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母親的蛻變,經歷懷孕、分娩等過程,生活也自此改變。
綜藝《我們是真朋友》中,四位女嘉賓談到了生孩子的話題。
範曉萱是幾個人中唯一沒有孩子的人,在猶豫是否要開啟人生新階段。
大S說出了自己的生育觀:
如果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這種原因,可以不要小孩。
大S談自己的生育觀 / 《我們是真朋友》
作為「過來人」的大S,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小S卻不認同姐姐的觀點,認為生孩子順其自然、跟著心走就好。
這段對話也讓人們重新審視生育這一話題:生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去年日本夏季檔播出了一部《透明的搖籃》,講述了生育的主題。
這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冷門」日劇,豆瓣評分8.3,僅273人評價。
但在日本,它收視率遠超同期所有電視劇,好看到NHK(日本第一家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臺及電視臺)兩次重播。
觀眾呼聲太高,以至於NHK不得不道歉:真的沒有第三次了!
透明的搖籃,指的是嬰兒剛出生時的保溫箱,也代表裝著流產後「生命碎片」的玻璃瓶。
這部劇以一個實習護士的視角,見證了孕婦們的掙扎與無奈,也見證了生命的降臨與隕落:
奇蹟的來臨,往往承載著生命的重量。
醫院是個神奇的地方。
同一張病床,迎接新生命的同時,也送走很多沒來及成型的生命。
△
17歲的青田葵,是一名婦產醫院的見習護士。
工作的第一天,她在醫院門口遇見了待產的田中小姐。
田中挺著大肚子,眼神毫無光彩,連今天是周幾都不知道。
她的預產期馬上到了。
好心的護士將她帶進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檢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田中順利生下寶寶後,把孩子丟在醫院,自己消失得無影無蹤。
留下的一切聯繫方式都是假的,連名字也是假的。
直到,她帶著一個男人鬧到醫院來:
「明明是你一直說,你想要一個男孩啊,騙子!」
男方大吼:「你要提前和我說你懷孕了啊,怎麼可能讓你生啊!」
原來,她是個第三者。
在她眼裡,這個孩子僅僅是她的籌碼而已。
她天真地以為,生下男孩,戀人就會和妻子離婚,和自己在一起。
田中準備了許久的驚喜,對男人而言卻是一份驚嚇。
最後男人憤然離去,只剩下剛出生的孩子。
在很多人心中,孩子是美滿家庭的核心,是維持一段關係的紐帶,也可能是挽留男人的武器。
動機不純的生育,註定了這場悲劇。
△
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悲歡。
裡佳子從沒想過,自己也會有懷孕的一天。
自小體弱多病的她,被醫生診斷為很難懷孕:不僅有糖尿病,還有視網膜疾病和隨之而來的腎臟問題。
裡佳子和丈夫結婚時,兩人已經商議好不要孩子。
可能上天和她開了一個玩笑,決定和丈夫兩人共度餘生的裡佳子,意外懷孕了。
肚子裡的寶寶,成了裡佳子健康的威脅——不僅會給她的身體帶來很多負擔,已有病情也會加重,甚至失明。
家人和醫生無一不勸她流產:「我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身體更重要。」
勉強同意、走進手術室的裡佳子,突然反悔了:
她心裡明白,丈夫很喜歡孩子,卻一直為了不能生育的她將就。
「裡佳子,只要你活著就好了。」 家人們安慰道。
別人無限的包容和愛,讓她更加自責和愧疚。
自從生病那天起,裡佳子就已經放棄了許多正常人能做的事情。
懷孕這件事,她無論如何不想妥協,把它當做神給的最後一次機會。
醫生質問她:「您真的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嗎?生產並不是讓您確認自己的存在意義的。」
裡佳子遲疑了。
她在洗水間對護士說出心裡話:「這樣的生育完全不顧慮被生出來的孩子,是利己主義,太差勁了。」
但歷經了內心的掙扎,裡佳子還是說出了那句:「請讓我生下這個孩子吧。」
就算是身體狀況在不斷惡化,視網膜出血,左眼接近失明;
就算她感覺自己很勉強,甚至可能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
她還是感受到身體在呼喊著,想生下這個孩子。
不論是為了家庭的完整,或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裡佳子,最終做出了這個「自私」的決定。
△
有時,草率生下孩子,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14歲的真理,是一位未婚媽媽。
她原本是成績很好的單純少女,卻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懷上孩子。
對方是一個大他很多歲,自稱是「大學教授」實則是騙子的渣男。
真理滿懷憧憬地告訴媽媽:我要結婚了。
媽媽瞬間被驚嚇:「你在說什麼呢,你才14歲啊!」
她堅決要求真理流產。
平時的乖乖女,第一次倔強了起來。
沉浸在愛情幻想中的她,憧憬未來跟寶寶和最愛的人,永遠幸福地過一生。
這次,她無論如何要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她大聲指責父母從未替她考慮過:
「爸爸討厭麻煩,媽媽只是希望有一個學習好可以跟別人炫耀的女兒。」
「你們只是覺得太丟人了吧,你們根本不是為了我好!」
看著女兒的臉,媽媽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只要保證學業不受影響,並且能照顧好孩子,生下來吧。
從那以後,媽媽就再也沒有幹涉過真理的事。
甚至連健康檢查都讓真理獨自前去,重要的事情,也讓醫生對真理說。
而真理口中「最愛的人」,早就斷了聯繫,再也沒有出現過。
生產那天,真理一個人在產房裡,承受著她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痛苦,她撕心裂肺地喊著:
「媽媽,幫幫我……」
既然已經選擇生下孩子,再多的痛苦也得咬牙堅持。
畢竟,生孩子的痛,沒人能替她分擔。
即使是自己親口說出「我想生」,慎重做出生育決定的母親們,依舊會面臨很多阻礙。
孕育了一個生命,可能會給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也讓很多人,沒有信心成為一個好母親。
就像14歲的真理,有了孩子後的生活,遠不如預期的美好。
母親在她生完孩子後不久就去世了。
母親的離去、孩子整晚的哭鬧、繁重的學業壓力都讓她崩潰不堪。
深夜裡獨自哭泣,「我已經不行了,媽媽來幫幫我。」
無人回應。
絕望良久,耳邊響起媽媽的話,她才真正意識到:「我,成為媽媽了。」
擦掉眼淚,紮起頭髮,振作起來。
她終於成為了一位母親,面對孩子的哭鬧應對自如,可是這代價,太沉重了。
真理的故事也許太過戲劇化,但也給女性警醒:
你真的,做好一切準備了嗎?
