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天姿國色聰慧過人,非常得父皇的寵愛。
十五歲的時候,唐太宗把她許配給丞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房玄齡是凌煙閣上的大功臣,這樁婚姻倒是門當戶對。
可,愛情總是不走尋常路。
李世民是馬上皇帝,可是他的女兒喜歡滿腹經綸談吐文雅的風流俊傑。
房玄齡是紙上謀臣,他的兒子偏偏喜歡躍馬縱橫。這或許是夫妻倆唯一相同的地方,沒有繼承父親的風格。
牡丹花一樣驕傲的高陽雖然不得不接受命運,但她從來就沒有真正接納過丈夫。
高陽缺乏愛情滋潤,生活的很不快樂,就借郊遊打獵消磨時間。雖然不被妻子接受,房遺愛駙馬的身份也要一直陪伴著公主。
這天,他們又前簇後擁的去打獵。
中午之分,大家看到不遠處有個草庵,就簇擁著疲憊的公主走過去休息,侍從們先去準備。草庵裡住著一個修行的僧人,辯機。
貴人造訪,辯機放下手中的經書,急急出來迎接。
高陽見到這位年輕的僧人,一下子愣了一下。
「你眼前的我是紅塵萬丈,我眼裡的你是化外一方。
若,你跳的出去,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我只記取你當初的模樣,白衣勝雪才冠三梁。」
辯機穿著粗布衣裳,可是難掩英俊堅毅的不俗氣質。看到公主駙馬,神情坦然淡定,一派「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貴。
高陽抬眼看看身邊的房遺愛,不禁暗暗嘆了口氣,人的氣度,完全不在衣飾的錦繡。如果和這個人相伴一生,才是今生無憾。
想到這裡,臉上不禁微微一紅。
宦官宮女們把攜帶的帳床等抬進草庵安頓好,請公主休息。
公主將辯機召了進去,要探討佛法。
房遺愛緩緩退了出去,掩上房門。
孤男寡女獨處一室,辯機開始拘謹了。
高陽斜倚在床上,他還是在乎我的,要不,怎麼看都不敢看我一眼,還緊張的冒汗。想到這裡,她的心暖暖的,微微笑了起來。
他給她講著佛理,她卻什麼也沒有聽到,只是痴痴的望著他眼中的空靈。世上還有這麼純淨清澈的男子,不染纖塵。
很快,天色將晚。辯機再三催促,高陽不得已依依惜別。
第二天,她又來了。
經過一夜的相思煎熬,又看到了辯機。高陽在那一刻失去了她全部的高傲,這原本是她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是皇家血脈和父親縱容的特質。然而,此時她只願匍匐在他的腳下。。
辯機沒有跳出去,被高陽的熱情融化,多年的清淨修為冰消瓦解。
抱住眼前這個女子,他感到天地萬物都不重要。愛情讓人目眩神迷如痴如狂。
他是和尚,她是公主。這都不重要,他們只是一對沉溺在愛河中的男女。
可以說,辯機對高陽,絕非貪圖情慾,而是真心愛慕。
他是法華寺的主持;大唐最年青的「綴文大德」;玄奘法師最器重的僧人。
如果他走上街頭,行過的土地會被信徒們取回家去供奉。聽他講經,會有半個長安的人擁進法華寺的門檻。
當然,才華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的人品,但一定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價值和份量。
正因為真心,事後他才如此痛苦,佛門的清規與炙熱的愛情交織在一起,煎熬著他。可是,愛情來時,天雷勾動地火,誰也阻擋不住。一見到高陽,他身心皆醉。
哪怕,死後墜入阿鼻地獄,他也甘願受苦受罰,為她。
這件事情,房遺愛不但不生氣,反而刻意隱瞞盡力維護。每次高陽與辯機私會之時,他親自在門外守衛。
作為回報,高陽送給丈夫兩名年輕的美女,還允許他可以納自己喜歡的女子為妾。
後世人大都嘲笑房遺愛的軟弱無能,紫衣看到了他的豁達。其實他們都是政治婚姻的受害者,高陽所嫁非愛,無比痛苦。房遺愛,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對威嚴的皇權,他們誰都無力抗爭。最後兩人在這樁悲劇婚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各尋所愛。表面上看來荒唐無稽,其實兩人都是,無奈。
