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冷戰,中芯國際被制裁後,臺積電成最大贏家!

2020-12-23 阿龍有財氣

美國對中芯國際(SMIC)等多家中國企業再次制裁,在中芯國際被制裁後,再次登上美國的實體清單中。

目前中國的半導體除了要面臨上遊原材料的斷供危機,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此一來,圓晶代工廠的產能就供應不求,導致下遊半導體行業的價格全面飆升,而且臺灣的臺積電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中美科技冷戰中,導致全球的半導體供應成為了必要要解決的問題,不誇張的說,誰能夠得到「臺積電的支持,就可以得半導體的天下」,我國在2016年到2019的時候就以補跌的方式在大力的發展半導體行業,但是由於美國制裁了中芯國際導致行業失去了平衡,

現在臺灣的半導體製造變得炙手可熱,這也導致臺積電的估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在最近一周的時間裡,臺灣的半導體行業大漲2.83%,創下2793.74的天價,我們要知道在2020年的3月份,臺灣的半導體一度跌至1233.97,這個是多麼大的跨度。

在幾天前美國掛牌的ADR公司,他們更加厲害,直接導致臺積電上漲4.25%,如何算成臺積電每股多少錢,那麼現在的臺積電一股就需要591元,根據了解在下周,也就是12月9日,臺積電可能會再次掛牌,到時候的臺積電,可能又會波瀾一片

