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

2021-02-13 檸檬匯

同一事實可以講出無窮多版本的故事。比方說,有一個女性打破各種封建倫理的枷鎖,追求自己的愛情,最後被封建禮教殘酷地殺害。這是一個正面的故事吧?另外一個故事是,有一個淫婦勾結姦夫,殘害自己的親夫,最後被小叔子給弄死。這是一個負面的故事吧?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潘金蓮這麼一個人,但卻是兩套表述系統。

馮友蘭先生說:凡物皆無不好,凡意見皆無不對,此《齊物論》之宗旨也。推而言之,則一切存在之形式,亦皆無不好

但是,好與壞關鍵在於輿論如何說,所以,真相往往敗給故事。也許存在就是合理,這就是「禪」所站的立場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愛情就不知如何說起, 但是為了表述,總得用一個版本說故事。

公主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一個職位 ,既不用像王子們一樣爭權奪利 ,也不用像嬪妃們一樣機關算盡 .公主只需要吃香喝辣,吆五喝六就夠了 .但是, 她們享受了皇室帶給她們的尊榮和富貴 ,就必須分擔皇室的風險和危機 ,必要時還得作為一個政治籌碼 ,去交換邊界的安寧,籠絡寵臣的忠心 .養公主千日 ,用公主一時,是也 .

高陽公主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 .她是老爹唐太宗的第17女 ,天生活潑, 毫無保留地綻放著自己的熱烈性格 ,在眾女兒中最得唐太宗寵愛 .高陽像鮮花一般驕傲.但是高陽公主還是被許配給丞相房玄齡之次子房遺愛 .嫁人嫁的不是人,嫁的是家世 ,房玄齡是凌煙閣上的大功臣 ,唐太宗把高陽公主嫁給他兒子是出於對房玄齡的抬愛 .可惜, 房遺愛和他以學識才識出名的父親太不相同 ,還學無術, 只有一身蠻力 .所憤之餘, 高陽公主從結婚那天起就不接納丈夫 。

多情人總是會遇上煩惱的 .她在領地打獵遇到了辯機和尚 .這是他們的初戀.那時公主 17歲, 辯機20歲 .辯機是玄奘的高足,是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學問僧 ,後來翻譯了《大唐西域記》>.同時從事譯著的9人中 ,他最年輕, 譯的經也最多 .他的名字和玄奘一起流芳百世 。就這樣過了八九年了 .在自我情感中四處逃避的辯機被選去譯經 ,沒有再見到高陽.


  我們無從知道辯機和高陽公主是怎樣相遇的。只知道十七歲的公主和二十歲的辯機從此一見鍾情,一個忘了皇家身份,一個忘了佛家戒律,如膠似漆地痴纏在了一起。


  而空頭駙馬房遺愛,不知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思,一直在為公主和辯機遮掩此事。甚至還常常出面將辯機召入府中,自己親自為這對偷情的人兒做放哨的衛兵。

  當然,房遺愛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陽公主的報答。公主容許他與府中的侍女明來暗往,還常在太宗面前為他說好話。這對奇異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處得和睦。
  
  轉眼到了 649年的冬天。負責治安的官員抓住了一個小偷,從小偷的住處搜到了一隻鑲滿珠寶的玉枕。
  小偷承認,自己是從弘福寺辯機和尚的住處偷來這隻價值連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對著這隻玉枕發愣了:這實在不象是該在和尚禪房裡出現的物件。
  負責糾察的官員一番徹查之後,才得知,這隻玉枕,乃是高陽公主私贈辯機的。
  這是一件極大的醜聞,誰也不知道案情報至皇帝那裡會有什麼後果。但是事已至此,辦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鬥膽將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頭。
  唐太宗看到這本奏章,想到高陽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丟自己的臉面,不由恨得牙齒發癢。太宗立即下令,腰斬辯機,高陽公主身邊知情不報的侍女們也統統處死。並且下令,再也不許高陽公主進宮。


  四載相思,等到的卻是這樣一個噩耗,高陽公主魂飛魄散,奔到皇宮門口,想要向父親求情,當她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進入宮門的時候,頓時昏死過去。
  
  辯機很快就被施以腰斬的的酷刑,高陽公主也被禁錮在公主府裡,沒有了行動的自由。
  然而,此時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盡頭。幾個月後,就在這年的初夏,五十一歲的唐太宗死了。


  高陽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親,她恨他為什麼要多活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話,自己的心上人就不會如此痛苦地死去,成為父親籠絡大臣的犧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貼身侍女,也不會莫明其妙地冤死。為太宗送葬的時候,高陽公主連一點悲哀的表情也沒有。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復了自由的高陽公主,行為開始瘋狂起來。她派人四處去尋找俊俏的年青和尚,專與這些和尚尋歡作樂。

