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陽公主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那段風流豔史了。一個皇室公主,一個清修和尚,不顧倫常的通姦,最終被唐太宗發現,辯機被腰斬,高陽一念成魔從此走上了腹黑的宮婦之路,最終落得一束白綾。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豔史就在一次出獵的途中,豆蔻年華嬌美任性的高陽公主遇到了當時不過二十出頭、文雅俊秀的辯機和尚。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從此一見鍾情,一個忘了皇家身份,一個忘了佛家戒律,如膠似漆地痴纏在了一起。而空頭駙馬房遺愛,不知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思,一直在為公主和辯機遮掩此事。甚至還常常出面將辯機召入府中,自己親自為這對偷情的人兒做放哨的衛兵。
時間過得飛快,幾年過去了,公元645年,玄奘取經回到鹹陽,在舉國選撥譯經人的考核中,辯機被選中了,成為九名譯經僧人中最年青的一個。作為譯經人,辯機將要去弘福寺長住。臨別的時候,高陽公主將自己的玉枕送給情人,讓他帶在身邊。災難就隨著這個玉枕,被帶進了弘福寺裡。
轉眼到了649年的冬天。負責治安的官員抓住了一個小偷,從小偷的住處搜到了一隻鑲滿珠寶的玉枕。小偷承認,自己是從弘福寺辯機和尚的住處偷來這隻價值連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對著這隻玉枕發愣了:這實在不象是該在和尚禪房裡出現的物件。
負責糾察的官員一番徹查之後,才得知,這隻玉枕,乃是高陽公主私贈辯機的。唐太宗看到這本奏章,想到高陽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丟自己的臉面,不由恨得牙齒發癢。太宗立即下令,腰斬辯機,高陽公主身邊知情不報的侍女們也統統處死。並且下令,再也不許高陽公主進宮。
四載相思,等到的卻是這樣一個噩耗,高陽公主魂飛魄散,奔到皇宮門口,想要向父親求情,當她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進入宮門的時候,頓時昏死過去。辯機很快就被施以腰斬的的酷刑,高陽公主也被禁錮在公主府裡,沒有了行動的自由。然而,此時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盡頭。幾個月後,就在這年的初夏,五十一歲的唐太宗死了。
高陽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親,她恨他為什麼要多活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話,自己的心上人就不會如此痛苦地死去,成為父親籠絡大臣的犧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貼身侍女,也不會莫明其妙地冤死。為太宗送葬的時候,高陽公主連一點悲哀的表情也沒有。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復了自由的高陽公主,行為開始瘋狂起來。她派人四處去尋找俊俏的年青和尚,專與這些和尚尋歡作樂。高陽公主更是和新皇帝李治作對,因為長孫無忌的插手,與高陽公主一向感情深厚的吳王恪,雖然是太宗所有兒子裡最有君王之氣,還是犧牲在政治權力中。於是,她開始涉足政事,聯絡了好幾個對李治不滿的公主駙馬,密謀叛亂,要改立叔父李元景為帝。
還是那位與高陽公主不和的房遺直,他打聽到了高陽公主夫婦的秘密,將訊息報告給了新皇李治。公元653年的春天,以房遺愛為首的三位駙馬被處斬,高陽公主與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荊王李元景被勒令自盡。被逼自盡的時候,高陽公主大約在二十七八歲的年齡。一束白綾,就是這位公主最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