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公道話,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根本沒啥事,甚至都不熟

2020-12-25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今天,朋友圈的一個朋友突然提了一個話題,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那點事!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啥也沒說,不想打攪了他們的興致。

和尚犯戒,公主出軌,可以俗人喜聞樂見的話題。

說句公道話,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根本沒啥事,甚至都不熟!

記載辯機"風月案"的源頭,出自《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作者歐陽修與司馬光都是文化界的頂級大咖。

在圈子內,他們的話語權,那是槓槓的!直接碾壓帝王!

要說,人類社會的鬥爭中,哪種鬥爭最慘烈?

我要說出答案,大多數人都不信,在文化領域的鬥爭,才是最慘烈的!很多人為了打擊對手,命都不要,還會要臉嗎?

編個故事,那都不是事!

我們先不說,歐陽修與司馬光為啥死磕辯機和尚!

先說辯機和尚的人生履歷,辯機是金華人,十五歲出家,第一個老師是著名的薩婆多部學者道嶽。民間文本記錄,辯機和尚容貌俊秀英颯,氣宇不凡,佛法精深。26歲,一生的機遇來了,玄奘大法師留學回國,因為善於走上層路線,得到印度戒日王的追捧,送給玄奘一個商隊,帶回大量的經書和各種珍貴的佛教畫像。李世民覺得倍有面子,讓唐玄奘在長安弘福寺,開翻譯經文場。辯機和尚上面有人,被推薦,成為九名譯經文大德之一。

辯機和尚的成就可圈可點,完成《大唐西域記》,寫得真好,因此得以流傳後世,成為科考的重要依據。辯機和尚一舉成名,引來了無數的讚譽,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敵視。

無論,哪個圈子都是充滿內鬥,有些鬥爭是你死我活,沒有任何迴旋餘地的。文人相輕,和尚對和尚更狠,誰能代表佛祖解讀佛經,這不僅僅涉及到名望,更重要的是對應名望,會帶來巨大的福利。

《舊唐書》根本就沒有記載,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花雪月,但是對辯機和尚也沒有太多的記載,就是佛教本身的歷史典籍記載,對辯機和尚也是忌諱很深!不做記載!辯機和尚到底得罪了誰?反正死因撲朔迷離!就算玄奘大師都救不了他!

但肯定沒有得罪《新唐書》的作者歐陽修!

因為,高陽公主十幾歲,辯機和尚三十幾歲,少女愛上大叔?這是不可能的!儘管唐朝文化開放,世人對追求自由愛情很寬容,佛教在唐朝廣泛傳播,唐密也很流行,可是辯機和尚的師承是大唐玄奘!玄奘的人品那是槓槓的!

高陽公主是皇帝最喜歡的女兒,從父親的角度,女兒的幸福才是第一位的,李世民做事的風格,那是有目共睹!

可見,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是被後人編撰到了一起!

歐陽修與司馬光抓住這些漏洞,直接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把高陽公主和辯機的愛情,編入正史!歐陽修最狠,將《舊唐書》中有關佛教學者內容進行大量閹割。

原因很簡單,在中國文化史上,道教、佛教、儒學,三家爭霸。道教的經典是《道德經》,不爭不搶,一幅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姿態,比較超然。我們會發現,凡是推崇無為而治,與民修養生息的時期,都是百姓幸福感最高的時代,漢朝出現了文景之治。當然,這個時期,當權者最沒有存在感。顯然,不搞點事情,不折騰,當皇帝還有什麼樂趣?

佛教和儒學之間的博弈,那是相當酸爽的!特別是在印度,佛教發源之地,佛教只有兩宗,顯宗、密宗。到了中國,一切都不一樣了!在唐朝時期,佛教在中土,分成實、俱舍、禪、律、天台、華嚴、法相、法性、淨土、密等十宗。

小乘佛法講究自修,大乘佛教講究渡人!

