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黃酒舊文(附紀錄片視頻)

2021-02-18 新話字典

我一直在考慮如何寫這篇文章的開頭,如果套用《百年孤獨》的開頭,應該是這樣寫:多年以後,攝影愛好者沈曉鳴在那個流行湘菜的城市裡,會時不時地想起父親在夜裡起來為黃酒開耙的那些寒冷冬夜。這樣的開頭好處是可以故弄玄虛,缺點是囉嗦。最簡潔的是《靜靜的頓河》版本:「1948年,冬天的凌晨,霧,燈火通明的鶴興酒坊……」



✁鶴興酒坊---


一百多年前,紹興東浦鎮上的鶴興酒坊無人不知,生意做到三江六碼頭,八方賓客如雲來。酒坊由東浦馬車漊①鶴興臺門②裡的幾戶沈姓人家執掌,下面又有「連記」、「木記」、「豹記」等小品牌,有點寶潔公司下面分出海飛絲、潘婷的意思。所以鶴興酒坊沒有老闆,只有一幹小老闆。但生意做得很大,黃酒直賣到杭州,嘉興,遠的能到南京一帶。南京著名的使館毒酒案,就是由潛伏在日本使館的詹長麟把毒藥放入紹興黃酒裡,放倒了一些日本軍隊高官。此事說明當年的黃酒物流已經很發達,二說明日本人也愛喝黃酒。

白雲蒼狗,東浦的酒坊早已成為故國往事,目前東浦仍有人在手工釀酒的,是當年鶴興酒坊的幾個後人,這個酒坊起初在東浦馬車漊鶴興臺門裡的幾戶沈姓人家組成,因戶主姓名不同,又分有「連記」、「木記」、「豹記」等作坊,連記的掌柜叫沈璉,清朝末年出生,生子沈煥,沈煥又生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經過社會主義改造,鶴興酒坊的其他幾家已經敗落,後代也不再釀酒,沈煥的三個兒子,還保留釀酒傳統,在每年冬季,依然會通過傳統手法釀造手工黃酒


「連記」的老闆叫沈阿連,是我的曾祖父,從族譜上看,他的名字應該叫沈璉。他長著一張馬臉,不知道是清朝末年紹興人的臉真的有那麼長,還是那時候畫炭筆畫的人對人體比例沒有概念。魯迅的父親周福清的臉,在畫中,也是如此形狀。


在我有限的記憶裡,沈璉的名字並沒有被頻繁提到,如果不是八歲時從古老立櫃抽屜裡翻出他的遺像,我一直以為沈家的酒藝是從沈煥那裡開始的。沈煥是沈璉的兒子,也就是我爺爺,從我記事起,他就坐在祖屋的窗欞下,閉著眼睛曬太陽。他害了一種眼疾,一個眼珠是墨綠色的。我從來沒見他釀過酒,好像他根本不會這門祖傳手藝似的。


其實,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軍閥孫傳芳趕跑盧永祥,佔據浙江之前,沈煥已經開始學釀酒了,那時候他才十幾歲。


由於軍閥混戰,紹興雖是魚米之鄉,小民的就業機會也實在不多,僅為餬口而已。東浦號稱「酒窠」,謀生手段只有釀酒。我爺爺跟著他父親沈璉,每年釀三四千斤的黃酒,漸漸釀出鶴興酒坊乃至整個東浦鎮的口碑,叫響了「酒頭腦」阿煥的名聲。到沈家大兒子沈百琴出生的時候,鶴興酒坊煥記酒已經比較有名,家境也不錯。一壇三十斤的黃酒能賣5個國(法)幣,相當於現在一斤酒賣10元人民幣,利潤可觀,家人甚至有了香蕉吃,在那個時候,著實令人稱羨。


但1945年以後,百業蕭條,酒稅瘋長,如果老實繳稅正常賣酒,幾乎不賺錢。而那時候,我爺爺已經一口氣養育出了我二伯沈百壽和我爹沈百和,還有幾個姑姑,好幾張嘴等吃飯,壓力很大,只好賣私酒逃稅。賣給酒樓飯店和南北貨品店。趁天黑,偷偷用船運到飯店酒樓的河埠頭。如果時光倒流六十年,你可以看到在江南黑黢黢的河道深處,有船櫓的划水聲打破午夜的寧靜,在烏藍的天穹下,一隻烏蓬木船衝破河道上的霧氣,穿過薛家橋、大木橋,劃向洞橋老街。