  高陽公主更是和新皇帝李治作對,因為長孫無忌的插手,與高陽公主一向感情深厚的吳王恪,雖然是太宗所有兒子裡最有君王之氣,還是犧牲在政治權力中。於是,她開始涉足政事,聯絡了好幾個對李治不滿的公主駙馬,密謀叛亂,要改立叔父李元景為帝。
  還是那位與高陽公主不和的房遺直,他打聽到了高陽公主夫婦的秘密,將訊息報告給了新皇李治。

  一場血腥的家族屠殺開始了。
  公元 653年的春天,以房遺愛為首的三位駙馬被處斬,高陽公主與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荊王李元景被勒令自盡。
  
  被逼自盡的時候,高陽公主大約在二十七八歲的年齡。一束白綾,就是這位公主最後的結局。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紅塵紛擾,誰的故事不是苦的呢?故事開始的時候,她還是一朵枯竭蕭瑟的茶瓣。他的夫君,連同他的父親一起,將她連根拔起,放到驕陽下曬,日復一日,青蔥不再,汁液熬幹,她終於煎熬成一朵枯敗的茶瓣 ——如果,那天,她沒遇到他,她或許會永遠枯敗下去了,可是,終究是遇到了,他是她的水,她註定了在他溫暖的懷抱裡甦醒,沉淪,萬劫不復。

  一見之下,驚為天人。

  她站在午後的陽光裡衝他笑,纖塵不染,很多年後,當他艱難的閉上眼睛的那一刻,腦海裡的最後一幅畫,就是那日初見之下的如花笑靨,剪水雙瞳。原來一切都是早就註定了的,這一世輾轉求佛,不及她盈盈一笑,他畫地為牢,便再也不能向菩提邁出一步。


   天地洪荒,宇宙蒼茫,這世間仿佛只剩了他們兩個,這山,這庵,長久以來的矗立,不過是為了見證他們兩個人的相遇,那一刻,凡心已動,般若無言。

  只是這樣的愛情,註定了苦澀無果。

  她是帝女花,宰相媳,他則是一日空門入,誤卿百年身。

  他們中間,隔著的豈止萬水千山。

  因為無望,所以擁抱的時候,便更加的熾烈纏綿,仿佛這是能見證擁有的唯一方式。拼著一生的氣力,就算死在閻王殿前,永世不得超生,也要十指緊扣,抵死纏綿。


  女人的愛從來都是撲火的飛蛾,粉身碎骨,義無反顧全是篤定的幸福
  可是,他的笑,已經渺如輕煙。  

愛情也是一種信仰,她心無旁騖,他卻已經不能全心交付。

  她豁出去倫綱朝裡,他卻放不下宗教信仰。愛情與菩提之間,他左右為難,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最終,他選擇了回歸,前往弘福寺隨師傅玄奘編譯《大唐西域記》。

  十指糾纏,她卻寂寞紛繁。眼前人,她終於是抓不住了。

  十年,生離。

  她將他埋在心底,從不碰觸。只有在午夜夢回的時候,她心裡的種子,才會緩緩地開出花來。


  十年,著書。

  他埋首佛經裡,前塵往事盡付黃土。以為,此生此世,與她兩忘煙水裡,再也沒有糾結的可能。

  如果不是那個玉枕,如果沒有那個竊賊,他們的一生也就這樣過了,她還是德高望重的帝王愛女,他還是眾生敬仰的高僧俊才,今生今世再無交集,只能相忘於江湖

  只是沒有如果。

  他被腰斬於市。

  他的生命定格在那個春日的午後,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重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來世相逢,寧負如來不負卿。

你眼前的我是紅塵萬丈。
  
   我眼裡的你是化外一方。
   若,你跳得出去,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我只記取你當初的模樣,
   白衣勝雪,才冠三梁。