大批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遁入空門,頭髮沒了,知識還在。因此依然站在,社會關懷的高度,入世修行。

中國的和尚,借鑑了印度和尚的經驗教訓,在社會各個層面的活動,都是非常積極的!老百姓就那些,社會資源總量是一定的,儒學才是主流,當官的人都是儒學的弟子。

很多和尚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決定利用信仰,積極參與政治。引發了"三武一宗之厄"這四次滅佛,都是最高統治者發起的,宋代宗頤禪師認識是深刻的,"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

宋是中國文化最熱的時代,經濟極為發達。在官僚層看來,一定要從歷史的高度,打擊佛教,擼起袖子加油幹,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加入。

可是,宋朝的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品位不高,你搞陽春白雪,自然曲高和寡。只有用下裡巴人的方式,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喜聞樂見。

歐陽修與司馬光親自上陣,直接把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弄成了姦夫淫婦!公主泡和尚,皇帝大怒揍公主,和尚被腰斬。

那是相當勁爆的!

虛構佛學家的醜聞,來達到打擊佛學的目的,儘管有點不敞亮,可是人民群眾喜歡呀。當然,站在政治家的角度,無論司馬光和歐陽修都懷著沉重的社會憂患意識。

佛教在印度從興旺到沒落,有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就是外族入侵。佛教的那一套理論,根本無法感化侵略者。

而宋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外族的侵略。如果士兵都信佛了,敵人來了怎麼辦?難道去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可是,歷史是殘酷的,無論你的願望多好,都是個夢。

司馬光去世不久,靖康二年四月,外族攻破都城,北宋灰飛煙滅,宋徽宗、宋欽宗慘死在五國城。老百姓該拜佛還拜佛,因為那是一種現實的需求。

辯機和尚倒黴了,成了千古第一大淫僧。

辯機和尚找誰說理去?

在《大唐西域記》裡,有這樣一個橋段,大唐玄奘和一群商人,被印度的賤民社團劫持,其他人都讓人放血,給女神當了祭品。唯獨玄奘大師連包袱裡的餅都沒丟,大搖大擺的走人了,繼續遊歷印度,體驗風土人情。原因很簡單,西遊十萬八千裡,靠得是實力,玄奘沒有強大的戰鬥力,就不會有《西遊記》,就算玄奘大師在世俗和修行界都吃得開,也救不了自己的徒弟,難怪佛說,人生有三苦,求不得、怨憎會、愛離別。