老街頭東尾西,建於南宋,盛於清代,沿河南北店鋪林立。光是酒樓就有幾十家。東浦人都愛喝酒,沿河酒旗招展,酒客如雲,觥籌交錯,笑語喧譁。清朝有個叫李慈銘的本地詩人,在《夜沿官讀諸水村至東浦得兩絕》中寫道:「夜市趨東浦,紅燈酒戶新。隔村聞犬吠,知有醉歸人。」


賣私酒需要船,解放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船,划船不用上駕校不用考牌,技術都很好,沈家掌櫓的是大哥沈百琴,如今七十多歲了還寶刀不老,就是當年打下的基礎。當然賣私酒也有被查獲的時候,沒收,罰款,例行公事。

家裡人多造成吃飯壓力,但好處是人手多幫手也多,有了三兄弟,酒坊裡的活就不用請僱工了,這還為1950年土改得到一個好成分起了莫大的作用。同一個酒坊的「木記」因為請了僱工做酒,被定性為「可以接受改造的地主」,這個稱號在我小時候與木家孫輩打嘴仗時是無往不利的武器。


中國共產黨建政之後,所有酒坊都解散了。東浦鎮最大的酒坊老闆周雲集在一個春天被槍斃,聽說他的黃酒賣到了香港,手下僱工很多,僱工越多,說明剝削勞動人民越狠,所以,罪大惡極。這件事大大地震動了釀酒業,有一天早晨,西周漊的人們發現河水變紅了,酒香瀰漫了整個河道,頭天夜裡,家家都把黃酒都倒入了河裡。把酒倒入河裡,這種事件在歷史上還發生過一次,當年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之後準備去吳國復仇,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紹興市要攻打蘇州市。老百姓捧酒出來給勾踐壯行,越王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士兵們一起喝吧,酒少人多,沒辦法,只好倒酒入河取飲河水,所以現在紹興市區還有條河叫投醪河。


鶴興「連記」酒坊被歷史的大潮拍散之後,沈煥一家只好安心種田,釀酒成了資本主義尾巴,基本屬於奢想,全國人民都吃不飽,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於是也就歇了,一歇就歇了十幾年。直到1974年,趕了個好收成,看著秋後晶瑩透亮的糯米,年老的沈煥按捺不住,自做主張釀了一缸酒,為掩人耳目,把酒缸遮了個嚴嚴實實。但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吶,夜裡開耙時,一縷酒香飄出酒缸,閃過窗欞,飄到了某位熱心鄰居的鼻子裡,撩得他心潮起伏,決定去告發。革命委員會來人的時候,沈煥的那一缸酒正準備灌壇發酵,被逮了個正著。酒缸也砸了,人也被拉去問話了,幸虧沈煥成份好,不然我家只好冀望於最後的平反了。


沈煥是1982年去世的,走的那天天高雲淡稻穀飄香。


✁沈家三兄弟---

沈氏三兄弟分家的時候,老大拿了一隻大船,老二要了那套壓酒木榨,老三要了若干酒缸酒罈。他們喝不慣從街上買的酒,「那是機器酒,沒有自己做的酒好喝。」沈百琴說,「酒廠圖省事,從不攤飯,都是用吹風機直接吹的。酒精度不夠,就拿食用酒精兌一兌。」沈百和年輕的時候在很多酒廠做過事,他知道這些。


從福建福清到山東魚臺,沈百和是沈家走南闖北最多的人。他不僅會做酒,還會修缸補壇。當年沈百和一個小鐵錘,兩把粗鐵砂,走遍浙閩兩地,無論缸有多大的裂縫,拿鋼攀筘一緊,鐵砂漿一灌,恢復如新。說起酒廠的酒不好喝的原因。沈百和自有一套: 「東浦鎮是紹興酒文化的發源地,「華舍③的綢,東浦的酒」,東浦的酒傳統很悠遠。我上小學的時候,有鄰人說梅裡尖山挖出了很多陶罐、陶鼎、陶壺,都是文物,於是很多農民都去挖,直到政府派出國家機器制止。據考證說,好些酒器都是2000多年前的。東浦酒在1915年還牛過一次,美帝國主義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搞了一個萬國博覽會,號召各個國家把好東西都拿去比賽。東浦人創辦的雲集信記酒坊送了一瓶酒過去,獲了個金獎。如今這個雲集信記變成了紹興東風酒廠,生產某個牌子的加飯酒。 」


