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行行長淺川雅嗣:全球化將以不同形式回歸

2020-12-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日本《產經新聞》7月6日發表了一篇專訪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的文章,淺川雅嗣在採訪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全球化會重新回歸,但形式上將有改變。文章摘編如下:

新冠危機有可能對藉助全球化浪潮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興國家造成影響。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表示不擔心全球化會倒退,但同時也對新興國家陷入貨幣危機加強了警惕。

《產經新聞》記者問:對新興國家經濟的擔憂正在增多。從新興市場流出的資金已經是2008年雷曼危機時的3倍以上。

淺川雅嗣答:尤其是非常依靠旅遊業獲取收入的國家和市場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正遭受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亞洲開發銀行6月18日發布的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數據顯示,斐濟為負15.0%,泰國為負6.5%,情況不妙。

資金有流向美元等較安全投資對象的動向,必須加以注意。新冠危機與1997年發生的亞洲貨幣危機和雷曼危機不同,是公共衛生領域的危機。但是,如果資金流出導致新興國家貨幣貶值,股票等金融資產的價格將會下跌,有可能演化成使當事國外債償還成本劇增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

問:新興國家實現經濟復甦的前景如何?

答:以往的貨幣危機,都是通過以下方式擺脫的,即隨著貨幣貶值,競爭力提高,進而擴大出口。然而這次,因難以預測出口對象的經濟恢復情況,也就未必能出現上述復甦過程。新冠疫情將來一定會結束,但非常遺憾的是,不知道還要經過多長時間。在那之前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動性和採取財政措施,支持就業。為此,各國有必要在政策上採取協調態度。

問:一直對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構成支持的全球化,會因新冠危機而發生倒退嗎?

答:在全球化模式下,企業開展經濟活動可以不用在意境內境外。但近年來,無邊境的橫向經濟活動與諸如課稅權的縱向國家主權之間發生了衝突。跨國企業紛紛利用避稅天堂,臉書公司主導的加密貨幣天秤幣(Libra)則代替國家,提供了跨越國境的支付手段。

有觀點認為,國家為防止疫情蔓延而採取的封鎖邊境、限制人員和商品流動等行為,是與全球化背道而馳的。但我不這樣認為。封鎖邊境終歸是出於公共衛生角度的必要措施。在疫苗出現、新冠疫情結束後,邊境會開放,資本、商品的流動會恢復。全球化會重新回來,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變。