相關焦點

  •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
    推而言之,則一切存在之形式,亦皆無不好。 但是,好與壞關鍵在於輿論如何說,所以,真相往往敗給故事。也許存在就是合理,這就是「禪」所站的立場。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愛情就不知如何說起, 但是為了表述,總得用一個版本說故事。
  •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可謂是唐太宗的一大恥辱,因為雖然高陽公主年僅十七歲,但卻已是宰相的兒媳婦,所以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這一段風流史才更加讓唐太宗生氣
  • 大唐公主秘史之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不負如來不負卿之愛!
    此時26歲的辯機和尚被推舉為佛經翻譯者之一。此之共9人,辯機便是其一。 因此說,辯機和尚第一是有才,第二是人長的肯定很帥,這兩點,是沒任何疑問的,要不高陽公主能對他一見鍾情嗎?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要「和你在一起」? 有一本古籍叫《古今萬姓統譜》的書中記載說:「唐,辯機,婺人,高陽公主」幾個字,這就幾乎說明白了。
  • 解讀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豔史
    對於高陽公主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那段風流豔史了。
  • 高陽公主真的和辯機和尚有一段真摯的感情嗎?
    高陽公主,在大唐的公主裡面一直是一個知名度比較高的人,她與辯機和尚的感情故事成為多部電視劇的題材。一位公主、一名和尚,這對不匹配的感情讓很多人都為之同情,那麼歷史上高陽公主真的和辯機和尚在一起過嗎?高陽公主對氣質卓絕的辯機和尚一見傾心,兩個人在一起一共八年,最後因為小偷偷了高陽公主送給辯機的一個玉枕而事發。唐太宗聽到這個消息勃然大怒,於是他雖然沒有對女兒做出什麼懲罰,但是卻直接下令將辯機處以腰斬。而救不了愛人姓名的高陽公主性情大變,甚至連父親的去世都沒有讓她有任何懺悔。
  • 大唐戀歌: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愛情悲劇
    這公主此時看辯機的眼神都快滴出水來了,辯機哪裡還不知道公主的意思,心裡也是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咋辦好,但願公主只是一時性起,平靜下來能放過自己,只好說到 ,貧僧只是個小小的寫文章的,才華那是謬讚了,不敢當,不敢當,罪過罪過,阿彌陀佛!高陽公主心思轉動,笑吟吟的說到,小師傅,我們這樣站著不好吧?不如帶我們去你的僧舍,看看你是如何做文章的好不好?
  • 高陽公主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因為和辯機和尚私通嗎?
    根據《新唐書》記載房遺愛雖然是一代名臣房玄齡的兒子,但是身上沒有遺傳一點房玄齡的特點,他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只愛舞刀弄槍,和武夫基本沒有區別。作為妻子的高陽也是對房遺愛越來越不滿意。直到遇到了辯機和尚,一日高陽煩悶,出去打獵路過一間破草庵的時候一位眉清目秀的僧人出來迎接,這個僧人就是辯機和尚。
  • 《大唐情史》: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愛情故事
    《大唐情史》中,辯機終究沒有經受住高陽那如同太陽一般熾烈的熱情,破了戒。高陽起床後問辯機:「我愛你,辯機。我愛你!你愛我嗎?」辯機卻一臉正經的說:「不!」高陽卻不以為意,甚至認真的說:「我知道你永遠會說不。可是,我愛你。」
  • 驚世駭俗的戀情:高陽公主痴戀辯機和尚
    在中國古代,公主們享受著皇室帶給她們的尊榮和富貴,自然也要承擔皇室賦予她們的責任,那就是作為政治籌碼,去交換邊界的安寧,或者籠絡寵臣的忠心,高陽公主亦是如此。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兒,在寵愛與奢侈中長大的她,性格活潑熱烈而又驕傲任性。
  • 玄奘愛徒辯機和尚與高陽公主之死,另有隱情
    二、疑點重重: 1、辯機和尚與高陽公主之事,《舊唐書》裡未提到半句 有記載的,只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但這兩本書有很多錯誤,或者不實記錄,也不止高陽和辯機這一件事。除非高陽公主可左右公驗放行,否則辯機與她相識的地方,只可能是在會昌寺,或是其它佛寺,都是比較公開的地方。而且,他們二人相識,當時長安的百姓,應該幾乎都知道。 《新唐書》記載的「高陽公主和辯機在浮屠廬主之封地相遇。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這段話指出,法師與公主初識的地點是郊區,或說是城內的禁地。
  •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驚世之戀,是有悖人倫,還是皇室婚姻的悲涼?
