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進入尾聲,在影迷們充分享受了電影節帶來的光影盛宴後,越來越多的新片定檔,電影院的復工,也進一步步入正軌。為全力支持上海電影市場穩步復甦,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主辦,淘票票、貓眼承辦的「上海觀影惠民季」計劃於8月3日正式啟動。
8月3日至10月31日,「上海觀影惠民季」期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與淘票票、貓眼電影兩大票務平臺合作,直接對市民購票進行補貼。觀眾在購買電影票時,可獲得「立補10元」優惠,在線支付時當即扣減。通過讓利於民、補貼惠民的方式,吸引廣大上海市民重歸闊別已久的影院。而當更多人願意走進影院的時候,也必將促進好電影定檔回歸,對於提振影院和整個行業的信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淘票票購票指南
3200萬元補貼購票,平均20多元就能看電影
今年3月,上海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向全市影院下發《電影院(城)復業防疫技術指南》,其中包含人員、空間、售品、排片售票、空調系統、防疫宣傳、垃圾分類、設備管理等八大類15條細則。它是國內影院第一份由行業制定的標準化團體防疫指導,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影院復業復市提供了標準。
《電影院(城)復業防疫技術指南》中關於售票方式的圖例
7月20日起,低風險地區影院逐步有序恢復營業。為鼓勵觀眾觀影,在影院復工後,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牽頭主辦這次觀影惠民季。協調了淘票票和貓眼兩大在線購票平臺,共同向上海市民發放消費補貼,以此助力影院行業儘快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
據了解,此次活動秉持「政府補貼、平臺配套」的原則,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統籌安排1600萬元專項資金,淘票票和貓眼兩大票務平臺配套出資1600萬元,共計3200萬元用於影院復業後的電影優惠票補貼。活動為期三個月,同一手機號用戶每月可以購買同一平臺4張補貼票,每購一張票補貼10元。以近期上海電影平均票價為30元左右,補貼10元後,觀眾花20元左右就能看一場電影。而如果是資深影迷,意味著兩個平臺每月最多可以搶到8次補貼。整個活動期間預計可補貼票數達320萬張次,即每天約35000多張。用戶在早上10點搶到補貼券後就能夠在購票時自動抵扣,操作上是十分方便的。
這次用真金白銀的補貼,為老百姓帶來實惠拉動觀影熱情,也得益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及時響應。淘票票方面的負責人則透露,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淘票票就已經在上海市電影局的指導下發起了「疫去春來」觀影補貼活動,在此之後,雖然影院復工又被按下暫停鍵,但這一項目在內部一直沒有取消。7月20日影院復工以後,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淘票票也迅速籌備活動發放相關的工作,保證活動在8月3日準點上線。
貓眼電影購票指南
而貓眼副總裁張樂也告知,「早在復工一個月之前,我們就按照上海市電影局的要求統一規定,進行上海的優惠補貼的系統開發。」根據防疫要求,電影的購票行為完全轉移到線上,票務網站也承擔起了為市民安全把好第一道關的任務。「按照相關政策要求,我們升級座位隔排、實名認證等功能,既是配合防疫部門工作,同時也讓消費者能夠更安心的走進影院。同時我們會在購票界面上對於符合要求的一些影院,也會去做一些標籤的展示,比如打上安心影院的標籤,方便消費者。」張樂說。
專項資金補貼影院 雪中送炭提振行業信心
除牽頭髮放觀影消費補貼外,上海市電影局多措並舉,多渠道對影院實施資金扶持。今年7月,為減小疫情對影院造成的衝擊,上海市電影局從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了1753萬元對影院進行紓困,共有345家影院受益,補貼已於7月底全部發放到位。這對於影院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觀影須知
今年的「寒冬」格外長,在受疫情影響停工的那半年,影院從業者都陷入持久的觀望等待。上海紅星美凱龍影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許海鴻也表示,過去半年裡影院不開門,雖然沒有出現裁員的情況,不過公司也實在是迫於資金的壓力先縮減了管理層的工資,到今年7月已經只能給所有員工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好在這個月終於迎來復工的曙光。
香港百老匯院線上海區域經理高蓉也無奈談起,3月之後有一些員工熬不住就離開了。院線下屬影院現金流也有一些困難,有一部分影院不得已裁員,煎熬等待的日子裡只能鼓勵員工出去做兼職。等到電影院復工的消息傳來,有影院甚至因為保潔等基層工作人員人手不夠而沒能趕上7月20日第一批的復工開業。
百老匯院線觀影的溫馨提示
紅星和百老匯旗下影院大多在上海近年來開展的五星影院名單中榜上有名,優質的放映設備和硬體設施也意味著更高的運維成本。紅星美凱龍影業的許海鴻介紹,停業期間,紅星院線旗下的影院每天都要安排兩位技術人員和兩位的基層員工在影院內負責設備的運作,以保證復工後能夠保障觀眾的觀影效果。
在7月補貼發放之前,對於電影院的幫扶就已經開始。許海鴻介紹,國家規定的專資返還,上海地區的發放是最及時的,今年1月份疫情尚未開始的時候,很多影院已經拿到了這筆返還補貼。「疫情發生以後,電影局和發行放映協會等方面也不斷表達關心,了解我們的實際困難,也牽頭做了幫困的貸款基金,我們也參與並獲得了支持。」同時,如部分位於園區內的影院也享受到了租金減免的政策優惠。
百老匯院線方面也表示,浦東的影院此前已經收到來自區政府的補貼。「雖然錢都不多,但對我們是一種支持,而且至少可以覆蓋一部分我們的人力成本,給員工發上一個月工資,也是實實在在的解決燃眉之急。」高蓉說。
