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去年覺覺出來的時候,為了避免月子裡面睡不好,很早的就定了月子會所,以為滿月回到家他就可以和姐姐一樣一覺睡到大天亮。
沒想到這小傢伙一個晚上鬧好幾次,因為那段時間困外公生病住院,本就搞得我心力交瘁,沒時間照顧他。後來我不得不又從會所籤了一個育兒嫂回家。
然而等我可以自己帶他的時候,卻發現哄睡這個老大難一直都在。困姐自小在睡覺這方面的表現實在是太好了,以至於我當時就覺得覺覺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
大半夜不睡覺,睡著睡著就哭起來……哄睡的痛苦,覺覺是讓我真真的體驗了一把。現在咱們號也有越來越多的小齡寶寶出來,想著或許大家可能和我有一樣的需求,就把這篇咱們號一個媽媽的投稿發上來給大家參考下。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兒幫助。
王麗(多多黛),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和家庭教育。寫作十年,從平面媒體華麗轉身,投身於新媒體寫作。十年前,在紙媒發表幾百篇作品,十年後,陸續籤約多個大型自媒體親子平臺。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對於養育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已出版《讓女孩像女孩那樣長大》。
文|多多黛
前不久,剛喜獲一枚小王子,榮升為媽媽的閨蜜,發了一條特別喪的朋友圈:
「日子太苦,生無可戀,想鑽洞。」
剛評論一句:「鑽洞幹嘛」
閨蜜發來一張近照,一看嚇一跳。
蓬頭垢面,披頭散髮,目光渙散,黃臉婆,這是我看到相片的第一感覺。仔細認真一看,才能辨認出,她是我的閨蜜,可昔日那個妝容精緻,沉魚落雁的模樣不見了。
鄰家姐姐在有了孩子之後,簡直是秒變鄰家大媽。
這種「整殘了」的容貌,完全拜她七個月大的兒子所賜,因為他是妥妥的一枚睡渣。
她鑽洞只是為了想睡覺。
據她傾訴,她兒子從三個月開始,就露出了睡渣的真面目:
其實,閨蜜吃的這苦,我是深有體會。因為我家二寶就是睡渣,出了月子,我就感覺到了,他不是一個「天使寶寶」,而是一個「惡魔寶寶」。
因為兒子睡不好,我的睡眠也被切割的支離破碎。晚上不睡,白天崩潰,帶個娃,都要有抑鬱症了。
健康充足的睡眠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對於嬰兒來說,更是必可不少的。
有研究表明,睡不好會影響孩子身心發展。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高,導致肥胖,大腦發育遲緩。而且,長時間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差的孩子,在白天的時候愛哭鬧、脾氣差,運動協調性也會變差,會疲憊,情緒不穩定,反覆無常。
「哄睡」這個千年老梗的問題,越早開始處理這些問題,能夠解決的可能性就更大。
《育兒百科》一書中說:「睡眠不好是一種習得行為,如果一個孩子得不到高質量的睡眠,她可能就不知道怎樣才能睡得好。」
而且,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這是需要父母去培養的。換句話說,孩子睡不好,也是父母的錯。
三個月以下的寶寶不適合任何形式的睡眠訓練。
他們分不清白天黑夜,胃容量很小,一餐吃飽後的3-4個小時,又有了飢餓感,每天基本上都是處在不是吃就是睡的狀態,每天需要16個小時左右的睡眠,只要他們困了,哄睡即可,不必考慮過多。
睡覺的例行程序可以從4-6個月開始培養。這會讓寶寶們把例行程序和睡覺聯繫在一起。
很多的時候,孩子困了,想入睡,可是,卻沒有辦法安然入睡,總是會哭鬧。
這哭鬧其實就是一種暗示,一個信號,告訴父母,是時候教孩子自主入睡的時候了。
不過這個過程,充滿了各種挑戰,需要父母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襁褓睡
小嬰兒並不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舞動的雙手,或者踢動的雙腳,會干擾他們的睡眠,父母可以採用「襁褓睡」的方式,這樣能夠減少四肢帶來的驚擾以及環境的刺激。睡袋是很好的一個選擇,既可以達到「襁褓睡」的效果,也會讓孩子適應睡袋,這樣以後他們也不會拒絕睡袋,避免了以後會出現亂踢被子的現象。背巾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博士推崇了一種「背巾」的方法,並且指出背巾哄睡,能夠減少寶寶哭鬧、增加親密感、提高寶寶的智商、解放媽媽雙手的益處。對於接受背巾的寶寶來說,他們非常享受「背巾」哄睡帶來的安全感,但是,有的寶寶卻不接受這種方式哄睡,那麼,父母需要更換其他的哄睡方法。白噪音這個方法適合3個月以下的寶寶,它主要是通過模仿子宮環境達到催眠效果。「 雨聲、洗衣機、收音機、電視機等發出的聲音,都可以通過錄音或者下載白噪音,它們還可以掩蓋吵鬧的環境噪音,讓孩子有一個安穩的睡眠。但是,這裡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睡眠狀態,及時調整白噪音的大小。而且,白噪音不可以長期使用,這樣會對寶寶的聽力有害。