但在東浦鎮,鄉民們不喜歡喝酒廠的酒,每到年底,很多人家還是自己做。釀酒工藝複雜,從蒸飯開始到落缸,到發酵,到壓榨,不僅需要一整套的釀酒設備,還需要豐富的釀酒經驗。對發酵火候的把握絕對是件經驗活,像沈家三兄弟那樣,不用溫度計只需將手往酒缸裡一探就知道大概溫度的人實在不多。沈百和說,這是童子功,小時候學徒,寒冬臘月,師傅不讓把手插在褲兜裡,犯規就要挨竹板,這手的敏感度也鍛鍊出來了。兒孫們聽了都說,這手應該去上保險。


老二沈百壽在鎮上人脈頗廣,年底最忙的就是他,三裡五裡外的人家都知道他能做酒。臘月冬風起,沈百壽家裡的電話就開始活躍了,東浦周邊的村鎮,薛瀆、後社、賞浜都會有人來請他去做酒,有時候半夜接到電話:「壽師傅,我家落缸的糯米飯現在很燙啊,會不會有問題,你過來看看。」沈百壽披上大衣就出門,猶如急診醫生雪夜出診。老三沈百和走得則比較遠,他接受的邀請一般來自外地的酒廠,近的是浙江省內,遠的有山東魚臺酒廠,這個酒廠以前出過一種叫「孔府宴」的白酒,拿過央視的廣告標王,後來敗落了,沈百和傳播黃酒工藝之北伐行動也就夭折了。

老大沈百琴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的強項是做香雪酒,三兄弟中數他做的最為醇厚甘甜,香雪酒的口感和色澤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色澤淡黃清亮,口味純濃甜。沈百琴每年都會做上幾壇香雪,年節拿出來以饗親戚鄰人。

關於香雪酒是怎麼做出來的,我一直心存疑慮,水、糯米、酒藥和糟燒,這四樣全無甜味的東西竟然能釀出蜜糖般甜潤的酒,這個問題的答案連沈百琴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什麼時候加糟燒④,香雪酒才最甘甜。臺灣人喜歡喝黃酒,但不太會喝,他們喜歡在黃酒中加冰塊、話梅,此風甚至還波及長江三角洲等黃酒原產地,被認為是一種很時尚的喝法,這真讓沈家三兄弟笑話。臺灣沒有紹興的地氣和鑑湖⑤水,釀不出正宗紹興酒,只好往紹興酒裡放話梅,用話梅裡的糖和酸來壓住酒的澀味——就像往葡萄酒裡加雪碧的搞法。用沈百和的說法是:都是腳後跟把脈——不得要領。 「中國所有的黃酒都太甜,只有紹興加飯酒甜味適度。」而最可口的酒只在他們幾兄弟和周圍的鄰人之間流傳。

前不久,有個日本電視臺的風物攝製組來到東浦,深度報導了沈家三兄弟的做酒功夫。日本攝製組的敬業著實讓人領教了一回,那個錄音師擎著竿子就是半天,好像不帶累的。拍攝完的宴會上,沈家三兄弟品嘗了漂亮的女主持人唐澤美帆帶來的日本清酒,沈百琴咂嘴皺眉說:「不好喝,像淘米水,還是酸的。」有人告訴他,這種清酒要賣兩百塊一瓶,讓沈百琴咋舌不已。有商業頭腦的鄰人接著說:「琴師傅,你們做的酒好好包裝一下,也能賣這個價錢。」沈百琴搖了搖手,沉默不語,他的疑惑是,為什麼這個世界,好喝的酒賣得如此便宜,難喝的酒卻這麼昂貴。


這不是他能解決的,應該是是鶴興「連記」第四代傳人去解決的問題了。沈百和有兩個兒子,沈百壽有一個兒子,沈百琴有兩個兒子,加起來,鶴興「連記」有5個第四代傳人,他們現在的職業是這樣的,一個媒體編輯、一個生意人、一個木匠、一個建築工、一個防腐設備工人。如同很多美好而即將消失的傳統手藝一樣,沈家三兄弟心愛的酒業沒一個後代肯繼承。沈百和有個夢想,想重新打起把鶴興「和記」的招牌,但兩個兄弟老了,晚輩們愛的是萊卡鏡頭、搖粒絨⑥行情、家居新款、電腦網路……
惟獨沒有黃酒。


2005年元月下旬,關於沈家三兄弟和他們的酒藝的電視片在日本播出。不到一個星期之後,一位日本商人來到東浦,在沈百壽家門遞上名片,意欲邀請沈家兄弟到日本去釀酒。此時,沈百壽家中熱氣騰騰,家人在忙著為春節準備年糕。