相關焦點

  • 日本前財務官淺川雅嗣當選亞行新行長,明年1月17日就任
    來源:一財網據外媒報導,亞洲開發銀行2日表示,日本財務省前財務官、內閣官房參事淺川雅嗣當選新行長。他將作為亞行行長中尾武彥的後任,於明年1月17日就任。9月17日,亞行行長中尾武彥宣布辭去職務,彼時距離他第二個任期結束還有一年半時間。
  •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答一財:疫情後業務擴大至醫療衛生領域,花大力氣...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說道,「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任誰都可以駕駛一艘巨船往前開,但這不能說明你是一個真正合格的船長。只有在大風大浪之中遇到各種複雜的險情時,看你是否能保持正確的方向,這才是一種考驗。」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下,多邊主義承受的壓力不斷加重。作為規模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未來的工作是否會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
  • 讓人心服口服,亞投行的五年這樣走過——專訪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1月13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創新運營管理,絕對不允許腐敗  1月16日不僅是亞投行開業運營五周年的紀念日,也是金立群正式開啟第二個行長任期的日子。  訪談中,金立群多次提到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兄弟單位」。實際上,幾十年職業生涯裡,金立群與國際機構交道頗深。他既擔任過世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也當過亞行首個中國籍副行長。
  •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我們的經濟將更為環保...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我們的經濟將更為環保,更加就近取材,也很可能導致部分行業成為夕陽行業,不過也很難預測未來。所有人都在思考,都在捫心自問。很多人會想為何我們需要飛至世界另一端,去購買當地資源,明明就可以在本地獲得或者說通過科技展開對話,這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而發展中國家仍會依賴全球化供應鏈,多邊主義尚未死亡。
  • 經濟學家伊恩·戈爾丁:疫情會加速全球化重心轉移
    2003年到2006年,戈爾丁又擔任了世界銀行副行長。在金融危機之後,戈爾丁選擇回到牛津大學,出任馬丁學院創始院長,繼續深入研究全球化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在伊恩·戈爾丁看來,這場全球性流行病將會是很多人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災難。令他擔憂的是,國際團結一直在缺席。在全球化引發的系統性風險面前,沒有一堵高牆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合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需。
  • 伊恩·戈爾丁:各國需要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新全球化
    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長期跟蹤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著有包括《蝴蝶的缺陷:全球化如何帶來系統化的風險以及我們能做什麼》《分裂的國家:全球治理為什麼會失敗?我們能做什麼》在內的多部暢銷書。
  • 觀點|伊恩·戈爾丁:新冠肺炎證明,全球化並沒有消亡
    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老朋友。戈爾丁長期跟蹤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著有包括《蝴蝶的缺陷:全球化如何帶來系統化的風險以及我們能做什麼》《分裂的國家:全球治理為什麼會失敗?我們能做什麼》在內的多部暢銷書。
  • 科普|全球化是什麼?及全球化主要社會學理論
    這種關係將彼此相距遙遠的地域連接起來,即遠距離地方發生的事件,無論是否涉及經濟方面,都會比過去任何時候更迅速,更直接地影響各自生產。這也就是廣義上的全球化。3)傳統研究範圍和領域將不斷拓展阿爾布勞從全球化角度考察社會學發展史時曾指出,社會學的發展經歷了五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普遍主義、民族社會學、國際主義、本土化、全球化。
  • 《神探夏洛克》第四季將以「三加一」形式回歸
    BBC正式宣布續訂《神探夏洛克》第四季  搜狐娛樂訊 (文/鬼鵝鵝)美國時間周三,《神探夏洛克》的製片人宣布,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和摩根-弗裡曼(Morgan Freeman)將回歸這部
  • 新冠危機下的全球化如何破局? 專家:團結合作才是有力武器
    新冠危機下的全球化如何破局?  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當日正在北京舉行。在論壇開幕圓桌會議上,包括李希奎在內的各方與會嘉賓就新冠危機下的全球化如何發展、變革、破局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球化並沒有消失,它只是在變化。」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表示,從2005年到2014年,跨國數據流動增長了50倍。
  • 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工廠》,西方學者怎麼思考全球化?
    技術快速迭代的衝擊當下的全球化與鍍金時代或者上世紀三十年代也有著巨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變化,以及這種新技術所推動的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的大轉型。有形資產需要遵循物理定理的限制,很難在兩年之內將全球貿易量或者全球航運量翻一番,但信息技術卻不受宏觀物理定律的限制,很容易就能在兩年之內將全球信息量翻一番,實際上全世界信息量翻番的速度要更快。甚至可以說,推動計算機革命的摩爾定律——晶片上的半導體每十八個月的數量翻一番,運算速度也因此翻一番——在數字經濟時代會更好去描述全球數據量的增長。
  • 「布鞋行長」之歌
    他就這麼走了,我老想著他這個人,他那雙鞋,就寫出了《布鞋行長》。」  農業銀行常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蔣祁讓楊東波將歌詞複印多份,發給同事學習。  歌詞勾起人們對趙一兵的思念。  以前,桃源縣很多農民去縣城銀行網點辦理金融業務,需要走山路,坐汽車。2012年,趙一兵見到70多歲的廖大爺,步行幾十裡山路,往返一天就為了取一個月幾十元的社保金。
  • 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詹文嶽談共享新路徑:在市場上走出不同的道路
    充滿生活美學的場景和大眾印象中的銀行環境可謂大相逕庭,將生活美學和金融服務融合的嘗試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Fintech時代,銀行數位化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  帶著諸多問題,《陸家嘴》雜誌近日專訪了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詹文嶽。
  • 錢乘旦:全球化的歷史演變與新走向
    跟英帝國解體後形成大英國協不同,戴高樂政府幾乎在一夜間放棄殖民地。二戰後儘管帝國體系完全瓦解,但全球一體化仍然不可行,因為二戰結束後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兩個陣營相互對立,彼此隔絕,進入冷戰時代。這樣的局面因蘇聯解體而發生改變。以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為中心的雅爾達體系宣告終結,為世界真正的一體化創造了條件。
  • 總資產7萬億的央企巨頭換帥,央行副行長將入駐「中國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總資產7萬億元的央企巨頭中信集團今日換帥,掌舵近10年的常振明卸任黨委書記,央行副行長朱鶴新接棒。在3月20日的幹部會議上,朱鶴新表示,來中信集團工作,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將與班子其他同志團結協作,帶領廣大幹部員工,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於經濟金融發展和國企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開創中信發展新局面。現年52歲的朱鶴新,1993年進入交通銀行,在銀行體系工作近23年。
  •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截至目前中信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已突破4.7萬戶...
    原標題: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截至目前中信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已突破4.7萬戶 管理資產規模超6600億 摘要 11月7日,2020中信財富論壇在京舉辦。
  • 農行董秘周萬阜辭任 下一站將履新交行副行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周萬阜將調任交通銀行,擔任副行長。目前,交行副行長有四位,自去年12月任德奇升任交行董事長後,該行行長一職至今仍空缺。周萬阜將赴任交行副行長公開資料顯示,周萬阜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經濟學碩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在農行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銀行從業經歷,曾任農行寧波市分行副行長、資產負債管理部副總經理、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2008年10月起先後任農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重慶市分行副行長、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天津培訓學院院長,2015年9月任農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
  • 【轉移】美日鼓勵外企回歸本土,"逆全球化"之道代價未必擔得起...
    【轉移】美日鼓勵外企回歸本土,"逆全球化"之道代價未必擔得起;日本多地進入緊急狀態期間,近8成受訪企業工廠正常運轉;分析師:預計DRAM價格將在今年下半年下跌
  • 品牌如何利用 YouTube 做好全球化?
    由於不同程度的供應鏈中斷,造成一些品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續期,正導致一些消費者調整購物習慣,並嘗試來自新品牌的產品。凱度的報告也驗證了這一點,統計顯示有 73% 的消費者因特殊時期收入受到影響,在購物時將更謹慎地考慮性價比的同時,更看重對品牌的信任和喜歡。
  • 全球化體系加速瓦解?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後疫情世界
    全球化正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脆弱性因素。在全球化中,公司可以將生產轉移到效率最高的國家,人們可以坐飛機到任何地方,資金也可以流向用途最多的任何地方。其結果是,沒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高度依賴掌控資源的國家。 有跡象表明,新冠肺炎危機可能加速瓦解全球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