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這條路,通往幸福生活|荔波縣甲良鎮甲新村吉林組...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吳宇川,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甲良鎮甲新村吉林組的網格員。作為一名幫扶責任人、網格員,我不能解決所有的困難,卻能憑一點點的努力,終以蝸牛上樹的姿態獲取勝利的果實。

這些年,通往甲新村的路我和同事們不知走了多少次,曾感受過她的春意盎然,也經歷過她枯敗蕭條的景象,無論是滂沱大雨還是烈日高照,對於我們來說,她既有熟悉的味道,又夾雜著一絲絲親切的陌生感。反之,她也記載著我們這些年的難忘經歷,記錄著我們這些年的淚水和汗水。

召開吉林組群眾大會

在扶貧路上,有過背井離鄉的辛酸、有過群眾不解和埋怨時的淚水,有過豔陽下群眾一杯水的感動,也曾遇到挫折有過放棄的念頭……

我和駐村幹部們在起早摸黑的足跡裡,探尋著時光。年初,春風吹拂過田野,勤勞的人們開始翻犁打耙,種下一年的希望;歲末,善於經營的歲月留下滿溢的收穫,又是繼續出發的新起點。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樣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我們前進。在除貧魔、斬窮根的徵程中,每一個親身經歷者都感同身受。平凡的人們用不平凡的付出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扶貧故事,譜寫著這個時代特有的旋律。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兄弟姐妹們,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地奉獻著智慧和力量。在脫貧攻堅收官之際,腦中的記憶不時湧入心頭。普通幫扶走訪的日子,時而滂沱大雨,時而豔陽高照,在晴雨不定的天氣裡,我們行走在鄉村的田埂上,汗水疊加著汗水。

甲新村脫貧攻堅隊幫助農戶搶收水稻

走訪的次數多了,便熟悉起來,整個寨子都知道村裡有一群駐村幹部在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路過寨子,大家互相招呼一聲,顯得格外親切。

每個人包保的對象不同,各人採取的幫扶措施也就不同。我幫扶的對象一共是7戶,有3戶是因為缺技術,有2戶是因為教育支出致貧,有1戶是因為缺勞力,有1戶是因為殘疾致貧。針對不同的幫扶對象,我制定了不同的幫扶措施:對於缺少技術的3戶,幫助他們聯繫培訓項目;對於因學致貧的2戶,幫助他們申請各種教育資助,減少教育負擔;對於缺勞力、殘疾致貧的2戶,則是以民政低保作為生活保障,再以扶貧分紅項目作支撐。

