過而立之年,下一步期貨市場將如何立足發展新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近日在深圳召開的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交易所高層、金融機構相關人士從不同層面給出了明確答案。

上海證券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新的一年,期貨市場發展將圍繞三大關鍵詞:新品將持續擴容;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將有望提速;期貨市場投資者機構化趨勢將日益明顯。

今年以來,期貨市場克服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新品種上市步伐明顯加快,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避險工具。

展望2021年,品種擴容仍將繼續。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在大會上表示,上期所將加快構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體系,儘快推出原油期權,抓緊研發上市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產品。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表示,鄭商所將全力做好花生、雞肉、鋼坯、燒鹼、PX、瓶片等品種的研發上市準備,深化馬鈴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種的研發等。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表示,新的一年,大商所將加快新品種、新工具上市,拓展服務實體經濟廣度和深度。他說,大商所即將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動豆粕、豆油等更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

面對市場日益增加的風險管理需求,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當前有必要適度加快發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在論壇上表示,2021年,在證監會統一部署下,上交所將研究開發更多的交易產品。「我們現在金融期權加上中金所的大概有四個品種,美國CBOE一個交易所有400多個ETF期權,3000多個個股的期權,還有指數期權,更多的品種才能讓定價功能發揮得更好。」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表示,在產品體系建設上,深交所的目標是努力塑造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我們將建設高質量的固收市場,穩步推進公募REITS試點,培育具有深市特色的ETF產品,構建多層次的信息數據產品體系,特別是進一步拓展衍生品體系。」唐瑞說。

隨著期貨市場運行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55.59%和37.4%,同比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

「期貨市場在今年出現了一個新變化,機構投資者的成交持倉佔比大幅提升,從上市公司公告看,582家上市公司開始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有的企業公告的資金額度都是幾十億元。」宏源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化棟說。