   若,跳不出去,親愛的,
   請和我於紅塵裡相愛一場。
  

人生就是這麼無奈,滑稽,如此虛幻,不是嘛

2015/8/23

相關焦點

  •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可謂是唐太宗的一大恥辱,因為雖然高陽公主年僅十七歲,但卻已是宰相的兒媳婦,所以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這一段風流史才更加讓唐太宗生氣
  • 解讀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豔史
    對於高陽公主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那段風流豔史了。
  • 驚世駭俗的戀情:高陽公主痴戀辯機和尚
    在中國古代,公主們享受著皇室帶給她們的尊榮和富貴,自然也要承擔皇室賦予她們的責任,那就是作為政治籌碼,去交換邊界的安寧,或者籠絡寵臣的忠心,高陽公主亦是如此。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兒,在寵愛與奢侈中長大的她,性格活潑熱烈而又驕傲任性。
  • 《大唐情史》: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愛情故事
    《大唐情史》中,辯機終究沒有經受住高陽那如同太陽一般熾烈的熱情,破了戒。高陽起床後問辯機:「我愛你,辯機。我愛你!你愛我嗎?」辯機卻一臉正經的說:「不!」高陽卻不以為意,甚至認真的說:「我知道你永遠會說不。可是,我愛你。」
  • 高陽公主真的和辯機和尚有一段真摯的感情嗎?
    高陽公主,在大唐的公主裡面一直是一個知名度比較高的人,她與辯機和尚的感情故事成為多部電視劇的題材。一位公主、一名和尚,這對不匹配的感情讓很多人都為之同情,那麼歷史上高陽公主真的和辯機和尚在一起過嗎?但是無論唐太宗究竟喜不喜愛高陽公主,這都不妨礙她能夠用公主的身份獲得想要的一切。高陽公主看不上房遺愛,但是兩個人也勉強能湊合過日子,直到那一次打獵遇到了她的命定之人。按照記載,兩個人在打獵的看到山中有座茅屋,高陽公主就去往茅屋裡面想休息一下,接待他們的就是一個叫做辯機的和尚。
  • 大唐戀歌: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愛情悲劇
    告訴你啊,這可是高陽公主,皇帝陛下最喜愛的公主,你要好好和公主說話啊,記住了?記住了!辯機可不敢造次,開始雖然想到絕不是一般人家,但沒想到竟然是公主,卻是出乎意料,心裡更加忐忑和謹慎了。高陽公主一看時機差不多了,就又款款前行幾步,柔柔的說到,師傅,請問你是在哪位大師座下啊?辯機道,回公主話,小僧目前專門為玄奘大師的遊記綴文,正在整理《大唐西域記》。
  • 高陽公主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因為和辯機和尚私通嗎?
    高陽公主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因為和辯機和尚私通嗎?還是有其他原因?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唐太宗李世民的愛女高陽公主。根據《新唐書》記載房遺愛雖然是一代名臣房玄齡的兒子,但是身上沒有遺傳一點房玄齡的特點,他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只愛舞刀弄槍,和武夫基本沒有區別。作為妻子的高陽也是對房遺愛越來越不滿意。直到遇到了辯機和尚,一日高陽煩悶,出去打獵路過一間破草庵的時候一位眉清目秀的僧人出來迎接,這個僧人就是辯機和尚。
  • 大唐公主秘史之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不負如來不負卿之愛!
    因此,高陽公主是是太平公主的父親李治的親姐姐或者親妹妹,是太平公主的親姑姑。 得,人物關係都弄清楚了,現在簡述一下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浪漫愛情故事。 辯機和尚是大唐婺州人,大約是今天的浙江金華市。辯機15歲出家,其師傅是道嶽和尚。
  • 說句公道話,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根本沒啥事,甚至都不熟
    今天,朋友圈的一個朋友突然提了一個話題,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那點事!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啥也沒說,不想打攪了他們的興致。和尚犯戒,公主出軌,可以俗人喜聞樂見的話題。說句公道話,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根本沒啥事,甚至都不熟!記載辯機"風月案"的源頭,出自《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作者歐陽修與司馬光都是文化界的頂級大咖。在圈子內,他們的話語權,那是槓槓的!
  •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驚世之戀,是有悖人倫,還是皇室婚姻的悲涼?
    跟婆婆相處不好,跟丈夫又無話可說,花樣年華的高陽公主已經看透了婚姻的本質,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帶給她更多的是不幸。正是豆蔻年華的高陽公主,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就出門遊山玩水。在一次郊外打獵時,貌美任性的她遇見了一個真正讓自己心動的男子,就是20出頭的年輕和尚,辯機。