甲新村脫貧攻堅隊堅守疫情卡點

三年多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見證著這7戶人家穩定脫貧的過程,見證著吉林水寨的變遷。現在我所幫扶7戶當中,有2戶搬遷至甲良鎮上,有2戶搬遷至荔波縣城,在甲新居住的3戶都有磚房,房屋安全鑑定A級,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我所幫扶的網格吉林組,共有農戶63戶,貧困戶25戶,都已經實現穩定脫貧,截至2020年11月,無整戶新增貧困戶、無整戶返貧、無整戶新增邊緣戶。吉林組已實現家家有安全住房、戶戶通水通電、所有在校貧困學生享受教育補助、所有農戶全部參合,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所有低收入家庭全部有穩定收入。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作為一名幫扶責任人,很榮幸記錄下這段親身參與和共同見證的崢嶸歲月,與時代同頻共振,發出基層之聲。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胡嵐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五味」扶貧路丨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   我拿著電話,心情沉重,身為家中的獨子卻不敢向母親承諾一個歸期。即使我思念成疾,卻只能堅定地值守在扶貧陣地,全力幹好了手中的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安心回家見父母。
  • 「我的扶貧故事」恪守職責 衝鋒在扶貧一線丨荔波縣甲良鎮丙花村...
    我叫歐紅寧,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丙花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歐紅寧(右)入戶走訪2019年7月,背上行囊,踏上徵程,我和其他脫貧攻堅戰士一樣,奔向各自的目的地,目標明確,步伐鏗鏘。  駐村後,我大力宣傳扶貧政策,聯繫施工隊,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修建「串戶幸福路」;積極拉贊助,帶著幹部群眾一起幹,掃好自家房前屋後;從個別入手,逐個揭開群眾心結,打通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確保脫貧路上一戶不丟、一人不落。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9年1月10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04天:甲良鎮甲站村水族同胞和駐村幹部圍坐在新房的堂屋中,唱起水族傳統的祝酒歌。這個祝酒歌是水族群眾對待貴賓的高待遇,歌詞是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廣州市白雲區幫扶他們建好了白雲水寨移民安置點,還感謝駐村幹部對他們的幫扶。歌聲、歡聲笑語是群眾發自內心的感謝,對生產生活極大轉變的感恩。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幸福的微笑,洋溢在每一個貧困戶的臉上丨荔波縣...
    2018年初春,當我背著行囊踏上貴州黔南荔波縣福利村的土地,映入眼帘的畫面使我驚訝:一片寬廣的壩區,綠油油的砂糖桔花香氣撲鼻,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仿佛在歡迎我的到來。一瞬間,我便愛上了這個小村莊。  於是,我和我的隊員及村兩委領導組織這十多戶群眾集中開會後又分別一戶一戶做思想動員工作,六組歐學院戶是最難攻破的最後一戶,我記得就修路這事我到她家做工作不少於六次,通過反覆做工作最後她終於說:「覃姨媽,明天早上你們來量我家的果園地吧。」
  • 「我的脫貧故事」黨和政府來幫扶 生態養殖有門路丨荔波縣甲良鎮...
    我叫莫星立,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石板村村民。2020年9月,我經營的生態養殖場正式掛牌為荔波雁力原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現在快過年了,很多客戶專門提前下訂單,訂購我家生態養殖的雞鴨。家裡的擔子落在我一個人的身上,靠著家裡的幾畝薄地,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年底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總不能一直靠著政策扶持,我要自己想辦法才行,看著這打工日子一天天的也奔不到頭,於是我萌生了回家搞養殖的念頭。可是發展養殖基地,對於當時口袋比臉還乾淨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做事事有果,用情感人人交心丨荔波縣瑤山瑤族...
    莫文炯到懂蒙組走訪關心何吉坐老人2015年8月,到瑤山瑤族鄉菇類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面對著惡劣的工作環境,我沒有任何怨言,因為我是一名黨員,只要組織上需要,只要群眾需要,任何地方,堅決服從,毫無怨言。
  • 「我的脫貧故事」跟著黨走,生活甜如蜜丨荔波縣拉片村英盤組村民謝...
    我叫謝家友,現年55歲,老家住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英盤組。如果沒有黨,沒有脫貧攻堅政策,我想這輩子我可能跟我的祖祖輩輩一樣挨困受窮。我幹了28年的組長,如今已步花甲之年,可以說沒有人比我更深有體會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我叫覃令,是黔南州荔波縣茂蘭鎮派駐洞流村的一名脫貧攻堅隊員。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幫扶戶都爭著入黨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
    我叫陳永健,2018年3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陳永健幫助群眾拔秧苗履職以來,我不斷加強學習,嚴守紀律,紮實工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積極爭項目、找資金、為人民群眾辦實事。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堯古村的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要學會和自己「較勁」丨荔波縣朝陽鎮八...
    黔南州荔波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花園式小區、電梯入戶、三室一廳一廚一衛的80平方米安置房,牆壁是粉刷好的,廚房衛生間水電等基本設施一應俱全,這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房子,不花一分錢,拎包就可以入住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條路,通往幸福
    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故事,既深入反映全省人民生產生活的不斷改善,又充分展現隴原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風貌,必將更加激勵我們堅定信心勇克難關、同心協力奔向小康。敬請讀者關注。路兩邊油菜花正豔,山峁溝壑一片明黃,蜜蜂嗡嗡地飛舞,太陽暖暖地照耀。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過這條路時,卻是黃土飛揚,顛簸難行。到了村口,路沒有了。他沿著村口的小橋,走進村裡,看望慰問村裡的幹部群眾,給家家戶戶送了年貨。臨走時,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家:「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信任的「年輕人」
    我叫劉光耀,2018年,我響應組織號召,奔赴扶貧一線,成為荔波縣朝陽鎮板麥村脫貧攻堅隊一員,並擔任板麥村巴懷組網格員。並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一名「年輕人」心中的信念堅守!「你了解我們的家庭情況嗎?你幹過這些事嗎?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謀發展 深情傾注月亮山丨荔波縣佳榮鎮大...
    我叫胡啟林,是黔南州委宣傳部選派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佳榮鎮大土村的駐村幹部胡啟林。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曾經在基層工作過,對農村有特殊的感情,憑著一腔熱血和對扶貧工作的熱情,我簡單收拾行囊後,迅速到村投入工作。胡啟林查看香菇長勢情況我所駐的大土村,在貴州深度貧困地區「三山」的月亮山腹地,是荔波縣海拔最高、最邊遠的高山林區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扶貧丨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
    韋景躍開展走訪調研(中)2020年5月,我向局黨委遞交了申請書,申請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任第一書記,邁上了駐村幫扶的新徵程,和這片土地上依然奮力脫貧的父老鄉親工作、生活、學習。  「我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沒有文化,退伍後回來就自己動手修這棟房子後才結婚生子,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這裡,感情太深,他一直不願搬出來。」他的兒子謝偉寶繼續說。  「偉寶,這幾天我和你一起做一做老人的工作,我很理解,你看,房子都要跨了,不安全,生活上的困難我們一起克服。」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丨長順縣敦操鄉敦操村...
    2016年,我放棄了大城市條件優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長順,加入扶貧大軍行列。一直以來,我把有形的背篼放心裡,把無形的責任放肩上。動員易地扶貧搬遷、勸返輟學生、收繳合醫、組織群眾會、低保戶核查等等,這一幹就是四年多,1500多個日日夜夜。   住房保障是脫貧攻堅三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塊,最初我主要負責的是全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好久不回家,一回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 ,我既興奮又傷心。傷心的是這個小傢伙天天囔囔要跟爸爸打電話,幾月不見,來家竟然受到如此「待遇」,竟然用一口的廣西話跟我說,有時候還得要媽媽翻譯;興奮的是,幾月不見,兒子竟然會說話了!不僅聽懂本地話,還會一口的外地方言,真是厲害了。有時候想起兒子、回顧從事的脫貧攻堅工作,總讓我幸福滿滿。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要靠自己丨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村民潘朝令
    我是黔南州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三組貧困戶潘朝令,家裡6口人,已於2016年脫貧。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便開始享受一系列扶貧政策,比如享受畜牧養羊入股分紅,享受生態養牛和養豬補助,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被聘為村級護林員等。我全家人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家的照顧和關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