在業內看來,隨著機制體制障礙的破除,未來將有更多的實體企業和長期資金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人民幣債券與場外衍生品交易
    作者|聯合白皮書課題組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24期 隨著國際場外衍生品市場改革不斷深化,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新的高質量流動性資產(HQLAs)以滿足新的監管合規要求,人民幣債券資產逐步進入全球投資者的視野
  • 期市資金總量連上臺階背後的甜蜜與惆悵:產企及機構快步入場,保證...
    這與今年金融期貨業務發力、券商系期貨公司具有天然競爭優勢不無關係。產企和機構吹響入市號角事實上,3月底國內產業企業復工復產以來,資金持續流入期貨市場,下半年更是出現提速跡象。增量資金來自哪兒?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太保資產)副總經理嚴贇華不久前表示,衍生品市場能夠幫助保險機構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多層次衍生品市場的建設發展也離不開保險機構的積極參與。以太保資產為例,在發行的保險資管產品中引入多頭套保,利用股指期貨多頭寸替代現貨,增加收益;同時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對衝以降低組合整體的風險敞口,極大提高了整個產品的夏普比率,改善了客戶的持有體驗。
  • 百元股陣營再擴容 釋放啥信號
    在百元高價股陣營再度擴容的同時,A股市場低價股的陣營也同樣處於不斷擴容的階段,目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低於1元的,仍有5家,整個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表現。從2019年以來,A股市場走出了一輪結構性的牛市行情,但從不同市場的表現分析,深市市場的牛市意味更濃厚一些,創業板市場更是從低點上漲了一倍左右的漲幅,形成了標準的單邊牛市上漲行情。
  • 「十三五」自貿區擴容提速 自貿區與資本市場形成聯動效應_太平洋...
    「十三五」期間,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了4次擴容,從「十二五」期間的4個發展到現在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容提速,也與資本市場發生著聯動效應,猶如自貿區概念相關板塊成為了近年來A股市場的熱門板塊之一。
  • A股分化明顯百元股陣營急速擴容 提質增效成上市公司「吸金」籌碼
    「百元股陣營大幅擴容,優質企業獲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青睞,價值投資力量越來越強。」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明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這也說明A股投資者趨向機構化靠攏,市場資源向頭部公司聚集,A股逐漸呈現機構化、頭部化。  從業績來看,百元股的業績支撐也較強。
  • 市場大變局之下,普通投資者如何把好「安全閥」-虎嗅網
    「升值原因有三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率先復甦,然後中美利差比較大。」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稱。他認為,匯率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兩股力量。一是我們是順差大國,貶值對我們有利,但同時我們民間又對外淨負債,貶值會增加償債負擔。這就導致了匯率對我們股市影響的方向是不確定的,取決於哪個力量更大。
  • 機構參與不足、"上新"滯後…中國金融衍生品任重道遠!如何乘風破浪...
    轉眼間十年過去,從無到有、再到不可或缺,金融衍生品已深深嵌入我國資本市場肌理,並與廣大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衍生品不是壞孩子》是利率期貨之父——理察•桑德爾的自傳,這本書讓很多人對金融衍生品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
  • 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12月19日,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金融機構高層論壇」上,多家機構代表認為,隨著實體企業和機構的需求被逐步激發,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三個層面變化促使期貨市場質變今年國內期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保證金總量接近8560億元。
  • 大變局!經紀業務日漸式微 這些券商已經率先謀變
    原標題:大變局!客戶經營部門牽頭滿足客戶需求,如結合客戶特點和產品性質進行針對性銷售組織;經營支持部門,如金融產品部牽頭進行金融產品的引入並在公司配合下進行產品審核。二者協同配合但互不幹涉。
  • ...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多種工具,精細化管理風險,為實業化轉型保駕護航
    國內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不斷改革開放和大膽探索,為國內有色金屬企業更好實現套期保值、規避生產經營風險創造了良好環境。尤其是近年來,期權產品的破繭而出、部分商品定價話語權的不斷強化、場外衍生品市場的持續壯大,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套期保值活動。
  • A股「機構化」進程正加速!連續10年堅定持有股漲幅驚人,高度機構化...
    一定程度與板塊輪動有關,也有市場人士表明本輪上漲行情與大量散戶投資者的增量資金入駐密不可分,而交易所披露的數據正好印證了這一點:9月份以來自然人成交額遠遠超過了機構投資者。但散戶投資者的投資觀念參差不齊,行情稍有異動就會進行調倉,進一步加速了板塊的輪動。
  • 方星海:五項舉措加快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2月19日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期貨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加快建設一個高效率、有活力、開放型的期貨市場,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力量。
  • 聚首柳葉湖圓桌論道,坐看衍生品風起雲湧 ——記2020年方正衍生品...
    其中有知名財經媒體,也有私募行業大咖,有來自做市商的職業交易員,也有縱橫股市多載的民間高手。眾多金融才俊齊聚一堂,所為何事?原來是2020年方正衍生品年度盛典暨期權期貨實盤大賽頒獎典禮在此舉行。本次期權實盤大賽,從薰風微雨的初夏,一直開展到落葉流金的深秋,歷經半年,精彩紛呈。很多投資者被期權「四兩撥千斤」的驚豔表現所折服,也見識了專業選手「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穩定獲利。
  • 招商策略:市場對明年的一致預期和分歧是什麼
    ;4)明年全球經濟復甦,上半年出口仍保持較高增速;5)製造業投資需求將會明顯升溫,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將會回落;6)公募基金淨髮行仍將保持高位,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1萬億;7)機構化提速和註冊制大環境下,機構將會繼續戰勝主要指數;8)行業層面分歧較大,但市場普遍相信新能源、軍工和食品飲料將會有強勢表現;市場普遍認為銀行、地產沒有太大的機會;9)市場普遍預計風格會更加均衡。
  • 大變局:經紀業務日漸式微 如何抓住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兩大風口?
    來源:券商中國大變局!經紀業務日漸式微,如何抓住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兩大風口?這些券商已經率先謀變隨著傳統通道業務佣金率持續下降,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將是未來填補傳統經紀業務收入的兩大風口。機構:極速交易、大銷售、衍生品,多點布局居民理財需求帶來的產品化和傳統交易業務機構化的大趨勢下,眾多機構管理人也帶來了新的業務機遇。
  •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五方面加快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
    截至9月底,共有8185隻私募基金和1621隻資管產品投資場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金規模分別為1.03萬億元和142億元。今年,4隻公募商品期貨ETF基金成立,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與股票、債券等資產形成了互補,填補了公募基金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空白。三是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初見成效,服務實體經濟空間不斷擴展。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擴容風控進行時
    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也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沙箱」後續仍有望繼續擴容,重點是對試點項目進行分類總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
  • 中國電影淪為金融"衍生品" 業內人:圈錢遊戲
    你不知道的  中國電影淪為金融「衍生品」  在蔣勇看來,資本的雙刃劍正在顯露其猙獰的一面。這些年伴隨各路資本瘋狂湧入,的確讓國內市場的容量由幾十億元快速躍升到四百多億元,「但也掩蓋了創作能力低水平徘徊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