大多數職業女性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工作還是孩子?」
望月小姐也不例外。
她是醫院的招牌護士,工作認真,行事果斷。
這樣的她卻在孩子的事情上糾結了:當別人問到,還要繼續這份工作嗎,她可以在0.1秒內回答,一輩子都會做這份工作。
可是如果被問到,是不是真的想要個孩子,她卻會遲疑,無法給予一個肯定回答。
可悲的是,也無法選擇不生,畢竟還要考慮到丈夫。
決定生以後,又要接受因為激素影響而變化的自己。
儘管有野心,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想繼續一絲不苟地完成工作,身體卻吃不消了,思路也不如從前清晰。
她執著地不願意休息,堅持上夜班,堅持從前的工作強度,卻經常在工作中出錯。
這些錯誤放在以前,是她絕對可以避免的。
前輩點出她的現狀:「你已經選擇了生孩子這件事,無法什麼都想要。」
這一切都讓她抓狂,在高負荷下,她暈倒了。
比起身體,更讓她痛苦的是,她明白因為孩子,她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
現在懷著孕還上產科夜班太過勉強,哪怕復職以後,孩子一哭可能就沒心情工作了。
「我會逐漸遠離自己的理想。」
她一方面忍受著背棄理想的痛苦,一遍又一遍地想自己的選擇是否是正確的。
另一方面,她又在懷疑,像她這樣懷了孕還想著工作的女人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母親,孩子會不會很可憐。
對女性來說,不論生與不生,似乎都總在懷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但或許,沒有絕對錯誤的選擇,只是代價有大有小罷了。
為了挽回情人生下孩子的田中太太,一切都不如所願,可抱著孩子的那一刻,她感覺「有這個孩子就很賺了」。
望月小姐也一直在尋找那個所謂的正確答案,如果她繼續自己的理想,孩子會不會可憐。
幸運的是,她的丈夫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告訴她:
「你想去追求理想就去吧,孩子也許會很寂寞,你也許會苦惱自己是不是一個好母親,我也會苦惱自己是不是好父親。
但養育孩子的過程,不就是找到答案的過程嗎?如果全家都幸福,那就是一個正確答案。」
面臨選擇,我們都會害怕選擇,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害怕自己會違背初衷。
但即便如此,也要繼續前行。
有網友在豆瓣寫下評論:生命的沉重和無奈,生命到來時的喜悅和消逝時的痛苦,在人倫和現實之間的選擇,所有無法言說的微妙的情感,都在這部劇裡盡顯。
劇中的很多孕婦,抱著各自的目的,帶著各自的無奈,混混沌沌中,孕育著下一代。
有人按部就班生活著,躲過了升學就業壓力,卻躲不過周圍人給予的壓力;
走投無路的人,想靠孩子上位,讓婚外情修成正果;
重病的媽媽生孩子,讓自己的生命更「圓滿」;
大齡媳婦想的則是獲得婆家和社會的認可......
也因此,有人帶著期待和喜悅,迎接孩子的到來;也有人躑躅煩惱,害怕自己的生活軌跡再也回不到原來穩定的狀態。
新生命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說,意義都不盡相同。
所以生孩子這件事,才該仔細考慮。
選擇生下一個生命,你要了解清楚TA到來後,隨之而來的自己生活的改變,做好為TA手忙腳亂的準備。
不要期待著TA能給你帶來什麼。
只是單純地希望,TA能在這個世界走一走,看看風景,順便與你同行。
否則對孩子來說,就太不公平了。
因為只要生下TA,就意味著要對TA負責,這個過程是絕不允許試錯的。
生育不僅是選擇,更是一種責任。
願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源於最簡單的愛。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