時間就這樣過去,高陽陶醉在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裡,還為辯機生下了兩個兒子。
後來,辯機被玄奘選去譯經。從事譯著的綴文大德九人中,二十六歲的他最年輕,譯的經也最多。想到這些,高陽就為他驕傲,可是他們也從此分離,相見無日。
高陽明白愛人,這樣離去他會心安,從此擺脫了兩難的痛苦。她雖然不舍不願,也唯有成全。
高陽照顧著兩個幼子,從他們的面龐中尋找辯機的影子。
即便這一生,再也不相見。她真的愛過,擁有過。
誰想到,平地間起風雷。這一切,源自長安城一起普通的盜竊案。
貞觀末年,長安街上抓住一名小偷。這件事雖微不足道,但所繳獲的贓物卻非同一般,那是一個鑲金飾銀的豪華玉枕,一看就是大內之物。小偷招供,玉枕乃從弘福寺內一個和尚的房間裡偷出來的,這個和尚就是辯機。
事情就這樣暴露了,李世民暴怒。
他恨女兒不守婦道,對不起跟隨自己一生的老臣,更恨此事宣揚出去,大唐皇室尊嚴不存。
聖旨下。腰斬辯機,同時處死高陽公主身邊知情的十多個奴婢。
高陽簡直要發瘋了。
所謂腰斬酷刑,就是將犯人從腰部砍成兩截,受刑人不能立刻死去,異常慘烈。大唐即使是對貪官叛臣,軍中敗將,也少用這種刑罰。
現在,這樣的酷刑竟要用在辯機的身上,用在這樣高貴的辯機身上!
父親下令不準高陽入宮,她天天在宮外跪求。他的父親再也沒有見她。
玄奘法師入宮求情曾給了她希望,然而,這一次,什麼也沒有用了。
玄奘與辯機對坐了一夜,他最後只是一笑。
行刑之前,他低眉垂目,仍然是那一張無比安寧的臉。
雖然已經分離三年,他一定還是沒有忘記那個叫高陽的女子。真的忘情,又何必留下那香枕?惹下了今日的禍端。
一場轟動長安的傾城之戀,就這樣慘烈的落幕了。
高陽還在玄武門外不停地叩首,不停地跪拜。她還懷著最後一絲希望,那個最疼愛自己的父親會收回成命的。
她不明白,在她的眼中,父親斬的是自己最愛的那個人。
在李世民看來,他斬是不守清規的淫僧,一個玷汙了公主令自己蒙羞的罪人。
直到午時三刻的鼓聲大作,她才泥塑木雕般站了起來,木然的向外走去。
她沒有看見辯機,她只看到了一灘鮮血。
盯著皇城,盯著大明宮,盯著她生長的地方。突然,坐倒在地,放生痛哭。一開始,就是她主動,一步步把自己最愛的那個人,拉進萬丈深淵。
那個活潑美麗的高陽,那天,也跟著辯機死去了。
半年後,李世民去世,她沒有落下一滴眼淚。跪在靈堂前,她在心中想的只是,「你,為何不早死半年,辯機就不會死。」
她看著登上大寶的李治,父親親自選定的新皇,被仇恨扭曲的心裡再次掀起怒濤。
她喚來了異地封王的親哥哥李恪,她要助哥哥謀反。雖然李治對她很好,她就是不想讓父親安心,哪怕他已經長眠於地下。
事情暴露,高陽被關在房中,一方白綾送到了她身邊。外面是房家人的鬼哭狼嚎,第一次,她意識到自己連累了這世代忠良之家。他們實在沒有做錯什麼,對她一直禮敬有加。
這次隨她一起死的,還有很多人,同母所生的親哥哥,也被敕令自盡。
偏執報復的結果是:已經失去的還是失去,手中的也沒能留住。
她和辯機的兩個兒子,也因此被發配嶺南。
高陽,只是一個被寵壞的公主,一個任性的孩子。她的生活一直都是一帆風順,她從沒有嘗過,被奪走所愛的痛苦。這次,她終於嘗到了。她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生命。
生活,我們儘量追求完美。但必須接受遺憾。
文章來源:《長相思—唐詩宋詞背後的唯美故事》
【史老師易經講堂】是一個智慧的分享平臺,每日更新四篇精品文章,傳播正能量,啟迪智慧,值得所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各界人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