現在的臺積電都已經超過了英特爾,現在的臺積電的實力,超乎了我們想想像。

長按點讚有驚喜

相關焦點

  • 被稱為「臺積電叛徒」,他有滿腹苦水,蔣尚義回鍋中芯國際築夢
    你不能說我做的工作和臺積電有一點競爭關係就叫做傷害,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臺積電,為什麼要把我講成這樣?」他還澄清,不論是武漢弘芯、中芯國際,給的待遇都沒有臺積電好。蔣尚義稱,自己純粹是要追求理想,因為年紀大了,機會不多了。想趁著還做得動的時候,多做一點事。早於2016年,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才前往武漢弘芯出任執行長。
  • 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原創 我是科學人 我是科學人要論整個2020年一直活躍在公眾視線的科技企業,中芯國際絕對算一個。從美國開始打擊我國晶片領域開始,中芯國際就一直被拿出來和臺積電、三星等同類企業對比。
  • 中芯國際的下一步
    未料,在隔天梁的一封「怨氣極深」的辭職信在媒體上披露後,「聯手」變「反目」,中芯內鬥風暴正式引爆,大陸半導體業危機再起。據實體清單要求,將使中芯取得10納米製程以下美國業者設備出貨機率轉為零,10納米以上設備銷售,則採取逐條審查始得放行。中芯國際列入禁運實體清單後,要購買美廠商設備都需取得商務部許可執照,一般認為恐衝擊中芯發展先進位程的企圖心。
  • 傳臺積電許可證獲批,將繼續向華為供應部分產品;中芯國際真的被...
    (校對/零叄)3、【芯觀點】中芯國際真的被美國「制裁」了嗎?集微網報導(文/Oliver),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在一封公告中表示,公司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 (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 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的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在被列入美國黑名單後,中芯國際未來面臨不確定性
    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的未來籠罩上了一層陰雲。該公司表示,在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後,它在開發先進晶片製造工藝方面將遇到困難。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大規模生產14納米節點的晶片,遠遠落後於臺積電等最先進的晶圓製造企業,後者的目標是到2022年生產3納米節點晶片。臺灣經濟研究所分析師Arisa Liu表示,中芯國際的短期策略將定位於第三代半導體,只有在中美之間的僵局緩解後,該公司才能回到先進的工藝節點。
  • 海外網評:「科技冷戰」沒有贏家
    今年4月,蓬佩奧曾發表所謂「5G清潔通道(Clean Path)」計劃,公然施壓盟友在5G網絡建設中不要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的設備,汙稱這些企業生產的設備「不可信賴」。事實上,被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從未發生過一起類似「斯諾登事件」「維基解密」的網絡安全事件,也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的網絡監聽監視行為。相反,恰恰是美國利用技術霸權將竊聽和監控的觸角伸向包括盟友在內的世界各國。這樣一個滿身汙點的「黑客帝國」,有什麼資格談建立「清潔網絡」?
  •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南京臺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佔市場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三家究竟誰說了算?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確實,限於目前各類事件的發生,「國產芯」已成為了當下用戶關注的焦點。而對於晶片製造的根本來講,我們又繞不開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這三家製造商,那麼對於以上這三家晶片製造企業來講,它們之間究竟誰說了算呢?看完這些或許你就懂了。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688981.SH)認定為「涉軍企業」後,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加大制裁,將其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正在研發7納米先進位造工藝的代工廠,美國制裁對其現有業務和未來研發造成什麼影響最令人關注。
  • 中芯國際要達到臺積電的技術水平,需要幾年時間?
    臺積電雖然向美國發出與華為繼續合作的申請,但是美國並未同意臺積電繼續供貨給華為5nm、7nm工藝製程的晶片,以及華為的5G晶片。大家心中不免有此疑問,國內晶片代工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差距究竟有多大,需要多少年才能夠迎頭趕上,改善我國晶片代工受制於人的不利局面呢?
  • 中芯國際的劫數
    這曾一度被視為中芯國際的再造之機。當時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找來王寧國。但僅兩年,江上舟因故病逝,中芯因管理層內鬥浮上檯面,而鬧得滿城風雨。王寧國在江上舟的盛邀下接任張汝京出任中芯國際CEO之後,他最大的任務就是扭轉張汝京時代連續多年虧損的局面。
  • 臺積電2nm工廠或坐落美國 制裁「中國芯」的新手段?
    >臺積電2nm工廠或坐落美國 制裁「中國芯」的新手段?儘管目前市面上的熱門製程還停留在5nm和7nm,但為了全面領跑全球晶片代工業,臺積電早已開始在3nm甚至2nm上展開布局。據臺積電官方披露的消息顯示,3nm的首批量產大概在2022年,而2nm的量產時間最快也要2024年。
  • 臺積電是披著臺資外衣的美資企業嗎?扒一扒臺積電的股權結構
    但是,華為目前最大的「軟肋」,在於晶片製造過度依賴臺積電。事實上不僅是華為,蘋果、英特爾、高通也非常依賴臺積電的晶片製造,但這些都是美國公司。華為只有晶片設計能力,沒有晶片製造能力,一旦臺積電扛不住美國咄咄逼人的壓力對華為斷供,那華為將無米可炊——大陸最先進的晶片代工企業是中芯國際,工藝比臺積電落後至少5年。
  • 中芯國際的小夥伴們
    國產晶片距離7nm及以下可能還需要一點距離,但是,實現14nm進程突破後,中芯國際已經可以火力全開了。為什麼要火力全開?據報導,美國在考慮進一步加大制裁力度,原定禁止向實體清單提供美國技術佔比超過25%的商品,擬把比例改為10%。華為海思的晶片大部分在臺積電代工,臺積電稱,如果執行新規,14nm的生產線受影響,但7nm的生產線不受影響。
  • 華為、武漢弘芯、中芯國際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成立晶片生產企業
    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能否進行合作?武漢弘芯有光刻機卻因為資金問題陷於困境,項目幾乎「爛尾」,中芯國際定製的光刻機遲遲收不到無法進入晶片生產,項目也處於停滯不前狀態。網友想知道,武漢弘芯與中芯國際之間能不能來一場交易呢?假如武漢弘芯把光刻機轉讓給中芯國際會怎麼樣?
  • 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
    36氪獲悉,臺積電前研發總裁、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近期回歸中芯國際。據Digitimes報導,中芯國際聯席SEO趙海軍、梁孟松都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36氪對此向中芯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um-16nm關鍵節點的研發。2016年12月-2019年6月,蔣尚義曾經加入中芯國際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
  • 中芯國際接盤武漢新芯
    中芯國際(00981.HK)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湖北科技」)在武漢籤訂合資協議,雙方承諾將對武漢新芯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項目實施合資經營,中芯國際名正言順地成為該項目的「主人」。
  • 領漲5年來最大牛市!募資530億、A股10年來最大IPO,中芯國際能耐幾何?
    雙面中芯國際:退場紐交所與刷新A股紀錄中芯國際,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其實這並不是一家新企業了,早在2000年的時候,曾在臺積電任職的張汝京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國際,這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
  • 美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方堅決反對
    根據路透社12月17日發布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在12月18日當天美國將會將數10家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中芯國際。在12月18日當天,美國商務部網站也正式發布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已經決定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
  • 因美制裁多股被MSCI刪除 中芯國際"內鬥"股價重挫
    中芯國際陷高層內鬥,股價重挫,最新回應來了) 部分個股被制裁後股價持續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