  • 高陽公主真的愛和尚辯機嗎?這樣的愛情最終走向了毀滅
    房遺愛雖然一表人才,但確是一個紈絝子弟,高傲的高陽公主自是看不上房遺愛,房遺愛也並不喜歡高陽公主,兩個並不相愛的人在一起是不幸福的,高陽公主也變得麻木了,但是直到她遇到了辯機,一切開始改變了。當一個人身處黑暗,突然遇到了一束光,怎麼可能捨得放開呢,這不正如高陽公主麼。
  • 玄奘愛徒辯機和尚與高陽公主之死,另有隱情
    時過不久,長安城內抓到一竊賊,贓物裡有一個金玉寶枕(外邦貢品),正是李世民賜給高陽公主的。竊賊承認,寶枕是從弘福寺辯機和尚處偷來。太宗李世民震怒,辯機(619-649) 於是被腰斬。 永徽四年(653年),高陽公主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爵位,誣告其對自己無禮。經長孫無忌審理,公主與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洩,唐高宗李治賜其自盡。
  • 從辯機和高陽公主看大唐的開放與包容
    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緣,想這茫茫野外,小小的茅屋,正在清修、誦讀的本已遁入空門的小和尚辯機,又怎會偶遇16歲的鮮活美麗的大唐公主高陽呢?那日,辯機正在屋內讀書,忽然外邊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他一抬頭,迎面撞上一雙清亮亮的眸子,一位少女如仙女般翩然而至,那樣清純如水的明眸,那滿含俏皮和好奇的笑顏,那俏麗天真的面龐,就這樣定定地看著他,辯機的心亂了方寸。
  • 千古奇譚 高陽公主與辯機高僧感天動地的愛情
    中午之分,大家看到不遠處有個草庵,就簇擁著疲憊的公主走過去休息,侍從們先去準備。草庵裡住著一個修行的僧人,辯機。貴人造訪,辯機放下手中的經書,急急出來迎接。高陽見到這位年輕的僧人,一下子愣了一下。「你眼前的我是紅塵萬丈,我眼裡的你是化外一方。若,你跳的出去,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 高陽遇辯機
    玄奘見太宗如此重視,不敢怠慢,特選自己最所倚重的辯機作撰寫此書的助手,將自己遊歷時記下的資料,交給辯機排比整理,成此巨著。  我們無從知道辯機和高陽公主是怎樣相遇的。只知道當時的辯機正在苦修,而他修行的草廬正好就位於高陽公主的封地上。
  •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娘
    長安城駙馬都尉房遺愛府邸內,房遺愛三十六歲的妻子高陽公主正在安靜的讀著《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是玄奘法師的得意弟子辯機和尚整理的法師西行求法的口述筆記,裡面詳盡描述了法師西行途中的所見所聞,充滿異域風情。高陽公主讀到戒日王梵授幼女被父王指婚嫁給大樹仙人,大樹仙人嫌棄此女不美,遂發惡咒,使其九十九個姐姐瞬間傴僂曲腰一段,掩卷嘆息,跟站在身後的太監說,人生於世,憂患實多。
  • 辯機:因與高陽公主私通被腰斬,功過卻要由後人評說
    ,我們總是不難想到他和高陽公主的風流故事。身為一介僧人,卻和皇室公主有私情,這樣的「八卦」很難不被人獵奇和關注。久而久之,當後人再提起辯機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將他和高陽公主聯繫在一起,卻忘記他作為一名高僧本身的功勞。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傳經布道,對助推佛教的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私通,公公房玄齡為何放任自流,原因很複雜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高陽公主和《大唐西域記》執筆人高僧辯機的風月案,成為其遭受世人詬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與房遺直爭嗣,直接導致高陽公主和唐太宗疏遠高陽公主小的時候就愛無拘無束的玩樂,討厭宮裡這些複雜的禮儀知識,也討厭每天悶在屋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是高陽公主終究貴為小公主,自身的運勢毫無疑問沒有辦法由自己來分配。因此 在高陽公主來到能夠出嫁的年紀的情況下,唐太宗便決策將高陽公主嫁給房玄齡的大兒子,這樣子就可以非常好的平穩住自身和房玄齡的權力關聯。
  • 高陽公主與辯機的戀情是真是假?
    在這件糾葛發生之前或之後(時間點不明、跨度不清),公主和遺愛一起外出遊獵,遇見了辯機,其為婺州人(今浙江金華),才華橫溢,風度高朗。高陽公主與他相戀,送給房遺愛二名侍女。這裡個人推測有2種可能性:1、房遺愛不知情,高陽公主給他侍女是想支開他、轉移他的注意力,防止他撞破辯機的事。2、房遺愛知情而無可奈何,高陽公主用侍女補償他、封他的嘴。
  • 高陽公主為什麼說丈夫是她的恥辱,情人辯機才是他的驕傲
    有一次遊玩的途中,高陽公主遇到了那個讓她魂牽夢縈一輩子的那個人,讓他身敗名裂的那個人,就是辯機和尚。辯機是個非常有才學的人,他有著淵博的佛學,出眾的外貌,談吐間溫文爾雅,話語間謙遜有禮,他正是高陽公主非常喜歡的類型,相見恨晚,當時只有十七歲的高陽公主和二十歲的辯機互生情愫,高陽忘記了她凍住的身份,而且她已經有駙馬了,辯機也是把佛家的戒律,師傅的教導全部拋之腦後,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