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檔影片中,能產生新的年度全球票房冠軍嗎?
7.1分,7.5分,7.3分——
這是國慶檔進入第二天,單日票房前三強《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的豆瓣評分情況。
看起來,口碑決定票房的定律,並未完全適用於2020年國慶檔。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10月1日 全國共排映達40萬場,全國電影市場產出票房7.5億,觀影人次近1900萬。這份成績背後,映前熱度最高的、映後爭議最大的《姜子牙》居功至偉,以36%的排片,單日斬獲3.6億票房,不僅打破了國產動畫首日票房紀錄,甚至比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首日(9月30日)票房更高,成為國慶檔歷史上上映首日票房成績最好的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單日收穫了2.8億票房,位居票房榜次席。
選擇搶跑一天和一周的《急先鋒》《奪冠》各斬獲5800萬與4500萬票房,分列票房榜三四位。
作為電影行業復工後首個重要檔期的首個票房產出日,在影院嚴格遵循上座率不超過75%規定的前提下,10月1日票房雖不及去年同期的8.15億,但已大幅超越2018年10月1日的3.62億,比2016-2018年國慶檔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左右,已經超出了許多從業者的期待。
而當國慶檔票房大戰進入第二天,首日遭遇票房爭議的《姜子牙》不但沒有顯出票房頹勢,反倒以高於首日的42%的排片,輕鬆突破6億票房,真可謂勢不可擋。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國慶檔新片中口碑領先的《我和我的家鄉》,最終能夠實現對《姜子牙》的票房逆襲嗎?如果能,逆襲又會從第幾日開始?
從這個意義上說,2020年國慶檔的核心懸念就是:誰能逆襲《姜子牙》?
從國慶檔第二日的票房走勢看,《姜子牙》遠未像某些分析者認為的那樣,受口碑影響出現明顯票房下滑。
繼首日3.6億的開畫成績刷新各項紀錄後,影片第二日依然保持強勢票房挺進,在受首日票房影響,影院紛紛調高了《姜子牙》10月2日的排片後,影片次日不僅達到了42%的排片佔比,票房貢獻度也依然達到46%以上。
如此強勢的票房走勢,對國漫來說,或許只能等到《哪吒2》或《深海》才能超越了。
但影片口碑成為變數所在。 影片豆瓣開分達到了7.5,目前穩定在7.1。但影片淘票、貓眼評分已經分別下滑到7.4、8.5,相比專業影迷層面的爭議,普通影迷對於影評的爭議甚至更大。
巨大的口碑爭議首先來自於觀影預期帶來的錯位。
影片與《哪吒》雖然聯動宣傳,但內容上則是獨立成片,世界觀並不共享。不僅製作團隊不一樣,主題內容和風格定位也完全不同。
相比《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高燃向,《姜子牙》探討的卻是:殺死妖狐,卻需要以犧牲無辜之人的性命為代價,是對的嗎?為了群體犧牲個體,能不能算作正義?即使算,又是誰有權做出這個犧牲的決定?
當《哪吒》的大爆讓觀眾對《姜子牙》的期待值拉到最滿,很多觀眾走進影院,看到的卻是一部「貨不對板」的電影,一定的心理落差事小,孩子在影院看到一半吵著要回家就成了更難搞的問題。
其實若放平心態,《姜子牙》當然有許多精彩之處。無論是姜子牙中年反骨的人設,宏大的世界觀和深邃主題,還是中國風與好萊塢超級英雄範兒的嫁接,都堪稱獨具匠心,影片的製作更是全面抬升了國漫工業化的標準。
但這個稍微有距離感的故事,註定更趨於成人化,可能對於長久喜歡和關注國漫的粉絲是驚喜,對普通觀眾卻遠沒有《哪吒》那麼友好,影片濃厚的克蘇魯風和懸疑風格,甚至可能對部分少兒觀眾造成心理恐懼。
可是為什麼影片的票房並沒有崩,反倒氣勢如虹?