紅星電影世界入口處的工作人員
得知此次有關部門牽頭票務平臺做惠民觀影的舉措後,影院方面都表達了積極的期待。「可能影院剛開,部分觀眾對走進電影院在這個階段還有顧慮,但優惠補貼可能先鼓勵一部分觀眾走進影院來親身感受和體驗,看看我們的電影院現在都在非常嚴格遵守防疫措施在保證大家的安全。」許海鴻說。
「觀眾也許並不在乎10塊錢的票價上面的讓利,但官方來發放補貼大家進入影院,心理上的暗示也許會比實際的錢來的作用要大一點,這份補貼更是一份安全感。我們有信心讓你們進來,電影院可以提供安全安心的一個環境給到大家。」高蓉說。同時,她也透露,復工一周多以來,人流恢復的情況比想像中要好不少,上周末黃金時間的場次,好地段商圈影院的票在30%上座率的要求下基本都是賣完的狀態。
「上海出品」為中國影市注入活力
優質的電影內容供給是整個電影市場的動力源和火車頭。為迎接此次影院復工,國家電影局積極協調片方,精心準備了一批優質片源,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戰狼2》等20餘部經典影片免版權費公益重映;片方也積極扛起社會責任,為觀眾讓利,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免分帳復映,大大降低了電影票價,助力全國影院復工。
上海市電影局也積極組織片源,豐富影院供給,推出一批類型不同、題材豐富的「上海出品」,除已經於7月20日影院復業首日上映的《第一次的離別》和紀錄片《璀璨薪火》外,7月31日上映的《白雲之下》與《抵達之謎》也是近年來「上海出品」質量不斷提升的代表作品。
《第一次的離別》
《白雲之下》由導演王瑞執導,講述了一對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夫妻因生活追求的不同而產生的某種生活困境。影片男女主人公由在草原土生土長的吉日木圖與塔娜飾演,幾位重量級的蒙古族演員如金馬影帝塗們、艾麗婭等也貢獻了精彩的演出。這部電影也是入圍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中國影片。
《白雲之下》
《抵達之謎》由宋文導演、謝飛監製,李現主演,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個青年在一起少女失蹤案中在愛情與友情間掙扎博弈的故事。
下一步還將有一批優質的「上海出品」與觀眾見面,包括剛剛獲得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導演許鞍華執導的新片《第一爐香》,由青年導演徐展雄執導,由金馬獎影后馬思純、《芳華》女主角鍾楚曦和《紅海行動》硬漢狙擊手黃景瑜主演的《蕎麥瘋長》,還有由東方夢工廠與Netflix共同打造的動畫電影《飛奔去月球》,炫動傳播出品的山水寫意風格的二維動畫電影《新愚公移山》等。
《第一爐香》
越來越多的電影定檔無疑是給復工帶來更足的信心,而用觀影補貼促進觀眾恢復對影院的安心,也更有助於打消。
疫情期間雖然大家習慣了在線上觀影,但影院並不擔心被遺忘,「我們的銀幕展現的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是完全網上播放沒有辦法來取代的。最近的復映片大家雖然在網上看過,但還是有許多觀眾願意重新走進好的影廳去享受更好的視聽效果。」許海鴻說。
科學防控,嚴格執行「六個到位」
影院呼籲觀眾「多一份理解」
7月20日復工以來,上海市電影局要求本市影院要把防疫安全放在第一位,指導全市影院嚴格落實《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切實做到常態防控到位、預約限流到位、排片間隔到位、人員排查到位、環境消毒到位、應急處置到位「六個到位」。並組織各區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主要院線工作人員110人,成立21個聯合巡查小組,對全市擬復業影院的各項準備工作及防疫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確保所有影院符合復業要求,切實保障觀眾觀影安全。
上海紅星電影世界的工作人員為隔位就座進行布置。
目前,上海全市影院全部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掃碼登記觀眾信息,檢查體溫,未戴口罩和體溫37.3度以上者不得進入;觀眾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影廳內禁止飲食;減少放映場次,日排片減至平時一半,控制觀影時間,每場一般不超過兩個小時;延長場間休息時間,並對影廳充分清潔消毒,不同影廳錯時排場,避免進出場觀眾聚集,售取票機、商品售貨區自動販賣機、公共區域入口閘機、衛生間等重點區域每日不少於5次擦拭消毒,影廳座椅扶手、3D眼鏡等觀眾直接接觸物品每場消毒一次。
此次百老匯影院國金店更是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加強了疫情防控,一段時間較高人流量的測試下來,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要面臨一些額外的壓力和負擔,「多出了很多解釋工作,比如要求觀眾全程戴口罩,還有檢查健康碼,有些人可能最近沒有打開過,重新填會要花一些時間也造成現場的一些擁堵,會讓一些觀眾有些焦躁。」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外帶飲品,「我們建議顧客在外面吃掉,吃不掉的時候需要找地方寄存,但有些顧客吃不掉或者不願意就會要求退票。這些給營運造成一些壓力,我們以前就是檢票的,一崗一個員工就可以,現在這個時候要安排3到4個人去完成這些工作。」同時,由於隔座限制有時候會有悖於觀眾的社交需求,影院給座位貼上的封條有時也會被撕掉。影院方面表示,對這些行為都能夠理解,但非常時期,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希望進入影院的觀眾也能多一份體諒和配合。
截至7月27日,上海已有215家影院恢復營業(全市現共有385家影院),佔比55.84%。復業影院在各區均有分布,能夠滿足市民就近觀影的需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