----

以下視頻是當年日本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節選,完整展示了完整的黃酒製作過程,沈家三兄弟都出現在片中,主持人是日本創作型歌手唐沢美帆。

注釋
①「漊」是江南水鄉特有的一種地形,河道的斷頭處就是漊,如果說東浦鎮那密如蛛網的河流是神經系統,漊就是神經末梢。
②臺門是紹興特有的民宅,類似於北京的四合院,前有臺門鬥,而後依次是天井、堂屋、側廂、座樓、園地,組成一個獨立的宅院。
③紹興的另外一個鎮,位於全國最大的柯橋輕紡城西邊,曾以生產綢緞聞名。
④糟燒是一種白酒,用黃酒壓榨之後的酒糟蒸餾而成。
⑤鑑湖,在紹興城西南,為東漢會稽太守馬臻率民建築的人工湖,是我國東南地區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⑥搖粒絨是一種紡織面料,適合做手套,戶外運動設備的裡子,休閒外套等。

相關焦點

  • 涉疆反恐紀錄片第三部畫面首次公開(附完整視頻)
    涉疆反恐紀錄片第三部畫面首次公開(附完整視頻) 2020-06-20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史上最強黃酒食譜
    爸爸從原來單位退休之後,就一門心思折騰老家的農場,平日空閒喜歡喝點小酒,朋友來了,愛用自製的老黃酒招待,朋友對老爸做的酒連連稱讚,也就經常有朋友來拜託爸爸幫忙給媳婦或女兒做黃酒坐月子,後來慢慢發展成賣給親朋好友,朋友的朋友。現在用傳統工藝做酒的人越來越少了,好的黃酒更是少!能教你怎么喝黃酒的人,除了我,我想不到第二個!
  • 強薦分享:一部讓人類哭泣的紀錄片《家園》,超級震撼,和孩子們一起看!附視頻
    周迅說:「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我在配音的過程裡哭了好幾次。第一次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就覺得一定要為這個電影做些什麼,美國黃石公園大稜鏡溫泉你可曾見過視覺如此唯美震撼的地球?史上投資最大的環保紀錄片——這是一部籌備15年,跨越50多個國家,動用88000名員工,21個月拍攝完成,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中文由周迅配音的,非常美、非常棒的記錄片。周迅說:「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我在配音的過程裡哭了好幾次。第一次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就覺得一定要為這個電影做些什麼,一定要讓這個紀錄片被更多的人看到。」
  • 黃酒是什麼酒 喝黃酒有什麼作用
    黃酒是什麼酒?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那麼,黃酒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黃酒怎么喝?喝黃酒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黃酒是什麼酒黃酒屬米酒,是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是以稻米為原料釀製成的糧食酒。不同於白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於20%。
  • 紀錄片《蘇東坡》6集全(附視頻)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7-07-17(中國大陸)集數: 6單集片長: 25分鐘紀錄片:《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紀錄片:《文藝復興教父·美第齊家族》紀錄片:《人類四大文明》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紀錄片:《時間的風景》紀錄片:《優雅的宇宙》紀錄片:《大象女王》紀錄片:《人生果實》紀錄片:《詩畫江南》紀錄片:《透視美國》
  • 派出所的故事·守護新華街(內附視頻)
    派出所的故事·守護新華街(內附視頻) 2020-08-0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酒煮大閘蟹怎麼做?黃酒煮大閘蟹做法
    黃酒與大閘蟹,是非常搭的,用黃酒煮大閘蟹,不僅僅可以很好的去腥,而且可以提香。那麼,黃酒煮大閘蟹怎麼做? 主料:大閘蟹 6隻; 輔料:黃酒200g、鹽適量、姜適量、蔥適量、八角適量、花椒適量、鮮抽適量、香醋適量; 黃酒煮大閘蟹步驟:
  • 黃酒飲用方法,黃酒喝法,80%人搞錯
    黃酒,是中國獨有的釀造酒,其整個生命周期都會持續發酵,因此其飲用、保存就會存在很多特殊情況,今天房縣土城黃酒公眾號為酒友們詳細介紹一下黃酒的飲用方法,對於黃酒的保存方法、黃酒飲用禁忌、黃酒釀造方法會在後期繼續分享,關注後即可持續看到文章,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點讚、轉發、分享給身邊朋友,讓更多酒友收益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雄黃酒是怎麼做的呢?