最微妙和值得討論的是電影觀眾的情緒。
國漫的迅速崛起,讓影片擁有了大量國漫粉,即使影片的票房走勢很難說與影片內容、通俗效果完全匹配。但是在影片的各大評論平臺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爭吵和辯論——影片在很多國漫粉心中,容不得別人絲毫質疑。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數量龐大的國漫粉已經為影片完成了一項飯圈中令人熟悉的行為——粉絲控評,而巨大的討論度,甚至是爭議,實際上又客觀上達到了令影片更出圈的效果 。
結果就是,多個票房分析平臺甚至在爭議之後,紛紛調高了影片票房預測:18億—20億已經成為大家的普遍預期。
當然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國慶檔之前到現在,在各大票房預測平臺上,一直有另一部影片比《姜子牙》更被看好,貓眼對這部影片的最新票房預測是:24億。
這部電影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首日冠軍不見得是最終冠軍,這早已是國慶檔有趣的地方所在。今年依然大概率會是一個逆襲年,但情況比較特殊,因為現在看起來,冠軍之爭已經是兩部影片之間的對決。
作為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直到8月還在進行後期工作,直接導致前期宣發工作未能充分鋪開,物料推廣密集期,比前者晚了一個月左右,而這也是影片開畫階段熱度未能全面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在前期宣發不充分的情況下,影片卻憑藉口碑的發酵贏得了逆襲的可能。
業界普遍看好,雖然《我和我的家鄉》首日斬獲2.8億票房,較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國慶檔首日3.88億有著較大差距,但考慮到其口碑並不輸去年,因此在接下來的走勢上會有不錯保障。
許多人開始預測,隨著國慶第二日該片和領先的《姜子牙》票房差距急速縮短,最快3號該片能逆襲成為日冠。
在今年的國慶檔中,影片絕對是陣容最豪華的一部。幾乎召集了國內最優秀的喜劇團隊和演員。在同一個主題下,劃分為五個單元。有科幻,有動作,有笑有淚。
從目前的口碑反饋看,開篇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的主要亮點依然是葛大爺演的「張北京」,他和出演過《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張佔義組成的表舅+外甥的搭檔,貢獻了不少笑點。
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討論聲量主要在王寶強+劉昊然的唐探組合,以及黃渤帶來的「土味科幻」。
最感動的段落則出現在徐崢的《最後一課》,徐崢再一次在短片中展現的電影才華和範偉出神入化的演技,將許多觀眾的記憶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那些感動過我們的老師身邊。
而最令人意外的則是鄧超和俞白眉組合,影片不僅帶來了近幾年演技最出色的鄧超,更帶給觀眾一個最出人意料的反轉。
而壓軸的開心麻花《神筆馬亮》,則由沈騰、馬麗再加上魏翔組成的「夏洛特」組合,帶來了國慶檔觀眾席最密集的笑聲,也可以說給「西虹市」宇宙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最重要的是,影片用各大平臺的上佳口碑證明了:這樣一部擁有中國喜劇夢之隊陣容的全民喜劇,值得全家一起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共同走進影院。
當國慶檔票房的80%被兩部影片囊括,其它的影片還有機會嗎?