觸摸
寶寶在兩個月以後,非常喜歡和人接觸,父母可以利用撫摸來哄睡。
首先,是面頰撫摸把拇指放在寶寶的前額中間(眉毛上方)用指腹輕柔向兩側平推至太陽穴,重複3次。然後,拇指從寶寶下巴處沿著臉的往外推壓,至耳朵處。
其次,還可以觸摸寶寶的耳朵,雙手捏住耳朵,輕柔地拉扯,拇指沿著耳廓畫圈圈。把雙手放在寶寶肋骨附近,用手掌交替向肩部推去;圍繞寶寶肚臍順時針畫圈,撫摸寶寶的腹部;也可以兩手交替自上而下用手掌按摩背部肌膚,兩手手掌按在背部,分別從脊椎推至兩側。讓孩子分清白天黑夜
一般來說,在6周以後會慢慢建立起晝夜節律,最長的連續睡眠應該在晚上,如果寶寶白天連續睡眠超過3個小時,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喚醒孩子,和孩子玩耍,保持房間的敞亮,也不用擔心家裡各種聲音,比如,走路聲,電話聲等,如果寶寶吃奶睡著了,可以喚醒他。
在晚上的時候,寶寶醒來不要跟他互動,保持燈光昏暗,聲音輕柔,儘量保持安靜。
這樣避免孩子「顛倒黑白」,漸漸能夠明白,白天是玩耍時間,而晚上是睡覺時間。
製造一個睡前儀式
兒童睡眠紊亂治療專家Judith Owens說,孩子入睡前進行一系列愉悅、鎮靜的活動,然後把燈關掉,這是很重要的程序,能幫助孩子準備好入眠。
給寶寶洗澡、穿上寬鬆的衣服、餵奶,關燈,清唱搖籃曲,即使孩子還不會和父母交流,但是,心裡也明白,做這些事是要睡覺的節奏。兒童心理學家Stephan Valentin博士認為,睡覺是一種孤獨的狀態,入睡儀式能幫助寶寶做好和父母分開的準備。當事情每天有順序地以同一種方式發生的時候,寶寶每天的期待就能得到滿足,父母細心的照料也讓寶寶感到舒適,所有的這一切,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移情物
平時可以提供一些柔軟和或者安全的玩具,鼓勵孩子們找到移情物,這樣可以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些安全、柔軟、適合擁抱、撫摸的物品,當做孩子的移情物,可以讓他們能夠安然入睡。
不論是哪一種方法,都需要堅持幾天,才能看出效果。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依靠父母堅持去完成的。
孩子哄睡之所以難,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父母缺少正確的哄睡方法,而是,哄睡的路上也有許多的「埋伏」,讓父母們走了彎路。
有時,已經步入正軌睡眠的寶寶,突然又「作么蛾子」了。
這或許是因為身體不適引起的,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
嚴重的溼疹、腸絞痛,都是打擾年齡較小孩子睡眠的一大障礙。寶寶發生了腸絞痛,可以用「飛機抱」或者趴著睡,讓寶寶更舒服一點。
還有呼吸暫停,以及一些急性的疾病,耳部感染。
如有需要,父母需要帶孩子及時去就診,只有身體舒服了,孩子才願意配合父母的睡眠訓練。
美國心理諮詢師、睡眠專家Jill Spivack認為,寶寶過晚入睡會讓他過度疲勞,以至於更難以入睡,睡眠過程中也容易驚醒,甚至,早上反而會醒得更早。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寶寶睡覺的時機是至關重要的,恰當的時機是健康睡眠的關鍵。
孩子什麼時候睡可能比睡了多久更重要。
從8周開始,父母可以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最好是在18~20點入睡。
父母需要給孩子養成規律的睡覺時間,不要等孩子揉眼睛了,打呵欠,甚至是哭鬧了,才安排孩子睡覺,因為過度疲勞會導致孩子更難以入睡。
很多睡眠差的孩子,到了晚上卻精力高漲,非常活躍,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動一動,累了對入睡有幫助。
我家二寶小時候,一周歲後,上床後喜歡蹦蹦跳跳,又唱又跳,我心裡以為累了就會睡,可後來發現他是越嗨越睡不好。
後來,兒科醫生提醒我,說睡前過度疲勞的孩子,是無法安然入睡,甚至很努力了,也沒有辦法好好睡覺。
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睡覺前哭是不好的,會導致情緒激動,做夢。
兒童專家表示,偶爾的哭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父母也不必太擔心。睡前的一哭,可以讓孩子因為睡覺而積攢的情緒,或者是一天中的壞情緒都釋放掉,對於孩子偶爾的哭睡,父母可以不必打擾,只要白天給足了孩子安全感,偶爾的哭睡,不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任何的影響。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解決孩子的睡不好的問題,還孩子和自己一個好的睡眠,這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一胎媽媽:你憑什麼說我的孩子會孤單?!
寶寶吃手該不該管?來!看這裡
愛發脾氣的媽媽,內心其實是無助的
5歲孩子意外墜樓身亡,育兒路上唯有安全不可輕視!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