    要說起來,高陽公主要嫁的人從家世來說,並不算被虧待。男方家出身山東高門,當世稱是「房謀杜斷」,房玄齡與杜如晦可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而高陽公主未來的公公,就是房玄齡。能嫁入房家,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對這個女兒確實是非常重視和珍愛的。還有在正史中也有更有力的側面記載,說就連房遺愛娶高陽公主,得到的來自李世民的賞賜待遇都比其他駙馬都要多。
  • 高陽公主為什麼說丈夫是她的恥辱,情人辯機才是他的驕傲
    那時候的房遺愛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及什麼樣的目的,他也為高陽公主和辯機做掩護,而且甚至還主動讓辯機以宣傳佛法的藉口找到自己的府上和高陽偷情。高陽公主也允許讓房遺愛與府裡的丫鬟下人行夫妻之事,甚至還幫他找到美女侍奉房遺愛,高陽公主還經常在父親面前大肆的誇讚房遺愛,說了很多他的好話。兩人就這樣相安無事過了幾年。
  • 高陽遇辯機
    玄奘見太宗如此重視,不敢怠慢,特選自己最所倚重的辯機作撰寫此書的助手,將自己遊歷時記下的資料,交給辯機排比整理,成此巨著。  我們無從知道辯機和高陽公主是怎樣相遇的。只知道當時的辯機正在苦修,而他修行的草廬正好就位於高陽公主的封地上。
  • 高陽公主真的愛和尚辯機嗎?這樣的愛情最終走向了毀滅
    歷史上公主身為皇家之女,大多時候命運都是比較悲慘的,她們雖然地位高高在上,令人羨慕,但是卻往往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大多數公主都逃不過成為和親的對象,甚至是政治的犧牲品。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也是他最喜愛的女兒。
  • 從辯機和高陽公主看大唐的開放與包容
    李淳風說,今日緣法,其實一切都是上世所定。不對嗎?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緣,想這茫茫野外,小小的茅屋,正在清修、誦讀的本已遁入空門的小和尚辯機,又怎會偶遇16歲的鮮活美麗的大唐公主高陽呢?(也有一種說法,這高陽去山中遊玩逢雨,巧遇進山採藥的辯機,高陽一下就愛上這小和尚,辯機帶她回草屋避雨,半路上高陽撒嬌說走不動了,辯機就背著她,開始了肌膚的親密接觸……)不該啊!他15歲出家,早就心許佛門,卻為何躲不開這雙明亮的眼睛?他定了定心神,盤腿打坐,口中念念有詞,默誦著《心經》,一遍又一遍。
  • 辯機:因與高陽公主私通被腰斬,功過卻要由後人評說
    ,我們總是不難想到他和高陽公主的風流故事。身為一介僧人,卻和皇室公主有私情,這樣的「八卦」很難不被人獵奇和關注。久而久之,當後人再提起辯機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將他和高陽公主聯繫在一起,卻忘記他作為一名高僧本身的功勞。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傳經布道,對助推佛教的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娘
    高陽公主恃寵而驕,對此十分不滿,就跟李世民撒嬌耍潑,要求把爵位賜給房遺愛。房遺直怕了,給李世民上表,請求把爵位讓給二弟。李世民想到自己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殘的痛苦,李承乾和李泰同室操戈的悲傷,雷霆震怒,破天荒對高陽公主大發雷霆,嚴厲斥責了她,高陽公主掩面而出。八月時節,秋高氣爽,高陽公主和房遺愛騎馬出來打獵散心,中途累了,來到弘福寺休息,遇到了正在讀經的辯機和尚。
  • 高陽公主與辯機的戀情是真是假?
    在這件糾葛發生之前或之後(時間點不明、跨度不清),公主和遺愛一起外出遊獵,遇見了辯機,其為婺州人(今浙江金華),才華橫溢,風度高朗。高陽公主與他相戀,送給房遺愛二名侍女。這裡個人推測有2種可能性:1、房遺愛不知情,高陽公主給他侍女是想支開他、轉移他的注意力,防止他撞破辯機的事。2、房遺愛知情而無可奈何,高陽公主用侍女補償他、封他的嘴。
  • 千古奇譚 高陽公主與辯機高僧感天動地的愛情
    中午之分,大家看到不遠處有個草庵,就簇擁著疲憊的公主走過去休息,侍從們先去準備。草庵裡住著一個修行的僧人,辯機。貴人造訪,辯機放下手中的經書,急急出來迎接。高陽見到這位年輕的僧人,一下子愣了一下。「你眼前的我是紅塵萬丈,我眼裡的你是化外一方。若,你跳的出去,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 武媚娘傳奇之---房遺愛為什麼自己的老婆高陽公主送上和尚的床??
    這是金人元好問說的,數李莫愁吟詠最多。如果前溯三百餘年,恐怕有一個男人會比李莫愁更能念叨這句話。這個男人是誰?大唐名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是也。  房遺愛其人,在歷史上並不怎麼有名,若單憑一個名爸的話,很可能會被史家刀筆給遺忘了。房遺愛後來有了一點兒名氣,是因為他的老婆大大的有名,佔了老婆的光。他老婆是誰?是唐太宗的愛女、自帶枕頭跟和尚偷情的高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