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蠻故事》是一部黑色喜劇,由6個獨立的暴力復仇小故事構成,主題分別為航班、飯館、路怒、罰單、肇事和婚禮。故事架構高能反轉,荒誕內涵堪比寓言。電影入圍了2014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是該單元中唯一的喜劇片。時代周刊更是將它評為「年度十大佳片」。
《荒蠻故事》難能可貴的是它並不沉迷於敘事,節奏清醒簡練,對人性刀刀見血,乾淨利索地揭露了人極具獸性和黑暗性的一面:暴怒、嗜血、失控、貪婪、復仇、對暴力和強者的盲目崇拜……
從第一個故事到第六個故事,幾乎每個情節都能透出那麼一股大仇得報的喜悅和舒爽。每個故事情節推進都很迅速,張力十足。從開始過程到高潮結局,就在那一瞬間戛然而止,不做留戀。敘事進程中不留可供走神的縫隙,把我們完全擒獲。
影片中「阿莫多瓦」式的顛覆性幽默, 即兼具細膩的心理元素和歇斯底裡的憤怒。每個主題都是「已歇斯底裡,準備狂轟濫炸」的改寫。當靈魂被折磨到一個度就再也無須忍受,只能以毀滅的方式發洩,復仇的極度歡樂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人在極大的壓力下,不可避免的會失控。接踵而至的是一個文明體系在個人上的崩塌。婚禮故事是全篇點睛之筆,也在灰色的論調上加入了適可而止的溫馨收尾。
電影鏡頭中,你能看到色彩會說話、場景會說話、構圖會說話——視聽語言的魅力就此呈現。導演擅用光線和色彩。在電影中很多鏡頭的場面調度,包括演員、攝影機、場景、道具、燈光等等,在刻畫人物性格,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之間關係,渲染場面氣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劇情烘託了氛圍,非常加分。
人和動物本質的區別就在於自我的控制。電影裡無時無刻不散發出暴戾與蠻荒的氣息,將失去了道德和人性管束的黑暗面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道德約束著。在電影裡僅僅因為幾個巧合,幾場意外,人性就瞬間蕩然無存,輕易地變回蠻荒的野獸,真是莫大的諷刺。這部電影荒謬而不失真,你會投入其中,隨劇中人一起低落,高潮,到達臨界點,然後失控。
《荒蠻故事》雖然是對人性最極端的挖掘,但那也是人性最真實的表達,人活著,總會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但是,如何面對不公平,沒有統一答案。生氣、衝動、仇恨、嫉妒、惱怒、意氣用事……諸如此類的詞都在表達人在一瞬間的情緒。那一瞬間,你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獄。很難去評論誰對誰錯。就像影片裡說的那樣:老鼠藥過期,是更毒,還是不毒?
《荒蠻故事》中黑色幽默的批判帶給人們的反思是鋒利沉重的,同時也是有力量的。影片告誡我們:冷漠、憤恨、鄙夷、壓抑、狹隘和偏執,到底有多麼的可怕與兇狠。當人類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並將所有的人性陰暗面展露無遺時,那麼也將是人類拋棄文明,回歸荒蠻的時候。
我們因情感而自我毀滅,也可以為情感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