最起碼現在來看,成龍大哥今年的機會不多了。
成龍的《急先鋒》國慶檔首日斬獲5000多萬之後,排片再度下降,票房持續回落,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競爭國慶檔三強的可能。
65歲的成龍依然奮鬥在鏡頭面前,尤其在瀑布上拍攝一場打鬥戲的過程中還因為摩託艇側翻落水遇險,這樣的幕後故事不禁令人感慨,看成龍的電影,除了看電影之外,更多觀眾其實是來看大哥。
可是口碑才是新一代觀眾決定觀影的首選因素。儘管《急先鋒》回歸到成龍《十二生肖》《功夫瑜伽》的風格,在觀賞性上不弱,但一部本來「還能看」的片子擠在一堆話題度更高的電影裡,觀眾也就看不到了。
而依靠著相對較好的口碑,《奪冠》2號的單日票房、排片已經實現了對《急先鋒》的反超,並很可能成為唯一一部逆跌的影片。
這意味著這部票房起步不佳的高口碑影片,已經開始走出一條國慶檔逆跌曲線,甚至有可能不斷刷新自己的單日票房紀錄,這正符合許多分析機構判斷的:影片的票房勢能,在國慶檔才能充分釋放。
因為影片的國民情緒所帶來的號召力,足以讓它覆蓋更廣的年齡層體,而在貓淘上均破9分的良好口碑又顯示,給予《奪冠》最好評的,恰恰是那些對女排並沒有上一輩那麼熟悉00後們。
這一切都決定了,《奪冠》將很可能是國慶檔最終逆襲幅度最大,票房反彈最強的影片,突破10億已經是絕對的大概率事件。
但國慶檔後半程最大的X因素,依然是《一點就到家》。
儘管預售票房僅有不到400萬,但是其首日排片佔比卻高達22.6%,僅次於《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一部中等體量的電影能被如此重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劉昊然彭彭等三架馬車帶來的票房期待和其點映階段釋放出的好口碑。
這部走的是畫風憨憨的喜劇路線的影片,一開始就被視作年輕版《中國合伙人》,但究竟能否取得開門紅、成為檔期黑馬甚至改變國慶檔格局,首日口碑發酵將成關鍵。
影片要實現避開熱度最高的國慶檔前三天,以黑馬之勢接管後面檔期的票房預期,就必須藉助口碑完成票房下沉,因為從燈塔專業版提供的想看觀眾畫像看,影片的女性觀眾超過78%,觀影人群集中在25歲以下,完成符合昊然弟弟等三位男星的粉絲構成,接下來就看影片的良好的口碑能否轉化為更廣泛的購買力。
或者說,破圈。
可以看出,國慶檔票房大戰進入第二天,有些懸念可以說已經解開,有些卻依然待解。
已經揭開的懸念是:2020年國慶檔能否完成年度最後一擊,提振行業信心?答:絕對會。
在部分影院仍未復工、上座率存在限制的情況下,今年國慶檔想要破去年的紀錄不太現實,可在旅遊業所受到現實衝擊,大量人群回流線下娛樂的情況下,今年國慶檔仍然大有機會成為歷史上最賣座的國慶檔第二名,影市至此進入良性周期已無懸念。
待解的懸疑有二,一是:國慶檔能出現新的年度票房冠軍嗎?
9月20日晚上,《八佰》成功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也是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成功超過了威爾史密斯領銜的《絕地戰警:疾速追擊》的4.246億美元。
由於《黑寡婦》等好萊塢大片在《信條》出師不利後已經紛紛撤檔,預計好萊塢接下來兩個月都不會出現強有力的大片,換句話說,只要能超越《八佰》(目前30.83億),就能創造新的年度票房冠軍。
目前貓眼預測《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是24.86億,《姜子牙》最新預測18.69億,按照這一預測,這兩部電影都有望衝進中國影史票房前二十,從而將國慶檔拉升至更重要的市場地位,但要超越《八佰》難度依然不小,除非兩部影片最終超越行業預期,創造一個超級長尾。
第二個懸念是國慶檔能否超越40億。目前看,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僅僅兩天,國慶檔大片已經得以突破13億,粗略一看,《我和我的家鄉》是合家歡大熱,後勢被廣泛看好;《姜子牙》是話題爆款,走勢依然強勁;《奪冠》則是情懷大片,剛剛開始發力。加上還有《一點就到家》這樣的口碑新片蓄勢待發,國慶檔40億大盤,絕不是痴人說夢。
但不管最後是否有影片能逆襲《姜子牙》奪冠,以及國慶檔最終票房數字停留在多少,經此一役,原本已經被大大激活的影市,在國慶之後大概率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徹底復甦。
那些尚未定檔的影片例如《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大概率將登陸春節檔,而中國電影工業也將重新步入正軌,觀眾將重新體會在漆黑的影院笑出豬叫,或偷偷擦去淚水的感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部影片都不算國慶檔最大的贏家,中國電影市場與觀眾才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