    因為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殺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目的都是為了驅邪消災。在古代,端午節風俗照例要飲雄黃酒。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 觀察| 買版權、聯合出品、限免,視頻平臺的紀錄片「戰疫」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 ,作者徐嘉偉 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結合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五大品牌項目——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藍皮書
  • 被黃酒浸泡了的江南
    黃酒自然姓黃,是一種有著綿長時間概念的暗黃;是一燈如豆,映在原木家具上的暖色調的黃;是一種草黃,而非紫禁城裡富貴至尊華美雍容的金黃。這樣一碗與天下窮苦人的臉色相匹配的黃酒,千百年間,在底層百姓的手上傳遞著,溫暖著他們眼睛裡渾濁的希望。蒼白的嘴唇,渾濁的眼睛,慢騰騰的性格,一張油浸浸的八仙桌,都是適合黃酒登場的。
  • 浸泡著紹興的黃酒
    浸泡著紹興的黃酒一說到紹興,我最先想到的是烏篷船在水道裡咿呀而過;接著就想到了蘭亭一會,留下千古書法絕唱;然後便是秦始皇登過的會稽山,還有字字啼血的《釵頭鳳》……不對,等等,其實還有黃酒,黃酒是多麼適合我的酒啊,它不像白酒那麼烈,一邊喝一邊還擔心著身體,即便酒量不錯,還要時時記著老祖宗的提醒——「少則怡情,多則敗德」;它不像紅酒那麼拒人於千裡之外,你會不會喝?你能品得出來這個拉菲其實是副牌麼?喝酒就是喝酒,弄的這麼不痛快;它不像啤酒那麼考驗人體的容量,還佔據了美食的庫存。
  • 黃酒的做法
  • 視頻 | BBC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03 慶典(Celebration)
    視頻 | BBC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01 遷徙
  • 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紀錄片時代的回歸!
    最具份量獎項「最佳紀錄長片獎」由《村小的孩子》獲得。《針灸》捧得「最聚人氣獎」。《三十二》捧得「最佳紀錄短片獎」,《鄉村教師》眾望所謂獲得「最佳微紀錄獎」,「人文關懷獎」落戶《孤島》。作為中國最大的紀錄片網絡播出平臺,鳳凰視頻一直在紀錄片播放、紀錄片節目自製上擁有當仁不讓的優勢,一個個優質節目也是接踵推出,從上半年播出的《舌尖2》,到如今正在全網獨播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從自製王牌節目《甲乙丙丁》,到舉辦紀錄片行業盛典,鳳凰視頻在紀錄片領域可謂是遍地開花,這不僅推動了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發展,也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視覺與思想兼備的獨特內容,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差異化道路。
  • 影視賞析:史上最偉大的100部戲劇【附全部視頻資源及劇本】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1616年)史上最偉大的100部戲劇【附全部視頻資源及劇本】來源公眾號:文 | 流白藝考;編輯 | 田藝苗的田編輯花了三天時間整理了這一百部話劇的視頻連結以及無字幕版視頻的中文劇本,有個別的實在沒有找到,之後找到會放在留言欄中,視頻資源分成三類(二維碼為視頻連結):國內視頻網站(
  • 緬懷延伸●啟功的愛情 [附視頻:紀錄片-啟功]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緬懷延伸●啟功的愛情 [附視頻
  • 做菜為什麼要用黃酒?
    但是明白了,當地風俗是黃酒要加熱,撒點薑絲。但這特加飯入口怪異,並無切身好感,很難理解那位白大褂大叔那麼驕傲地大聲說:「紹酒少少」。這麼難喝的黃酒,加少少在菜餚上,真的會讓菜餚變好嗎?對黃酒有進一步認識,是因為一個門房老頭。那時我們家王老師以優秀畢業生留校,住在女教師第十四宿舍。這個宿舍歸一對老夫妻管理。一個瘦小的老太太,總是一聲不吭的,很溫和。
  • 紀錄片《家園》,憑啥獲得索尼4K杯一等獎?(附完整版視頻)
    真實,才最具震撼力誠懇,打動人心最基本的元素器材,引領畫質飛躍和技術變革 3月25日,北京,我們又一次和紀錄片
  • 是沈萬三的居住地,當地的黃酒久負盛名,網友:黃酒確實名不虛傳
    說起中國江南的古鎮,很多人首先反應的是周莊,這是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的古老城市,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典型的水鄉,加上其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為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寶貴寶物,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是沈萬三的居住地,其黃酒久負盛名,網友:黃酒確實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